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选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B夫环攻之 夫战,勇气也 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得道者多助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选出下列句中的“之”与“寡助之至”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若脱笼之鹊 B呼尔而与之 C当余之从师也 D辍耕之垄上(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界限) 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在天下耍威风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选出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孟子所说的“人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C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D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5)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 ) A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C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D本文的结论是“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1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失)2选出与例句中的“其”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拂乱其所为A其如土石何 B安陵君其许寡人C门人弟子填其室 D其真不知马也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译文:舜从田野中被任用。)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文:内心忧困,思绪失去平衡,然后才能有所作为。)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人们才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难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练。C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D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与弟子记录、整理的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B本文通篇比喻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观点更加鲜明。C本文论证结构是先分后总,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D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句,而且句式灵活,形式多样,既给文章平添了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二)1、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劳其筋骨(使劳累) B. 而后作(有所作为) C. 人恒过(错误 ) D. 衡于虑(通“横”,不顺)2、选出与“困于心”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皆以美于徐公 B.不戚戚于贫贱 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A.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B.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律师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4、选出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三段论述了人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要遭到灭亡的道理。B.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与“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内心”与“外表”两方面说明人处困境能磨炼意志。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正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5、选出对文章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篇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孟子收录的是他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B.开头第一段列举的六个出身低微,经过种种磨练,逆境成才的人物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从而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论点。C.从行文上看,文章第二段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子。D.第三段从个人讲到国家,论述了人在困境才奋发,国家有忧患才常存的观点,最终得出中心论点。(三)(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使命)C人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2)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征于色”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 )A还于旧都 B战于长勺C所欲有甚于生者 D泻出于两峰之间者(3)选出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饿其体肤(使他的皮肤受到饥饿之苦)B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4)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本文阐明了只要能吃苦,没有一个不能成才的道理。C穷苦出身的人能够成才是因为经受了磨难。D一个国家必须有忧患意识才能生存。(5)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列举六个例子是为了论证“生于忧患”的道理。B本文论证了人们只要经过痛苦的斗争过程,就能得到能“改”、能“作”、能“喻”的好处。C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个人一般人国家。D第二段举了两个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论点。鱼我所欲也(一)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这) B、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D、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2、下列句中的“于”与“所欲有甚于生者”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辱于奴隶之手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C、皆朝于齐 D、所恶有甚于死者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平凡的就可以能够生活,为什么不可用呢) B、蹴尔而与之(用脚踢他,把食物给他)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苦人得跟我一样)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高官厚禄就不分辩合不合礼义就接受了它)4、下列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提出的主张是“舍生取义”,因此,作者认为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我们都要舍生取义。 B、文章第一段着重论证了“义”的美德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第二段着重论证了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会失去人固有的“本心”。 C、文章指出有些人“不辩礼义而受之”的目的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其结果是失其“本心”。 D、作者在文章中高度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5、下列是对选文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论证严密,层层深入,结构严谨。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第二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B、这是孟子中的一篇名篇,文章感情洋溢,主要使用了论证和抒情的手法,同时也有一定的记叙和描写,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C、大量使用排比和对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观点更加鲜明,显示了作者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D、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以散句为主,结合少量的整名,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不为苟得(苟得:苟且偷生) B、可以辟患(患:祸患) C、有所不辟(辟:同“避”,躲避) D、蹴尔而与之(蹴:脚)2、选出与“则生而有不用”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学而不思则罔 B、任重而道远 C、窥镜而自视 D、蹴尔而与之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不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本性) B、贤者能勿丧耳(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D、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不也是可以让它已经过去了吗)4、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以显浅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生”与“义”的取舍关系,指出“道义”有时会高于“生命”。 B、文章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舍鱼取熊掌”的中心论点。 C、第一段正反对比论证,先从论述“义”重于“生”,“不义”严重于“死”的道理,又从反面假设推理,论述人不能贪生怕死,苟且偷生。 D、第二段举例论证,先从反面举例,揭示“见利忘义”,再正面举例,证明“义”之存在,论述人们对待利诱的不同态度,批判了见利忘义的人。5、选出理解文段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 A、文中“甚于生者”指“义”,贤者能勿丧;“甚于死者”指“不义”,人皆有之。 B、第2段用“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人人都有“本心”。 C、第2段用有人“不辩礼义”接受“万钟”事例从反面论证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 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三)1、 选出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 ) A、如使人之所欲(如使:假如) B、乡为身死(乡:家乡)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D、失其本心(本心:天良)2、选出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行道之人弗受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D、何陋之有3、选出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舍生而取义者(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果使到人们的欲望不能超过生命的) C、所欲有甚于生者(我想要的有比生命更严重的) D、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凡是可以生存怎么会没有作用呢)4、选出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孟子认为,如果人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正义的事情来。 B、第一段句子中的“甚于生者”、“甚于死者”分别指“义”、“钱财”。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贪生怕死之心。 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不受”,这是人皆有“是心”的表现。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文中运用两两相对的句子,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正反对比,论证严密,语气连贯,突出中心。 B、“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屑接受,这就是“羞恶之心”。 C、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万钟”是多的,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了生死,说明“一箪食,一豆羹”比“万钟”更重要。 D、本文第二段在举例论证的同时也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四)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C、呼尔而与之 (给)D、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2、选出下列语句中的“之”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中“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辍耕之垄上B、行道之人弗受C、亲戚畔之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平凡的就可以能够生活,为什么不可用呢?)B、蹴尔而与之。(用脚踢他,把食物给他。)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到我吗?)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高位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4、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提出的主张是“舍生取义”,因此,作者认为不管什么情况,只要是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的,我们都要舍生取义。B、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并阐述“义”的美德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第二段着重论证了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会失去人固有的“本心”。C、文章指出:有些人“不辩礼义而受之”的目的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其结果是“ 失其本心”。D、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铁道概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题库- 培养体育文化意识提高体育综合素质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护理伦理学专项)护理伦理学知识考察试卷
- 2025年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题库-传统文化传承与武术发展研究
- 2025年电工岗前安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患沟通学》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大学人文教育专业题库- 活动体验与人文思维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教育的综合实践教学
- 2025年大学科学教育专业题库- 科学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 2025年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模拟卷:资产评估行业政策动态与案例分析试题
- 中通规章管理制度
- 茶山管理协议书
- 代办土地证协议书
- 创意美术课程教学大纲
- 2025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与生物安全防控措施
- 现代文献检索与利用3-文献检索技术
- GB/T 45542-2025工业锅炉综合能效评价技术规范
- DB11 396-2006 地理标志产品 平谷大桃
- 2025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
- 2025胃癌诊疗规范
- 202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一)(一模)英语+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