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故乡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了解,完成课后习题。二、 教学课题教学目标:1、 抓住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变化,分析其原因;2、 了解对比的写法及作用。3、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理解部分重点语句的涵义。4、探讨文章主题,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重难点:1、 抓住小说中重点人物的变化,分析其原因;2、了解对比的写法及作用。三、 教材分析故乡篇幅很长,包涵的内容很丰富,人物性格鲜明。本教学设计将通过考察故乡景物及人物之“变”,探究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理解小说的主题。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故乡是一篇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的小说,它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活动为线索,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诵读,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精彩语段如篇末的议论,应熟读成诵。 2研讨探究法 因为时代原因和鲁迅特有的风格,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应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和合作交流,在研讨过程中情感体验、展示创一、导入新课“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返回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20世纪20年代,“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何感触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根据自己的回乡经历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乡。二、自主预习:(一)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百度搜索:/article/39313.htm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小说的情节发展有哪几部分?小说的环境指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提示学生学习小说就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学习,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2) 简介作品、作者:百度搜索:/view/2004.htm(三)字词积累: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并解释词。 既然 阴晦 萧索 恣睢 心绪 惘然 聚族而居 谋食 易主 潮汛 苏生 愕然 鄙夷 瑟索 隔膜 展转 打拱 你认为还有那些比较重要的(或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词语,请写下来。 (4) 了解背景:百度搜索:/page/09-01-28/42671.html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学生自读课文。小组思考讨论:1、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将全文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分为三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2、小说中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谁是线索人物?3、“我”的这一次故乡之行,心情如何?阔别故乡二十余年,重履故土,内心应是按捺不住的欣喜与激动的,为什么会“悲哀”呢?4、在课文结尾,文中的“我”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师板书:悲哀)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请大家看课文,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提示: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故乡给“我”的印象?(变)那么,究竟故乡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故乡的景、故乡的人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 探究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1、故乡的景色有怎样的变化呢?将描写故乡景物的词语或句子标出来,看看哪些是描写故乡的过去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现在的,哪些是描写故乡的未来的,并说说所描写的各个时期的景物特点。明确:过去的故乡(1一5):五彩缤纷、美丽神异现在的故乡(12):萧索,悲凉未来的故乡(88):美丽,充满生机2、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指导:怎样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预示人物的命运;反映社会现实,交代时代背景;表现主题3、现实中的故乡与回忆中的故乡相比,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看到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给农村造成的悲惨现实,以及农民生活的日趋贫困。同时,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 4、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有什么作用?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探究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闰土:过渡:如果说故乡景色的悲凉可能会受到“我”的心情的影响(怎样的心情?)或者天气的影响(怎样的天气?),而故乡的人的变化却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1、课文中写了故乡哪些人的变化? 2、我们先来看看二十年后的闰土有哪些方面的变化使我悲哀。找出描写闰土的语句,少年闰土:1215、18、2326、30;中年闰土:59、60、62、64、66、71、72。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互相交流3、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文中闰土的性格特征。 品味,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梳理:在对比中看出外貌的变化、与我的距离、生活的现状、精神的麻木、寄希望于偶像少年闰土:健康可爱、天真活泼、勤劳多知、勇敢的小英雄中年闰土:生活进一步贫困,迷信麻木、毫不觉悟的木偶人(二)杨二嫂过渡:故乡中作为好朋友的农民闰土景况是这样的凄凉,那作为小资产者的邻居杨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样呢? 1、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看看这个人物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让我悲哀。20年前、后的杨二嫂:3851自然段品味文中的这些描写,归纳杨二嫂的性格特征。杨二嫂:外貌的变化(说明经济状况的衰落)、能说会道、泼辣、尖刻、自私、爱贪小便宜的城市小市民3、对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活所迫)?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 (“豆腐西施”是本小说中又一个典型而出彩的人物形象,这个过程,既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也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当然,都需要说明理由。教师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学生一起讨论。希望最后能达成共识:她同样是时代的牺牲品,不但要看到她可笑、可气、可恨的一面,也要能发现她可悲、可怜的一面。)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4、闰土要的、杨二嫂连偷带拿的,是些什么样的东西?说明了当时农民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况?明确:长桌、椅子、香炉烛台、抬秤,手套、狗气杀、破烂木器、碗碟人们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变得麻木探究三:引导学生分析,归纳造成人物变化的原因,概括文章的主题。(难点,教师加以引导) 引导: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故乡萧索、破败,故乡人麻木,使闰土变成“木偶人”了呢?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正是_使活泼可爱的闰土变成了木偶人一般,使年轻美丽的杨二嫂成了一庸俗贪婪的泼妇。如果说闰土的变化让人同情,那么杨二嫂的变化就令人可叹可鄙了,他们被生活压迫的扭曲了,“我”怎能不悲哀呢?儿时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的“悲哀”。所以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感到特别的沉重。) 探究四:“我”对故乡的变化感到悲哀,对离开故乡感到并不怎么留恋,可以说全文的底色是沉重的,那么有没有一点亮色呢? 引导:有!作为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对故乡的苦难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他有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主要体现在最后三个自然段上。阅读后思考:1、理解“新生活”的含义。明确:是我们未经生活过的,不同于“我”的辛苦展转、闰土的辛苦麻木、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消除封建剥削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的生活。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正确理解?明确:这句话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因为任何作家都受世界观的制限。当时共产党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因而“我”对路的憧憬不免朦胧。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明确:这句话比喻确切、含义深刻。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只有希望而不去实践,等于没有希望。路是由人走出来的,希望是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作者以路作比,形象地说明新生活要从斗争中获得。这表现了作者踏平路上荆棘,争取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一名言体现了十分重视实践意义的深刻哲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鼓舞人们为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勇往直前,英勇奋斗。4、“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明确: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5、作者是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来描绘20年前的故乡的美丽和未来故乡的美丽的。但不同的是,以前的画面中有一个小英雄,而后来的描写中却没有了,如果再给这幅未来美丽的故乡图画画上人物的话,要画上谁合适呢?根据小说想像一下。明确:宏儿、水生,因为鲁迅有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想法,他认为宏儿和水生应该过一种新的生活,所以对新生活展望的画面上要画上这两个人物。小结 :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 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 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 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 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 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 炽热感情。五、拓展延伸:1、查资料,收集整理能反映1921年前后的社会状况的资料。百度搜索:/Article/CJFDTotal-FBSF200905031.htm2、搜集鲁迅小说集呐喊的相关资料百度搜索:ttp://system/2009/08/27/052079446.shtml六、反馈矫正(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五行()嗤笑()萧索()折了本()阴hu()wng()然潮xn()恣su()(二)完成下列填空。故乡选自 ,作者 ,原名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家、思想家和家。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 和 ,散文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 。(三)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或作用。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七、布置作业: 鲁迅在故乡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写出二十年来故乡人、物的变化,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社会主题。你的故乡在二十年里一定也有了很多的变化,请通过查找资料、采访人物等方式了解这种变化,并探究变化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院线经营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柔性树脂版合作协议书
- 农户农业机械购置与技术服务协议
- 2025年深孔钻项目合作计划书
- 行业资质荣誉证书复印件证明书(5篇)
- 小学教师节班会活动方案
- 个人收入及奖金津贴补助证明(8篇)
- 基础与地基设计试题及答案
- 电子交易市场入驻商家协议
- 人力资源管理市政学试题及答案
- 商业大厦10kv配电室增容改造工程施工方案
- 防溺水大家访记录表
- 人教版八年级下英语单词默写表格(整理打印)
- FMEA第五版(实例2)
- 量表开发与检验(课堂PPT)
- IABP知情同意书
- 炼铁厂鱼雷罐、铁水罐穿包紧急预案
- 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情况记录表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及答案
- 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毕业设计说明书
- 电气设备调试定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