八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检测时间:90分钟 试卷总分:120分)题 号第一部分第 二 部 分第三部分总 分一二三得 分得分评卷人第一部分:(17题,共25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4分)惟妙惟肖( ) 锐不可当( )盘曲ln xn( )( ) tu( )唐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 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 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 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 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3.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他字佩弦,号秋实,是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B.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即谢徵的书信。这篇文章 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传达出寄情山水的志趣。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朝文学家。本文写于作者贬 官黄州期间。文章叙述了作者与朋友张怀民一起欣赏庭中月色的事情,将贬谪的 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D.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芦花荡被文艺界视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旗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之一。4.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 (1)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了使用电脑的技术。 修改意见: (2)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聪明的才智,而是刻苦努力不足。 修改意见: 5.古诗文填空。(8分)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传神的笔墨勾画出塞外雄浑壮阔奇特壮美的景象的名句是: , 。 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表现景物的变化,描写从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语句是: , 。 秋词一诗中作者用“晴空一鹤排云上, ”表达了自己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 6.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7.名著阅读。(3分)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脚脖子肿的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这里描写的人物是 。这段文字选自 (填作者)写的 (填书名)。 得分评卷人 第二部分(822 题,共45分) 得分评卷人一、阅读三峡,完成813题。(17分)三 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的地理学家 。(3分)9. 请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划2处)(2分)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10.解释加点词语:(2分) 略无阙处 回清倒影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2. 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4分) 1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得分评卷人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13分) 植物的抗旱本领 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14.选文第一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2分) 15.根据文段内容,为第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2分) 16.本文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17.第段中加点的“往往”能去掉吗?为什么?(3分) 18.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为减少水分的散失,光棍树的叶子逐渐退化,用绿色的树枝进行光合作用。( )(2) 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身躯巨大、贮水丰富,被称为“沙漠里的甘泉”。( )(3) 沙拐枣能充分吸收地面水分,是因为它的垂直根系和水平根系都很发达。 ( )得分评卷人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5分)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多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穿过两边民居,眼前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若隐若现的司马祠躺在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是一行格调清雅的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进入正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鸟雀清脆的鸣叫愈发显出山的静谧。登上小坡,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宏大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更添了几分沧桑感。进入宽敞的展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兀然林立。环视碑石,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tun)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网罗天下放佚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身后的这般荣耀!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九十九级台阶,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向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吟唱着一曲“无韵之离骚”。穿过饱经风雨剥蚀,依然巍然耸立的“河山之阳”,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大门,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史记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林立的石,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为佳:“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绕过大殿,便是青砖镶砌,嵌有八卦砖雕的司马迁墓,造型犹如蒙古包,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为太史公的悲剧人生叹惋。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凝望这片青色,眼前浮现出受宫刑后的司马迁忍辱含羞在狱中挥毫的悲壮情景,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彪炳史册的秦皇汉武,三千多年时光被司马迁积淀成一部“史家之绝唱”。下山已是斜晖脉脉,回望身后,旌旗猎猎,风追司马,一片苍翠和辉煌。(原文有删改) 19.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 正门 “高山仰止”“河山之阳” 20.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3分) 2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2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赏析它的语言表达效果(3分) 23.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的文眼,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2分) 得分评卷人 第三部分(第24题,50分)24.题目:(1)你是我的一本书 (2)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写作要求: 以上题目任选其一,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 语言流畅,有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文题660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7题,25分)1.(4分)xio dng 嶙峋 颓 2.(2分)A 3.(2分)C 4.(4分)(1)去掉“使” (2)把“不足”改为“的精神” 5.(8分) 感时花溅泪 庭下如积水空明 孤蓬万里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便引诗情到碧霄6.(2分)月,传悠久历史;月,寄人间真情。 7.(2分)祥子 老舍 骆驼祥子 第二部分(823题,45分)一、(813题,共17分)8.(3分)水经注 北魏 郦道元9.(2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4分) 通“缺”,中断 回旋的清波 11.(4分)(1)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过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都被 阻,不能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茂,真是有很多趣味。12.(4分)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13.(2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二、(1418题,共13分)14.(2分)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15.(2分)示例: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16.(3分)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植物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17(3分)不能删。“往往”表限制,表明通常情况下雨水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并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就变成所有情况下都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太绝对了。“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8.(3分) 三、(1923题,共15分)19.(3分)展室 司马祠(或大殿) 司马迁墓20.(3分)渲染了司马祠庄严、静谧,肃穆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21.(4分)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与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通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22.(3分)用词形象新颖,化抽象为具体,极富表现力。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