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六选择题题型突破专题突破.doc_第1页
2012届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六选择题题型突破专题突破.doc_第2页
2012届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六选择题题型突破专题突破.doc_第3页
2012届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六选择题题型突破专题突破.doc_第4页
2012届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六选择题题型突破专题突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ttp:/专题十六 选择题题型突破来源:来源:摘要:选择题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每年生物选择题在高考中都占一定比重。选择题能考查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考查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命题内容覆盖面广,范围大,试题难度不一,多以中低档题为主,个别难度较大。高考生物选择题给出的信息可以蕴涵在文字,也可以蕴涵在图表中,这些图表可以是模式图、示意图、装置图、曲线图、数据表格等。这类题型相对独立,她具有信息量大、概念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等特点,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推理能力、图文理解及分析能力、信息转换能力等。一、专题知识突破1、 考点剖析考点1:判断正误选择题【真题导航】例1、(2011山东卷)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 ,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解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有成套的细胞器,而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原核细胞一般只进行二分裂,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线粒体可进行有氧呼吸,所以A 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选项错误;具细胞结构的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这是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答案:D来源:中教网来源:中.教.网z.z.s.tep【聚焦题点】 判断正误选择题的类型及解决方法1.迷惑概念型迷惑概念型题要从多个概念中区分、判断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是迷惑概念题型的解题关键。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眼”概念,然后进行知识迁移,即回顾教材中对该概念的准确描述并进行思维拓展,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去印证题干与选项之间是否相符,最后做出准确判断。准确、规范地记忆基本概念,认真仔细地审出“题眼”,然后将题干与选项进行科学印证,是解答此类试题的“三步曲”。2.直接判断型直接判断题型的解决方法是将获得的准确信息与已知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相比较,判断选项的正误。本题的考查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细胞结构及生命历程的知识基础。重视基础的理解和拓展是做好本类题型的关键。3.分析判断型做此类型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分析判断型选择题是在题干和备选项中要求学生对概念、观点和结论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解题时要充分重视试题提供的资料,全面细致分析该题有无限制条件、隐含条件、干扰因素,对试题中关键字词作重要标记,另外要注重读题,切勿草率答题。常用方法:(1)推理法:根据题干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找出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层次关系,从而做出正确判断。(2)排除法。(3)避陷法。4.表述绝对型针对表述绝对型选择题,复习中要加强常见的结论性语言的记忆。生物学中某些结论性语言中常包含有“主要”、“大多数”、“一般”等字眼,这些结论中往往存在着特例,而这些特例也一定要熟记。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等。 5.新词干扰型新词干扰型选择题中,往往创设一些新的情境,其中加入一些与当今生物科技、生产生活、人类健康与疾病等相关的新名词或陌生术语。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迷惑性。但这类试题往往是“起点高、落点低”,考查的知识点仍然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因此,解答新词干扰的选择题时,必须在认真分析题意后,进行信息转换,将陌生情境或新材料中蕴藏的新信息与旧信息(已掌握的知识)加以整合、迁移、类比,即先把这个新材料的应用范围或考查内容搞清楚,然后进行课题类化(即用学过的哪些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知识是教材中哪一章、哪一节的),完成了课题类化,也就找到了试题的答案。 来源:中教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载体透析】正误选择题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性的同时,又可考查思维的准确性;既可考查某一个知识点,又可考查多个知识点,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较好题型。【针对集训】1、(2011四川卷)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考点2:组合比较选择题 【真题导航】例2、(2011山东卷) 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来源:z#zs#来源: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 B C D解析:性染色体减未分离,会产生一个没有性染色体和一个有两条性染色体的次级生殖母细胞,再经过减,就会产生两个没有性染色体的配子和两个含有两条性染色体的配子;2号染色体在减时正常,在减没分开才会产生AA的配子。答案:B 【聚焦题点】组合比较选择题的类型及解决方法1. 异同组合型选择题异同组合型选择题是给出多个选项,要求考生按照题意选出最佳组合的选项答案,这是不定向选择题的特殊形式,即变式的多选项选择题。解答好该类题目的关键,审清题目要求,比较所给选择项的正误,结合基本知识的内涵及外延,做出正确判断。与多项选择题相比,该类型题目难度有所降低,巧妙选择不符合题意的某一项,采用排除法,找出并排除含有该项序号的答案,有助于正确答案的确定。 2.排序组合型选择题排序组合型选择题与异同组合型选择题不同的是,它不仅要求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题支,还要对题干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按照实验操作顺序或者按照生理反应的全过程顺序给予排列。这类题型的题干中往往带有“分别”、“依次”等讲究顺序的词语,所以要仔细审读题干,用笔给予标明,然后结合教材和知识顺序给予正确排序,以此来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是:(一)对于知识点掌握得很准、比较熟悉的试题,可以直接排列出顺序,然后在四个选项中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二)对于部分顺序拿捏不准的试题,可以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选项,将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答案进行比较;或运用“排除法”先把排序出现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然后再将剩余选项进行对比,直至找到正确答案。(三)若题目中部分选择支表述是正确的,但在选项中没有列入,这就加大了试题的迷惑性,此时最佳的解题方法是用“排除法”一一分析选项,通过对比、选择,最终确定正确答案。3.综合比较型选择题该题型常将易错知识点作为考查内容,着重考查对常见易错点的把握程度,若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选项单独判断,可以确定正误,但多个选项集中一起,相对难度有所加大。为此,要扎实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认真分析选项中重要词语的描述,准确判断来源:中教网来源:中教网【载体透析】此类试题将多个知识点融入一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根据题意,对备选答案逐个筛选,不能漏选或多选。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 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在理科综合中,能有效的解决试卷中各科知识考查面过窄的缺陷。但就近年试题分析,在理科综合背景下的此类试题出现很少,而大多出现于广东和上海的生物单科试卷中。【针对集训】2、(2009江苏生物,14)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A. B. C. D.考点3:图像图表选择题【真题导航】例3、(2011天津卷)4.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 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变化来源:中_教_网z_z_s_tep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解析:由题图DNA的变化特征可推出ab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正确。cd为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且之前已经用秋水仙素处理;在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加倍,B正确。玉米是二倍体,其单倍体中无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复制形成的基因和原来基因完全一样,e点后的细胞为纯合体,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C正确。fg为有丝分裂末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答案:D例4、(2011江苏卷)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遮光比例(%)叶绿素a/b叶绿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来源:来源:z&zs&( polm281)植株干重(g)07.5105.32.3来源:来源:中教网9.69.9309.2504.42.6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z|zs|5.27.2704.8903.33.0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z&zs&03.2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从表格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遮光10%时,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和干重都最大,A正确;叶绿素含量为2.33.0变化时,净光合速率减弱,B错误;遮光10%90%变化时,叶绿素a/b值降低,C正确;遮光90%时,铁线莲净光合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D错误。答案:AC【聚焦题点】图像图表选择题借助题图设置的新情境、提供的新材料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识图、识表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获得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该题型是考查学生能力的较好载体。解题的要点:一、认真读图、表,仔细观察比较,找出图中所给各种结构、线、点、装置等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中的含意。二、仔细分析图、表,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求图像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并尽量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描述。三、要学会使用图表图像,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图、表的转换。因为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像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载体透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中。教。网z。z。s。tep常见类型:1.表格类选择题型常见的表格图有两类,一类是对现象的分析,另一类是对数据的分析。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表格信息的获取:采取对比或分组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要进行纵横比较,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注重分析引起数据或现象间差异的原因;注意分析数据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并找出原因;注意表格数据与曲线之间的转换,实际上是一种变化趋势的两种表现形式。2.曲线类选择题型坐标曲线描述的是因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或趋势)。解题时,必须先做到理解图形所表达的意思,观察所提供的坐标(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识准曲线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联想与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挖掘或捕捉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重视题目设问的角度,并通过必要的信息加工和转化,使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明朗化,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3.柱形图选择题型“柱形图”分为三类:(1)相互关联型: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或生物)的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解题时需要兼顾两个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分析。(2)相互对照型:常见情景有:几种生物同一条件下的对照比较、一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的对照比较、几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的对照比较。通过对照比较,对给出的众多量进行归纳,找到变化趋势间的相互关系,紧扣教材,完成“图文”或“文图”转化,进行解答。(3)数据统计型:通过分析柱形图中对应的具体数据,揭示图示生物现象中相关数据间的内在规律,从而完成“图文”转化。4.遗传图谱类选择题型遗传系谱图也称遗传家系图,最常见的是考查单基因遗传病(即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遗传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类题目解题的方法:(1)先判断其显、隐性。(2)再确定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3)最后写出有关亲子代的基因型,利用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作进一步的计算推理。5.装置图类选择题型装置图类选择题常用于考查实验分析。装置图的设置代替了语言的叙述,具有简洁易懂的特点。解题方法:认真读图,审出图中每个装置的用途,及对实验现象可能的影响;将读出的信息与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理解图中包含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变量、反应变量、观察指标等;用已掌握的常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要领,综合图中装置和题目中给定的数据或现象,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得出结论。【针对集训】3.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考点4:数据计算类选择题【真题导航】例5、(2011福建卷)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型(母本ZW,父本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雌:雄=1:1 B. 雌:雄=1:2 C. 雌:雄=3:1 D.雌:雄=4:1 解析:雌火鸡ZW减数分裂的结果必为Z、Z、W、W,其中形成的卵细胞含Z、W的概率一样,卵细胞为Z时,与极体结合成ZZ:ZW=1:2;卵细胞为W时,与极体结合成WW:ZW=1:2。因为WW的后代不能存活,所以ZW:ZZ=4:1。答案:D例6、(2011江苏卷)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常染色体,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2C2有一种基因型,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4与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来源:来源:中_国教_育出_版网解析:甲病患者4和5的女儿7正常,所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甲病男患者1的母亲2不患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和5不患乙病却生了一个患乙病的儿子6,所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题干告知甲乙两病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而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A选项正确。假设甲病由显性基因A控制,乙病由隐性基因Xb控制,则1为aaXBXb, 2为AaXBY, 3为AaXbY,其A来自于2,Xb来自于1,所以B选项错误。2为aaXBXb,8可能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所以C选项正确。若4为AaXBXb,5为1/3AAXbY、2/3AaXbY, 若4与5结婚所生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5/6,患乙病的概率为1/2,两种都患的概率为5/12,所以D选项正确答案:ACD【聚焦题点】数据计算类选择题解题总要求:(1)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式,如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Nabc)、基因频率和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公式等。(2)学会从量的平衡角度分析、计算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涉及的有关计算。(3)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特别是概率的定义、加法原理、乘法原理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中的应用。(4)尝试运用数学、物理的知识构建一定生物模型来解答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如构建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管壁、肾小球、线粒体、叶绿体等模型来分析跨膜运输问题,构建DNA分子简易模型来分析半保留复制问题等。【载体透析】数据计算选择题的类型及解决方法类型一 蛋白质方面的计算1.肽链、氨基、羧基的计算每条肽链的首、尾端必然是氨基或羧基,因此,多肽中氨基或羧基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氨基或羧基总数=R基中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2.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缩合失水数的计算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肽键数=缩合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数3.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4.蛋白质中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的总数蛋白质中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的总数-脱水数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1)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2)tRNA数=氨基酸数=肽键数(失水数)+肽链数(3)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基因的碱基数6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8失水数。类型二 DNA和RNA方面的计算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1)A=T,C=G,A+G=C+T=A+C=G+T=总碱基数的1/2;来源:中。教。网z。z。s。tep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A+T)(C+G)或(A+T)(A+T+C+G)在已知链、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相等;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如(A+C)(T+G)在已知链与互补链间互为倒数,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为1。2.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则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3.若以用同位素标记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n次后,标记分子占2/2n,标记的单链占所有单链的1/2n;若用同位素标记DNA复制的原料,则复制n次后,标记分子占100%,标记的单链占1-1/2n。 类型三 细胞分裂方面的计算给出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的分裂图,计算该细胞中的各种数目。该种情况的解题方法是在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各期特征的基础上,找出计算各种数目的方法: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当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在含有四分体的时期(联会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类型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方面的计算实际光合作用和净光合速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光合速率表现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如下三种方式表示:用O2表示:实际光合速率释放到外界的O2呼吸消耗的O2;用CO2表示:实际光合速率从外界吸收的CO2呼吸释放的CO2;用葡萄糖表示:实际光合速率葡萄糖的增加量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类型五 物质跨膜层数的计算1.围绕红细胞的知识整理(1)无核、无线粒体等内膜系统;(2)血红蛋白具有输送O2的功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O2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O2分离;(3)物质出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K+等无机盐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4)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不能用来作为提取DNA的实验材料,但鸟类的可以。2.各种生物膜层数的总结(1)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为双层膜,细胞膜、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为单层膜。来源:来源:中教网(2)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肾小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物质通过这些壁要穿透2层膜。(3)胞吞、胞吐、形成具膜小泡要借助膜融合,并不是通过膜结构,即穿透膜层数为0;另外,物质(如mRNA等)出入核孔也不通过膜结构,所以穿透膜层数同样为0。 类型六 遗传变异及育种方面的计算确定试题所涉及的遗传方式,推断出双亲的基因型,再分别计算两种遗传病后代发病的概率和正常的概率。先计算出甲正、甲患、乙正和乙患的概率。根据题干要求计算相关概率。运用“乘法”计算。后代正常的概率:甲正乙正;只患一种的概率:只患甲病只患乙病;只患甲病:甲患乙正。只患乙病:甲正乙患;两病兼患的概率:甲患乙患。类型七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1)基因频率定义的运用:基因频率=某基因总数/某基因与其等位基因数的总和100%。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该基因总数/(群体个体数2)100%;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基因频率=该基因总数/(女性个体数2+男性个体数1)100%。(2)从基因型比例中运算:AAAa=12,则A=1/3+2/31/2=2/3、a=2/31/2=1/3;AAAaaa=10%20%70%,则A=10%+1/220%=20%;a=70%+1/220%=80%。(3)围绕基因频率的其他知识:A+a=100%;当A为一定值,由它推导出的AAAaaa比例为任意值。(4)基因型频率=某基因型的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类型八 食物链与能量流动方面的计算1.查食物链条数:典型的食物链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故计算食物链数应从生产者入手,一直到最高营养级为止,中间不要遗漏每一个分支,也不要中断。2.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和动物所处的消费者等级:生产者的营养级是固定的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的营养级别不固定,在不同食物链中可处于不同营养级。消费者等级划分以食性为准。来源:中。教。网z。z。s。tep来源:z,zs,3.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的同化量100%(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针对集训】4、(2010四川卷) 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CO2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光强(mmol光子/)00.70.8来源:来源:中_国教_育出_版网0.9龙眼光能得用率(%)-2.302.202.001.801.601.501.40来源:中教网来源:1.301.20净光合速率(umol CO2/)-0.602.505.106.557.457.908.20来源:中教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8.508.508.50芒果光能得用率(%)-1.201.050.900.850.80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0.750.700.650.60净光合速率(umol CO2/)-05.406.50来源:中教网来源:中教网zzstep7.257.607.607.607.60A光强大于0.1mmol光子 /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B光强小于0.5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C光强大于0.7mmol光子/,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CO2浓度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考点5、实验选择题型【真题导航】例7. (2011山东卷)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z*zs*A.苏丹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解析:健纳斯绿B的原理是染活体细胞的线粒体,在线粒体内还原氢的作用下,染料由无色变为绿色,如果细胞死亡,则线粒体内没有还原氢,则不能起到染色的作用。答案: C【聚焦题点】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的原理、实验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表达等。【载体透析】1、考纲要求的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要熟记实验名称实验原理来源:来源:中|教|网z|z|s|tep1、还原糖的鉴定原理可溶性糖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含有游离的醛基CH或游离酮基),与斐林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利用该反应,可证明组织样液中含有可溶性还原糖。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若在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有紫色反应,则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3、脂肪的鉴定原理脂肪被苏丹或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因此,当含有大量油滴的植物细胞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看到细胞内含有呈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4、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内,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来源:中教网zzstep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5、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色剂。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形态和分布。(2) 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确定实验思路科学性(3) 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A、所选材料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应选择“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B所选材料应容易获得:尽可能选择无明显季节性、地域性的材料;C、所选材料应价格便宜(4).应注意操作细节的合理性来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A.溶液或培养基灭菌后是否要冷却后使用? B.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 C.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是直接加热,还是水浴加温? D.用酒精溶解叶中叶绿素时,酒精直接或隔水加热? E.使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如何操作?是饲喂,还是注射? F.不同的情况下要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水。如:清水、池水、凉开水、蒸馏水、生理盐水【针对集训】5.(2008 广东 )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对该实验中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B色素始终在滤纸上,是因为色素不溶于层析液 C提取液呈绿色是由于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D胡萝卜素处于滤纸最前方,是因为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3、方法指导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1. 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例1、下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中教网A. 与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B. 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C. 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D. 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解析:读第一遍,明白、所表示的意思,代表胚,代表胚乳,代表珠被,代表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如果我们不读第二遍,在考场紧张的气氛中,一般不太明白题意。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是对、所表示的意思的表述。B选项,没有胚柄,而应该是子叶;C选项,胚乳只出现单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D选项,过程的初期主要是种子的萌发,这个时候种子不能吸收利用矿质元素;A选项,存在于受精作用中,基因型由精子和卵细胞组合而来,的基因型直接来自于亲本,可能不同。答案:A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2. 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例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来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选项,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并未丰富其物种,营养结构、群落结构等并没有变复杂。属于知识性错误,当然,也涉及表述性错误。答案:B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般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3. 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例3、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说明植株缺乏Ca,而不缺乏N元素。所以,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情况应该为:Ca2+的吸收逐渐增加后达到平衡(载体有限),去掉D选项;NO-3的吸收基本不变,去掉B选项;H2的吸收由于收浓度的影响,吸收情况应该是先减少后增加,在趋于平衡,去掉A选项。答案:C技巧诠释: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即,如果三个已知选项都是错误的,那那个未知的选项就应该是正确的;如果两个已知的选项是错误的,那个未知的选项是错误的,那另一个选项就是正确的。4. 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来源:中教网来源:中教网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点,都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当然,生物学科也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等。例4、用放置太久的洗碗水做水质污染实验时,不能使0.01%亚甲基蓝溶液褪色,其合理解释是A.溶解氧太低,好氧细菌已死亡 B.亚甲基蓝溶液浓度太低C.好氧细菌大量繁殖 D.溶解氧太多解析:0.01%亚甲基蓝溶液是活体染色剂,不影响生物(细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好氧性细菌可以在洗碗水中大量繁殖,将蓝色的亚甲基蓝阳离子吸收到细菌细胞内,从而使0.01%亚甲基蓝溶液的蓝色褪去。故人们常利用亚甲基蓝作为指示剂,根据蓝色的褪色程度来鉴定水质的污染(检测好氧性细菌的相对数量)程度。当洗碗水放置时间过长时,水中溶解氧太低,好氧性细菌死亡,就不能进行有效地鉴定。同学们应该掌握指示剂变色的原理,注意水污染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水体自身净化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实验知识都要求与课本的正面知识(原理、操作、现象、结果、结论等)一致。答案:A技巧诠释: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的时,我们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识点特有的“潜规则”。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则”和知识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的迷惑。当然,有些同学或许会问:“那有那些潜规则呢?”,这个需要同学们慢慢去收集和整理。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5.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1)审限定条件。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C3植物、C4植物,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来源:z+zs+来源:z_zs_(2)审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3)审干扰因素。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例5、为了验证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解析:通过审题易知,本题主要考查自身对照的运用。由于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用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故能确定实验变量为:“胰岛素”。实验组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审题时注意,观测指标设置为“小鼠症状的变化”,如何进一步确定相关症状与葡萄糖有关,故应 “后注射葡萄糖溶液”。给正常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会使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而出现休克等症状,而此症状可通过补充血糖来恢复。注射胰岛素出现症状只能说明胰岛素与症状的相关性;用注射葡萄糖溶液使症状消失说明了此症状与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答案:A. 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来源:来源:(1)淘汰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2)比较筛选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