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基础知识、语言表达及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间或(jin)朱拓(t)蹙缩(c)直栏横槛(jin)B敕造(ch) 纨绔(ku) 孱弱(chn) 叱咤风云(ch ch)C潸然(shn) 两靥(y) 懵懂(mn) 陈抟老祖(tun)D踌蹰(ch) 联袂(mi) 蹂躏(ln) 少不更事(n)【答案】B解析:B项,“绔”应读“k”,“咤”应读“zh”。2下列字形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膏粱眩目寒暄苍皇失措 B感喟伶俐辩论不记其数 C蹒跚放诞抱歉哀声叹气 D咀嚼窈陷执拗纷至沓来【答案】D解析:A项,“苍”应为“仓”;B项,“记”应为“计”;C项,“哀”应为“唉”。3下列加点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清朝一灭亡,那些整天只知道提着鸟笼,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也随着完蛋了。B我俩是总角之交,从一起读大学到现在已经认识三十多年了。C红楼梦的伏笔俯拾皆是,每每被脂砚斋指出,说它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D这本宣扬邪教学说的小册子,讲的都是些不经之谈。【答案】B解析:B项,“总角之交”指少年时期就很要好的朋友。句中是说我俩从读大学认识的,不合语境。A项,“纨绔子弟”指那些只知享受,什么事也不能干的富贵人家的子弟。C项,“俯拾皆是”形容为数很多,而且容易得到。D项,“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A、C、D三项均使用正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王熙凤善于对上阿谀逢迎,因此博得了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的政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B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的不同特点和人物语言,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C鲁迅以文学为启蒙的工具,其作品一直贯穿着“改造国民性”。D海明威以朴素的词汇、简约的语句和生动的日常用语纯洁了美国语言,并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答案】D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对上善于”;B项搭配不当,把“的不同特点”放在“人物语言”后;C项缺少宾语,“贯穿着的主题”。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B C D【答案】D解析:根据陈述对象的一致性,应该把作为第一句,和结尾“古典服饰”相联系,应该把作为最后一句,然后根据绳结的“历史”“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作用”“美学意义”确定顺序是。6电视新闻“编后语”,是节目主持人代表电视台在具有新闻价值、比较重要的某条或某组新闻前或后依托于新闻内容进行评说的“小言论”。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提要,为其拟写一则编后语。不少于70字。(5分)2009年9月19日,一位父亲在武汉市新洲城关的网吧抓到了逃学上网的儿子小波,对其拳打脚踢,并将孩子全身衣服扒下当众焚烧。随后他将孩子带到学校,让其赤身裸体并罚站近半小时。此后,小波一直不敢出门,说要和父亲脱离父子关系。【答案】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波的父亲想必和天下无数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只是,像他这样的毒打与羞辱行为,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训”。亲情虽然与生俱来,却同样需要呵护与珍惜。解析:本题要求写编后语,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小波的父亲爱子心切,做出了过激行为,伤害了可贵的亲情。在阐述己见时应紧扣这一核心问题来分析,这样才能答到要点上。在表述中,还应注意措辞简明。7、下面是一首名为“理想”的小诗的前两节,请你再续写两节。要求:内容要连贯,句式须相同。(6分)我想成为一只笔, 描绘出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只是个愿望, 无端的理想。 我想成为一滩墨, 挑染出黑白相间的社会。 这便是期望, 无边的理想。 【答案】示例:我想成为一张纸,/呈现出光彩照人的人生。/这就是渴望,/无序的理想。 我想成为一台砚,/研磨出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才是盼望,/无弱的理想。(6分)【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和文学创作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是一首关于“理想”的哲思小诗,把人生的理想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笔、墨、纸、砚”用比喻的修辞结合起来,不仅意味深长,而且构思巧妙,颇具美感。考生如果能通过例句中“笔、墨”联想到“纸烟、砚”,仿写就成功了一半。考虑到这个题目是放在语言知识运用的范围内来考查的,同时也兼顾到适当降低题目的难度的因素,特意在答案中规定:不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来写,或者写了其他的事物,只要紧扣理想来写,符合要求,也可得分。二、课内阅读(33分)(一)阅读林黛玉进贾府第14段,完成814题。( 21分)8、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说林妹妹“眉尖若蹙”,又写黛玉没有宝玉那块“玉”,这两个细节暗示了( )(3分) A.黛玉日后的愁苦和宝、黛爱情的悲惨结局。 B.宝玉和黛玉必然产生爱情而又无圆满结局。 C.封建家庭必使宝玉和黛玉造成爱情悲剧。 D.黛玉日后处境不佳和宝、黛爱情无果。【答案】B (联系全文主旨及人物性格作具体分析推知。)9、 宝玉初见黛玉感觉她“与众不同”,这是因为宝玉看到的是黛玉的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这超凡脱俗的精神气质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分)【答案】在宝玉的眼中黛玉多愁善感、美丽多情、姿容俊逸,极富神韵,特别是黛玉“眉尖若蹙”所体现出来的愁苦和抑郁更深深打动了宝宝。10、宝玉给黛玉取字“颦颦”,说“岂不两妙”,这“两妙”指什么?(4分)【答案】(1)和黛玉的名有联系 (2)和黛玉的神态(眉间若蹙)有联系。11、宝玉骂“通灵宝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这句话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2分)【答案】“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不是个好东西。12、黛玉说:“我没有那个。想来那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这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状态?(3分)【答案】步步留心,处处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恐怕被人耻笑了他。13、“摔玉”这一举动有什么思想意义?(3分) 【答案】体现了宝玉的叛逆精神和渴求男女平等 、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在他看来众姐妹没有这样的玉,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唯他有是不公平的,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这块玉是他的护身符,家人一定要他时刻戴着,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束缚,“摔玉”体现了他要求摆托束缚,争取个性的解放。14、 红楼梦中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形神兼备,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选文中举例说明。(3分)【答案】“除四书之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写成?”贾宝宝的这句话充分体现其骄横不羁、蔑视权贵、大胆否定封建正统教育的性格特征。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宝摔了“通灵宝玉”,这实际上是对封建宿命论的反叛,是任性率真性格的体现。(选择一点既可给3分)(二)阅读祝福第814段,完成1518题。( 12分)15“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句中的“如此”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如此”指的是鲁镇上各家各户“祝福”的盛况。揭示了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16. (1)“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2分)【答案】祥林嫂陷入绝境,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2) “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案】祥林嫂怀疑灵魂的存在,问题即被证实,内心产生希望。17.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为什么?(3分)【答案】不能改。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18.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对塑造鲁四老爷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 【答案】大红的“寿”字和祥林嫂的死状形成对照,“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大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形成鲜明对照,这样言行不一,对鲁四老爷起到嘲讽批判的作用,也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虚伪、反动和保守。二、阅读鉴赏(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9分)永远的母亲北方的季节,说变就变。好像时令就是命令。万物都违抗不得。春天到了,再坚硬的土地也得按时返青;秋天走了,再蓬勃的树叶也得屈尊枯萎。这是老天定下的时刻表,即使在这个弹丸小镇上。它仍然被一丝不苟地执行着。振青嫂紧了紧身上的旧毛衣,使劲搓搓手,重新操起扫帚,一下下地扫过去。冬天越近,土地就越显得干硬,扫帚划过,响起刺耳的“咝啦”声,振青嫂的手也一阵阵干冷地疼痛。她只能把扫帚握得更紧,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其实,这把扫帚也的确是她的命,就像身上这件脱了线退了颜色的旧毛衣是她唯一的外套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七年。而七年前,她还是一个面庞红润的少妇,一个温婉朴实的母亲。只是后来,与她同来城里打工的丈夫弄丢了孩子,于是她失去了自己唯一尊贵的身份母亲。她的亲亲的儿子豆豆,那时才只有五岁呢。“找不到孩子,我就死在这儿!”每次回想这句话,振青嫂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比坚强的女人,就像扫帚下枯黄的叶片,干瘪苦涩但筋骨嶙峋。现在,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跑到她面前,打扰了她的回忆。小男孩有五岁左右,这让振青嫂想起了自己的心头肉,她忍不住暗地里比较:脸盘有点像,都是圆圆的,个头、胖瘦也差不多。不过,豆豆是双眼皮,比眼前这一个要漂亮些,而且,豆豆一边一个小虎牙,没有比他更惹人疼的孩子了。这样想过之后,振青嫂心中竟然略觉安慰。但是,既而她就想起:豆豆离开她已经七年多了。她不禁又将目光投向那个小男孩,这一次,他越看越像小豆豆了。“豆豆”振青嫂伸出手去。其实,几年来,她已经习惯于管所有的小孩子叫豆豆。可眼前的孩子显然被这个陌生人吓着了,小嘴一撇,就跑开了。振青嫂叹口气,这种情景她也早就习惯了,岂止孩子如此,这里的大人,哪一个不是经常对她指指点点,有时还甩下一句“神经有问题”,好像丢了孩子并非她的不幸,而是她的罪孽。当然,如果振青嫂有文化,如果她也读过鲁迅的话,她也许会知道,我们中国人是善于淡化悲剧的,尤其是淡化别人的悲剧。小男孩穿着鲜红的羽绒服,像一团小火球在马路牙子附近滚来滚去。振青嫂很想掉过头专心扫地,可那个可爱的身影像钉在了脑子里,一再吸引她的目光。于是,振青嫂又紧了紧毛衣,想到自己初为人母时的兴奋和紧张,焦虑和不安,这让她心里有些酸涩。仅仅是酸涩而已,也许她已在痛苦中浸泡太久,只能体会出除痛苦以外的感觉了。也许这个平凡的下午注定要爆发一场灾难,当一辆重型卡车向小男孩驶去时,振青嫂头发倏地竖了起来,浑身酸麻,像要散架一样。而这个胖宝宝显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他被一记扫帚扫到三米开外,直到那个让他害怕的女人倒在车轮下。他才看着地上那一摊暗红的血,“哇”地哭了出来,而他哭的原因,可能是刚才摔倒时伤了自己的膝盖。振青嫂仰面朝天地躺着,突然发现小镇的天空其实很蓝很蓝,而且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瘦狭,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现在,躺在地上,她在剧烈的疼痛中感到久违的舒适。围在她身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逐渐扩大的脸“没想到这个女人还挺勇敢!”“哪儿啊,她肯定把孩子看成自己丢的那个了。”“可她的孩子,少说也有十二岁了呀。”“要不怎么说,她脑筋还是不清楚”“唉,啥人啥命,这样去了,也算她的造化。”振青嫂突然觉出自己的伟大了,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哪里懂得她的心思,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而她,现在终于躺倒在自己扫了七年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了,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想念她的豆豆。也许孩子在另一个世界等她,在那个世界里,她有一所房子,她可以在厨房里煮汤、煎鸡蛋,在客厅里看电视、织毛衣,一定要织两件,一件给自己,一件给她的豆豆19找出文章前两段中隐含的自然环境描写,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4分)参考答案:特点:冷清、萧索。作用:奠定了冷漠、低沉的感情基调;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烘托其不幸遭遇及坚强性格,为下文悲剧的发生作了铺垫。解析:本题应从重要词句入手进行体会,由具体画面总结出抽象的感觉。文章前两段没有通过捕捉意象、白描刻画等手法进行直接的自然环境描写,但由“冬天越近”可以想象初冬之景,主人公一个人在扫街,土地干硬,声音刺耳,可见其冷清萧索。而由“命令”“违抗”“按时”“屈尊”“一丝不苟”等词语可体会出。这个冬天的到来让人无可奈何,让人有一种低沉、压抑之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主人公出场,再联系下文,这样的枯寂萧索的环境正好衬托了她丢失孩子的不幸遭遇,以及艰苦环境中愈发坚强的性格特点。这样的遭遇和性格正是下文她英勇救人的伏笔。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下面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每小题3分)(1)也许她平时只顾低头看地,却忽略了原来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天空。 参考答案:(1)说明她局限于自己的苦难中已经很久,一直未能主动地于痛苦中解脱,这种痛苦使她越来越封闭,以至于忽略了外界的一切,尤其是能让自己感到舒畅的事物。解析:(1)解答这类题目应先突破重点句,然后联系上下文,搜索有用信息,进行整合。小说开头,振青嫂就以清洁工的形象出现,扫帚“仿佛那是她的命一般”,对孩子的思念和寻找成为她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唯一目的,而周围人的不理解也只能使她更加孤独、封闭。所以,看到很久没有认真看过的蓝天时,她感到异常舒畅,心胸仿佛也开阔起来。(2)他们只知道毛衣旧了要买新的,却不知道良心旧了就永远难以洗净。 参考答案:(2)物质上暂时贫穷并不可怕,这还有机会得到改善。但精神生活的贫乏,尤其是道德缺失,缺少同情心却是难以救治的大问题。解析:(2)联系上文。这件旧毛衣是振青嫂唯一的外套,可见她生活贫困。而文中的“城里人”一直对她施以冷眼。即使在她为救人而受伤之后,仍然以一己之心揣度其意,可见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同情心的严重缺失。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将两个方面考虑周全,并注意其对比关系。21试分析文章第四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结构: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所写她的不幸遭遇及她面对不幸的反应,进而为下文悲剧的发生埋下伏笔。内容:点明振青嫂作为母亲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性格特点,使她的形象鲜明、生动、饱满。解析:“结构”在此指段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本段与其他段落的关系,如过渡、铺垫、总起、总结等。第四段开头振青嫂的话紧承上文孩子走失一事,点明她对此事的态度,是一个小结。此处写回忆,继而让孩子打断回忆,起到了引入下文的作用。在内容方面,对人物性格描写极为细致,“干瘪苦涩”既可以指外形的憔悴枯槁,也可指内心的孤寂凄苦,“筋骨嶙峋”却体现了一种内在的坚韧。二者合一,再联系前文她寻找孩子的决心,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清晰,为下文情节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2谈谈你对小说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是作者美好的想象,它借助振青嫂的心理活动传达一种希望,用具体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让想象与现实形成对比,反衬以振青嫂为代表的不幸者恶劣的生存境遇。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最好能体现一种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江村 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23、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3分)【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24“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5分)【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2分);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2分);细节描写(1分)。25、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2分)四、写作训练(60分)26桑地亚哥的硬汉精神感动了我们,是源于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有位成功人士也说过:“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生活中,你有哪些类似的经历?有过怎样的反思?请以“勇气胸怀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勇气胸怀智慧”这一文题的写作有两个难点:一是题意的把握之难这是一个“三元关系”类的文题,二是材料的选择之难一个材料中要能兼容这三个有机联系的元素。在构思上,本文既可以把“勇气”“胸怀”作为明线来处理,把“智慧”作为暗线来处理在对“勇气”“胸怀”的抉择中彰显“智慧”;也可以将“勇气”“胸怀”“智慧”均作为明线来处理。当然,最佳的构思是找到一条贯穿“勇气”“胸怀”“智慧”三者的内在红线,这样才能把文章收绾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焊接的“拼盘”。参考例文:勇气胸怀智慧我的哥哥傻强有先天性唐氏综合症,他的傻是写在脸上的,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傻子,但我认为我的哥哥拥有常人所没有的勇气、胸怀和智慧,他用对我特有的爱诠释了这三个词。哥哥常被人欺负,小伙伴们常向他脸上扔石子,让他去爬树,捣马蜂窝,以致被蜇得满头是包。小伙伴们常叫我“傻强他弟”,连带地他们也常欺负我,所以我特恨我哥。然而有一天,我哥看见我被几个小伙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