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ocx_第1页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ocx_第2页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ocx_第3页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ocx_第4页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还未形成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实施。文章从经济责任审计产生背景为出发点,阐明了目前经责审计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更深层全方面地阐明经济责任审计构建问题,明确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最后从构建经责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面临的难点出发,阐明其内容和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以此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指标构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落实与实行,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某些企业侵占国家利益,某些企业领导人虚报业绩、中饱私囊。首次出现某厂长的离任审计让经济责任审计首次出现在公众眼中。经济责任审计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产物,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它有效的促进了我国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廉政行为的展开,有效的提高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经济责任的评价体系构建仍不完善,由此导致的不能准确认定经济责任的问题随之产生。 二、经济责任及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界定 经济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审计人员对于领导干部在任期中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阅其社会责任的履行、财政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从而得出审计结果的过程。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核心,仍存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选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其发展前景依旧不容乐观,仍在探索之中。 (一)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 目前存在的有关审计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统一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现有的仅是在审计准则与审计法对审计工作中审计评价体系有关的一些程序性规定和审计内容,属于没有细化的规定,也没有确立统一的、便于操作的指标体系。而众所周知,审计在讲究审计效率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审计质量,但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来进行一系列的审计判断,很难准确全面地评价被审计人员,开展审计评价工作也缺乏详细性与全面性,这样的审计方式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审计风险,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二)经济责任的界定存在区域差异性 区域上审计发展的不平衡性也使得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以东西部为例,东部地区发展迅速,经济水平较高,从而使得审计条件优越,同时绩效审计早已展开,有丰富的经验支撑,所以经济责任审计的建立和统一也能更为有效地展开。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晚,传统的审计模式也在审计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要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经济责任审计新模式本身就缺乏条件。 (三)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经济责任难以被量化 不同于传统审计中的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做到量化。前者通过各种财务数据及报表,审计人员很容易就能通过其中的关联性来发现审计中的问题。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经济责任是以业绩和社会贡献度来评判的,此时要做到具体化,相较于财务审计就困难了很多。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能动性 正如传统审计模式一般,它的出现是顺应时势的,而如今传统审计模式的逐渐被替代也正是说明审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需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改变促使审计模式的进步。只有及时的修订和调整才能不断改善,才更符合现代审计发展模式。而一项固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就缺乏能动性,不能及时得根据时势的改变来进行修订。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受托责任制是审计出现的根本原因,也是经责审计能够得到关注的重要因素。企业的规模扩大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投资者精力有限,此时经理人的出现就是顺应了现在企业的发展模式。投资者作为委托人委托管理者管理公司的各项事务,管理者作为受托人接受此项委托,就此形成了包含投资者和管理者双方的受托关系。在这前提下,委托方就要对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及结果进行评价,以此来确定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否能继续领导企业的发展,是否能满足投资者既定的目标。由此可见,委托人对于受托方在完成经济责任过程中各项表现的监督就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选择依据 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基础选择评价指标是必不可少的过程。选择指标是将审计从抽象化向具体化过度,使审计过程中的经济责任标准化。经济责任审计是以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为基础,因此其指标的选择依据关键是下述四个内容: 1. 国家法律法规。主要是以颁布的各项审计法为主。 2. 国家和行业标准。参考审计行业的准入与各项注意条款。 3. 行业管理规定或规范。 4. 本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责任考核目标等。 (二)选择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 1. 财务指标责任 从企业角度来看,经营业绩是投资者所关注的重心所在。因此要确定企业法人的经济责任,则是主要体现于此,而要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最为直观的就是财务状况,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现金流量等指标都可以用来体现。对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所审查的重点也主要是集中在管理者在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以及带来的发展潜力,从而促使管理者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上。 2. 客户和供应商指标责任 企业能够正常良好的运行下去,供应商和客户这两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作为上游端,供应商能保质、保量、守时地履行合同,企业才能准时有效地完成产成品;作为下游端,客户能认可企业的产品,并对服务满意,才能保证客户的保有。同时兼顾上下游,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保障资金安全。 3. 企业成长指标责任 企业要发展,少不了核心人员的支撑。不论是制造型企业或是新概念公司,核心技术的把握和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企业成长的重要保证,而作为技术的载体员工则是不可忽略的一点,培养员工就是企业成长的重中之重,而同时满足企业员工的薪资及发展,培养其责任心,使其对企业忠诚就是满足企业成长指标的关键。 (三)评价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完整性和有效性原则。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就需要它在评判被审计人员经济责任时能全面地反映其履职情况,这就需要在选择指标时将有效性原则与之结合,要捉住审计的有效控制点,例如项目的严重性、金额数目的大小等都是指标选定的主要因素。 五、评价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由上文指出的各项问题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困难重重,但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对症下药来提出解决办法。因此在这里共归纳出三点具体方法,以此来应对上文的问题。 (一)以绩效审计为辅助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凭空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易于操作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不现实的,但是基于绩效审计的技术和实践基础来构建体系却是有效的。绩效审计作为国外审计的主要方向在其他国家审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些年,绩效审计在我国也快速崛起,绩效审计基于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问题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而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指标选择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也有这深远的含义,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体系也能在此基础上开始构建。 由此产生的新型评价指标体系,能借鉴绩效审计的审计模式和实践经验,因为光从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来解决无法量化的问题很困难,而绩效审计的审计模式与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相类似,国外也有了对于量化绩效的方法,我们可以以此为突破点,将此引用到对于经济责任的量化上,从而解决无法量化的问题。 (二)建立全面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说,无法通过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经济责任是主要的问题之一,而同时,统一的指标体系面对区域的差异性、体系的不全面性及评价体系的缺乏能动性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我们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光要以统一为前提,同时也要更全面、涉及面更广泛一些。考虑到目前东西部经济发展不一致,而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心也不同,所以我们在构建一个评价体系的时候,就需要将此考虑进去,将体系内容更充实更广泛;同时为了避免社会发展导致评价体系不适应社会这一情况的出现,我们更应该将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进去,在全面性方面做到最佳,从而保证该评价指标体系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有立足之地。 (三)针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唯一性的解决方法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不像传统的财务审计一样,无法通过对与错来进行评价,于是我们在建立能够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也需要将经济责任的界定与判断做出一套适用指标,该指标的作用在于在进行评价时,能对于不同情况不同区域不同政策下的经济责任准确判定,能考虑多方因素而不仅仅从结果上反映出来。 当然这一方法的提出也需要佐以审计师的职业判断,更为客观的判断会对此有更好的帮助。 六、研究?Y论 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要完善和改进国家治理,找准科学的发展方向,使国家治理更加现代化,就要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进行指标构建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经济责任审计能否作为现代审计模式存在的关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作为基础性工具,无论是实践或是理论方面都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而参考指标体系构建的各项原则也能看出,这一工作不仅仅是要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更是要求操作性和全面性完美结合。框架体系的构建,程序设置上的完善,适用对象的广泛化都需要被考虑在内。本文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了前人的一些意见和文献研究,同时加入了自己的理论观点,在理论研究方面对构建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但仍然需要实际审计过程中来评判观点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史元,石日丹.国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6(31). 魏乾梅.基于5E内容的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5(02). 万小春,万军,李前进,封春海.税务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67). 陈卓.基于反腐倡廉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成J.财会通讯,2016(22). 赵丽芳,陈素平,王荣,刘欢.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6(03). 李凯欣.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财税金融,2016(12). 江心怡.影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因探析J.财经研究,2016(20). 韦小泉,王立彦.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审计研究,2015(05). 王蕾,江辉,付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1). 胡萍.高校“不同类型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5(13). 赵爱玲,李洪杰.国有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13). 李绍辉.如何有效防范经济责任审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