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复习资料(2)-课内宋词的理解一、 蝶恋花(1) 作者介绍柳永(约987-1053),字耆q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变一代词风”。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2)意象就是融会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3)小结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写登楼伫望的情景,以“春愁”为核心描摹春愁之景,笔意婉约含蓄。 下阕:抒情,直抒胸臆,先写词人欲借醉酒狂歌来解相思之苦,但借酒消愁愁更愁,无论怎么勉强作乐都乐不起来。通过这样一再铺垫,最后才揭明“春愁”原来就是“相思”,但词人“终不悔”。全词曲折达意,千回百转,荡气回肠,感人至深。(4)雨霖铃雨霖铃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元十大曲”之一,历来被认为是抒写离别之情的典范之作。二、 浣溪沙(1) 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七岁能文,称神童,十四进士仕途顺利,官至宰相。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整,七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2)问题对“夕阳西下几时回”的理解?不仅惋惜时光匆匆流逝,同时也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一去不复返。“几时回”折射出一种期盼,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3)名句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惋惜中包含欣慰: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 三、 采桑子(1)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他一生经历了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四个朝代,不仅亲自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而且在多门学科中都有很高的建树,表现出了多方面的学识和才华。尤其是他对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卓越贡献,更奠定了他划时代、开风气、雄踞一代文坛的领袖地位。 (2)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3)名句赏析1.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一片残春景象,满眼狼籍,落花流水春去也。 写眼前的实景,春光在不断消逝,用尽日二字,景中极写悄然无声,清冷空寂的画面。 2.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复杂微妙的心境写意中的虛景,想象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解除了世俗的纷扰,固然是宁静畅适、顿觉轻快。但世务脱去,又仿佛若有所失,不免空虛,似乎矛盾。所以谭献词辨说:笙歌散尽游人去句,悟语是恋语。3.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双燕使失却明媚春光的西湖又陡然生动起来。 在极静的境界中着以动象,觉余情袅袅。表现出对春的留连眷恋,微露怅惘的情绪。(4)文章理解1.此词上片写西湖景色,下片写人,关键在“游人去,始觉春空”,游人一走,诗人才感空虚寂寞。可见西湖的好与不好,与群芳的关系并不大,而在于游人在不在。游人走后,又有燕子飞来,取代了游人的位置,一阵喜悦掠上心头,所以诗人仍然觉得西湖好。2.上片营造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景象,下片点出自己的感觉,繁华散尽既有所失,也决得有宁静的畅快舒适。用细雨衬托春空后的清寂,用双燕归来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所以诗人仍然觉得西湖好。3.落英缤纷、柳絮纷飞的暮春景色,常会引起人们的惋惜之情。昔日湖上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盛况已不复见,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始觉春空四字既表达了若有所失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的清醒感。清冷中透出安宁静谧的美趣。所以诗人仍然觉得西湖好。(5) 本文思想作者以闲退之身,放怀世外,写闲适怡悦之情,不免花间余风,但于时节风物的畅处中,却融入一种人生感慨。四、 苏轼词三首(1)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皆擅长的大家。(2) 江城子1.简介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笔调酣畅奔放、活泼洒脱,读之使人耳目一新 ,也为豪放派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阕写词人出猎时的豪情壮景。出猎的盛况,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2.总结下阕把出猎的豪情引申为壮志。气概尤为豪迈,结语表现作者要求保卫边疆、为国效命的决心。 (3) 定风波1.名句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穿林打叶声”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会听不见,但作者在此用了“莫听”二字,表达了他不受外物的影响的洒脱。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迎”字的巧用: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让这暂时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这个字表达出他的旷达之处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也就是退隐官场。方才遇雨时,词人没有盼晴,也不认为风雨有什么不好;现在天虽晴了,喜悦之情也淡得近乎没有。始终泰然自若。2.整体感知风雨中词人是怎样的态度?泰然自若、潇洒旷达、淡定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他的人生态度的? 通过作者途中遇雨而引发的感想 感悟人生哲理以小见大,于平凡中见深刻(4)浣溪沙1.背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所做,那年春天旱灾,苏轼率众于城东石潭求雨,得雨后又谢雨,此为谢雨路上作 生动描绘了农村风光与农事生活2.文章理解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缫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试问”一词用得十分讲究,既写出了作者满怀希望想讨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季节,农家无人,自己不便贸然而入的心情。信笔写来,不事雕琢,但却栩栩如生,刻画出一位谦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将一位太守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写得亲切自然。“敲门试问野人家”,词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词人敲门的结果怎样呢?喝到茶没有?农民是怎样招待他的呢?词中未作一个字的交代,留给读者去想象,更是余味无穷。这就是古典诗词中所讲究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五、 李清照词二首(1)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的爱侣,过着平静而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1125年,金兵始侵北宋,1127年北宋灭亡,44岁的她和心心相印的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江南,1129年8月,赵染病身亡,同年9月,金兵又犯南宋,孤苦的她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李清照被当代散文大家梁衡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以沧桑的生命之躯连接了北宋和南宋。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南渡前闲愁、离愁清丽婉转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思夫、思国、思乡南渡后浓愁、哀愁沉郁凄凉(2) 如梦令1.文章理解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2.小结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3. 如梦令的特点 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回忆“切入,一问一答展开。曲折婉转,语浅意深:主仆二人心绪不同,语气各别。用活了修辞手法:拟人,设问,反复(3)一剪梅1.名句赏析1.“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倚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 而“月满西楼”(可以有不同的理解)(1)词人独伫西楼,望云中雁字,盼望锦 书,不觉天色已晚,月光洒满西楼。(2)想象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 话彼此相思之情。此中颇有李商隐“何当 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 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3.“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应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人生很多的无奈,青春像花一样凋残,“水”可暗指丈夫的远离。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推己及人。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相思之苦无法消除,才松开紧锁的眉头,心头之愁又起。 “无计”可见作者想尽办法排解仍然无效的苦状,相思之情深至骨髓,挥之不去。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礼让课件
- 2025年苏州市初中地理中考地理及答案
- 室颤教学查房课件
- 场地使用权与客户满意认证合同
- 车间承包与环保设施建设协议
- 施工现场安全责任连带保证合同
- 电子产品典当销售合同
- 车辆借用保险责任免除与损害赔偿合同
- 字画典当贷款协议书
- 彩钢瓦屋面施工及屋顶绿化一体化合同样本
- 园林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 【MOOC】人像摄影-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派出所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燃气管道防火防爆安全方案
- 网络安全漏洞挖掘与报告
- 埋地消防管渗漏整改工程施工方案
- 装饰装修施工人员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 宿舍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4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模拟试卷
- 江苏2024年江苏省美术馆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