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元里抗英 作者:吴中乐 班级:工信1115班 学号:3110104167 三元里抗英事件介绍1841年,清王朝时期,发生于广州三元里的三元里抗英事件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三元里抗英事件的直接原因有:一、英军开棺暴骨(停战后,部分英军开进城北双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椁,英军开棺看尸,二、英军劫掠财物,三 英军强奸 调戏妇女(有名姓记载的:村民韦绍光之妻李喜)。根本原因:因清政府腐败,导致中国落后,英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而入侵中国。导火线: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腐朽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阻止有效的反抗。 事件介绍: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三元里民众料到英军必会报复,所以在三元古庙集合,相约以庙中“三星旗”作为指挥战斗的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同时,爱国士绅何玉成等出面联络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会后,他们分头联络附近103乡的群众,准备共同战斗。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印度雇佣兵,英方给他们装备的是比较落后的燧发枪,一遇雨淋便不能使用),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追击过程中,英军第三十七团的一个连(60人)被义军截至稻田中,三四十名印度雇佣兵被刀砍毙伤。英军派出两个水兵连,带着雷管枪(不怕雨天)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后,英军撤退至四方炮台。5 月29 日,一小股英军又窜到三元里村抢劫奸淫,村民奋起搏斗,打死英军数名。5 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手持锄头、铁锹、木棍、刀矛、石锤、鸟枪,向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挺进佯攻。英军司令卧乌古率领侵略军负隅顽抗。在战斗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死去了。敌军乱放枪炮、火箭,群众按计划且战且退。据参与此次战役的英军记载说:我们(英军自称)的火箭炮继续对着他们的队伍一行一行地推过去,他们仍然没有什么畏惧的表现,摇动着旗帜和盾牌,引诱我们向前进。卧乌古气急败坏,命令英军追击。农民群众牵着骄横愚蠢的敌军的鼻子到达牛栏冈附近,忽然战鼓擂响,埋伏四周的七八千武装农民猛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困。此时旌旗蔽野,杀声震天,妇女儿童也上阵助威,为各乡的农民战士送饭,以林福祥为首的五百余名水勇也闻声赶来,参加战斗。各乡群众愈来愈多,英军急忙开枪射击,但挡不住武装群众的洪流。卧乌古指挥部下分两路突围,武装群众当即从两翼包围英军后路,并趁他们渡河和单列行进的有利时机,冲上前去肉搏。按国内通行说法,此战共毙伤英军少校军需毕霞(Beecher 一译比彻)以下近50人,生俘10余人(一说歼敌二百余人)。而据卧乌古报告,为战死5人,受伤23人,毕霞系“疲劳过度而死”(另一说法死7人,伤42人)。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他们用土枪,土炮,矛戈,盾牌,锄头,镰锹等,与英军作战。可谓刀斧犁头在手皆成武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 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人民群众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之战,英军惨败,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真实的历史然而这只是中学教材灌输给我们的思想,是带有一定的政治意义的,要真正的了解史实自然要更为广泛的涉猎史料来全方面的了解当时的真相。茅海建先生在搜集各方资料后提出了系统的分析。在三元里抗英史实辨正一文中,说:“100多年前, 在广州城北三元里爆发了一场民众抗英事件。这一事件当时多有流传, 后来被载入历史教科书, 而广为人知。在今天看来, 关于三元里抗英的一些说法,有人为夸大的成分, 并非事实。”确实在当时各个官员上奏的奏折中我们已无法看到史实的真相,在遗存的史料里也掺杂有很多个人情感,要在其中找寻历史的本来面目难乎其难。对于实际的战果,茅海建先生认为:“我们可以,英军的死亡为5 至7 人, 受伤为23至42 人。”教材总是把真是情况扩大到最大化,即使罗列出来也把真相变形到极致。至于英军头目根本就不沾边,“在战斗中,敌军少校毕霞紧张恐惧过度,加以天气炎热,昏倒在地,几分钟内死去了。”根本无从考证,在英军中没有毕霞这一号人物,即使读音相似的将领也无法匹配,很有可能是以讹传讹所创造的。对于具体伤亡人数,没有茅海建先生的经验也无法搜集到如此多的史料不能妄加揣测,对于具体的死亡人数只能我们也只能从众说风云中找到自己的认识。至于抗英时的场景,当然是历史学家为了迎合当局者的要求,描绘的有声有色,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持,只当是故事的叙述,这其中自然不乏爱国之士的指引,才使得三元里抗英能得到这么大的成效“相对于鸦片战争的各次战役, 英军的伤亡是相当大的。三元里抗英的性质在事件的性质上,茅海建先生认为,这仅仅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斗:当然这只是茅海建先生对历史分析的个人见解,我们同样不能排除是为保卫祖国二战斗的可能性。黎剑珊认为:“我们传统的说法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一场群众抗敌御侮的爱国斗争。”但她同样认为这是一场保卫家园的战争:“在清朝的统治下中国的社会是封闭式的,特别是小农长期被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的眼界是狭窄的,思想是封建的。又长期受到传统天下观念、夷夏观念的束缚,不少人认为满族是作为一“蛮夷”而入主中原的。特别是清末,政府腐败,民不聊生,民众更是痛恨这一夷族朝廷,因此当时民众的国家民族主义意识是不强的。对于广大的农村,信息传递不便,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民众对于政局时势更多的是不闻不问的,只有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时,他们才有可能参与其中。因此当英军入侵,对三元里乡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乡民便纷纷起来抵抗。此前,民众与外商的交往甚多,虽不能说是和平相处,但也不至于引起民众大规模的反抗。因此三元里抗英斗争更多的是一场群众为保卫家园而奋起抗击的战斗。当然,我们并不能忽视当时已经有爱国绅士初具民族观念、国家观念这一事实。如三元里抗英斗争期间,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又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既是天朝赤子又为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爱国乡绅是初具民族主义观念的。”、“如今三元里抗英斗争精神已上升为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而为我们所纪念,或许这与史实不相符,但是我们大可一错再错。”在这两处,都鲜明的表现了她认为在历史上这是保卫家园的战斗。但是黎剑珊同样写道:“何玉成在其一诗中写道:下以保家室,上以纤国忧。既是天朝赤子又为纤国忧,可见当时的一些爱国乡绅是初具民族主义观念的。”不难看出她认为爱国绅士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经具有了爱国主义的观念,有他发起的战斗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带有了爱国主义的特色,那就必须知道三元里抗英的组织者。刘宝军在三元里抗英斗争领导问题之我见上说:“笔者认为何玉成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史料记载:“道光二十一年英兵打广东, 我乡何玉成号召大家奋勇抵抗, 玉成号召杀死一个番鬼, 赏十满鸡( 十元)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韦绍光不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领导者。而在这场斗争中, 举人何玉成却是一直起着组织领导的作用。”我们足以看出,在刘宝军认为当时的领导人是包括何玉成在内的一系列人。据夷氛闻记卷记,英军“自台下闯至泥城、西村、萧冈诸村落,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大哗。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连路诸村,各备丁壮出护”。“1959年4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在三元里召开座谈会, 八十岁的老人何凤涛说:1841年5月31日,余保纯找到何玉成,限令收兵,解散队伍,何玉成不肯。余保纯威胁他说:如不收兵,则六百万元(赎城费)要你何玉成负贵。广州知府余保纯在要求乡民撤退解散时, 尚需与何玉成交涉,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何玉成在这场斗争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韦绍光不是三无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组织者。这场斗争是骤然自发兴起的, 在斗争的过程中, 举人何玉成联络各乡, 领导和组织乡民共同抗英, 对斗争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吴杰的文字也可以看出,他同样是倾向于何玉成是三元里抗英的领导人之一。我们可以初步认定初具爱国主义意识的绅士何玉成是主要领导人之一,爱国主义者领导的三元里抗英斗争,虽说在宣传时是为了保卫家园,才吸引了众多的民众的参与。但这是在一位有着爱国主义意识的绅士的领导,意义就可能变的不同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在初始阶段,革命始终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无法壮大革命的力量。在国民自己的切身利益遭到损害时,就不得不拿起武器与侵略者抗争,在一些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形成了抗战的统一战线。同样,在三元里抗英的运动中民众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奋起反抗,在爱国绅士的领导下,拿起武器,不畏生命地袭击英军。当时的人们虽然没有爱国主义的意识,但是是在爱国志士的领导下形成的。即使是在抗战时期的很多农民,参战同样是迫不得已,为了自己生计与家庭的未来解放自己的土地。三元抗英时期,英军的暴行,对人民食物抢夺,对先祖的不恭,就如同日军烧杀民众的不反抗的结果一样,都只会是死路一条。但这一暴行仅仅限于三元里附近,而日军肆无忌惮的行为遍布了全中国,万众一心联合抵抗,在环境的熏陶下自然有了爱国主义的情感。三元里抗议的战斗是爱国主义战斗的萌芽,带有着鲜明的家园保卫特色,却有了一定的爱国主义意识。三元里抗英的意义三元里抗英的斗争“无疑是值得百年称赞的称颂的事件”,其历史意义不可小觑。“三元里抗英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东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意志, 并在三元里斗争的基础上各乡社联系起来, 粉粉扩建、重建求新建异平、东平等社学, 作为人民群众反侵略的武装团体, 坚持了长期的反侵略反投降的英勇斗争。”“三元里斗争最光辉的历史意义还是它以人民群众的武装斗争打败了一次殖民主义者的侵略, 得出鬼子不足怕 的结论,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 激励人们敢于向一切侵略者作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反殖民主义斗争的第一声, 它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光辉前导, 它激励了人例在近百年民族危难时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意志和胜利的信心。三元里抗英在黑暗的清统治时期,绽放了一的光明,昙花一现,却引来了希望。民众的力量得到了发掘,使得革命者找到了重要的革命力量。,百度百科(/view/602492.htm)百度百科(/view/602492.htm)百度百科(/view/602492.htm)三元里抗英史实辨正(作者:茅海建)三元里抗英史实辨正(作者:茅海建)三元里抗英史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柳州安全员b证考试及答案
- 标准合同融资代理服务合同5篇
- 部分资金长期借款合同6篇
- 2025年个人所有住宅公寓买卖合同
- 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考试题
- 民间医伤寒考试题
- 2025年新法规指导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要点解析
- 2025标准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煤矿通风安全管理考试题
- 2025年的固定资产借款合同示例
- DB31/T 1173-2019咖啡厅(馆)等级划分与评定
- 退役士兵求职简历模板+自荐书
- 控制阀培训课件
- 湘菜湖南美食文化介绍PPT
- 外科学外科休克PPT
-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练习册》答案
- 浙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水资源》教案及教学反思
- 全桥LLC自动计算表格
- 露天矿土石方剥离施工方案
- 魔芋怎么种?魔芋的种植技术
- GB/T 26766-2011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