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组导学案.doc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组导学案.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县汉丰六小语文组 三年级上册第一组导学案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学情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接触不多,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他们刚升入中年级,但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导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导学重难点预测】1、识字、写字。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导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3、词语卡片。【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正确读写新词并能理解词语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1、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3、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1)注音坪 坝 戴 招 蝴 蝶 孔 雀 舞 铜 粗 尾(2)熟读并理解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读题质疑。(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齐读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同学们,读读题目,说说你想了解什么。2、听范读。 【汇报展示,释疑点拨】一、检查识字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出示自读目标见课件。 2、生字:(1)同桌交流识记方法。(2)指名读生字。3、认读词语。(1)谁知道这所民族小学在哪里?(课件出示)相机出示图片及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2)这么多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说?课件出示“绚丽多彩”。(3)在那些同学上课的时候,还有许多的朋友来陪伴呢,它们是(生齐读课件上的词语)(4)下课了 ,这里的同学做的游戏是那样与众不同,有的有的(生齐读课件上的词语,师播放视频理解词语)(5)巩固生字词:开火车读二、读文感悟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 绒球花 傣(di)族 景颇(p)族阿昌(chn)族 德昂(n)族 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o) 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n)2、分组朗读,组间比赛3、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4、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边朗读,边思考:民族小学和我们的学校有什么不同?5、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丽)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训练反馈,盘点拓展】一、指导书写,正确美观1、学生观察前六个汉字。2、教师范写3、学生练习。写字书上的生字、词。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课件展示练习。三、盘点问题,课堂小结1、搜集各小组内读文后提出的共性问题。2、课堂小结。【作业超市】必做: 1、抄写字词。 2、作业单第一、二、三题。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承前启后,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民族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课件出示) 2、复习词语。(课件)【汇报展示,质疑生成】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着这所美丽的民族小学都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围绕这所美丽的民族小学先写了 , ,接着写了 ,最后写了 。【合作探究,研读文本】一、感受美(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预设一:课件出示: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1)师:读到“绚丽多彩”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师:从“更加中你读懂了什么? (3) 感情朗读。预设二:课件出示: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畅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1)创境:假如你是民族小学的学生,你会怎么“打招呼”“问好”“敬礼”? 指导朗读这个句子。(2)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初步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师:像这样的句子课文里还有,找找看,读一读,体会这种句式的好处。(3) 用这样的句式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进一步体会民族小学的学生的行为美。(课件出示) (4)再读这句话。预设三:课件出示: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1)引导学生从“不同”“都成了好朋友”体会团结、友爱。(2)创境:假如你们是民族小学的学生,你们来自不同的民族,语言不同,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 (3) 感情朗读。二、感受快乐(第二、三自然段)。1、轻声朗读第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的,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如:大家一起读书,那声音真好听!)2、师:文章是怎样把“那声音真好听”说清楚的?(先用一个概括句,然后举了些小动物的例子来说清楚的)3、假如你看到小朋友学习这么认真,听到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4、下课了,民族小学的操场上会是怎样一幅画面?结合文章内容也举个例子或用排比句,把操场上的欢乐、热闹说一说?三、感受情感(第四自然段)。1、师: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在这所民族小学学习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四、感情朗读。课件出示: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吗?【指导书写,训练反馈】一、指导书写,正确美观1、学生观察后六个汉字。2、教师范写3、学生练习。写字书上的生字、词。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幻灯展示)【作业超市】必做:1、我能背诵我喜欢的段落。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3、作业单做完。选做(二选一)1、请仿照本课的写法,介绍一下你的学习生活。2、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板书设计】: 穿戴 美丽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校 好朋友 友爱 (自豪 赞美) 语言 和谐【导后反思】:2、金色的草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课前应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以便课上交流用。【导学目标】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2.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3.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导学重难点预测】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2、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3、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前7个生字。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挂图或照片。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课文主要讲了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1)给生字注音:耍 装 劲 绒 假 朝 些 钓 察 瓣 拢 掌 趣(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盛开、 玩耍、 一本正经、 使劲、绒毛、 假装、 这些、 引人注目、 钓鱼、 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诵读经典,积淀文化】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汇报展示,质疑生成】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合作探究,交流点拨】一、识字读文1、同桌合作学习(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1)指名抽读生字。(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3)开火车读词语: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开 (4)课件出示“当堂练习”(5)分节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这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金色的草地”?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件介绍外形特点、生长情况)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二年级上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怎样传播种子的?(课件)2、“我”和弟弟玩蒲公英玩得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们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朗读,然后和同桌两人边说边演一演。(抓住红色的字,相机理解“一本正经”) (课件)3、请一组上台表演,师生评议后,再请一组。4、想象: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课件)5、谁来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把“我”和弟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四、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呀,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呀!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指导书写,训练反馈】一、指导书写,正确美观1、学生观察前七个汉字。2、教师范写3、学生练习。写字书上的生字、词。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幻灯展示)【作业超市】必做:1、读熟课文。2、作业单第一、二、三题。第二课时导学目标: 1、会写后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4、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出示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蒲公英和草地的有趣?和同学议一议。2、你觉得我和弟弟玩蒲公英花有趣吗?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诵读经典,积淀文化】登幽州台歌 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承前启后,导入新课】指名朗读第一、二自然段,并说说大意。【合作探究,感悟文本】1、 师: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子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们装的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1)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小组交流)(2) 全班交流:同学们,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呢?(3) 师:草地怎么会变色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出示填空题)(4) 两次不同的发现,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3、 师:“我”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后,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1) 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2) 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他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为什么说蒲公英会“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呢?【指导书写,训练反馈】一、指导书写,正确美观1、学生观察后六个汉字。2、教师范写3、学生练习。写字书上的生字、词。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幻灯展示)【作业超市】:1、作业单做完。(必做)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必做)3、把大自然中植物、动物的发现记录下来。(选做)【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早晨中午傍晚绿色金色绿色合张合【导后反思】:3 、爬天都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学生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对黄山风景区有所了解,可结合这篇课文,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导学重难点预测】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导学时间】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我会认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前6个生字。2、我会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3、我能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2、自读课文13遍,要求正确、流利。3、了解课文大致内容。课文主要讲了 4、自学课文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要求读准字音,熟记字形,并通过工具书或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1)给生字注音:爬 攀 顶 似 苍 仰 咱 鲫 辫 勇 居 陡 链 颤 (2)熟读下列词语,理解词意。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汲取、手脚并用【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别董大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播放课件2、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带着问题听范读,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a. 小组内互相认读生字、词并正音。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提示个别形近字“辫”“辩”“辨”,根据不同区别字意。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通读课文,感知文意】一、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二、小组合作思考: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书写,训练反馈】一、指导书写,正确美观1、学生观察前六个汉字。2、教师范写“似”“仰”。3、学生练习。写字书上的生字、词。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幻灯展示)【作业超市】必做:1、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3、把第二自然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4、作业单第一、二题。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会写后几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 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默读课文,了解内容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可以分为几部分?2、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诵读经典,积淀文化】 别董大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学生讨论后点拨:用“爬”更能反映出登山时手脚并用的那种费力、艰难。2、(播放介绍天都峰的视频)学生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脑中的“画”。复习字词导入。3、学生练读后交流,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合作探究,研读文本】一、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学生读书圈划。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下面的问题: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课件)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指导书写,训练反馈】一、指导写字,正确美观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写字书上其余生字。二、当堂检测,巩固练习(幻灯展示)【作业超市】 必做:1、作业单做完。2、借鉴课后综合性学习提示,和组内同学交流课余生活。选做(二选一):1、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2、 做一份“黄山风景图片展”手抄报。【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 勇气3、爬天都峰 手脚并用 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高 陡)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导后反思】:4、槐乡的孩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4、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导学重难点预测】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学会阅读【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1) 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 (2) 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3) 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4) 积累一些好词。(5) 了解课文内容。【诵读经典,积淀文化】鹿柴 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汇报展示,质疑生成】1、小组内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2、各组派代表分段读课文。3、交流: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4、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合作探究 ,感悟文本】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出示图片,结合内容介绍槐树、槐花。3、小组合作读一读、议一议:你们觉得槐乡的孩子可爱吗、快乐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4、全班交流。5、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把他们画出来,读读吧!6、小结: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交流感受,盘点拓展】1、学完课文后,说说自己的感受。2、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板书设计】:4、槐乡的孩子 钩槐米 换学费【导后反思】: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话题是交流自己的课余生活。学生对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作了比较详细的记录,要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来交流。交流的内容大体上有四项:(1)课余做了哪些事;(2)有哪些收获和感受;(3)评一评哪位同学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4)自己今后课余生活的打算。写话。这是学生第一次写作文。重要的是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写好习作的信心。因此,要求就不可提得过高,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对习作的评改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我的发现”使学生从五组词语中,进一步了解汉字中多音字的现象,并读准和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意思。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五组词语,想一想从每一组词语中的带点字发现了什么;再说一说这些字在词语中的读音和意思,并说一说这些带点的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日积月累:第一项是“读读认认”。要让学生认得“朱、乔、亭、禁、乙、某、章、寺、录”九个汉字。这些字都是在已经学过的形声字上,去掉形旁可以独立成字的声旁,与原形声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但字义不同。可让学生用“减一减”的识字方法发现每组两个字的特点,自主识字。还可以用每组的两个字分别组一些词语,以巩固读音和区别字义。还可以让学生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第二项是“读读背背”。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古诗。诗歌写了一个小孩坐在能遮住身子的草苔中学钓鱼,远处有人向他问路,他急忙摆手却不回答,原来是怕惊跑了水里的鱼。短短的四句诗,将一个天真、专注学钓鱼小孩的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时,可让学生先把诗歌自己读几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如果学生有疑问,教师可作适当引导【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充分发挥小组作用,教师只是适当加以指导就行。【导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导学重难点预测】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导学时间】5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导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自主学习, 质疑初探】1、小声读语文园地一,整体感知2、在感兴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者提问【诵读经典,积淀文化】浪淘沙 唐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我们的课余生活。你们认为哪些时间属于课余时间?2、在课余时间,你们都做些什么?3、观看几段录像,说说他们在做什么?4、指导学生说话时说清楚:时间、谁、哪里、干什么、心情。可用上“有的有的有的”5、思考: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在课余时间有许多好玩的事情可做。在课余时间,你最喜欢做什么?说一说这些活动有趣在哪里?(课件出示要求: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挑你最喜爱的一项具体说一说。或者你在课余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难忘的事?请说一说。)【展示收获,交流感受】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合作交流,评比小结】一、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明确交际内容(齐读口语交际要求):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3、交流有什么感受。4、讲讲今后的打算。(二)课件出示“聊天建议”:说清楚:时间、谁、哪里、做什么事、做得怎样、有什么感受。开头方式:(课件出示)(三)合作要求:1、听:专注地看着对方,不插嘴、不随意打断,边听边思考、品评。2、说:用语礼貌,声音洪亮,语言有条理。3、小组长:组织学生按顺序听、说、评论。4、各组推选一名全班交流。二、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1、生讲,师略记条理。2、予以讲解、梳理。三、评比。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2、评比谁讲得好。四、小结方法,收获乐趣。做了什么-具体经过-怎么有趣-心情感受【训练反馈,拓展延伸】回家讲给妈妈听。第二课时(习作指导)导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自主学习, 积累素材】提早几天请学生留意自己的课余生活,回忆整理自己觉得最高兴,最有意义的事情或活动,为写话做素材准备。【诵读经典,积淀文化】浪淘沙 唐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想一想: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明确范围,确定内容】(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在上一课大家回忆介绍的课余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内容来写?(课件出示画面)(回忆生活、确定材料)课件出示表格。【小组交流,方法指导】一、小组交流:简要介绍所选事件,说说事件内容、感受。教师巡视指导(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