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发展练习和答案.doc_第1页
环境与发展练习和答案.doc_第2页
环境与发展练习和答案.doc_第3页
环境与发展练习和答案.doc_第4页
环境与发展练习和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练习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这句话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B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2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所以无法解决B环境问题主要在发达国家突出,尚未成为全球性问题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把环境问题看得十分严重D环境问题是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3环境问题的实质是()BA.资源问题B.发展问题 C.人口问题 D.保护问题4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反馈作用的是( )D 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臭氧层出现空洞导致皮肤癌者增多日本群岛多火山、地震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良性循环ABCD5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关注()D A 产值的提高 利润的增加 C 物质财富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6“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因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所造成;5%是由于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A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是由于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推进的结果7关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C 主要是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活动不合理形成的范围小,问题严重,主要呈现点状分布的特点解决和治理环境问题的难度不一定比城市小ABCD8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 )A 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而变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BCD9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C A近20年来B采猎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D农业文明时期10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CA自然气候的变化B不合理的灌溉C对自然植被的破坏D工业“三废”的污染11农业生产中不合理灌溉可能会导致: B ( )A土壤沙化 B土壤盐碱化 C土壤pH值减小 D洪涝灾害12.有关环境问题的错误叙述是()CA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 B环境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必须在发展过程中解决C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和再生能力太差D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13.可持续发展道路应该是一种()DA低增长、高消耗的道路B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道路C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D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协调的道路14正确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C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B、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崇拜自然C、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15有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更为严重B发展中国家常将污染物转移至发达国家B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高,可自行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D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16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为: C ( )A大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生态破坏 D噪声污染17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 C ( )A 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B 省吃俭用,给后代生存发展打下基础C.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D人类的生存发展不应以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18对可持续发展首次作出明确定义的是: C ( )A中国21世纪议程 B吕氏春秋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我们的大自然计划19下列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B 各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C 有些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问题D解决酸雨、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2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C ( )A经济持续发展 B农业持续发展C生态持续发展 D社会持续发展21实现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属于公平性原则的是:D ( )A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B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D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22容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环境问题是()AA环境污染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23人类只能通过迁移来躲避自然灾害,此时是人地关系发展阶段中的:( )B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24关于环境的良性发展,正确说法是:( )CA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暂时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B、杀鸡取卵,对环境没有好处C、既能满足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又能使环境质量不下降D人类是环境的塑造者25. 解决大气变暖、酸雨等国际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C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区域性原则26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A 环境问题有的是区域性的,有的是全球性的B酸雨只会造成局部地区的影响C“臭氧空洞”目前只在南极上空出现D全球增温会使海水大量蒸发导致海平面下降27全球第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程诞生在: B (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加拿大28、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惟一办法是: BA让下一代人去解决这个矛盾;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发展科技,以便更多地开采资源;D为了保护环境,放慢经济发展速度29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AA 环境具有容纳和清除废弃物的能力。 B 环境净化自身的能力。 C 环境对自然资源的补给和再生的能力D 环境对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30有关下图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CA.水资源浪费较多B.电厂冷却水营养丰富C.发电厂的燃料中有焦化厂的废气D.该模式经济效益好,但环境效益差31.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A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D治理污染32(1)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D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主导ABCD(2)图中表示的含义分别是CA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社会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B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人的管理调控C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人的管理调控3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BA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类型齐全B人口压力、环境危机和资源短缺C中国自古以来就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D中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34.读图,回答 。(1).以上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BA环境污染B生态恶化C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D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2)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DA城市B厂矿区C郊区D农村和牧区35.“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被破坏。它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性的经济模式。据此,回答:(1)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C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开垦荒山C南水北调,发展生产D发展工业,污水排入江河(2)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BA全球变暖B破坏性地震C酸雨危害D土地沙漠化36下列行为中,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D竭泽而渔,焚薮而田37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D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面积减小,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交通拥挤,社会秩序混乱38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下列叙述组合正确的是( )A 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为集约型经济引导超前消费等措施促进生产保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势头ABCD39.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方案是( )BA加大环保力度,实施资源无偿使用B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放在第一位C转变消费观念,以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D强化环保执法力度,控制经济发展40.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的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B A柏林B伦敦C旧金山D圣彼得堡(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认识到( )D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二、双项选择题1京都议定书是一个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最迟应在2002年实施,但时至今日,某些发达国家尚未正式批准这一议定书。发达国家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BC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破坏性原则2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AD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3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ABA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B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4目前,世界上许多物种的灭绝速度呈现加速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BDA物种之间相互排斥B环境遭到破坏C地壳运动速度加剧D过度捕猎5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BDA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发达国家多B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C对环境问题的无知D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企业6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人口压力方面外,还包括( )BCA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滞后B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C资源的不合理利用D环境自净能力减弱7. 片面追示经济增长的后果是( )CD A“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可以照样长期发展B人民生活水平会长期稳定的增长C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D暂时的增长,与长期目标背道而驰8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BD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生态破坏B解决环境问题离不开国际合作C发展中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D发达国家应承担主要责任9有关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正确叙述是()BDA原始社会不存在环境问题B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C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不属于环境问题D我们对环境的态度是既要利用也要保护10局部环境问题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的原因是BC()A一个地区环境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B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C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11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角度出发,下列做法在现阶段值得提倡的是:AD ( )A免赠贺卡 B使用一次性木筷C使用泡沫塑料快餐盒 D使用竹篮买菜12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BC ( )A人口骤增 B环境污染 C生态破坏 D资源短缺13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AB A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B面临众多的环境问题C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高D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14下列思想观念,你赞同的是()CDA只要经济快速增长,就可提高综合国力B为了保护后代人的生存发展基础,我们应该放慢发展速度C人类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D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的前提是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15.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除了持续性原则外还有 ( ) CD A协调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16“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较好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BC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生态持续发展D社会持续发展三、填空题1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的 。2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总的来说,这些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 两大类。3总的来说,环境的本质问题是 问题。4从环境问题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 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5 时期,环境污染成为环境问题的重要形式。6面对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并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 的道路。7. 、 、 是三大全球性问题。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 报告中提出来的。9.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 问题,是在 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 的过程中解决。10.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 为核心,以 、 、 为三大基本国策。11、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大量进口木材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 性、 性、 性。1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 、 、 。14、中国政府与1994年3月颁布了 ,这是世界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1.自净能力 2.生态破坏 3.发展 4.资源问题 5.工业文明 6.可持续发展 7.全球气温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肆虐8. 我们共同的未来9.发展、发展、发展10.经济发展,控制人口、用好资源、保护环境11、公平性12、主体、公平、综合协调13、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14、中国21世纪议程四、综合题1.读下面“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回答: (1)A、B、C、D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是_图。(2)A、B、C、D四幅图中,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_图。(3)A、B、C、D四幅图中,只强调人类社会对环境的问题,未反映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是_图。(4)A、B、C、D四幅图中,不强调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只强调环境对人类反作用的是_图。1.(1)C(2)A(3)B(4)D2.读下图并完成要求: 将代表不同涵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空白圈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A制约社会经济发展;B社会经济效益提高;C农林牧业综合治理;D水土流失加剧;E水土流失减轻;F毁林开荒;G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在上述各项中,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 。2.(1)见下图(2)C:农林牧综合治理 3读可持续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 可持续发展包括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和 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持 和 可持续利用性是使国家和民族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 3.生态 经济 社会 生态持续 资源 环境4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圈层代表_;圈层代表_。(2)A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环境中获取_和_;B表示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_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3)C表示_ 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作用。(4)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当人类向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