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寡人之于国也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能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几个句式的特点。 3.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教学难点: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孟子及孟子思想,熟读课文。一、导语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1、孟子生平: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孟子是记录孟子 、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想吸引 ,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学习 ,其老师 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 。 通过学习 , 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 志发展孔子的思想。 3、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 孟子的仁政思想:1、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2、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 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背 景:战国中期,诸侯争城夺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增殖人口。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三、熟读课文1第一遍学生听,要求认真听,同时认真看课文,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第二遍,学生跟着录音轻读。2.教师出示投影内容,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3.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1)弃甲曳()兵(2)涂()有饿pio()(3)鸡豚()狗彘()之畜()(4)数()罟()不入w()池(5)无()失其时(6)谨庠()序之教(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8)申之以孝t()之义答案:(1)y(2)涂t通假字,同“途”莩(3)tnzhx(4)cg洿(5)无w通假字,同“毋”(6)xing(7)颁bn通假字,同“斑”(8)悌4.学生各自朗读课文。了解文意。(二)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教师适当作朗读提示。一、检查学生熟读课文情况二、指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并作阅读提示提问: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明确:“民不加多。”提问:在提出“民不如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为什么说是“尽心焉耳矣”?具体做法是什么?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提问:通过和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明确:“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提问:于是乎,梁惠王才有了怎样的疑问?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教师对背景点拨提示: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了。A、重点词语理解: 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西部。凶:荒年,年成不好。察:观察。无如:不如,比不上。加:更。B、附:译文: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东。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这个疑问是如何分析的?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并无本质区别的?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含义: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是情节轻或重的区别。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教师范读本段,学生朗读、背诵。问题的原因找到之后,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A、 重点词语解释:请:请允许我。喻:打比方。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曳(y):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以:凭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词。B、译文: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 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您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提问:孟子否定了梁国极其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要求学生找出并画出排比句,各自朗读,合书回答。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中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样,作者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A、 重点词语理解: 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 :密。罟(g) :网。洿(w)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ng) :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 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B、译文: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鱼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人不至于感到有什么遗憾。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可以不闹饥荒了;注重学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再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提问: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合理的态度。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明确:“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斯天下之民至焉。”从反面证明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提问:这一段用什么方法进行说理? 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明确:对比涂有饿莩比喻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提问: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用了对比、比喻的方法。A、 重点词语理解: 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B、译文:“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干,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都到您这儿来了。”3、 课文回顾:1、提出问题:尽心于国而民不加多2、转换问题:五十步笑百步3、介入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深入问题: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解决问题: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以现代观念审识古人的思想: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3统治者严于律己,不推卸责任。孟子注意到了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写作特色: 一、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善用比喻。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五十步笑百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叙述王道之始时的三组排偶句、王道之成时的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雄辩艺术: 1、正面阐述自己的主张,提出“仁政”的一系列措施:合理的发展生产;加强教化;关心老百姓疾苦,不推诿责任。2、当对方一个错误的论题出现,孟子往往从侧面进攻,并不急于反驳,而是以退为进,水到渠成,说服对方。3、长于设喻,贴切的比喻使其说理充满不可辩驳的力量。 (三)总结文言知识,做课后练习,进行阅读训练,对全文进行小结。一、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1. 通假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花白。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2.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4)树之以桑 树:种植 (5)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动词作名词:1、请以战喻 战争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使.迁移3、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句:1、申之以孝悌之义 2、树之以桑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直耳 ,是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或 有的有的.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 我也,兵也”?是何异于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4、古今异义:(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词/常指增加)(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择连词)(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士兵;逃跑/行)(5)、谷(稻谷)不可胜食也(尽/胜利)(6)、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数)(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5、一词多义王:1、然而不王者 2、梁惠王曰1、 为王、称王、统一天下wng 名作动 2、君王wng 名词食:1、谷不可胜食也 2、狗彘食人食 1、吃 动词 2、食物 名词时:1、不违农时2、无失其时 1、季节 名词 2、机会、时机 名词以:1、请以战喻 用,介词2、可以无饥矣 凭借 介词 3、以时入山林 按照 介词4、申之以孝悌 把 介词 5、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动词于: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寡人之于国也3、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1、比 介词2、对 介词 3、在 介词之:1、填然鼓之2、王道之始也3、五亩之宅 4、申之以孝悌之义1、音节助词 无义2、结构助词 主谓间取消独立性 无义3、结构助词的4、代词 百姓然:1、河内凶亦然2、填然鼓之3、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4、太后曰:“然”1、代词 这样2、助词 地、的样子3、连词 然而、但是4、形容词 对的、认为对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 圆的综合运用课件
- 《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应用课件》
- 《智能管理之光:i海尔管理与创新》课件
- N2级护理人员理论考核复习题与答案(附解析)
- 2024年7月基础检验技术模拟练习题+答案(附解析)
- 6月放射医学技术士师模拟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 糖批发客户关系管理考核试卷
- 洗涤机械市场营销策略实施考核试卷
- 糖果行业包装设计大赛考核试卷
- 10J113-1内隔墙-轻质条板(一)
- 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档案资料目录(总包单位)
- FeNO临床应用课程
- 家委会工作汇报课件
- 电场电场强度
- 广东省佛山2022-2023学年外研版八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二)
- 四年级《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阅读测评题
- CJJ14-201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
- ISO9001设计变更管理程序
- 个人所得税 赡养老人协议书
- 《取水许可核验报告编制导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