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材料.doc_第1页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材料.doc_第2页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材料.doc_第3页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材料.doc_第4页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考生才可以开始答题。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或蒙古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严禁折叠答题卡!二、阅读资料1.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雷锋一心向着党,他把党比作母亲,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属于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为了党,愿洒尽鲜血,永不变心”。“对敌人要狠,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对党、对人民要忠诚坦白,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这是雷锋给我们留下的名言。 雷锋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总是把实现崇高的理想落实到本职岗位上,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他坚持理想与现实相一致,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自觉经受思想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雷锋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在他看来,“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关系一样。当人的身体受到损害的时候,身上的细胞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损害。同样的,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正因为如此,雷锋时时处处都以党、人民和祖国的利益为重,把帮助别人看作是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人生观最光彩夺目的是,他正确地解决了“为谁活着,怎样做人”的问题。他把“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作为自己的信条,“时刻准备着为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生命”。在这样的人生观指导下,雷锋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毕生奉献的誓言。 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2.众所周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也传遍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此,一个由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参加的学雷锋活动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以其独有的人格魅力和光辉形象,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雷锋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了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提高。虽然雷锋的生命只有短暂的22年,却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多少年来,每年春天都会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但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生于1960年的市民韩振华用“席卷中国”来形容上世纪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行动热潮。在“60后”眼里,“雷锋”两个字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雷锋精神成了“真善美”的象征。韩振华回忆小学生活,每天上课前要喊口号,上课时老师会专门讲雷锋叔叔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学校的墙上标语写的、黑板报上刊登的、宣传栏里贴的、“大喇叭”里广播的,全是关于学习雷锋的内容。“下学后,学校还要组织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们发言,或者写学习体会,那种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所有人都早早到学校,抢着干活。有时候去帮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院子,把他家里的水缸挑满水,然后再为他读上一段报纸,大家争着当不留姓名的无名英雄。”童年时期,涌现出的像雷锋一样的英雄人物也印在了韩振华脑海里。他仍记得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故事,记得学校宣传掏粪工时传祥“宁可脏一人,换来万家净”的精神虽然听不懂什么叫“人拉肩扛”“运水开钻”,但听到老师讲王进喜跳进泥浆里面用身体搅拌,听到时传祥几十年如一日辛勤的掏粪,看着老师拿着报纸泛着泪花激动地讲,这些半懂不懂的孩子也都感动得泪流满面。“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没有一点夸张成分在里头。我们当时最单纯的想法就是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雷锋叔叔这样的英雄。”“雷锋在党的教导下,能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那时候我们都要学习雷锋叔叔鲜明的阶级立场和爱憎分明的革命精神。”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十几岁的韩振华当时正在上中学,在那时,学习雷锋精神强调的是他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几乎人人会唱。“爱憎分明”后紧接着“不忘本”。在韩振华的记忆里,“不忘本”这三个字也是中学时代老师和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那时候,老师和家里的长辈教育我们长大了不能忘本,要知恩图报,如果取得了好的成绩不能忘了有谁帮过我,解决了困难之后不能忘了是谁雪中送炭,也要我们记住我们能吃得饱穿得暖都是因为共产党。”多年后,韩振华也常用“不忘本”三个字去教育自己的女儿。他常说现在这社会,太多人忘本了,失去了原来的“真善美”的本性。3.学习雷锋的“一切行动听指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和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这些概念成为上世纪80年代学习雷锋精神的主旋律。高中毕业的韩振华离开学校,进了一家国营机件厂,和父亲一样成了一名技术工人,开始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在他的印象里,雷锋叔叔爱憎分明的“特点”被不知不觉弱化,厂里宣扬得更多的是雷锋的“钉子精神”。韩振华说,那时候的教育不强调个体化,而是强调集体主义,学生们的志愿也都是更好地成为集体的一分子,更好地像雷锋叔叔一样,发挥光和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韩振华从第一年当学徒,就参加了厂里举办的学习班,一方面是由师傅带着学技术,另一方面就是要学文化、学政治,“人人学雷锋、个个争先进”“学习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改革进入高潮。时代变了,雷锋精神在这一个时期的诠释也就发生了变化。1991年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事业无私奉献。”随后,学雷锋活动重点转移到了“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先后涌现出不少像李素丽这样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的“岗位模范”。在平时工作的过程中,“雷锋精神”四个字不再那么普遍地被提及,但包括韩振华所在的公司在内,北京开展了向李素丽同志学习的行动,当时的李素丽等劳模成为“雷锋精神”的接力者。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习雷锋精神的氛围已经跟之前的30年完全不同。韩振华唯一的女儿开始上小学。与他上世纪60年代上小学时所有同学争当小雷锋不同,在韩振华女儿这一代人心中,雷锋叔叔的形象已经被逐渐弱化。学校里会组织学雷锋小组,但都是3月5日前忙活一阵儿。到敬老院看孤寡老人、去公交站擦站牌儿、两两一组结对子到军属家慰问过了3月份,这些做好事儿的行动就坚持不下来了。在这个年代,雷锋形象的丰满与完整也在韩振华女儿这一辈人心里,被某些刻板印象所取代,雷锋精神在社会中成为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代名词,学生们头脑中的雷锋形象只剩下了灯下埋头补袜子和帮助老人找儿子。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里,孩子们的想法十分简单,学习雷锋做好事就是光荣,就能得到老师表扬得到小红花。4.说起雷锋的故事,韩振华还能凭记忆讲出很多很多。但如今进入了新世纪,可以细数的“雷锋故事”却越来越少。有一年,韩振华小侄女的学校在3月5日前搞学雷锋主题活动,要求学习一段雷锋的事迹并且在台上演讲。韩先生从书架上找出一本雷锋日记,讲起雷锋在部队的故事:“天快暖了,连队里发放夏衣,每人两套单军装,两套衬衣,两双胶鞋。发到雷锋的时候,他却说:我只要一套军装,一件衬衣和一双胶鞋就够了!我身上穿的军装,缝缝补补还可以穿,剩下的一套衣服交给国家吧!讲完这段,“00后”的小侄女天真地问韩振华:雷锋叔叔为什么那么傻啊?韩振华感觉,现在的生活比上世纪60年代好了,穿得暖吃得丰富,可是人的心已经变了。十年前的一个夜里,韩振华开车回家时,突然发现在马路中间躺着一个人,身体还有微弱的颤动。韩振华第一反应是停下车,给这位喝醉酒发病的路人叫了救护车。而在今天,即便像他这样自幼接受雷锋精神洗礼的“60后”,在选择是否帮助一些陌生人时,也会犹豫,认为要“看情况而定”。“学雷锋”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举动,无论社会多么浮躁、功利之风如何盛行,对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等道德价值的弘扬不能放弃。媒体此前的报道中,75岁数十年坚持在天安门广场捡垃圾的刘玉珍老人,让我们看到了坚守;发现大火时没有独自逃生、而是逐一拍开邻居房门的12岁小姑娘夏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他们或许是21世纪雷锋精神的最好注释。5.每年,都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三月一到,福利院与敬老院就会成为社会的热点,各界人士纷至沓来,挤满了屋、站满了院,但三月一过,这里又会显得“冷清”。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学习雷锋不是赶时髦,也不是秀场,细水长流般的“关爱”,才是最能令孩子和老人感觉到“温暖”。昨日,记者在石家庄市儿童福利院操场内看到,三名小女孩正在跳皮筋,见有人到来,一名女孩开心地告诉旁边的小伙伴:“有人来看望我们了,不知有什么礼物?”。女孩们一边议论一边朝记者微笑打招呼。小女孩说,在非节假日的时候,很少会有人到福利院来看望他们。“我们都很期盼过节,因为那天,很多叔叔阿姨会送来很多好吃的,陪我们玩,有时还能到市区去看场电影,真的很幸福。”昨日上午11时,一名老人杵着拐杖,一步步吃力地往福利院外走去,“腿脚不方便,每天进出一次福利院都要花费半个小时,有几次摔倒,幸好有工作人员或旁人扶起,不然真不知还能否站起。”老阿姨说。在屋内看报纸的张平阳老人说,在该院住了20多年,吃穿并不用愁,“只是有时候会感到寂寞,对老人的关爱,哪怕只是陪着散散步,聊聊天,对一个老人来说,都是很开心的事。”因有人相伴聊天,张平阳老人很是高兴,并详细地回忆起自己的经历。一个小时的交谈中,老人说得手舞足蹈。老人很享受有人听他们的故事,但他们说,除了几个节日,很少有人来与他们交流,“年轻人工作忙,平时不来看望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该院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虽然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会来到福利院看望老人,但“回头好心人”并不多,每年“雷锋月”陆续都会有社会团体或个人来到福利院,为老人打扫房间、表演节目,让他们欢乐,待他们离去之后,福利院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该工作人员说,目前不少学校将关爱福利院老人纳入社会实践课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福利院,“但他们中,能真正与老人们交流的学生远不及匆忙放下慰问品便立即到办公室盖社会实践章后一去不返的人多。”“尽管关爱这一弱势群体的人越来越多,但老人们更多的还是需要长期的关怀,只有真正走进老人们生活的关怀,才是给他们最好的爱。”该工作人员说。6.随着3月5日的临近,很多学校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但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究竟是发自肺腑的学习、缅怀,还是“门面式”的花架子?3月1日,记者随机走访了长春市部分小学和市民。在一小学校门口,三年级同学刘丹告诉记者,每年的3月5日,班级都会开班会学习雷锋叔叔的事迹。而且从小爷爷就给她讲雷锋叔叔的故事,她对雷锋并不陌生,爸爸妈妈也经常要求她要以雷锋为榜样,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同学之间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在联合书城记者看到,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等有关雷锋读物的书架前,站满了入神阅读的学生。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3月份是“雷锋书籍”最畅销的时候,而过了3月就少人问津了。这种现象多少印证了如今社会上流行的一句玩笑话:“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如何使学雷锋活动与时俱进,使“学雷锋”常态化?记者认为,大众们不仅要在机制上进行探索创新,引导青少年从点滴事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学雷锋活动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还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他们参加,不断创新活动的内涵,使学雷锋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再是“3月份的雷锋”了。7.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创业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正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然而,不可否认,历经时代变迁,一些人对学雷锋产生某些模糊认识,对于弘扬雷锋精神产生了某些疑惑。有的提出“过时论”,认为随着情境的变迁、价值观念的变化,学雷锋已经成为历史。有的提出“无用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已经没有必要。有的提出“困难论”,认为现在人们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学雷锋已经难上加难。于是,一些地方学雷锋成为一阵风,只图形式、不求实效,只提口号、不出实招,存在“阵雨湿地皮”的现象,以致被人们戏称为“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50年前,雷锋,因为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在生活中热心助人,成为道德模范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代名词。雷锋精神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50年风风雨雨,雷锋精神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远去而销声匿迹,依然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心田。网友“刘庭松”认为,今天,再次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高潮,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能没有雷锋精神,不能没有勤奋学习的钻劲,不能没有爱岗敬业的拼劲,不能没有互相帮助的爱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尽其能、倾其力,一砖一瓦的奉献,必将撑起社会主义大家庭温暖的大厦。这些年来,学习雷锋虽然是一年又一年,每个时代也都会涌现出学习雷锋的标兵,都会涌现出雷锋式的英模人物,但长期以来,学习雷锋有些定期化,3月5日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这一天也成了“学习雷锋日”。每到这天,很多地方很多单位都会不约而同的来组织人们来学雷锋。而这一天一过,又会一如既往地回到从前。网友“干越白丁”在贴文中表示,当前,我国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更加需要“雷锋精神”。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仍然为我们这个时代进步所必需,仍然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所必需。学雷锋、见行动,理应成为人们的共同实践和自觉行动。8.每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红河州政协副主席陈军提出提案:将每年3月5日定为“雷锋节”。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主席石彪,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石玉珍,联合提出设立“雷锋月”和“雷锋奖”。陈军表示,以人名创设节日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一贯做法。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每到端午节时,我们总会教育孩子,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屈原,追怀他那种爱国、独立的精神。”陈军说,通过设立雷锋节,可以把雷锋精神内化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内在基因,从而更好地流传下去。陈军说,“雷锋精神历经近50年的学习积累,已具备创设节日的丰富精神内涵和社会基础,就当前而言,创设雷锋节可以让全社会更广泛地去认同这种精神。”至于节日形式的问题,陈军认为过雷锋节的形式可以是多元的,“老百姓发自内心愿意去做的,就是能够被接受的。”石彪则认为,每年3月5日,全国各地处处学雷锋,处处见好人,但是,“短暂过后就归于沉寂。”“当雷锋离开我们50年后,用什么样的方式留住雷锋,让他所代表的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情怀温暖我们的日常生活呢?”这引起石彪和石玉珍二位委员的思考,“仅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