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滨海地区旅游交通规划初探.docx_第1页
广东省滨海地区旅游交通规划初探.docx_第2页
广东省滨海地区旅游交通规划初探.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滨海地区旅游交通规划初探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广东省滨海地区旅游交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广东滨海旅游交通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区域层面旅游交通规划、旅游区入口交通规划、旅游区内部交通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个层次的规划思路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广东省滨海地区的旅游交通发展策略。 关键词:广东省滨海地区、旅游交通、旅游吸引物的可进入性、交通规划 前言 广东省滨海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湛江、汕头、汕尾、惠州、揭阳、潮州、茂名、阳江等滨海城市,旅游资源丰富。要把潜在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场所,推动广东滨海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旅游交通,优化旅游吸引物的可进入性。 1 旅游交通概述 1.1 旅游交通的产生 当旅游还在计划阶段的时候,往往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空间上有一定距离。因此,旅游者外出旅游,必须完成从定居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旅游者要到达旅游目的地,首先必须解决交通运输问题,到达目的地后,还要进行游览活动,游览完毕还需及时返回客源地,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交通手段来完成。旅游交通由此产生。 1.2 旅游交通的概念与内涵 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提供所需交通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与现象的总称。从本质上说,旅游交通问题就是旅游吸引物的可进入性问题。实现进入旅游吸引物的最小阻力,是旅游交通规划追求的最优化目标。 1.3 旅游吸引物的可进入性 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地区的形成,其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进入的可能性。所谓进入的可能性,不仅指旅游者能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而且要能在费用上符合经济原则。 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现场消费,只有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使旅游者能大量地、经常地前来游览的情况下,各类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它们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该地的旅游业才会有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可能,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旅游交通的发展。 瑞士全国有70的地区属于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区,道路崎岖。但是它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设施,特别是有滑雪电缆吊梯线1000多条、爬山火车专线50多条、滑雪吊车1200多辆,游客在瑞士任何地区旅游都感到非常方便,使瑞士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南美委内瑞拉境内的安赫尔瀑布,总落差为979米,是世界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瀑布,由于深藏于丛山密林之中,无陆路可通,只能乘坐飞机临空鸟瞰。如此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以上案例说明,交通的发展对旅游点的辟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首先必须解决交通问题,实现其可进入性。 2 广东省滨海地区旅游交通现状分析 2.1 现状总体格局 目前,广东滨海区域形成了整个区域以珠三角为核心,东西两翼分别以汕头、湛江为中心的旅游交通总体格局。 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沟通全省和周边省份的综合交通网络。公路网正逐步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中心,沿海为扇面,港口为龙头向广大山区辐射的格局。 2.2 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2.2.1 旅游交通设施总量规模不足,分布不均衡 旅游交通设施总量规模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存在很大差距,远低于美、日等一些旅游发达的国家的水平。旅游交通设施的分布,珠三角地区明显高于粤东粤西两翼地区,地区分布不均衡。 2.2.2 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交通不够畅通 突出表现为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间的旅游交通联系不足,以及各市间的旅游交通衔接不够畅通。珠三角地区是广东滨海区域的核心区域,其自身各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十分紧密,基本实现以广州为中心的2小时旅游交通圈。但是,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两翼的联系却一直以来不被重视,导致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之间的交通联系不够紧密。 2.2.3地区内部旅游交通网络不发达,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某些地区拥有十分良好的滨海旅游资源,却因为旅游交通不够发达,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交通建设资金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旅游交通体系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 “瓶颈”。 2.2.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受土地等资源的制约日益严重 广东省滨海区域经济总量大,但土地、一次能源严重不足,在珠三角部分城市表现尤为突出。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广东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东滨海旅游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2.5 旅游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机制不适应区域旅游的发展要求 目前,广东省滨海区域的旅游交通运输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和统一管理的协调发展的局面。由于没有区域性的交通发展合作规划作指导,滨海区域各市间交通建设仍是各自发展,自成体系,导致区域内干线运输网络不完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也缺乏协调和统一管理的合作机制。这些均制约了广东省滨海区域性旅游的合作和发展。 3 层次体系规划 把广东滨海旅游交通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区域层面旅游交通规划、旅游区入口交通规划、旅游区内部交通规划。 (1)区域层面旅游交通 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广东滨海区域),以及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旅游交通,属于中远距离的空间位移。主要采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和水运的交通方式。区域旅游交通决定着旅游者可以进出旅游目的地的总量,对广东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2)旅游区入口交通 旅游城市到各景区的交通,属于中短距离的空间位移,主要采用轨道交通、公路和水路等交通方式。 (3)旅游区内部交通 旅游区内部的交通,景点间的短距离空间位移。是指游客在景区内参观游览使用的交通设施(包括交通工具、线路和站点),如车行道、人行道、登上道、索道、自动扶梯、水上通道、直升飞机等。 4 规划内容 4.1 区域层面旅游交通规划 规划整个广东滨海区域形成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东西两翼分别形成以汕头和湛江为中心,以公路为基础,铁路、水路、航空多种旅游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区内和对外旅游交通相互衔接,网络结构趋于合理,旅游客运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质量明显提高的区域旅游交通系统。 公路旅游交通:构建以广州为主枢纽,汕头、湛江为次中心,连接全省地级市及邻近省份的高速公路网络。 铁路旅游交通:形成能紧密联系区域内各重要旅游城市,以及快速连接周边省份客源市场的铁路网络。进一步建设广州、深圳地铁等城市交通系统,起步建设连接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与港澳衔接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水运旅游交通:完善以沿海枢纽港为龙头,各重点海港密切配合,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客运港口布局,完善对外对内旅游航线的开通。 航空旅游交通:构建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深圳、汕头、珠海、湛江等机场为干线机场的民用航空运输体系。 4.2 旅游区入口交通规划 4.2.1 研究内容 游客从客源地通过区域旅游交通到达旅游目的地所在城市,但这尚未完成旅游交通的整个过程。游客到达目的地所在城市以后,还需要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