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海大宏观经济学.doc_第1页
授课教案海大宏观经济学.doc_第2页
授课教案海大宏观经济学.doc_第3页
授课教案海大宏观经济学.doc_第4页
授课教案海大宏观经济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宏观学授课教案主讲人:李仁君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定义、问题与方法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1回忆上学期鲁滨逊的故事2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简短定义: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国民经济 的经济行为,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总产量、就业水平 和其它经济总量 的决定。二、宏观经济问题1、经济增长: 这是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考察的。 我们在第三章详细考察。2、经济周期:一个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收缩期、谷底、扩张期和顶峰。表示如下:3、失业 1)什么叫失业? 失业是指这样的一种状态:在当前的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且具备劳动能力,目前没有工作但正在积极寻找工作。 思考:无业游民与失业者的区别。 2)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 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 成为失业者必须符合3个条件: A 年龄16岁-65岁; B 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 C 有工作能力。 成为失业者还要符合以下3个条件之一: A 没有工作,但在此前4周内积极找工作; B 已经下岗,等着被招回; C 期待着在30天内开始新的工作。3)失业的分类: A 摩擦性失业: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变动所引起; B 结构性失业:由于特定行业或地区就业机会的减少,这种情况下 “失业”与 “空位” 并存; C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波动产生的普遍性失业。 4)自然失业与充分就业: A 自然失业:经济中难以克服的因素所引起的,是无法避免的失业。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属于自然失业。 B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有工作,只要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就是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并行不悖。 C 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人数的比率。 5)失业的经济影响 A 失业的危害: a 产出与收入的减少; b 人力资本损失; c 社会问题; B 失业的积极的一面: a 一定程度的失业存在是保持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 b 人尽其才需要寻找、比较、挑选和淘汰; c 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是在流动中形成的; d 失业者存在是对在业工人无形的督促。 4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定义: 价格水平持续、稳定、普遍的上升。 2)通货膨胀的表示与衡量: 通货膨胀率=今年价格水平-上年价格水平/上年价格水平100%; 3)通货膨胀的分类: A 温和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以下; B 奔腾的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100%之间; C 超级通货膨胀:通胀率在100%以上。 4)看看美国的通货膨胀 5、国际经济 1)现代经济是一种开放经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背景; 2)金融危机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表现形式; 3)贸易余额:一国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出口减去它从世界其它国家的进口的余额; A 出口进口,贸易顺差; B 进口出口,贸易逆差。6、宏观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通过各级政府的收支活动和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影响; 2)货币政策: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情况。三、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1)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规范分析解决“应该是什么?” 2)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 A 内生变量是指模型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指用来解释模型内其它变量,但其本身要由模型外来解释的变量。 B 存量:衡量某一时点上的数量; 流量:衡量某一时期内的数量。 3)几个关于存量与流量的例子: A 投资I与资本K:K=K-1+I; B 储蓄S与财富W:W=W-1+S; C 经常项目CA与净国际投资头寸NNIP: NNIP=NNIP-1+CA; D 预算赤字DEF与公债规模Dg:Dg=Dg-1+DEF。 2、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3、动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三市场划分: 1)产品市场;2)要素市场;3)金融市场。 5、四行为主体: 1)家庭;2)企业;3)政府;4)国外。 6、以微观分析为基础 7、防止“合成谬误”(萨缪尔森)第二节 宏观经济的几个主要概念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一定时期之内,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 GNP: 一定时期之内,一国公民所生产的境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总和。 例1美国一公民为从事一项国内投资,向日本一家银行贷款,该项目每年为这位美国公民带来200百万美元收入,但每年向日本支付利息10万美元。 在此例中: 美国GDP :增加200万美元 GNP :增加190万美元; 日本GDP :增加0 GNP:增加10万美元。 例2韩国一公民在中国执教足球甲A联赛一年,获收入30万美元。 在此例中: 中国GDP :增加30万美元 GNP:增加0 韩国GDP:增加0 GNP:增加30万美元 3、 GDP与GNP之关系如下: GNP本国要素在国外收入+外国要素在职本国收入=GDP 我们把 “本国要素在国内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收入” 定义为:“净要素支付”,记为NFP,则 GNPNFP=GDP; GNP=GDP+NFP。4、对GDP和GNP的理解: 1)只计最终产品,不计中间产品,用增值法 例子面包生产的过程 2)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3)只记当期的产出 思考没卖出去的产品怎么办? 4)GDP或GNP的不足与校正 A 该记的没有记:黄赌毒、走私、地下经济以及家务劳动; B 该扣的没有扣: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 C 总量上的缺陷:两介国家,GDP一样,构成不一样; D 分配上的缺陷:人均GNP一样,可能一国两极分化,另一国相对平均; E 校正:经济净福利 Net Economics Welfares NEW二、名义GNP与实际GNP 1、名义GNP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GNP; 2、实际GNP是用不变价格(基期价格)计算的GNP。三、利率与贴现 1、利率:利率是一种比率,它表示今天的货币或商品换取明天的货币或商品之条件; 例某银行年利率10%,今天的1元钱1年以后值多少? 11+10%=1.1 换言之,为使明年得到1元,今年应存入: 1/1+10%= 0.91 2、贴现:将来的货币或商品按一定的比率折合成今天的价值,这个比率叫贴现率。 1)假设年利率为i,未来各年收入流量为Y1、Y2、Y3、YN,这笔收入流量的现值为: PV=Y1/1+i+ Y2/1+i2 + YN/1+iN 2)假设年利率为i,未来各年收入的流量都相等为Y,这笔收入流量的现值为: PV=Y/i 3)案例研究 “时间偏好与贴现率”四、预期1、静态预期:假设明年与今年相似而行事的预期: Ye+1= Y2、外推型预期:与预期者的情绪有很大关系: Ye+1= Y+ YY-1 =1,预期者乐观; = 1,预期者悲观; = 0,预期者中性。3、适应性预期:根据其现期预期被证实的误差程度来调整其对未来的预期。 Ye+1= Ye +YYe ( 00, 2 Y/K0。 规模报酬不变。一、国民收入的生产(2) 例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aL1-a 检验三个性质: 1) Y/K=AL1-a Ka-1 = AK/La-1 0; 2 Y/K= AL1-a -1Ka-2 T,政府预算赤字; 3)G0, 2W/ t20, 2C/ t2 04、最优搜寻: W/ t= C/ t 5、比较静态分析: 搜寻成本曲线移动会出现什么情况? 失业救济和保险 保留工资水平二、贝弗里奇曲线1、空岗率与下岗率(失业率)此消彼长的负相关关系曲线叫贝弗里奇曲线。2、假设:长期均衡中空岗率与下岗率是相等的。3、区分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第三节 实际工资刚性一、最低工资法1、实际工资刚性 实际工资无法充分调整到使劳动力供需平衡的水平。2、最低工资法好处 避免劳动者之间的收入过大的差别3、最低工资法不利之处 提高失业率 材料“最低工资”二、内部人外部人模型1、工会存在2、内部人已就业的劳动者 外部人劳动市场上的失业者3、厂商用外部人替代内部人存在“调换成本”,工会使这种成本加大。三、效率工资理论1、雇主主动性地把工资提高到市场均衡水平之上。2、 案例“周扒皮与王善人” 案例“坦桑尼亚的效率工资”第四节 失业的构成和治理一、短期失业和长期失业从动态态来理解短期失业一般是摩擦性失业,主要原因是找工作需要时间。长期失业一般由工资刚性造成 二、失业人员构成1、年龄结构:青年人失业多;2、文化结构:文化低的人容易失业3、性别结构:女性容易失业4、行业结构:传统产业失业多;5、种族结构:有色人种失业率高三、自然失业率上升原因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女性加入劳动供给;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失业的回滞四、失业的两种治理政策1、主动治理政策从劳动力供给角度,调整结构等提供就业信息、促进工资变动灵活性等;2、被动治理政策对失业进行救济;消除失业的社会影响方面。第五章 通货膨胀第一节 货币一、货币的职能1、计价单位2、交易媒介3、价值储藏材料“假如没有货币”二、货币的发展史1、实物货币2、金银货币3、纸币4、电子货币 材料“货币简史”三、货币的界定和测度从货币供给的角度1、C= 纸币+ 铸币2、M1=C+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其它支票存款;3、M2=M1+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非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其它存款;4、M3=M2+大额定期存款+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和其它存款 讨论 信用卡是不是货币?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一、数量方程式 MV=PT M 货币数量; V 货币平均流通速度; P 每次交易的平均价格; T 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数量 四个变量中有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二、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1、数量方程式的变形 MV=PY M 货币数量; V 货币的收入速度; P 当期产出的平均价格水平; Y 一定时期内的实际产出2、对上公式进行处理:先取对数再求时间导数 M/M+ V/V= P/P+ Y/Y V/V、 Y/Y是常数; M/M是因; P/P是果。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是一种货币现象。三、古典两分法与货币中性1、古典两分法2、货币中性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利率一、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1、如果使用实物货币就没有这个区分了;2、在纸币条件下,有通货膨胀,就有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区分;3、费雪方程与费雪效应设:实际利率r,名义利率i,通货膨胀率p,则: i=r+p,或r=i-p费雪方程表明:名义利率的变动等于实际利率变动加上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率上升1%,名义利率也上升1%。二、事前实际利率与事后实际利率1、引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预期通货膨胀率pe,2、事前实际利率事前实际利率=i-pe,3、事后实际利率事后实际利率=i- p,三、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1、引入政府债券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是名义利率;2、另一种理解持有货币的显性成本是预期通货膨胀率pe;持有货币的隐性成本是购买债券的期望收益,即实际利率r;所以,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r+ pe。3、货币需求和名义利率成反比(M/P)d = L(i, Y)L与i成反比变化(机会成本的因素)P与i成正比变化(费雪效应)L与Y成正比变化(实际余额效应)4、未来货币供给同样会影响当前价格(M/P)d = L(i, Y) (M/P)d = L(r+pe, Y)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一、预期的通货膨胀1、经济的混乱;2、人力资源浪费;3、税收扭曲。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1、公平效应借款者和贷款者;工人和雇主;公众和政府。2、效率效应干扰价格信号;浪费了资源。3、产出效应一方面,货币工资收入滞后于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扩大,因而有增加产出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通货膨胀过分严重,货币失宠,物物交换限制了产出,这时又会减少产出。第七章 总需求理论谈总需求有两个前提:1、价格水平不变;2、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要解决的问题:1、产品市场:IS曲线;2、货币市场:LM曲线。3、均衡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4、宏观经济政策;5、推导总需求曲线。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一、计划支出线E=C+I+GC = a+bYE= a+bY+I+G = (a+I+G) + bY =A+eYA:自发支出;e:边际支出倾向二、国民收入决定1、区分计划支出与实际支出2、存货变动:非意愿存货计划支出大于实际支出非意愿存货减少补充存货生产扩大;反之,生产扩大。3、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均衡收入被决定三、比较静态分析1、自发支出变动自发支出乘数是总收入的增量与自发支出增量之比。k=Y/ E政府支出乘数kg=Y/ G;投资乘数ki=Y/ I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与乘数效应怎样看待乘数效应?2、边际支出倾向的变动考虑到税收YD=Y-T,T=tY,C=a+bYDC=a+bYD=a+b (Y- tY ) =a+b (1- t ) Y,则E=C+I+G= a+b (1- t ) Y +I+G =a+I+G +b (1- t ) Y 边际支出倾向e=dE/dY= b (1- t ) 边际支出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税率成反比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一、货币的需求1、交易动机:与收入相关2、预防动机:与由入相关3、投机动机:与利率相关二、货币供给这是由中央银行决定外生变量以后详细考察三、利率决定供求决定论四、利率的传导机制利率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收入上升看图示第三节 ISLM模型一、IS曲线1、推导1)通过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分析;2)利用储蓄函数之利率与收入的同向关系;3)投资函数;4)根据利率传导机制解释IS曲线向右下倾斜。2、IS曲线与财政政策1)利率不变的前提下,其它原因引起产品市场上均衡发生了变化,都会使IS曲线移动;2)右移,扩张性财政政策;左移,紧缩性财政政策。二、LM曲线1、推导1)通过货币市场均衡分析;2)货币交易需求与收入之间同方向变动;3)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4)用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解释LM曲线左上倾斜。2、LM曲线与货币政策1)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右移,扩张性货币政策;2)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左移,紧缩性货币财政政策。三、ISLM与均衡的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1、几何解2、代数解第四节 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一、财政政策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2、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上升,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现象。3、两种极端理论1)古典区域:LM为垂线;货币需求对利率无弹性;收入变动引起较少的货币需求变动就能造成较大的利率变动;挤出效应为1;再现了古典两分法。1)凯恩斯区域:LM为水平线;货币需求对利率有无限弹性;收入变动引起的较大的货币需求变动只能导致较小的利率变动;挤出效应为0;再现了凯恩斯革命;政府调控万能!二、货币政策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2、利率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量利率改变投资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IS曲线垂直 投资对利率完全不敏感; 利率传导机制失效; 货币政策无效。2)IS曲线水平投资对利率完全有弹性;利率传导机制有效;货币政策有效。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1、双扩配合,消灭“挤出效应”;2、双紧配合,引发了经济衰退;3、紧财政,扩货币,利率降低;4、紧货币,扩财政,利率不变,收入扩大。四、ISLM模型与总需求曲线1、ISLM模型研究在价格水平固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决定;2、总需求曲线说明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3、二者联系在于:名义货币供给(MS)不变的前提下,实际货币供给(M/PS)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例子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名义货币供给150,货币需求为L= 0.2Y-4r,1)求IS、LM曲线;2)求均衡收入与利率,假设价格水平为1;3)求总需求曲线。解:1)由Y=C+I,得IS曲线:Y=1250-30r;由(M/P)S =L(r,Y),得LM曲线:150/P= 0.2Y-4r,即Y=(750/P)+20r2)Y=125030r; Y=750+20r,则Y=950,r=103)Y=500+450/P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指的是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1、含义:指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和公债作出的决策。2、构成:政府收入税收税种;税率;公债。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购买商品劳务;公共工程开支;政府转移支付社会福利;贫困救济。3、工具: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公债。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1、含义: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2、内容: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的转移支付;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3、作用特点:当国民收入下降时,它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增加和税收的减少,从而阻止国民收入进一步下降;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它又会自动地引起政府支出的减少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