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物鉴赏).doc_第1页
论文(文物鉴赏).doc_第2页
论文(文物鉴赏).doc_第3页
论文(文物鉴赏).doc_第4页
论文(文物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051310427张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每当说到文物,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它和古老、历史、价值联系到一起,其实文物在更高的高度而言,它是历史与现代的纽带,是现代与古代的文化联系,而文物工作(包括文物发掘、文物复原、文物研究、文物保护等)则是历史与现代之间、传统与现实之间沟通的文化桥梁,文物工作不简简单单地是为了复原古代的物品或者生活场景,更深层的意义在于为现代人与古代人更亲近地交流提供机会与媒介。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在物欲横流的当代,无论在什么领域,经济这两个字始终牵动着人们的眼球和思想,但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发展核心、根本不是经济,不是政治,而是文化!在个人追求收入增加,官员追求GDP增量的今天,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国家和一个民族发展的实质,那就是文化发展,我们不能因为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发展、GDP的提高而忽略文化保护,甚至毁坏文化,因为文化是对民族历史全部内容的沉淀、积累,承载了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精神力量,是能够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而文物恰恰是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的最真实、最客观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文物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承载具有无可拟比的地位和作用。 在讨论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得关系之前,我们先明确什么是文物发掘?文物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同时,在我国,文物发掘主要为抢救性发掘,一般不允许主动性发掘。文物发掘是考古研究的必要手段,是文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考古研究、历史还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深层次意义在于文物发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民族对民族历史的认识,加深民众对民族文化更深次的了解,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文物发掘工作更多的意义是社会、思想层面的,但是文物发掘在经济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看似属于两个不相干的领域,实则两者息息相关,关系错综复杂。 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的关于事物两面性的阐述,根据道家的理论,无论什么事情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当然,文物发掘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简单的来说,文物发掘工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两者互利互惠,形成良性循环,其二是两者相互冲突,各受其害。文物发掘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经过合理规划,协调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两者互惠互利,反之,不能协调好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仅文物发掘工作受阻,而且不利于经济发展。 文物发掘工作与经济发展通过统筹调配,两者相互促进,文物发掘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强有力地支持了文物发掘工作的开展,文物发掘工作结束后,将带动所在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循环体系。 文物发掘工作是一项需要统筹调配重大事件,在文物发掘工作的前期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建设基础设施、安排文物安全保障工作等,这些准备工作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的解决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则可以适当提高对文物发掘工作的财政支持,可以有力地支持文物发掘工作的开展,而文物发掘工作则开发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发掘成果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吸引观光者和考古爱好者的一大特色,可以说,文物发掘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随之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将会上升到更高的台阶。例如,1987年4月,陕西省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这批文物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制作之精、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发掘工作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2007年3月,陕西省统一部署,做出了“重新规划法门寺及其周边历史、文化、自然等资源,将其成功打造为中国佛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现如今,法门寺景区香火钱年均约2,000万元,法门寺景区周围的基础行业以及服务业收入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法门寺发掘工作无论是在考古研究或者是带动经济发展上都是十分成功的。 经济发展收益于文物发掘,文物发掘也可以受益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发展产生了大量先进科技和技术,可以被用于各个领域,同样也可以被用于文物发掘工作。众所周知,文物发掘一般需要将很多深埋地下几百年甚至数千的文物暴露在现代人的眼前,由于地下的环境因素与地上有很多的不同,例如温度、湿度、光辐射、污染物、气体成分差异等,造成文物发掘过程中的极容易损害文物,给文物发掘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在我国文物发掘一般都是抢救性发掘,即发现地下文物遭到人为损坏或者自然灾害时才会主动进行文物发掘,抢救性发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而不主动发掘的原因是因为发掘技术不够成熟,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抢救性发掘与不主动发掘两者殊途同归。例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乾陵墓道被意外发现,此后,考古界界就曾掀起一股发掘乾陵的热潮,其中以郭沫若先生为代表,在他的倡议下,文化部向国务院提交了乾陵发掘计划,周恩来总理看完思忖之后批示:此事留作后人来完成。周恩来总理委婉拒绝乾陵发掘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明定陵的发掘正在进行,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技术不成熟对文物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虽然在被周恩来总理婉拒之后郭沫若先生写下了“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的叹言,但是历史证明,周恩来总理的举措很好的保护了中国一大批历史文物。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盲目的对文物进行发掘无疑是一种破坏,而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为文物发掘提供了强有力地技术支持。兵马俑是秦始皇地下陪葬器物,原来都周身施彩,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后,只有少数秦俑出土时尚存部分彩绘,并在短时间内就起翘、卷曲、脱落,最后人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灰色的。保护专家经过不断努力,研发出综合利用喷涂、点涂、注入法等一整套适用于发掘现场的保护工艺,边保护彩绘边清理俑体,为暴露出来的彩绘及时穿上了“保护衣”。技术稳定后,先后对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彩绘俑,秦陵百戏俑坑、秦陵6号陪葬坑和汉阳陵出土的彩绘俑也实施了保护。科技的进步很好的保护了文物这样一个历史留给我们的无价的瑰宝,让世人有机会一睹先人的勤劳与智慧。 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的合理协调不仅有利于文物发掘工作的开展,也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推力引擎,然而,如果没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结局却是另一种景象!当文物保护遭遇房地产开发,当文化保护遭遇利益冲突,孰是孰非,无需多言,然而现实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土城子古城遗址的墓葬区内开发房地产,文物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经济看似得到了发展,然而,其中的得失岂能用金钱去衡量! 文物发掘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复杂,协调两者的关系需要大智慧大谋略,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细细地审视,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