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例说史料教学的价值和原则 内容摘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史料,它不仅内涵历史信息,而且,它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运用史料开展课堂教学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实现历史教学的基本价值有着重要价值。 本文拟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史料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史料 主题 难点 能力 原则 一、通过史料教学,实现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 (一)史料,实现教学主题的有效抓手 历史教学要有主题,对此,很多历史教师已经有了共识。那么在确立了教学主题后,如何实现教学主题,很多老师又感到非常棘手。如果在教学中,能以史料为抓手,对实现教学主题有重要意义。 案例:岳麓版必修第18课马克思主义诞生 对于本课教学内容,课标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根据本模块知识的内容属性,在遵循模块主题精神的基础上,从现实出发,可以将本课教学主题确立为: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与“民主”,是人类历史宝贵的思想财富。 “自由”与“民主”,既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的关键词,也是当下最富有现实意义的政治话题。教学中抓住“自由”与“民主”这两个关键词,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能引导学生站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超越意识形态束缚的老套,使学生认识到,无论是何种社会制度,都把“自由”和“民主”作为自己的诉求,“自由”和“民主”正是人类永恒的政治诉求。 但是,我们从教科书中几乎找不到与“自由”和“民主”相关的历史史料。而本课教学如果离开了历史史料的必要支撑,可能就上成了一节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课,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也无法实现教学主题。 如果我们通过精选适当的史料,论证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与“民主”,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通过补充必要的史料,让学生了解世纪之交出现的“马克思热”和“社会主义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后,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第二、运用必要的史料,解读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失败的的原因,分析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使学生理解“自由”和“民主”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以上方法,使学生理解“自由”和“民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从而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必要的史料,对实现教学主题有着特殊的意义。 (二)史料,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可以有效化解教学难点。 案例:岳麓版必修II第13课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本课教学中,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是教学难点。教师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但我们知道,苍白的历史阐述,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选用合适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斯大林模式,恐怕效果会更好。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环节。环节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用数字材料展现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思考苏联工业化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 环节二:“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即移民国家向苏联移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环节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一组统计数字,揭示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状况,思考在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农业的落后,人民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这样正反三组典型材料,使学生对斯大林模式有了比较全面的、直观的认识,也就形成了对斯大林模式的正确评价。 由此可见,史料是化解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三)史料,是塑造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记住几个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塑造学生的学习能力。案例:岳麓版必修III第21课“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层次向制度层次的演变。从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洋务运动期间主张“中体西用”,西学被大量的介绍到中国。这个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停留在技术层面,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旧制度和旧传统。甲午战争的失败,引起中国思想界的深刻反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全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 对于本课教学来讲,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近代各个时期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认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趋势和特点,体会历史发展与思想演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本课教学应该实现的目的。 在教学中,设计这样三个标题:一本“新书”、一条“马路”、一场“变法”。 通过对“一本新书”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变化及其特点。 通过“一条马路”的艰难修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思想的艰难发展。 通过对“一场辩论”的,使学生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的特点。 这三个环节,都是以史料为依托,由表及里,便于学生深刻理解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历程,化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屏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历史思考。 由此可见,史料是塑造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简单地记住一个答案或一个权威性的结论。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和史料,利用这些史料,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如通过阅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的有关蒸汽机等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发展。 案例:岳麓版必修第13课鸦片战争 在执教本课前,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怎样的教学对高中学生的思想、发展更有意义?即通过知识学习,深化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深度思考这段历史,获得新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学实践中,设计这样三个话题: 1关于“侵略”的思考我们能把英国在鸦片战争前、后的一切行为、要求都简单的归结为侵略要求吗? 2关于“落后”的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仅仅是因为经济、军事、政治的落后吗?近代中国挨打,仅仅是因为落后才挨打的吗? 3关于新思潮的思考普遍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股学习西方的新思潮。这股新思潮对当时中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产生了多大的冲击力? 对于这三个思考性话题,以必要的史料为依托,通过层层设问,深化学生对鸦片战争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不断的思考中,唤醒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实现历史教育教学价值。只有把握了知识学习和思想价值的关系,用思想价值引领知识学习,用思想塑造学习能力,历史教学对学生发展才更有意义。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选用必要的史料,对实现教学主题,化解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史料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史料教学对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史料教学应该坚持以下六个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是从某一角度对历史的再现,是历史真实性的依据和实证。课堂教学使用的史料必须真实可靠,这是体现历史学科科学性的坚实基础。所以,选择史料最好是可信度强的原始材料、第一手资料,一般情况下还应该注明出处。在教学中,切忌把野史、演义甚至是道听途说的内容作为材料给学生分析、思考,否则学生的分析、思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 例如,执教鸦片战争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选用英国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一封信和中国皇帝的回信。因为选用的史料可信度比较高,学生通过对两封信的阅读,有助于深化对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理解。这比单纯说教更有效果。 当前,互联网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网络已经成为很多教师采集史料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利用网络采集史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求真。 (二)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有两个含义。一是应注重史料类型的多样,尽可能选择不同种类的史料,做到文字、图片、口述等史料兼顾,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兼顾。如讲述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变化时,把当时人的所见所闻、史家著述、教材论述相结合,这样学生既可以学会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又可以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同时也能关注不同类型史料之间的关系,了解多重印证这一史学方法。二是史料内容或视角、立场的多样。如对同一主题、同一事件或同一历史人物选择评价不同的文献史料,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可以让学生理解一些史学的基本理论。比如讲科技的消极影响时,出示几张照片,包括工厂烟囱林立照片、19世纪末美国街头蜘蛛状的电线照片等,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审视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不同影响。 (三)适度性原则 课堂教学采用史料要适度。在采用史料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不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盲目了使用史料。在教学中采用的史料如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不但无助于教学,可能还会产生负面作用。如果一味地补充史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的分析讲解,会增加学生负担,结果只能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甚至是适得其反。 如在执教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时候,为了深入发掘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教师应当补充必要的史料。但是,如果史料过多,会影响教学效果,加重学生负担。在选择史料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型史料,采取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思考,这也便于学生理解。 (四)典型性原则 史料的选择首先立足于基础知识,应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执教辛亥革命一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选择了三组典型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天灾与谣言并存; 材料二:革命与改良并行; 材料三:政策与民心比拼。 通过三组典型的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广阔的背景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不能盲目、随意摘取。一定要结合教学主题、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史料,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这样有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五)关联性原则 课堂中史料的运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史料的运用一旦与教学内容脱节,与教学目的无关,在学生的历史理解或历史解释的活动里不起作用,不能引发任何探究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演练,失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情景面试题目及答案
- 宜宾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医院护理面试题及答案
- 一级消防考试题目及答案
- 新消防员面试题及答案
- 海外求职者背景调查保密补充协议
- 婚姻终止后子女抚养权归属及监护权执行协议
- 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合作协议
- 拉美农业产业园区股权合作与区域发展协议
- 个人开发者开源项目贡献者合作协议书
- 2025-2030中国体声波滤波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急诊护理团队精神
-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应用题集
- 世界环境日主题班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班会课件
- 智联网汽车技术 课件 13.9自动紧急制动系统
- 危废转运合同范例
- DBJT13-323-2019 土壤固化剂应用技术规程
- 手术患者管路安全管理
- 数字化转型下的对公客户业务场景解析
- 高中化学物质俗名大全
- 2024铁路车站及沿线用摄像机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