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地理学(070502)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和应用型地理科学人才,为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政治素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从事地理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专业人才,也为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部门培养德才兼备和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沉潜务实的学术风范、返本开新的求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治学作风;(2)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能力;(3)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4)具有学术诚信和严谨的科学判断能力。二、研究方向1.人文地理专业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方向该方向旨在开辟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现有导师队伍具有多学科的学术背景,并兼任地方政府咨询委员和在中国地理学会等相关学术团体任职。长期来,注重依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和规划部门、依托相关研究领域的中外知名学者群、依托现有的武汉城市圈研究院和湖北省人文地理重点学科等平台,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以及行政和企事业管理培养高级实用性人才。现已形成“区域经济”、“城乡发展”和“人居环境”等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和比较优势。(1)注重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以两湖平原和武汉城市圈为特色地理单元,在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空间创新、空间优化及空间网络分形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大量优秀成果,开创了“空间经济学”研究新领域。(2)倡导城乡关联发展研究。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的支撑下,秉承“Rural-urban Linkage Approach”的科学发展思想,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地理关系研究阵地。(3)注重人居环境研究。在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积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研究,并遵循“乡村人地关系乡村住区系统乡村人居环境”的逻辑主线,以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等特色区域为地域组织单元,重点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演化及优化问题,确立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地理范式。2.人文地理专业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方向该方向旨在古今贯通,将时间与空间、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有机结合,探求环境演变的历史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突出地理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以及环境变迁的健康效应的研究;(2)突出长江中游地区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的研究;(3)突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理论研究及其决策咨询作用。本方向在历史医学地理、历史旅游地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已经形成如下优势:(1)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多学科联合攻关形成的文理交融的优势。长期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疫灾历史地图集研究与编制在内的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确立了中国历史医学地理研究的国内和国际领先地位。(2)以长江中游为重点区域,理论与实际结合形成的突出的地域研究优势。本方向以长江中游地区环境变迁与健康效应为研究主题,广泛开展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的历史地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形成了突出的地域特色,确立了长江中游地区历史地理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领先地位。(3)以服务地方为目标,彰显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本方向一直将湖北省的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重点,重视学术研究与参政议政的结合,努力将学术成果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建议,利用政府、政协、党派多种参政议政平台建言献策,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彰显了科学研究的社会价值。3.人文地理专业国土资源利用与信息管理方向本研究方向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为导向,长期聚焦于长江中游和两湖平原发展过程中的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问题,开展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色。(1)提出了提高区域土壤性状空间变异拟合精度和优化采样方案的土壤调查技术体系。(2)系统构建了定量化、多目标的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的模型和方法体系。(3)提出了区域土地利用与耕地质量和粮食生产能力时空演变的动态监测体系。(4)率先研发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5)首次建立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专家系统原型,实现了中国土壤分类与国际接轨。本研究方向是我国中部地区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应用的重要学术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壤分类与土壤地理、土地景观与生态安全、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应用实践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决策咨询服务等确立了本研究方向的学术地位和比较优势。国内同行专家评价某些成果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在定量化和多目标土地评价模型簇,构建适用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专家系统原型和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4.人文地理专业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强度日益增大,引发了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地区性环境污染和全球性污染物扩散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保护资源和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该方向涉及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及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点。湖北省是我国中部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武汉更是中部地区的龙头城市,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探索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保护资源环境等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好的区域特色与示范效应。与此同时,要解决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还必须具有广阔的国际视角,长期以来,该方向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吉森大学以及格鲁吉亚水资源管理研究所等国外学术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本方向师资力量雄厚,导师指导组成员由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博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总学分16-18学分(16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年(课程学习兼顾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的前期工作),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博士生不允许提前毕业。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地理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五、实践环节根据教学、科学研究和博士论文写作等培养过程的要求,博士研究生应参加6次以上的学术活动(含科研考察和学术会议等)。校内外学术活动应有文字记录,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应在开题报告后半年之内,就毕业论文内容做一次学术报告;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和导师组对其考评,其成绩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并记4个学分。六、科学研究倡导博士生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和善于创新的科研精神,把良好的科学训练作为学习阶段的重要经历和奋斗目标。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博士生必须按学校规定发表学术论文。鼓励博士生探索学科前沿问题,从事原创性科学研究,在学期间至少在全国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署名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篇,或署名第二作者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必须为该生的博士生导师),以上署名单位均必须为华中师范大学。加强科研实践能力锻炼和注重阅读经典文献,鼓励博士生参与科研项目立项和撰写科研项目建议书。七、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根据二级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选题,倡导小题大做、小题精做,鼓励探索性和原创型研究,注重选题的学理意识、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文献综述与前沿动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以及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导师组根据开题报告的质量作出同意开题或重新开题的决定。同意开题者需经导师组多数成员签字认同。开题不合格者,需在3个月之后重新开题。3.中期考核: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博士生要接受一次由导师组和研究生管理工作部门组织的考核检查,对博士生生的综合能力、学位论文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核,重点检查学位论文的写作进度和写作质量。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考核不合格者,需要在导师指导下具体改进并接受下一次考核。中期考核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半年。4.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和学位论文答辩:在毕业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3个月内进行预答辩,重点检查学术诚信和学术创新问题。导师组根据预答辩情况,提出同意按期答辩或延期答辩的决定。该决定须由导师组多数成员签字认同。学位论文必须在答辩日期一个月之前寄给答辩委员,其余按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运作。八、培养方式1导师全面负责与专业指导组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专业指导组吸收有较高学术造诣的相关学科正高级职称的校内外科研教学人员参加,充分发挥学术团队作用,实行导师个人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机制。2博士研究生自学与导师学术指导相结合:注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治学能力,引导博士生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充分调动博士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行导师学术指导和发挥博士生个人学业专长相结合的训导机制。3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探索适合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专题教学、经典阅读、学术论坛和科研工作等多种路径,培养博士生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的科学素养及创新精神。4校内专业学习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提供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锻炼机会和实习平台,倡导博士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把握学以致用和实践成才的基本导向。九、必读文献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具体格式见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十、其他规定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门,考试须与硕士研究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2在职攻读的博士生,应至少有两年的脱产学习时间。3每位博士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六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并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4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作为审定博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程00000000000103或者00000000000104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21全校博士生必修00000000000101第一外国语6441、2全校博士生必修一级学科必修课程65000705020103当代地理科学理论483165000705020102当代地理科学方法4831二级学科必修课程65000705020109人文地理学进展与前沿322265000705020108人文地理经典文献研读3222选修课程65000705020105经济地理学前沿问题322265000705020104环境变迁理论与前沿322265000705020101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322265000705020106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前沿322265000705020107旅游地理研究进展与前沿322265000705020110土地科学进展322265000705020111土地信息系统3222说明:1.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2-3门,至少必修1门,2-5学分。2.每个二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1-2门,至少必修1门,2-5学分。3.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3门。4.“备注”栏标明各门课程的修读对象。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序号著作或期刊的名称作者或出版单位备注1现代地理学思想理查德皮特著 周尚意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必读2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蔡运龙,美Bill Wyckoff主编,商务印书馆,2011年必读3当代地理学方法英尼古拉斯克里福德、吉尔瓦伦丁等编著,张百平、孙然好等翻译、蔡运龙校对,商务印书馆,2012年必读4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英萨拉L霍洛韦等 著,黄润华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必读5理论地理学牛文元编著,商务印书馆,1992年必读6地理学中的解释英大卫哈维 著,高泳源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必读7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学苑出版社,2002年必读8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美爱德华W苏贾著,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必读9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爱尔兰R基钦 美NJ泰特著,蔡建辉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选读10人文地理学流派顾朝林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选读11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英 RJ约翰斯顿著,蔡运龙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选读12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美 ROUTLEDGE JOURNALS, TAYLOR & FRANCIS LTD, 4 PARK SQUARE, MILTON PARK, ABINGDON, ENGLAND, OXFORDSHIRE, OX14 4RN选读13Geography英WILEY-BLACKWELL,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选读14Geographical review美WILEY-BLACKWELL,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选读15The Journal of geography美WILEY-BLACKWELL,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选读16Applied Geography英 ELSEVIER SCI LTD, THE BOULEVARD, LANGFORD LANE, KIDLINGTON, OXFORD, ENGLAND, OXON, OX5 1GB选读1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Bimonthly ISSN: 0309-1317美WILEY-BLACKWELL,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选读18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Semimonthly ISSN: 0169-2046荷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选读19POPULATION SPACE AND PLACE Bimonthly ISSN: 1544-8444美WILEY-BLACKWELL,COMMERCE PLACE, 350 MAIN ST, MALDEN, USA, MA, 02148选读20URBAN GEOGRAPHY Bimonthly ISSN: 0272-3638美BELLWETHER PUBL LTD, 8640 GUILFORD RD, STE 200, COLUMBIA, USA, MD, 21046选读21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Bimonthly ISSN: 0309-1325英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选读当代地理科学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当代地理科学理论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3课程负责人曾菊新教学团队成员龚胜生 吴宜进 罗静 余斌课程类别一级学科必修课学分3学时48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12100100160【教学目的及要求】旨在面向21世纪的地理科学发展,既要吸收西方国家地理学的当代经验,也要注重中国地理学发展的理论创新;既要把握地理哲学的基础理论,也要研究“经世致用”的具体地理问题的模式、机制和基本原理;既要掌握地理科学的理论体系,也要探究地理科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的新领域。通过课程教学、科研与学术活动,要求博士生注重地理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课程内容简介】1.现代地理科学思想及其评价2.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3.地理科学系统理论及其应用4.当代自然科学发展与地理科学理论创新5.当代人文科学发展与地理科学理论创新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与专题研究报告参考书目1(美)威廉邦奇著,石高玉,石高俊译,理论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12年。2美理查德皮特 著,周尚意等译,现代地理学思想,商务印书馆,2007年。3蔡运龙,美Bill Wyckoff主编,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 商务印书馆,2011年。4英萨拉L霍洛韦等 著,黄润华等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 商务印书馆,2008年。5(美)苏珊汉森,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商务印书馆,2009年。6马蔼乃著,理论地理科学与哲学(复杂性科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当代地理科学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当代地理科学方法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2课程负责人曾菊新教学团队成员龚胜生 周勇 吴宜进 罗静 余斌课程类别一级学科必修课学分3学时48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12001212120【教学目的及要求】旨在把握当代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方法,全面掌握当代地理科学的方法论和具体分析方法。在自然地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要善于应用微观尺度的地理环境的探测技术、地理过程测年技术、大尺度空间数据采集技术以及模拟方法等。在人文地理学专业领域,要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引入为基础,掌握与善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空间遥感技术和一系列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科研实践与典型案例研讨中,要注重系统分析方法、模拟仿真方法、系统综合方法以及系统协调方法的应用,把传统的因果法、比较法、溯源法和类推法等融合在一起:把归纳法与演绎法结合起来;把表象描述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把结果的获得与检验结合起来;把宏观把握与微观辨析结合起来。通过课程教学、科研与学术活动,力求系统掌握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课程内容简介】通过理论与实际,系统介绍地理科学的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和地理专门研究方法。结合具体科研工作与典型案例,重点讲授:(1)地理研究的系统科学方法;(2)地理研究的模型方法;(3)地理研究的综合考察法;(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或专题研究报告参考书目1 英尼古拉斯克里福德、吉尔瓦伦丁等编著,张百平、孙然好等翻译、蔡运龙校对,当代地理学方法, 商务印书馆,2012年。2贾文毓,地理学研究方法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层次的衍绎,气象出版社,2008年。3爱尔兰R基钦 美NJ泰特著,蔡建辉译,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人文地理学进展与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进展与前沿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9课程负责人曾菊新教学团队成员龚胜生 罗静 余斌 胡静课程类别二级学科必修课学分2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1000110110【教学目的及要求】旨在全面把握当代人文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尤其是要洞悉围绕人地关系问题所形成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高度综合的学科发展态势。既要重视研究与构建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体系,又要重视研究中国人文地理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学术问题;既要重视人文地理的时空维度研究,又要重视区域人文地理的综合要素研究,更要重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域研究。通过课程教学、科研与学术活动,力求系统掌握当代人文地理科学发展的前沿态势以及提升人文地理研究的创新能力。【课程内容简介】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创新2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领域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与演化趋势4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5人文地理典型案例研究6人文地理专题研究与交流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或专题研究报告参考书目1 顾朝林等编著,人文地理学流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爱尔兰R基钦 英NJ泰特 著,蔡建辉译,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2006年。3 Hubbard P., 2002 Thinking Geographically: Space,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Human Geography. New York: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4 Werlen, Benno. Society Action and Space: An Alternative Human Geography. New York: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2003.5 Hoggart Keith; Lees Loretta; Davies Anna. Researching Human Geography. New York Edward Arnold Ltd., 2002.6 Paul L. Knox, Sallie A. Marston. Places and regions in global context: human geography.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earson Education, c2006.7 Barney Warf. Encyclopedia of human geography.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c2006.8 De Blij, Harm J. Human geography: culture, society, and space. New York: Wiley, c2003.人文地理经典文献研读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人文地理经典选读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8课程负责人曾菊新教学团队成员龚胜生 罗静 余斌课程类别二级学科必修课学分2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1000110110【教学目的及要求】旨在倡导博士生阅读经典著作,分析中外人文地理学发展与演进的历史脉络、代表学者与重要思想,增强其人文地理的专业素养,促进当代人文地理的学术创新。引导博士生多读原著,中外人文地理经典著作并重,撰写经典著作研读笔记;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开展专题学术讨论,倡导学术创新。【课程内容简介】1.西方人文地理经典选读:德国人文地理经典选读;英美人文地理经典简介;瑞典、日本、俄罗斯等国的人文地理经典选读。2.中国人文地理经典选读:中国古代人文地理思想分析;中国近现代人文地理经典分析;当代中国人文地理研究进展。3.人文地理经典文献与当代学术创新:以学术讨论为主,分析经典理论与当代人文地理的学术创新。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与专题研究报告参考书目1蔡运龙,美Bill Wyckoff主编,地理学思想经典解读,商务印书馆,2011年。2大卫.哈维著,地理学中的解释,商务印书馆,1996年。3顾朝林等编著,人文地理学流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4爱R.基钦,英泰特著,蔡建辉译,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商务印书馆, 2006年。5李旭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6吴传钧.发展中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7英RJ约翰斯顿著,蔡运龙等译,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经济地理学前沿问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地理学前沿问题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5课程负责人曾菊新教学团队成员罗静 余斌课程类别二级学科选修课学分2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620120120【教学目的及要求】旨在面向21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认识现代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学科体系及其演化趋势,把握当代经济地理研究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研究国际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架构,应用当代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解析现实空间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通过课程教学、科研与学术活动,要求博士生注重新经济地理学、新区域主义和新城市主义的理论思考及实际应用。【课程内容简介】1.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创新思想;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主题;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的比较研究;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问题分析;中国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新进展。2.新区域主义研究的若干问题:主要论点、政策主张和实践模式。3.新城市主义研究的若干问题:核心思想、基本体系、社会实践和模式借鉴。考核方式撰写课程论文或专题研究报告参考书目1英GL克拉克、美MP费尔德曼、加拿大MS格特勒主编,刘卫东等译,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2加特雷弗J.巴恩斯等主编,童昕等译,经济地理学读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3美埃里克谢泼德等主编,汤茂林等译,经济地理学指南,商务印书馆,2008年。4美Karen R.Polenske(普可仁)主编,童昕等译,创新经济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皮埃尔-菲利普。库明斯等著,安虎森等译,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6苗长虹等著,新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7黄基伟等编著,保罗。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8美理查德P.格林等著,城市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校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环境变迁理论与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变迁理论与前沿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4课程负责人吴宜进教学团队成员黄建武,刘目兴,张海林课程类别二级学科选修课学分2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16806020【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们灵活掌握环境变迁理论,将地理学的空间概念和历史学的时间概念有机结合起来,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环境变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把握近几年来环境变迁科学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性问题。通过课程教学、科研与学术活动,要求博士生注重从人文因素、人地关系的演变的角度出发进行环境变迁理论研究,探究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机制与原理,培养学生自身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课程内容简介】1.环境变迁的有关理论问题2.环境变迁的时间和空间尺度3.环境变迁的原因和动力4.环境变迁研究途径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参考书目1郝振纯,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和恢复力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2黄春长,环境变迁,科学出版社,1998年。3邹逸麟主编,500年来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丛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4宋立刚,胡永泰主编,经济增长、环境与气候变迁中国的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5文传浩,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预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8年。6张建民,鲁西奇,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7杨果,陈曦,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江汉平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1课程负责人曾菊新教学团队成员刘嗣明 罗静 胡静 余斌课程类别二级学科选修课学分2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60066140【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博士生把握新时期中国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新特征,增强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科学认识,熟悉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演进历程及主要流派,能够面向新时期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实践需求进行理论探索,并积淀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的坚实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简介】1.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基础2.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演进3.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流派4.城市与区域发展理论创新考核方式课程论文与专题研究报告参考书目1日藤田昌久、美保罗克鲁格曼等著,梁琦主译,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日藤田昌久等著,刘峰等译,聚集经济学城市、产业区位与区域增长,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3芒福德著,宋俊岭等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4霍华德著,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商务印书馆,2000年。5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6李小建著,农户地理论,科学出版社,2009年。7曾菊新著,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科学出版社,2001年8姚士等著,中国城市群,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9张培刚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美)斯蒂格利茨著,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质出版社,1998年。11阿马蒂亚森著,任赜等译,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杨伯溆著,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人民出版社,2002年。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前沿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6课程负责人龚胜生教学团队成员敖荣军、谢双玉课程类别二级学科选修课学分2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8606660【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通过阐述概述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方法与规划流程,介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论和方法,能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评估和战略规划,能用英文撰写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论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前沿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注重跟踪国际前沿动态,及时将最新发展和成果介绍给学生。学生要大量阅读外文资料,紧跟国际理论前沿,关注中国未来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前沿与国际动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前沿。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组织、国际期刊、前沿理论、发展趋势等。(2)国别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制度、文化、宗教、教育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政策。(3)专题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评估。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以及对区域、城市、经济、旅游等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估。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参考书目【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world【2】 D. A. Mazmanian,M. E. Kraft. Toward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tran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s in environmental policy. The MIT Press, 1999【3】 Chris Maser. Sustainable community development:principles and concepts. St. Lucie Press,1997【4】 Artur Pawlowski.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a Civilizational Revolution,Taylor & Francis Group, London, 2011【5】 Kumar D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s Publications, 2009【6】 Paul A. Haslam, Jessica Schafer: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anada ,2012旅游地理研究进展与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地理研究进展与前沿课程编号65000705020107课程负责人胡 静教学团队成员吴宜进课程类别二级学科选修课学分2学分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14602640【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与热点;了解旅游地理研究的理论成就与最新进展;掌握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流和旅游影响等要素的结构、功能、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理;掌握旅游地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工具;了解旅游地理研究的学术前沿,以拓展学术视野和思维空间。【课程内容】 1. 旅游地理研究的理论成就与最新进展2. 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流和旅游影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时空演化规律3. 旅游地理研究的方法体系4. 旅游地理学的应用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参考书目【1】英 斯蒂芬威廉斯:旅游地理学,张凌云译,中文1版,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2】英 布莱恩鲍尼费斯,克里斯库珀: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以旅游地理学视角分析,孙小珂,赵青松等译,中文1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3】加 斯蒂芬史密斯: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吴必虎等译,保继刚校,中文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英C。米歇尔霍尔著,周昌军、何佳梅译,旅游休闲地理学:环境地点空间,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年。【5】谢双玉,胡静主编:旅游地理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6】张凌云:旅游理论与实践探索文集.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年。【7】杨春宇,旅游地发展研究新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8】刘振礼,王兵,新编中国旅游地理(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土地科学进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土地科学进展课程编号65000705020110课程负责人周勇教学团队成员王宏志,张雪松,聂艳等课程类别二级学科选修课学分2学时32授课方式及时数分配集中讲授组织研讨实验分析读书指导实地调研自主学习其他16804040【教学目的及要求】(1)目的 讲授国内外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讲授土地科学及相关学科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及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研究生在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工程设计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研究生利用计算机、空间信息技术等手段开展土地科学相关专题研究的素养。(2)要求通过课堂讲授、文献阅读、学术讨论、社会调查等过程,掌握土地科学相关方向的主要内容,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专题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土地管理学科问题及其应用的能力。【课程内容简介】第一部分 土地资源调查专题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二,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试点研究理论、方法与技术;专题三,基本农田调查理论、方法与实践第二部分 土地资源评价专题四,土地评价国内外研究进展;专题五,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专题六,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第三部分 土地利用规划专题七,县级土地利用规划专题研究;专题八,乡镇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实践;专题九,国土整治规划理论与实践第四部分 土地利用工程专题十,土地利用工程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专题十一,中部崛起中的国土整治问题与对策第五部分 土地信息系统专题十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信息系统建设;专题十三,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专题十四,基于掌上平台的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