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4蜀道难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蜀道/数典忘祖秦塞/敷衍塞责纯粹/地崩山摧B.折本/冲波逆折湛蓝/天梯石栈参差/扪参历井C.喧豗/毋庸置喙巉岩/明珠璀璨屏息/砯崖转石D.峥嵘/铮铮铁骨公允/磨牙吮血咨嗟/千姿百态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sh/sh,si/s,cu/cu;B项,分别读sh/zh,zhn/zhn,cn/shn;C项,分别读hu/hu,chn/cn,bng/png;D项,分别读zhng/zhng,yn/shn,z/z。答案:C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B.C.D.思路解析:A项,“通”,往来;B项,“绝”,越过,跨过;C项,“坐”,徒,空。答案:D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A.与相同,与不同。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不同。D.与相同,与相同。思路解析:与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与都是助词“的”。答案:D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D.“蜀道难”原本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B项中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答案:B二、阅读鉴赏(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10题。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注。注: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5这首诗是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首联“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与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相照应的诗句是哪些?(2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蜀道难一诗内容的理解,诗的首段中有相应的语句。参考答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6简要赏析“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两句描写的意境,并点明这两句诗的“诗眼”各是什么。(3分)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这两句紧承上句写蜀道的“崎岖”。诗眼是一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这个字一般情况下是动词。参考答案: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升起翻腾。“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是诗眼,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奇异,境界奇美。7诗人送朋友入蜀,写蜀道之险,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还要写“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二句?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这两句的作用。(4分)思路解析:在内容上可以结合这首诗的题目分析,在结构上可以从律诗的颈联“转”句的作用上分析。参考答案: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前句写山上蜀道景致,后句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如在眼前。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作了铺垫。剑门杜甫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注: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夏历十二月携家眷从秦州同谷转徙成都时,途经此地。两崖崇墉倚:言两崖壁立,如高墙相对。鸡犬各相放:不分彼此,不相通。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意为中央朝廷与地方割据势力斗争不已。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言造物者有罪,不该用大山将蜀和中原隔绝,故诗人欲铲平之。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诗人料定蜀中难免再度发生战乱,故为之“惘怅”不已。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前八句直接描绘山势的雄奇、险要和壮伟,展现了壮阔宏大的气势,十分形象,使人如临其境。B.“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写朝廷剥削百姓,将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甚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C.诗人回想上古时代,四川未通中原,人们不分彼此,后世的君王虽采取怀柔政策,但对剑门渐失控制,以致割据出现。D.最后四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发动战争、割据祖国之人的强烈愤怒,又隐隐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思路解析:D项,“借景抒情”不当,应为“直抒胸臆”。答案:D9这首诗与李白的蜀道难有许多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从这首诗中找出对应的语句。(3分)(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应的是:。(2)“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对应的是:。(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对应的是:。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将两首诗对比阅读,不难找出相应语句。参考答案:(1)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2)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3)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10杨伦在杜诗镜铨中评论此诗:“以议论为韵言,至少陵而极,少陵至此等诗而极,笔力雄肆,直欲驾剑阁铭而上之。”这首诗中什么地方采用了议论?请举例加以说明。(3分)思路解析:这首诗的前八句写景,以下语句多为议论,从中选出典型的议论性诗句加以分析即可。答案示例:诗人用“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写当前朝廷剥削百姓,将珠玉等物运往中原,故蜀民穷困,甚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这是议论。诗歌的结尾处“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意思是我要谴责天公,真想铲平这重山叠嶂;想到割据一方的事将来会不时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沉默无言了。也是议论。三、表达交流(10分)11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前面形成排比,并与首句尾句相照应。(6分)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象春天的清新;,;,。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思路解析:仿写语句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形似”,句式要与画线的语句保持一致,即采用“只给你,就能叫你去想象”;二是“神似”,要注意所写的语句围绕整个语段的中心,感情基调、思想旨趣相同。参考答案:只给你一朵浪花就能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渺只给你一颗星星就能叫你去想象星空的灿烂12为下面的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4分)日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发表文章阐述“李白故里在天水”,该文章经新华网、天水在线等转载后,引起了天水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天水广大网友纷纷发帖,希望真正的李白故里天水能够站出来,为李白故里正名。3月21日上午,由天水在线、天水师范学院团委、甘肃艺校天水分校联合倡议发起,天水广大网友积极参加的“李白故里在天水”正名活动在天水市龙城广场激情登场。在签名现场,天水艺校学生韩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小学一年级学李白的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税务领导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考核职业道德复习题(附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汽车变速器维修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试卷
- 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级会计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Maya基础与建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经济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政治专业知识模拟题集
- 武汉商学院《建筑构造A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软件工程与测试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TCPQSXF006-2023消防水带产品维护更换及售后服务
- QGDW12505-2025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 线性代数教案设计全(同济大学第六版)
- 2025至2030中国萤石市场供给前景预测及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完工清账协议书格式模板
- 小学生地质科普课件
- 私募股权融资流程与风险管理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笔试题目
- 施工合同赶工协议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二同步经典题精炼之有机物的合成(解答题)
- 《活在课堂里》读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