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doc_第1页
[智慧人生]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doc_第2页
[智慧人生]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doc_第3页
[智慧人生]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doc_第4页
[智慧人生]曾国藩经典人生哲理语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甘苦自得。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谈己长只是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人伦明,则礼乐兴。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求静是初学收心之法,若只在静上用工,久之习成骄惰,遇事便不可耐。孟子四十不动心,正是从人情物理是非毁誉中磨炼出来,到得无动非静,乃真静矣。 居心不净,动辄疑人。人自无心,我徒烦扰。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人在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提出良心,自作主宰,决不令为邪欲所胜,方是功夫。 血气盛,则克治难。欲养心者,先治其气。 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易摇而难定,易昏而难明者,人心也,惟主敬则定而明。 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人之精神有限,过用则竭。 每日默检,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自气质上发出,自习识上发出,自物欲上发出,如此省察,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初学最要如此。 服金石酷烈之药,必致损命。即坐功服气,往往损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气和平,却疾多寿。 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可得乎?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于外,鲜有不败者。 寡言者可以杜忌,寡行者可以藏拙,寡智者可以习静,寡能者可以节劳。 一国有一国之气,一家有一家之气,一身有一身之气,元气者,生气也。能养生气,则日趋于盛矣。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是谓之善学。 为己之学,成己所以成物,由本可以及末也。为人之学,徇人至于丧己,逐末而不知反本也。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学贵有常,又贵日新。日新若异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不尽者,天下之书。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读经要就情事参理道,读史要就理道定是非。 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便成愚诈。 人皆可以至圣人,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皆自弃也。孝其所以当孝,弟其所当弟,自是而推之,则亦圣人而已矣。 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闻见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则知之非也。今之所谓博闻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闻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学者有益,须是日新。 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责己者当知天下国家无皆非之理。故学至于不尤人,学之至也。 学习和为本,取次之,行次之,言次之。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 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人莫不刚愎自信,刚愎自信,即是自绝,谁敢语以至道。凡人有才气而复虚己问者,实大难得。 君子之学也,忧不得乎实,不忧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忧不崇其德,不忧官之不崇也。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古之学者,知即为行,事即是学,今之学者,离行言知,外事言学。 心理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矣。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士能寡欲,安于清澹,不为富贵所淫,则其视所物也轻,自然进退不失其正。 矜名誉,畏讥毁,自好也。忘检制,肆偷惰,自弃也。自好者,中人也,可导之使为善也。自弃者,民之为下矣。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故曰:“终生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爱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易责人而乐讥俗,其亦弗思也已。夫己无遗行,后可责人;家罔阙事,后可讥俗。 君子直不发人所不白;清不矫人所不堪;刚不绝人所不忍;察不掩人所不意;任不强人所不胜。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遇富贵人,宜劝他宽,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行事常思退一步。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易。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两截人矣。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去,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毕竟先知后行,至于纯熟,乃能合一。 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不但顺受而已。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世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下。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独。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尝责报也。纵遇险徒,止付一笑。 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轻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世不若不求利,即无害。若不求福,即无祸。 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皆自己真实受用处。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兴,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极便宜。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子孙。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折”去“斤”加“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好誉者,常谤人;市恩者,常夺人。其倾危一也。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