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半联轴器的工艺规程及Φ23孔的夹具设计(全套含CAD图纸)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2页)
编号:165113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79.94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8-31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20
积分
- 关 键 词:
-
从动
联轴器
工艺
规程
23
夹具
设计
全套
cad
图纸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1 (2005) 368378a of 989. It is to be by as et 3 N r 2005 +15088316092; +H. 1. of of of of by 985, y 1 of as a of et 2 is a in to a in a in to of a In 3is a 1. a at of by is of of to a In a to on is An if it be to to 005 100 d, 1609, 4 004; in 004; 0 004Y. of a at 4a be as 5 s on to ys is q*, at a is to be is gi(as 1)as : To be be a ; i 1;2; .; n, (1)n is of q z0;y0;f0;of of q y N Y. 1 (2005) 368378 369(2)of as by q. (3). be if q. (2) to :9=; 6. (3). If is is at of is by If is at be of a be to 6a be to Z O X Y Z O (x0,y0,1. to N of is no on to a to is by it is as to is to If is is of a to or A to of a is of is to of L:As 3, n; i 1;2; .; n; n be as : : : :2637et 7 to a to It et 8 an to of L( of to of It X of r of as (4) (5) (6)l is an of 6 6 6 46 Y. 1 (2005) 368378370WL: : : :7) n 6; is is n be of n n of to N Y. 1 (2005) 368378 371n n of n to of is to be to on of in n a s 2. Y (a1,b1,2,b2,(x1,y1,(x2,y2,(ai,bi,(xi,yi,(3. A N V X 0. (9) q. (9). an a of 0;0;0;3;0;00;1;1;0;0;00;1;1be be C0 is nd (8) 9) V0. 10(10) q. (11) is 0. (11)(11) r: In to an 1, 0, 0, 0, 0, 0, is is x 0 in of is of is by a is if of X be as of 90j: by 1, 1, 0nd . s) r n of If a n C0 r 0 r; 1r of s) to r : : : : : : :be as X (8)e y;Dz;ax;ay;x, y, z x, y, z of w is by of r Y. 1 (2005) 368378i 1;2; :; .N 0, 0, 10, 2, 1, 00,0, 1, 00, 3, 0, 20,0, 1, 00, 1, 0, 2is 01 3 :s 1;2; :;6l 1;2; :;6 () 6C0 r on a C+ to In a a is on a as 4. of as : 0, 0, 10, 1, 3, 00,2: 0, 0, 10,3,3,00,: V is a q. (11). r be 66637776663777:l 1;2; :;6 is of q. (10) a 101;0 j 1;2; :;6C0 r; 2. C2 n of to a r C2 r a 6C0 r r; 1r of s) to r C2 r :26663777H. Y. 1 (2005) 368378 373010N of 0 0000:50:5 00:51:50:75 5 1:50 00:25 0:25 0 00:5 0000000:5 is as a of of ve A of is of be 0; 0; 0; 0; 0x on an to of 4. Y. 1 (2005) 3683783745 a of in as 1: 0, 1, 00, 896, ,0, 1, 00, 1060, ,0, 1, 00, 1010, , 977, , 977, , 1034, of 1 0 515:000:896001 0378: 1:06000 1 0 612:00:01000:9955 349 0:0880 445 664 0:86380:9955 349 0:0880 728 664 0:82800:0880 0:0170 960 866:6257998 :2466 0:093626666666643777777775,o6 is It is of ve of 1is L; N 10378:001:06000 1 0 612: :01000:9955 349 0:0880 445 664 0:86380:9955 349 0:0880 728 664 0:82800:0880 0:0170 96 866:6257998 :2466 0:of :8768 607 665 21:3716 0:49953:0551 551 448 32:4448 0956 1:0862 12:0648 764 916044 0:0044 0:0061 061 00:0025 025 0:0065 069 0:0007004 0:0004 0:0284 284 is on ve is as 5. 10 (H. Y. 1 (2005) 368378 375:0551 551 448 32:4448 0956 1:0862 12:0648 764 916044 0:0044 0:0061 061 00:0025 025 0:0065 069 0:0007004 0:0004 0:0284 284 o ve to ,1:876860766521:37160:499526666666643777777775551 551 448 32:4448 0956 1:0862 12:0648 764 916044 0:0044 0:0061 061 00:0025 025 0:0065 069 0:0007004 0:0004 0:0284 284 0266666666437777777750; 13; 432; 706; 0: ; 13; 432; 706; 0:04a by of a 0, a To to of 1in . of if a 1in . is an To an an N Y. 1 (2005) 36837837614wof It an locat夹具定位规划 中 完整性评估和修订 验室,机械工程学系,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院, 100 路,伍斯特,硕士 01609,美国 2004年 9月 14日收稿 ;2004年 11 月 9日修订 ;2004年 11 月 10日 发表 摘 要 几何约束是夹具设计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确定位置的解析拟订已发达。然而,如何分析和修改 在 实际夹具设计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非确定性的定位计划尚未深入研究。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方法来描述 在限制 约束下的重点夹具系统的几何约束状态。 一种限制 约束 下 状态,如果它存在,可以识别给定定位计划。可以自动识别工件的 所有 限制 约束下约束状态的提案。这有助于改善逆差定位计划,并为修订提供指引,以最终实现确定性的定位。 关键词:夹具设计 ;几何约束 ;确定性定位 ;限制 约束 ;过约束 夹具是用 于 制造 工业进 行工件牢固 定 位的一种机制。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规划一个关键的第一步,夹具设计需要,以确保定位精度和三维工件的精度。 3一般情况下,是最广泛使用的指导原则发展的位置计划。 一个加工夹具定位方案必须满足一些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提供工件确定的位置。 这种观点指出 ,定位计划生产 的 确定位置,工件不能移动,而至少有一个定位不会失去联系。这一直是夹具设计的最根本的准则之一,许多研究人员关于几何约束状态的研究 表明 ,工件在任何定位计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1、 良好的约束(确定性):工件在一个独特的位置 进行配合 ,工件表面 与 6个定位器取得联系。 2、 限制 约束 :不完全约束工件的自由度。 3、 过约束:工件自由度超过 6定位的制约。 在 1985年 ,浅田 1提出了满秩为准则雅可比矩阵的约束方程 ,基于分析形成了调研后 ,确定定位。周等 2在 1989年制定了在确定性定位问题上使用螺旋理论。结果表明 ,定位矩阵的定位需要压力满秩达到确定的位置。该方法的确定通过无数的研究。王等 3考虑定位工件的接触的影响,而采用点接触面积。他们介绍了接触矩阵,并指出,两个接触的机构不应该有平等的,但在接触点曲率相反。卡尔森 4认为,可能没有足够的应用,如一些不是非棱柱的表面或相对误差近似 的 非小线性。他提出一个二阶泰勒展开,其中也考虑到定位误差相互作用。马林和费雷拉 5应用周 对 3定若干按照规则的规划。尽管众多的位置上的确定分析研究 很 少注意非确定性分析的位置。 在浅田的拟定方案中 ,他们 假设工件夹具元件和点之间的联络无阻力。理想的位置 q*,而应放置工件表面和分片,可微函数是 图 1)。 表面函数定义为 :gi(q*)=0是确定的 ,应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为下列所有定位方程组。 gi(q)=0,i=1,2,.,n (1) 其中 向 ,代表了工件的定位和方向。 只有考虑到目标位置 q*附近在 处 : 浅田表明 (2) 阵式所示 ( 3)。确定定位 如果雅可比矩阵满秩,可满足要求。 (2)只有 q=q*一个解决办法 (3) 在 1个 3 ,一个约束方程的雅可比矩阵的 满 秩 的 约束状态如表1所示。如果 定位 是小于 6,工件是 限制约束 的,即存在至少有一个工件 自由 定位议案不 受 限制的。如果矩阵满秩,但定位 大于 6定位,工件 是 过约束,这表明存在至少一个定位等 ;而几何约束工件被删除不影响的状态。 找出一个模型除了3以建立基准框架提取等效 的定位点。胡等 6已经发展出一种系统的方法 ,对这个用途。因此 ,这则能适用于所有的定位方案。 图 1 表 1 等级 数量的定位 地位 6 等 7遵循这些方法和他们实施制定的几何约束分析模块其自动化的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核查制度。他们 的 也可以分析工件的位移和灵敏度定位错误。 熊等人 8提出的等级检查方法的定位矩阵 附件 )。他们还介绍了左 /右边的定位矩阵广义逆理论 ,分析了工件的几何误差。结果表明 ,定位及发展方向误差 X 和位置误差 X=r, (4) X=(1r, (5) X=1 r+(1 , (6) 是 任意一个向量。 他们还介绍了从这些矩阵的几个指标,评价定位配置,其次是通过约束非线性规划的优化。然而,他们的研究分析,不涉及非确定性定位的修订。目前,还没有就如何处理与提供确定的位置 的 夹具设计系统的研究。 如果不确定性的位置达到夹具系统设计的 要求 ,设计师知道约束状态是什么,以如何改善设计是 非常 重要的 条件 。如果夹具系统是过度约束, 是理想定位需要的 不必要的 信息 。而下约束时,所有有关知识约束工件的议案,可以引导设计师选择额外的定位或 使得 修改定位计划更有效。的总体战略定位计划表征几何约束的状态描述图 2。 在本文中 ,定位矩阵秩的几何约束的施加评价状态 (见附件为获得的定位矩阵 )。确定需要六个定位器定位提供矩阵的满秩定位 如图 3所示 ,在给定的定位器数量 n,定位法向量 ai,bi,定位的位置 xi,yi,每一个定位器 ,i=1,2,.,n,n*6定位矩阵可以确定如下 : ( 7) 当等级 ( =6, n=6时,是工件良好约束。 当等级( =6, n6时 ;是工件过约束。 这意味着( 不必要的定位在定位方案上。工件将不存在限制( 位器。这种状态的数学表示方法 ,那就是( 定位向量矩阵 ,可表示为线性组合的其他六行向量。 图 2 几何约束状态描述 图 3一个简化的定位方案。 定位方案,提供了确定性的位置。发达国家的算法使用下列方法确定不必要的定位: 1、找到所有的( 合定位 的。 2、为每个组合 ,从( 位器确定定位方案。 3、重新计算矩阵秩的定位为左六个定位器。 4、如果等级不变 ,被删除的 (位器是负责过约束状态。 这种方法可能会产生多种解决方案,并要求设计师来决定哪一套不必要的定位应该被删除 以 最佳定位性能。 当等级( 6,工件的 限制 约束。 参考文献 1 , B.。自动重构夹具的柔性装配夹具的运动学分析。 机器人 6 2 C, , M。加工装置的自动配置的数学方法分析和综合。反 英工业 1989;111:299 3 Y, , M.。 夹具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接触刚体模型。 学与工程 2003;125: 316 4 S。刚性零件的装夹和定位计划的二次灵敏度分析 “。 制造业 2001年科学与工程 ;123( 3): 462 5 , 制造业 科学与工程 2001年 ;123:708 6 士论文中,伍斯特理工学院 ;2001年。 7 , , , 会 2:350 8 Y, H, 士顿:爱思唯尔 ;2005年。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机 械 制 造 技 术 基 础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从动半联轴器的工艺规程及 23 孔的夹具设计 班 级: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一、设计题目 从动半联轴器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 张 (2) 生产类型 :(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绘制零件图 1 张 2毛坯图 1 张 3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1 套 4编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仅编制所设计夹具对应的那道工序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1 套 5绘制夹具装配图( 1 张 6绘制夹具中 1 个零件图( 配图出来后,由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定需绘制的零件图,一般为夹具体)。 1 张 7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约 5000)。 1 份 四、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计要求在 3 周内完成。 1第 l 2 天查资料,熟悉题目阶段。 2第 3 7 天,完成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编制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3第 8 10 天,完成夹具总体方案设计(画出草图,与指导教师沟通,在其同意的前提下,进行课程设计的下一步)。 4第 11 13 天,完成夹具总装图的绘制。 5第 14 15 天,零件图的绘制。 6第 16 18 天,整理并完成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 7第 19 天,完成图纸和说明书的输出打印。 8第 20 21 天,答辩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 绩: 指导教师 日 期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摘 要 这次课程设计设计的是从动半联轴器的夹具设计,包括零件图、毛坯图、装配图、夹具体零件图各一张,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与工序卡片各一张。首先我们要熟悉零件和了解其作用。然后,根据零件的性质和零件图上各端面的粗糙度确定毛坯的尺寸和机械加工余量。最后拟定从动半联轴器的工艺路线图 ,制定该工件的夹紧方案,画出夹具装配图。 此次课程设计我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对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有了提高。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is be an to of to ie of of of of of of of of it s of of to an to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目录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 10 件的工艺性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 11 动半联轴器的用途 . 11 动半联轴器的技术要求 . 11 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 12 择毛坯 . 12 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 12 制从动半联轴器毛坯简图 . 13 定从动半联轴器工艺路线 . 14 位基准的选择 . 14 面加工方法 的确定 . 14 工阶段的划分 . 15 序的集中与分散 . 15 序顺序的安排 . 15 定工艺路线 . 16 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 17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 19 削用量的计算 . 19 间定额的计算 . 25 2 夹具设计 . 29 计思想 . 29 具设计 . 29 位分析 . 29 削力与夹紧力的计算 . 30 具操作说明 . 31 定导向装置 . 31 方案综合评价与结论 . 32 体会与展望 . 33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1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因此 ,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了解并认识一般机器零件的生产工艺过程,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鉴于个人能力限制,此设计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师长给予指导建议。 图为从动半联轴器的零件图 。 0 . 0 1 28+ . 3+ 0 . 0 3 3 55 4 5 3 . 23 . 23 . 22 4 5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件的工艺性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动半联轴器的用途 从动半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 )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在高速重载的动力传动中,有些联轴器还有缓冲、减振和提高轴系动态性能的作用。联轴器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一般动力机大都借助于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联接。 动半联轴器的技术要求 按表 1形式将从动半联轴器的技术要求列于下表中。 表 1动半联轴器的技术要求 加工表面 尺寸及偏差( 孔倒角 公差及精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 m) 形位公差( 柱销孔 85 螺纹孔 8 主轴孔 28+45 键槽 8 外圆表面直径 28+ 半联轴器底面 194 245 半联轴器顶面 76 245 查从动半联轴 器的工艺性 由从动半联轴器的技术要求分析可知,应粗加工联轴器下端面,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 的位置精度,并且此联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轴器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定从动半联轴器的生产类型 已知此联轴器零件的生产为中批量生产,零件的质量是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 11确定该从动联轴器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择毛坯 零件材料为 45 钢,考虑零件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故选用锻件毛坯,由于零件轮廓尺寸较小,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毛坯可采用模锻成型。零件形状并不复杂,因此 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即外形做成台阶形,内部孔锻出。毛坯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量后决定。 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1. 公差等级 由从动半联轴器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 锻件重量 已知零件成品的重量为 以可初步估计机械加工前锻件毛坯的重量为 3. 锻件形状复杂系数 对从动半联轴器的零件图进行分析计算,可大致确定锻件外廓包容体的尺寸,即锻件最大直径为 200 60以外廓包容体的重量为 ( 200 2) 2 60 以锻件复杂系数 S=表,可估算形状复杂系数为 别 ,即一般级别。 4. 锻件材料系数 由于该从动联轴器的材料为 45 号钢,是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碳素钢,故该锻件的材质系数属于 。 5. 锻件分模线形状 根据该从动联轴器的形位特点,该从动联轴器的分模线属于平直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分模线。 6. 零件表面粗糙度 根据该从动联轴器的零件图可知,粗糙度 值均大于 据上述诸因素,可查表确定该锻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所得结果列于表 2。 表 2动联轴器的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锻件重量容体质量 状复杂系数 材质系数 公差等级 2 通级 项目 械加工余量 寸公差注 宽度 2(取 表 2度 56 10. 2(取 表 2径 28 11. 2表 2围孔径 23 11. 2表 2 绘制从动半联轴器毛坯简图 由表 2得结果,绘制毛坯简图如图 2示。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坯图 定从动半联轴器工艺路线 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精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选定精基准,然后再确定粗基准。 1. 精基准的选择 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依据“基准重合”原则和“基准统一”原则,以从动半联轴器的底面为主要的定位精基准,以 28 孔表面为辅助的定位精基准。 2. 粗基准的选择: 以零件 194 外圆为主要的定位粗基准,以 76 外圆表面为辅助粗基准。 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根据从动半联轴器零件图上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确定加工件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表 3 表 3 从动半联轴器各表面加工方案 加工表面 尺寸精度等 表面粗糙度 工方案 备注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级 m 下端面 车 表 1端面 车 表 1 76 外圆表面 车 表 1 23 孔上端面 车 表 1 110 外圆表面 车 表 1 194 外圆表面 车 表 1 28 孔 铰 表 1 23 孔 铰 表 1纹底孔 钻底孔 键槽 铣 表 1 加工阶段的划分 根据从动半联轴器的质量要求,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精加工两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底面和 28 孔表面)准备好 ,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然后粗车下端面、上端面、 76 外圆表面、 23 孔上端面、 110外圆表面、 194 外圆表面,粗铣键槽内侧面和底面。在半精加工阶段,完成 110 外圆表面的半精车和 28 孔、 23 孔的钻、扩、铰加工。 序的集中与分散 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从动半联轴器的的加工工序。该从动半联轴器的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可采用万能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以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 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精度要求。 序顺序的安排 1. 机械加工工序 ( 1) 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 下端面和 28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孔表面。 ( 2) 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 3) 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 上下端面、 76外圆表面、 23 孔上端面、 110 外圆表面、 194 外圆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键槽内侧面和底面。 ( 4) 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面,再加工孔。 2. 热处理工序 模锻成型后切边,进行调制,调制硬度为 241进行酸洗,喷丸处理。喷丸可以提 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消除毛坯表面因脱碳而对机械加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辅助工序 粗加工端面和处理后,安排校直工序;在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终检工序。 定工艺路线 在综合考虑上述工序顺序安排原则的基础上,下表 3出了从动半联轴器的工艺路线。 图 3艺路线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机床设备 刀具 量具 1 粗车 194圆下端面 式车床 端面车刀 游标卡尺 2 粗车 76 圆上端面 式车床 端面车刀 游标卡尺 3 粗车 76 外圆表面 式车床 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4 粗车 23 孔上端面 式车床 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5 粗车 110外圆表面 式车床 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6 半精车110 外圆表面 式车床 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7 粗车 194外圆表面 式车床 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8 半精车 76圆上端面 式车床 端面车刀 游标卡尺 9 车 76 和194 外圆表 式车床 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面 2 45倒角 10 半精车194 下端面 式车床 端面车刀 游标卡尺 11 钻、扩、铰 28 孔, 1 45倒角 式钻床 麻花钻、扩孔钻、铰刀 卡尺、塞规 12 钻、扩、铰 8 23 孔, 8 2 45倒角 式钻床 麻花钻、扩孔钻、铰刀 卡尺、塞规 13 钻 8 孔,攻螺纹 式钻床 麻花钻、扩孔钻、丝锥 卡规深度游 标卡尺 14 粗铣键槽 式铣床 键槽铣刀 卡规深度游 标卡尺 15 去毛刺 钳工台 平锉 16 终检 塞规、百分表、卡尺等 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前面根据资料已初步确定工件 各面的总加工余量,现在确定各表面的各个加工工序的加工余量如下: 1. 圆柱表面工序尺寸 圆柱表面工序尺寸如下表 4示: 表 4柱表面工序尺寸 加工表面 加工内容 加工余量 精度等级 工序尺寸 表面粗糙度 工序余量 最小 最大 28件 24+46 扩 28+ 23件 19+46 扩 23+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76车 76 00. 110件 114+78 粗车 002814 精车 110128607 194车 194002814 . 平面工序尺寸 平面工序尺寸如下表 4示: 表 4面工序尺寸 工序号 工序内 容 加工余 量 基本尺 寸 精度等 级 工序尺寸偏差 工序余量 最小 最大 锻件 55 粗车194 圆下端面 2 车76 圆上端面 2 车23 孔上端面 1 精车 76圆 上端面 精车 194圆下端面 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3. 确定圆角半径 本锻件的 H B 小于 2 , 故 可 用 下 式 计 算 : 外 圆 角 半 R 圆整为 1 以上所取得圆角半径的数值能保证各表面的加工余量。 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削用量的计算 工序 01 粗车 194 圆下端面,以 194 外圆为粗基准。加工条件如下 : 工件材料: 45 钢 , b =170造 ; 工件尺寸: 2l=176 加工要求:粗铣 194 圆下端面,加工余量 机床:机床为 1 型卧式车床; 夹具:三爪自定心通用夹具; 刀具: 确定粗车 194 圆下端面的切削用量 所选刀具为 据切削用量简明手册第一部分表 于 1 机床的中心高位 200 故 选刀杆尺寸 B H=1625片厚度为 据表 择车刀几何形状为卷屑槽带倒棱型前刀面,前角 0 12,后角 0 6,主偏角 0副偏角 =10,刀倾角 s=0,刀尖圆弧半径 ( 1) 确定背吃刀量 由于余量仅为 考虑模锻斜度及公差,其最大余量为 在一次走刀内完成,故 ( 2) 确定进给量 f 根据表 粗车钢料,刀杆尺寸为165 3件直径为 100400, f= r 按 1 机床的进给量(表 9),选择 f=r 确定的进给量尚需满足机床进给机构强度的要求,故需进行校验。 根据表 1 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进给力530N。 根据表 钢的 b=570670 2f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r, 5。, V=65m 预计)时,进给力 60N。 修正系数为 K 实际进给力为 60 于切削时的进给力小于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进给力,故所选的 f=r 可用。 ( 3) 选择车刀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表 刀后刀面最大磨损量取为 1转位车刀耐用度 T=30 ( 4) 确定切削速度 v 切削速度 v 可根据公式计算,也可直接由表中查出。现采用查表法确定切削速度。 根据表 用 质合金车刀加工 b=600材, 3f r,切削速度 V=109 切 削 速 度 修 正 系 数 V=109 2.8 m n=1000V d=1000 ( 194)= 1 机床,选择 n=96 r 1.6 r s , 则实际切削速度 V=58.5 m 工序 02 粗车 76 圆上端面,以 194 外圆为粗基准 , 切削用量及其计算过程同工序 01。 工序 03 粗车 23 孔上端面,以 194 外圆为粗基准 ,切削用量及其计算过程同工序 01。 工序 04 粗车 76 外圆表面,以 194 外圆为粗基准切削用量为 f=r, n= 1.6 r s = 96 r V=58.5 m 计算过程同工序 01。 工序 05 粗车 110 外圆表面,以 194 外圆为粗基准 切削用量为 f=n= 1.6 r s = 96 r V=58.5 m 算过程同工序 01。 工序 06 半精车 110 外圆表面,以 194 外圆 为粗基准 本工序为半精车,已知条件与粗加工工序相同。 确定半精车 110 外圆的切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削用量 所选刀具为 质合金可转位车刀。车刀形状,刀杆尺寸及刀片厚度与粗车相同。根据表得,车刀几何形状为前角 012,后角 0 8,主偏角 0副偏角 =5,刀倾角 s=0,刀尖圆弧半径 ( 1)确定切削深度 2= 2)确定进给量 f 根据表 1 机床进给量,选择 f=0.3 r。 由于是半精加工,切削力较小,故不需校核机床 进给机构强度。 (3) 选择车刀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表 择车刀后角面最大磨损量为 用度T=30 ( 4)确定切削速度 v 根据表 用 质合金刀加工 B=630材,f r,切削速度 V=156 m 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为 v=余的修正系数均为 1(表 故 V=156 45.3 m n=1000 ( 417 r 1 机床的转速(表 8),选择 n=400 r 实际切削速度 V=m s。 最后决定的切削用量为 f=0.3 r, n=400 r =m s 工序 07 粗车 194 外圆表面,以 76 外圆为定位基准切削用量为f=r, n= 1.6 r s = 96 r V=52.8 m 算过程同工序 01 工序 08 半精车 76 圆上端面,以 194 外圆为定位基准切削用量为f=0.3 r, n=400 r V=m s =139.2 m算过程同工序 06 工序 09 半精车 194 下端面,以 194 外圆为定位基准切削用量为f=0.3 r, n=400 r V=m s =139.2 m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算过程同工序 06。 工序 10 扩,铰 28 孔, 1 45倒角,以 194 外圆为基准,查切削手册表 孔进给量为: f=r,并由机床使 用说明书最终选定进给量为: f=r。 根据资料,切削速度 V=,其中 V 钻为用钻头钻同样尺寸实心孔时的切削速度,故: V=.8 m 000 ( )=61.1 r 据机床使用说明书选取: 97 r 刀具: 28机床: 式钻床 根据有关手册的规定,铰刀的进给量为 z,进给量取 r,机床主轴转速取为 140r/其切削速度为:V=n d=12.3 m 工序 11 扩,铰 8 23 孔, 8 245 倒角,以 194 外圆, 28 孔为定位基准 查切削手册表 孔进给量为: f=r,并由机床使用说明书最终选定进给量为: f=r。根据资料,切削速度 V=,其中 V 钻为用钻头钻同样尺寸实心孔时的切削速度,故: V=.8 m 000 ( )=61.1 r 据机床使用说明书选取: 97 r 刀具: 23床: 式钻 床 z,进给量取 r,机床主轴转速取为 140r/其切削速度为: V=n d=m 工序 12 钻 8 孔,攻螺纹,以 28 孔为基准 ( 1)钻螺纹底孔 6.8 机床: 式钻床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根 据 切 削 手 册查 得 , 进 给 量 为 f=z,现取f=z, v=17m/: 000V ( =1000 17( )=796 r 简明手册表 960r/以实际切削速度为: V=d n 1000= 960 1000= 2)攻螺纹 机床: 式钻床 刀具:丝锥 P=1切削用量选为: m ,机床主轴转速为:18 ,按机床使用说明书选取:,则 272 r .5 ; 工序 13 粗 铣 键槽 ,以 194 外圆 和零件中线 为 基准 切削用量:所选刀具为高速钢齿三面刃铣刀。铣刀直径 25d ,宽度 6L ,齿数 20z 。根据 切削用量简明手册 第三部分表 于加工钢材的 B 在 600800围内,故选前角 0=15o,后角 0=12o(周齿), 0=6o(端齿)。已知铣削宽度,削深度 床先用 卧式铣床。 确定每齿进给量 根据表 卧式铣床的功率为 艺系统刚性为中等,查得进给量 mm/z。现取 z。 选择铣刀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表 高速钢盘铣刀粗加工钢料,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 刀直径 d=25用度 100 确定切削速度 v 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根据表 3,。 27 中公式计算: v=中 8, .1,m=T=100z,z=20, d=25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V=48 =m/=1000 25)r/据 卧式铣床主轴转速(表 39),选择 2 5 5 m i n 4 . 2 5n r r s 实际切削速度 v=s。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为 0 . 0 7 2 0 6 0 m i n 8 4 m i m m m m 根据 铣床工作台进给量(表 40),选择 7 5 m i m m 则实际的每齿进给量为 5/(20 60)mm/z=z 校验机床功率 根据表 计算公式,铣削时的功率(单位 000, Fc=f)式中 50, F=0, z, z=20,d=25n=255r/ V=s, 000 床的主动电机的功率为 所选切削用量可以采用。所确定的切削用量为 z, 5mm/2 5 5 m i n 4 . 2 5n r r s, m s 工序 14 精铣 键槽 ,以 194 外圆 和零件中线 为 基准 切削用量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所选刀具为高速钢错齿三面刃铣刀。 25d , 8L , 20z 。机床亦选用 式铣床。确定每齿进给量 工序要求保证的表面粗糙度为 侧面),根据表 3,。 3,每转进给mm/r,现取 r,则 0mm/z=z。 确定铣刀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表 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 用度 100 (表 v 和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 按表 公式计算,得 m s , 2 . 4 7 1 4 8 m i nn r s r 根据 床主轴转速(表 39),选择 2 . 5 1 5 0 m i nn r s r 实际切削速度为 m s 。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表 40),选择 5mm/实际的每齿进给量为 z。 间定额的计算 1. 基本时间 计算 工序 01 粗 车 194 圆 下端面 确定粗车端面的基本时间 i/L=(2+l1+l2+中:d =194, 0, f=r, n=s,i =1 则该工序的基本时间为 98+)/(1.6)s=100s。 工序 02 粗 车 76圆 上端面 i/L=(2+l1+l2+中: d =76, 0, f=r, n=s, i =1 则该工序的基本时间为 38+)/(1.6)s=42s。 工序 03 粗 车 23孔 上端面 i/L=(2+l1+l2+中: d =194100, f=r, n=s, i =1,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则该工序的基本时间为 42+)/(1.6)s=46s 。 工序 04 粗 车 76 外圆表面 l+l1+l2+l3)i/(中: l=16mm,0,40, f=r, n=s, i =1 则该工序的基本时间为 16+4)/(1.6)s=9s 。 工序 05 粗 车 110 外圆表面 l+l1+l2+l3)i/(中: l =5mm,0,40, f=r, n=s, i =1, 则该工序的基本时间为 5+4)/(1.6)s=9s。 工序 06 半精车 110 外圆表面 5+4)/(s=5s。 工序 07 粗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