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上的发言.doc_第1页
在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上的发言.doc_第2页
在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上的发言.doc_第3页
在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上的发言.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会议上的发言最近四年,我参加过三次高考作文阅卷,每次都有收获,尤其是今年的阅卷,给了我特别深的感触,借这次机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第一点感触:审题的地位空前提高近几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降低审题难度,让考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正文写作。从06年的人与路,到07年怀想天空,08年好奇心,再到今年的品味时尚,平心而论,命题人确实没有在审题上为难考生的意图。然而,一旦直面试卷,问题就出现了,很多考生都不能准确理解“时尚”的内涵。有的将感人至深的情感(如亲情、爱情等)视为时尚;有的将令人感动的爱心、某种精神品格(如坚强、乐观、自信、永不放弃等)视为时尚;有的将某个人物(如周杰伦、刘谦、小沈阳等)的成长经历视为时尚。还有的干脆将经典拿来作“时尚”,品味唐诗宋词,品味苏轼、李清照,却没有能够指出他们所具有的时尚特征。因为不少考生都是匆匆地扫描一下考题,自以为“时尚”很简单,不会出差错,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譬如,说“爱国主义”是时尚,对不对呢?显然错了!一位阅卷专家解释得很好:“爱国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时尚;然而,当你看奥运、把五星红旗贴到脸上时,时尚就诞生了。因为,这是一种审美行为,一种富有个性的创意,它立马时尚起来了。”今年的阅卷速度比往年要慢,三评卷也比往年多,主要是因为阅卷老师在用心推敲考生作文该属于哪个类次,而归类的主要依据就是对“时尚”的理解。阅卷领导组经过集体讨论,界定了“时尚”的四个特征:一是“审美”,二是“创意”,三是“时兴”,四是“有人认同和追求”。这四个特征正是阅卷老师评卷时的重要依据。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似乎都有着一种纠偏补失的作用,05、06年屈原、司马迁们很红火,07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一度受到热捧,当年用上这些材料的作文除非确实有独到之处,否则是很难拿到高分的。如果说08年之前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稍稍纠正了用料陈旧、套作之风盛行的弊端;那么从08年的好奇心起,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则将矛头指向了审题恍惚、思维混乱的一类作文。08年的好奇心,虽然很浅易,却有人写道:毛泽东为什么能坚持万里长征?因为他有“好奇心”,好奇于“万水千山只等闲”。还有人写道:苏东坡被贬黄州,为什么能保持旷达的心态?因为他“好奇”于黄州的美妙山水,山水使他的心平静了。再有人写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武警战士为什么能从瓦砾中营救伤员?因为他们“好奇”,这下面究竟还有没有活着的人。而这些作文竟不在少数。所幸,08年还有“切八分”的存在,只要达到“三基本”,就可以在53-55分之间评分。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凡是对“时尚”理解明显偏差的只能在四类卷、五类卷中赋分,也就是不超过42分;与“时尚”若即若离的,一般只能在42分左右。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一些写作功底一般甚至较差的考生,虽然没有深刻的见解,只是简单写了一些时尚现象,如爆炸头、街舞、火星文等,却能得到不低的分数;而一些写作功底原本不错的考生却由于对“时尚”把握不准,使得分数很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老师分析,是因为一些同学对“时尚”的理解偏深了,他们往精神层面去思考,而事实上我们在评分时所理解的“时尚”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时尚,是必须附着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时尚”,比如说爱国主义精神不能算时尚,而往脸上贴上小红旗这种行为才算是时尚。“时尚“必须是有物质载体的。正如08年,小学生写“好奇心”不会偏题,而堂堂的高三学生却纷纷跑题。主要原因是“好奇心”是偏向于浅层次的,小学生只能“低幼化”地写些“低幼化”的好奇心,而一些高三学生偏偏往深处、往高处去想,把浅显的好奇心非要伟大的科学成果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结果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因此,审题的地位空前提高,也正是由于现实中能够准确、深刻理解题意的考场作文实在太少。据我粗略统计,在我所打的三千多份作文中,大概有百分之七十多的作文处于三类及三类往下的档次,主要原因就是对“时尚”的理解不够准确深刻。第二点感触:分数差距得以真正拉大虽然每次阅卷都强调要拉开分差,但大家心中一直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切入分”的概念。阅卷老师“打保险分”的意识,使得70分的作文拉不开真正的差距。而今年阅卷最大的变革就是取消“切入分”,取而代之的是,根据考生作文的实际水平,将其按标准分别归入应属的类别中。共分为五类,这五类区分的首要依据,是审题立意,其次是内容与语言。一类卷是63分以上,二类卷56-62,三类卷42-55,这个分数段跨度比较大,所以又取49分作为界线,分成三类上和三类下,区分的依据是语言表达。四类卷是28-41,五类卷是27分以下。由于没有了可以依靠的切入分,阅卷老师牢记五类作文的标准,将考生作文“对号入座”。以往高考阅卷很少有42分以下的,而今年四类卷、五类卷的比例却明显增加。而一类卷也没有因此而减少,所以分数差距被真正拉开。刚开始我们也不适应这种打法,还是慈悲为怀,但组长反复提醒我们要根据标准打分,所以在打分的时候,我们虽然心中有千般不忍,手中却也是万般无奈。用有些老师的话来讲,就是通过这样的打分,让考生明白“失语文者必失天下”,从而提高我们语文老师的地位,客观地讲,今年的评分还是相当公正的,更为客观地反应了考生的真实水平。虽然全省均分不够高,只有46分,比08年全省均分下降了近六分,但却醒目地将高三学生作文的不足暴露于我们眼前。其他不少省份都是这种打分法,估计这种打分法还会延续。经历过这几次高考阅卷,尤其是今年的“思想洗礼”后,我对高三的作文教学产生了一些构想。第一, 审题训练贯穿始终,常抓不懈。我认为,作文训练可分三个维度:宏观上,是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训练;中观上,是段落的训练,开头一、二段,结尾一、二段,以及主体段落;微观上,是精彩语句的训练,可以借助一句话作文进行训练。而从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的趋势来看,每年负责解读考题、制定标准的骆冬青教授擅长对概念作精确的诠释与剖析,所以审题立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考生归入哪个类别。因此审题立意的训练应当贯穿在高三作文教学训练的全过程。第二,思辨训练科学规划,分解落实。高考作文题越来越注重思辨性,而学生作文呈现得更多的却是思维的低幼化。比如写“好奇心”,就是简单地把“好奇心”视为“好东西”,只要有了“好奇心”,万事好成功。他们往往不能辩证地思考“好奇心”的利与弊。在今年6月4日的扬子晚报上何永康、骆冬青老师为快进考场的高三学子传授了写好议论文的一种“诀窍”:在无法把“常理”说出“新意”的情势下,巧妙地、恰当地运用“由头”,并举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为例加以说明,要让比较稚嫩的高中学生立论独到、语出惊人,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可以学习一些“杂文”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醒目的“由头”,说不定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当然,6月4日的传授不会立刻见效于6月7日的考场,但给我们2010年的高三作文教学带来启发。我们应该注重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训练学生科学缜密的论证思维,如类比论证、辩证思维、归谬推理、由一个“由头”引发的抽丝剥茧式的论证注重杂文、评论性文章的写作指导。第三、深度阅读打通读写,服务写作。语文教学界一直有着以写作教学为本位的教学观念,但苦于一直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体系。最困扰写作教学的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样写”。不少学校都给学生印发美文,争取让学生“库中有粮,心中不慌”,但学生使用阅读材料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往往是“雨过地皮湿”。看到作文题目后仍旧是“眼茫茫,心也茫茫”,平常所积累的材料一概从脑中删除。所以,我想可以在专题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且将写作技法上的能力点分解到相应的专题阅读材料中,从而使阅读材料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比如我们学校九月份搞过三次专题阅读,一是“解读英雄:触摸精神的脊梁”,二是“贵族精神:那渐行渐远的优雅背影”,三是“知识分子:读书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这三个专题阅读的主题都是指向于心灵世界。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