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ww.jjchina.cc家教中国直播网为您提供八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下册古代诗文名师讲义1、郦道元的三峡: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周敦颐的爱莲说: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 的人。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5、杜甫的望岳: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陶渊明的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饮酒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8、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7、 ?齐鲁青未了。8、望岳中极写泰山神奇秀丽风光的诗句 , 。9、荡胸生曾云, 。10、望岳中的千古名句 , 。饮酒中表现诗人身居闹市,不为所扰的诗句 , 。表 明诗人不为所扰原因的诗句 ? 。饮酒中的千古名句 , 。饮酒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 , 。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 。滁州西涧中“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 , 。独怜幽草涧边生, 。11曹刿认为作战的首要条件是“取信于民”,这就是指鲁庄公说的_,_,_。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2、漫游祖国各地,面对名山大川,人们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慨。站在黄河边上,我们会想起(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站在高山之巅,我们会想起(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置身于古战场,我们会想起(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13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习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14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_,_。15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_,_。16杜甫的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17陶渊明的饮酒反映诗人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诗中“_,_”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18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19三峡工程蓄水之时,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我们不由得想起郦道元三峡中表现夏水湍急的句子:_,_,_,_。20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完成下面的题。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21人们常用爱莲说中的有关语句来比喻人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品质,这两句是_,_。2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 ,_ 。23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_ ,_ ”。24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句子:_,_。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25. 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_26我们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含有深刻的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哲理的诗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27、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原句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的意思是:28、请写出两句古代有关待人处世的名言警句。(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满招损,谦受益。(3)与人方便,自己方便。(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29、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7、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8、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曹刿论战练习题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又何间焉( ) 望其旗靡( ) 小惠未 ( )下视其辙( ) 遂逐齐师( ) 肉食者鄙 ( )牺牲玉帛( ) 肉食者谋( ) 夫战,勇气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 )( ) (2)齐师败绩( )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 ) 2、民弗从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 ) 战则请从() 3、曹刿请见( ) 4、又何间焉( )战则请从(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其乡人曰( ) 6、肉食者谋之( )公问其故( ) 公与之乘( )望其旗靡( ) 登轼而望之( )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 2、忠之属也( )3、公将鼓之( ) 4、公与之乘( )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2、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4、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5、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6、再而衰 古义: 今义:7、必以情 古义: 今义:五、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8、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9、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 ;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 )A、写追击齐师的时机 B、 写齐师败绩的情况C、写长勺之战的概况 D、写曹刿的军事才能 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 )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C、冲锋陷阵的精神 D、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掌握战机。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A、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B、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C、论述作战要靠勇气 D、交代鲁国战胜了齐国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文中那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9、出自本文的一成语是 ,意思是 。10、就曹刿与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2、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那些方面的才能?课文翻译小巧门:1、加。文言文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远谋”译为“深谋远虑”。2、留。即文言文中沿用至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以及人名、物名、地点、官名、书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可按原文予以保留。如:文中的“曹刿”“鲁庄公”等。3、换。即指文言文中有的词的意义,现在已改用其他词来表达,或者有的词虽然有的词还用,但已改变了意义,都要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词语。如: “小信未孚”,译为“这是小的信用,不会为人所信服”。4、省。即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虚词,无法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翻译,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义的可省去。如:“公将鼓之”的“之”,是助词,补足音节,可不译省去。5、调。即指文言文中某些特殊的句式,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式,要翻译成“凭借什么”。6、补。文言文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知识要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背诵课文。2、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为形象的方法。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天下缟素( ) 寡人谕矣(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 以君为长者 错意怫然 免冠 徒跣 以头抢( )地尔_色挠 休祲 缟素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1、受地于先王_ 2、仓鹰击于殿上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不错意也_通_ 意思_2.仓鹰击于殿上_通_ 意思_3、秦王不说。 通 意思4、寡人谕矣: 通 意思四、指出句子中的词类请广于君,广: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 五、翻译下列句子。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唐雎不辱使命_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长跪而谢之_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岂直五百里哉_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否,非若是也_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暮寝而思之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虽欲言,无可进者()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今齐地方千里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庭五、阅读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问题。(一)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 _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4、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5、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 _岂直五百里哉?_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6、选出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虽千里不敢易也(易,交换)C岂直五百里哉(直,价值) D非若是也(是,这样)7、选出文段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 )A秦王用十倍之地于安陵的土地来作交易,是为了帮助安陵君扩充疆土。B唐雎用先王御封地而守的理由来作辩护,十分有力。C先王之地,秦王却只是用十倍之地来作交易,不值;起码要一百倍以上。D秦王不攻打安陵君的根本原因是把安陵君当为长者,尊敬安陵君。8、选择翻译正确的句子。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晏子使楚一、基础知识1、晏子使楚选自_。晏子,名_, _时期著名政治家。2给下列字注音。(4分)淄()袂()踵()诣()酣( ) 诣( ) 枳( ) 耶(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本字,并解释它的的含义。缚者曷为者也? _通_,_。圣人非所与熙也 _通_,_。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齐之习辞者也 (古义:_;今义:_王曰,何坐? (古义:_;今义:_其实味不同 (古义:_;今义:_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今义:_避席对曰 (古义:_;今义:_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古义:_;今义:_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7分)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使 1 2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延:_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_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_王曰:“何坐?” 坐:_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_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_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_晏子对曰对:_比肩接踵而在比:_踵5、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1)晏子使楚_(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3)使子为使_(4)齐使使各有所主_(5)使使贤主_(6)何为使子_出使:_让、派:_使者:_6、翻译下列句子。(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_(2)其贤者,使使贤主_(1)(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_(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_(5)寡人反取病焉。 _(6)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7)齐人固善盗乎? _(8)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二、理解分析: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2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3、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5、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6、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_ 楚王:_7、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特色爱莲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 ( )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亭亭净植( ) 予谓菊( ) 宜乎众矣( )二、填空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学者称他2、本文运用 的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一、理解默写1、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的是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的是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的是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的是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的是5、文章的主旨句是四、翻译下列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芙蕖 爱莲说 辞海荷文体 散文 散文 说明文写作目的 说明荷的用途提倡种植荷 托物言志 对荷作简明概括的介绍所抓特点 可人:可目可鼻可口可用 能比拟人高贵品质的特点 生物属性,生长习性、用途等主要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议论、抒情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说明语言特点 富于感情色彩 富于感情色彩 科学、准确、平实1、本文选自_,这部书相传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由_整理,编定为_篇。 2、用原文填空。 表明邹忌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的行为的句子是_ 。 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点明纳谏成效之大的句子是_ 。 3、邹忌从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_ 4、本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_ 5、邹忌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好处? 答:邹忌用日常小事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设喻,由小到大,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类比推理,巧妙的讽喻齐王。道理由潜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易于接受。 好处: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劝说别人要注意方式方法,既尊重对方,又言辞委婉,循循善诱。 6、写一句表现勇于接受意见的名言或故事。 答: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文章第二段写的是: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8、有关纳谏,从谏的名言:(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邹忌是怎样发现自己不如徐公美的? 答:邹忌见到徐公后,仔细观察他的容貌,再照镜子作比较,发现自己的容貌不及徐公美。 10、邹忌运用了借此喻彼的方法讽喻齐王纳谏,这种说理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邹忌运用借此喻彼的方法讽喻齐王纳谏,现身说法,比喻贴切,论据确凿,使人易于接受。 11、从进谏的方法和齐王纳谏的态度两方面,谈谈对我们处事为人的启发? 答: 12、第一段写比美的事,与文章所要讲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何关系呢? 答: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 13、人物言行可以体现其品质,试对邹忌和齐王做简单评价? 答:邹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具有良好的自觉自醒意识,善于设喻说理,现身说法,明白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王:开明而有作为。善于纳谏,闻过则喜,以民为重,勇于改革。 14、敢于进谏的忠臣的故事: 屈原因向楚王进谏而造逐放,最后投江而死。八大题答案1、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4、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5、“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6、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7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8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二、虚词一览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_ 暮寝而思之 _时时而间进 _ 窥镜而自视 _之:臣之妾畏臣,闻寡人之耳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王之蔽甚矣_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 问之客曰 _由此观之 _ 燕赵韩魏闻之 _ 吾妻之美我者 _以: 自以为不如 _ 皆以美于徐公 _于: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_ 皆以美于徐公 _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 皆朝于齐 _ (一)读郑板桥题画三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季,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凌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6、解释下列加黑字的意思(4分) (1) 新篁初放 篁:_ (2) 岂非天然图画乎? 岂非:_ (3) 遂有画意 遂:_ (4) 倏作变相 倏:_ 7、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2) 独画云乎哉! 8、第一则通过写养竹、爱竹,潜心观察,最后总结出主旨。请你概括出这则短文的主旨。(3分) 9、第二则短文作者从画竹的过程中总结出怎样的作画经验?试总结文中写到的作画过程。(3分) 10、这二则文章都是以画竹论艺,尤其是郑板桥总结出的画竹,先观察,得“眼中之竹”,次是凝思,生“胸中之竹”,最后是落笔,成“手中之竹”。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谈谈读后体会。(3分) 11、前人认为板桥题画中多于闲言、戏语中见情趣。试从第二则短文中找出一处作分析。(3分)年级语文通假字归类整理5、与 y 通“欤”,吗轻寡人与 唐睢不辱使命6、错 cu 通“措”,施行、置办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7、仓 cng 通“苍”,青灰色仓鹰击于殿上 唐睢不辱使命8、谕 y 通“喻”,明白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唐睢不辱使命9、说 yu 通“悦” , 高兴秦王不说 唐睢不辱使命29、孰 通“熟”,仔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曹刿论战一、基础知识掌握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2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3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二、文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我】指鲁国。【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jin)】参与。【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个人专有。【对】回答。【惠】恩惠。【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b)】丝织品。【加】虚报。这里指以少报多。【信】实情。【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情】(以)实情判断。【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类。【鼓】击鼓。【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轼】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逐】追赶,追击。【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商盛典发言稿
- 化学巅峰对决课件
- 二零二五年酒店客房预订协议价格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夜间守护工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制造定向增发股份认购协议书
- 2025版生物质发电厂钢筋工施工承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出口货物航空运输保险条款及投保单
- 二零二五年度保洁设备采购与清洁环保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加盟合同范本
- 高三试卷: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全科)台州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 GB/T 13477.10-2017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0部分:定伸粘结性的测定
- 国网十八项重大反措试题库完整
- 新版食品安全法前后对比-讲义课件
-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 应急疏散培训试题
- 公司义务消防员培训记录表
- 大海(张雨生)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
- 新旧西藏的对比(分析“西藏”)共22张课件
- 铝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