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 世界大学城.doc_第1页
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 世界大学城.doc_第2页
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 世界大学城.doc_第3页
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 世界大学城.doc_第4页
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 世界大学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五年五月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三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设置说明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的内容包括:电路的物理量和模型、电阻电路、周期电流电路、电路的过渡过程以及磁路和铁心线圈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基础理论及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准备必要的基础。二、课程任务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电路的基本规律。2、掌握网络的基本定理。3、掌握交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一阶动态电路分析方法。4、了解磁场的基本定律和基本概念。5、了解非正弦周期性交流电路及二阶动态电路的概念。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 模块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1、教学内容电路、电路模型的电路图;电压源、电流源;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的星形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电源支路的串并联;支路法、网孔法、回路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2、教学要求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理解电阻的串、并联和串并联;电阻的星形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电源支路的串并联;掌握支路法、网孔法、回路法,节点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受控源及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模块二 交流电路1、教学内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阻抗、导纳及阻抗的串并联;功率因数的提高;复杂正弦交流电路计算;互感和互感电压;互感电路计算;串、并联谐振;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电路的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具有静止负载的三相不对称情况的计算。2、教学要求掌握复杂正弦交流电路计算;理解正弦量, 复数;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阻抗、导纳及阻抗的串并联;了解功率因数的提高;掌握互感电路计算;了解互感和互感电压,串、并联谐振;了解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掌握电路的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具有静止负载的三相不对称情况的计算。模块三 二端口网络1、教学内容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和阻抗参数;二端口网络的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网络的级联。2、教学要求掌握二端口网络有关参数的计算;了解互易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二端口网络的级联。模块四 非正弦周期性交流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1、教学内容非正弦周期量;周期函数、对称波形的傅里叶级数;非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非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法。2、教学要求了解非正弦周期量;掌握周期函数、对称波形的傅里叶级数;非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掌握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小信号分析法。模块五 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1、教学内容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和性质;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磁路及磁路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交流铁心线圈中的波形畸变和功率损耗;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2、教学要求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和性质;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曲线;磁路及磁路定律;掌握恒定磁通磁路的计算;了解交流铁心线圈中的波形畸变和功率损耗;交流铁心线圈的电路模型。模块六 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1、教学内容换路定律和初始条件的计算;一阶、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全响应;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2、教学要求掌握换路定律和初始条件的计算,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了解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阶跃函数和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二、实践教学序号项目及内容目的及要求仪器设备课时备注1实验一、认识实验了解实验室设施,规章制度及常用仪器仪表,学习万用表、直流电压表的使用。通用电学实验台,示波器,交流电压表,功率表,万用表。2必做2实验二、验证KCL和KVL理解KCL和KVL定律同上2必做3实验三、验证戴维南定理验证戴维南定理同上2必做4实验四、RLC串联谐振观察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同上2必做5验实五、线圈与电阻串联后再与电容并联的正弦电路验证电流矢量关系。同上2选做6实验六、日光灯电路学习日光灯电路连接、测量电路功率。同上2选做7实验七、研究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关系掌握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的关系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同上2必做8实验八、互感电路了解互感电路中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同上2必做9实验九、电阻星形和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学习三相负载的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了解等效变换的条件。同上2必做10实验十、三相电路功率的实验测定熟悉三相电路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同上2必做11实验十一、一阶RC电路的研究了解一阶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同上2必做12实验十二、时间常数的测量,过渡现象的观察了解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观察过渡现象的物理量的变化。同上必做三、考核要求1、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2、授课第一学期采取闭卷考试考核,平时成绩占10%,卷面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重点考核直流电路和正旋交流电路。3、授课第二学期采取闭卷考试考核,平时成绩占10%,卷面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重点考核二端口网络、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四、教学时间参考分配表序号知识模块课时课 时 分 配讲课实验习题讨论1电路概念与定律、电阻电路的分析2012622交流电路48361023二端口网络6424非正弦周期交流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10825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126226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12622合 计10876248实施说明1、本课程在两个学期学完,实验穿插在理论课之间。2、本教学基本要求按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统一要求部分制定。3、本课程学时为100110学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具体调整。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三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设置说明电子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它包括模拟及数字电子两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获得高等技术人员在电子技术方面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课程准备必要知识及为今后工作打下必需基础。二、课程任务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基本功能、外特性、主要参数,初步具有查阅模拟电子器件手册和合理应用的能力。2、掌握常用模拟基本单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具有对基本的模拟电路定性分析和工程估算的能力。3、了解常用数字电子器件的基本功能、外特性、主要参数,初步具有查阅数字电子器件手册和合理应用的能力。4、掌握常用数字基本单元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具有对基本的数字电路定性分析和工程设计能力。5、初步具有分析和应用常用电子电路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模块一 半导体二级管及整流电路1、教学内容半导体中的两种截流子电子和空穴的概念;PN结形成的物理概念、单向导电性、外加电压对PN结的影响;半导体二级管的结构、符号、伏安特性曲线等;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等。2、教学要求掌握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半导体中的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物理概念;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区别;PN结形成的物理概念,单向导电性,外加电压对PN结的影响;掌握半导体二极管结构、符号、伏安特性曲线;了解工作点上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温度对二极管特性的影响以及整流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掌握整流电路中半波、全波和桥式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输入交流电压(有效值)与输出脉动电压(平均值)的关系;电容滤波作用的物理概念及整流滤波后的输出电压工程估算;了解电感滤波电路的特点,LC型滤波电路的组成;了解硅稳压管的伏安特性和参数,稳压电路的组成;光电二极管和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模块二 放大电路1、教学内容半导体三级管的结构、电流放大作用、特性曲线、主要参数等;放大电路的组成、原理;图解分析法;静态工作点;共集电路和共基电路及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成比较;多级放大器的组成、分析框图、级间耦合方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放大信号等;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输出级;结型场效应管、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基本电路;差动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2、教学要求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结构、电流放大作用、特性曲性、主要参数,受温度的影响;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标记,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理解静态工作点的图解分析,UBE和iB的波形,不接RL时ic和UCE的波形。输入与输出的相位关系,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中静态工作点的估算,三极管的简化微变等效电路,放大器性能指标(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掌握分压式偏置稳定电路及其静态分析,交流指标和电路的改进;共集电路射极输出器电路组成,射极输出器的特点和分析;了解共基电路的组成,共基电路的特点以及放大电路三种组态的应用比较;掌握多级放大器的组成框图,级间耦合方式,多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放大倍数及其两种表示方法;掌握互补推挽输出级、复合管,准互补推挽输出级,单电源互补推挽输出级,输出功率的估算;了解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以及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掌握场效应管的基本电路的直流偏置和静态工作点,了解使用场效应管的注意事项及场效应管和晶体三极管的比较。掌握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了解具有公共发射极电阻的两端输出的的差动放大电路以及抑制零点漂移的性能。掌握一般信号分解为共模分量与差模分量的方法,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的分析方法;了解具有恒流源的单端输出差动放大电路:恒流源的作用,共模抑制比的概念;掌握集成电路的基本知识,集成运放内部的组成框图,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和使用常识。集成运放的理想条件;了解频率响应和通频带的概念;单级RC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多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对数幅频特性。模块三 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1、教学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负反馈电路的类型;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深度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2、教学要求理解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支路,反馈极性(正负反馈)的判别方法,交流反馈与直流反馈;了解负反馈电路的类型,反馈输出端的取样(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反馈在输入端的接法(串联接法与并联接法);掌握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负反馈放大器的方框图;了解负反馈的放大器的性能:提高增益稳定性、减小非线性失真、抑制内部的干扰和噪声、展宽频带;掌握深度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深度负反馈的条件,电压串联负反馈和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模块四 集成运放、集成功率放大和集成稳压器件的应用1、教学内容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集成运放在信号检测与处理方面的应用;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稳压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集成稳压器。2、教学要求掌握集成运放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了解集成运放在信号检测与处理方面的应用;掌握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利用集成运放组成的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集成电路;了解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稳压管的特性、参数,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稳压电路的主要指标,限流电阻和稳压管的选用;了解串联型稳压电源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三端固定式稳压器输出电压固定的电路,提高输出电压的电路,扩大输出电流的电路;三端可调式稳压器基本应用电路;集成稳压器的主要参数;理解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组成部分和分析方法;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包括:串并联网络振荡电路,RC移相振荡电路,双T选频网络振荡电路;掌握LC正弦波振荡电路,LC并联电路的特性,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电感、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了解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特性与等效电路,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组成。模块五 晶闸管、有源滤波与波形的发生1、教学内容晶闸管的结构和特点;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的应用;可控整流电路;单极管触发电路;有源滤波。2、教学要求理解晶闸管的结构和特点,工作原理,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晶闸管的应用。可控整流电路;掌握单相桥式可控整流;了解单极管触发电路,各种光电器件的介绍与使用;了解集成电路在信号处理方面的信号频率的有源滤波,以及信号幅度的采样保持,比较与选择;掌握产生正弦波、矩形波、锯齿波的电路。模块六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1、教学内容数制和编码;逻辑代数;逻辑函数的表达方式。2、教学要求掌握数制和编码,二进制、十六进制,数制间的互相转换,各种常用编码;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逻辑运算: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复合逻辑(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同或);掌握逻辑函数相等的概念,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理解逻辑函数的表示方式(真值表,最小项,卡诺图,最简与或式和或与式);掌握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理解具有约束项的逻辑函数,约束项与约束条件;掌握具有约束项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模块七 集成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1、教学内容TTL与非门电路;CMOS门电路;TTL和CMOS电路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接口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常用集成组合逻辑部件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编码器与译码器;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及数据比较器;竞争与冒险。2、教学要求掌握TTL与非门电路的逻辑电能,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输出特性,主要参数;了解TTL集电极开路输出与非门电路结构、逻辑符号,主要参数,上拉电阻的估算,实现线与的逻辑功能;了解TTL三态输出与非门电路结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电路应用;掌握CMOS门电路的电路结构,主要参数,CMOS传输门和模拟开关;了解TTL和CMOS电路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接口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集成组合逻辑部件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二十进制编码器、优先编码器、3线8线译码器、BCD七段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比较器;了解竞争与冒险。模块八 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1、教学内容基本触发器;时钟同步的触发器;主从触发器;边沿触发器;二进制计数器;同步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异步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同步时序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寄存器;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2、教学要求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组成、逻辑符号,状态转换真值表;掌握同步RS触发器的组成、逻辑符号、状态转换真值表,特性方程;掌握同步D锁存器的组成、逻辑符号,74LS3738D锁存器的逻辑功能;掌握主从RS触发器的组成、逻辑符号,工作原理;主从JK触发器的组成、逻辑符号,特性方程,状态转换真值表,激励表;掌握集成边沿JK触发器和边沿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由JK触发器转换为T、D触发器的方法;掌握同步2位二进制、3位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组成,驱动方程,状态转换图、时序图;异步3位二进制加法和减法计数器的组成;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同步五进制计数电路为例说明分析步骤:写驱动方程,列状态真值表,画状态转换图,检查能否自启动;了解中规模集成同步计数器的应用,介绍常用的中规模集成同步计数器的产品,通过查阅电子器件手册,从器件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外引线符号、时序图和功能表了解器件的功能和应用例;了解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掌握集成异步计数/分频器,集成同步可逆计数器,集成计数器/脉冲分配器。了解集成移位寄存器等的应用。模块九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转换1、教学内容多振荡器;CMOS多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等;CMOS集成定时器。2、教学要求了解CMOS多谐振荡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输出脉冲参数的估算。了解CMOS集成定时器,CH7555电路结构、功能及应用举例。二、实践教学序号项目及内容目的及要求仪器设备课时备注1电子技术实验熟悉典型电路连接、工作原理、调试方法,掌握各种典型电路的应用。电子技术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等60课程另设2课程设计加深理解电子技术的概念与设计方法,提高综合使用电子技术的能力,能独立设计电子电路。计算机、电子技术实验箱、示波器、万用表等1周课程另设三、考核要求1、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2、授课第一学期采取闭卷考试考核,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重点考核半导体二级管及整流电路、基本放大电路与多级放大电路、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等内容。分值的大致分布为:半导体二级管及整流电路占15%、基本放大电路与多级放大电路占40%、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占25%、其它占20%。3、授课二学期采取闭卷考试考核,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重点考核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分值的大致分布为:数字电路基础知识占30%、组合逻辑电路占20%、触发器占10%、时序逻辑电路占20%、其它占20%。4、电子技术实验单独考核(考核方式详见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基本要求)并直接计入学分。5、课程设计单独考核(考核方式详见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并直接计入学分。四、教学时间参考分配表序号知 识 模 块课时课时分配讲课实验习题讨论1半导体二级管及整流电路662放大电路343223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10104集成运放、集成功率放大和集成稳压器件的应用665晶闸管、有源滤波与波形的发生666数字电路基础知识10827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16168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181629脉冲波形的产生与转换44合 计1101046实施说明1、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先修电工基础等课程,并完成电工实训、金工实训、钳工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与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分析等课程同时进行学习。2、本课程内容上把握及处理方面应该注意:详细讲授半导体二级管及整流电路、基本放大电路与多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突出基本放大电路与多级放大电路、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实现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的提高。3、本课程尽量采用结合实验、课堂讨论、课外小制作和小发明等先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物、挂图等教具和EDA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能力。4、本课程建议课时106116。5、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半导体二级管及整流电路、基本放大电路与多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在放大器中的应用等内容,第二学期讲授数字电路基础知识、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三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设置说明工程制图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以及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三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识图、看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须的基础,也为就业储备应有的知识。二、 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内容如下:1、掌握一般平面图形的画法,掌握有关投影(主要是平行正投影)的理论及应用,训练空间思维能力,熟悉国家制图标准并熟练地应用,掌握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应用以及在图形中的正确标注。2、通过大量的图例识读,提高读图能力,达到能识读较难的零件图及一般难度的装配图的要求。3、必须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仪器及工具绘图,必须掌握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常用件及标准件的规定画法及其它有关规定画法,能够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及较简单的装配图,必须做到:图面整洁、布图得当、线条清晰、字体端正、投影正确、标注合理,掌握徒手绘图的能力,掌握计算机绘图的能力,熟悉auto CAD2000等流行软件的应用,正确绘制与仪器绘图难度相当的零件图与装配图。4、测绘是制图教学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箱壳类部件的测绘,掌握装配体和零件的测绘方法与步骤。5、对常用件及各种类型零件的测量,判断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也是本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过训练,掌握一般测量工具及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技术测量的方法与步骤。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模块一 制图基础1、教学内容制图国家标准;绘图工具的使用;尺寸标注;几何作图;平面图形分析。2、教学要求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掌握有关国家制图标准;掌握尺寸标注的方法。模块二 投影与视图1、教学内容投影基础;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组合体视图的画法;物体的表达方法。2、教学要求掌握平行正投影法以及三视图的形成原理;掌握点、线、面的投影规律;掌握基本体的投影规律;掌握立体表面交线(包括截交线、相贯线和过渡线)的求作方法;掌握各种视图(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模块三 公差与配合1、教学内容圆柱体公差与配合;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表面形状与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零件上尺寸的测量方法。2、教学要求掌握光滑圆柱体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及在图样上的标注;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原则;掌握形位公差的概念、标注以及与尺寸公差的关系;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标注以及与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的关系;了解标准件与常用件的公差;掌握常用量具的使用。模块四 零件图1、教学内容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零件图视图选择;零件图尺寸标注;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零件图上常见的工艺结构;零件的测绘;读零件图。2、教学要求掌握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掌握零件图的画法;了解零件图上常见工艺结构画法;掌握四大典型零件结构特点及表达方法。模块五 装配图1、 教学内容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表达方法;装配图的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及零件编号;装配结构简介;装配体测绘;读装配图和拆化零件图。2、教学要求了解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及机构示意图;掌握装配图的画法(包括视图的选择、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明细表等);具备识读装配图的能力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能力。模块六 计算机绘图1、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图形的绘制与编辑;其他功能的使用;工程图的测绘。2、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绘图的意义;掌握auto CAD2000软件的特点、安装与启动;掌握下拉式菜单及图标绘图;了解软件的有关命令;掌握图形的编辑、保存与输出;能快速绘制二维图形。二、实践教学序号项目及内容目的及要求仪器设备课时备注1公差与配合掌握各种配合的计算极限公差表2课内完成2部件的测绘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及零件的绘图活塞式液压缸;高压齿轮泵;齿轮减速箱2课内完成3计算机绘图掌握绘图指令计算机2课内完成三、考核要求1、本课程一个学期讲授。2、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考核,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重点考核投影与视图、公差与配合、零件图等内容。分值的大致分布为:投影与视图占25%,公差与配合占25%,零件图占30%,装配图占10%,计算机绘图占10%。四、教学时间参考分配表序号课 题课时课时分配讲课训练习题讨论1制图基础332投影与视图883公差与配合10824零件图10825装配图10826计算机绘图9727机动2合 计484262实施说明1、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先完成钳工实习,机加工实习等实践性教学。2、本课程内容上把握及处理方面应该注意:详细讲授投影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详细讲授视图的表达,突出组合体结构的特点,实现为读绘零件图、装配图的打下良好基础。3、本课程尽量采用模型示范,挂图示范、多媒体演练等先进教学方法,采用大量视图练习的教学手段,以保证学生掌握看图,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4、本课程建议课时48-60。5、本课程一学期讲授完成。6、为了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可试加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1周。电机与电力拖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三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设置说明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讲授交直流电机及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常用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分析电动机机械特性及运行状态的基本理论;了解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和基本原理;掌握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调速电阻的计算方法;具有选择电动机、电力拖动装置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力拖动过渡过程的基本知识;掌握电机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二、课程任务要求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1、了解电机与电力拖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各类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与运行知识。3、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起动、调速与制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4、掌握电力拖动系统的过渡过程分析方法、定量计算及其改善过程的方法。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模块一 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教学内容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直流电机的磁场;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直流电机的换向。2、教学要求理解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掌握直流电机的的电枢绕组;了解直流电机的磁场;了解直流电机的的励磁方式;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式;掌握直流电机的的运行特性;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方程式;理解直流电机的换向。模块二 直流电机的电力拖动系统1、教学内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2、教学要求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方程式;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掌握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模块三 变压器1、教学内容变压器的用途、分类与结构;单相变压器的运行分析;三相变压器。2、教学要求了解变压器的用途、分类与结构;掌握单相变压器的运行分析;掌握三相变压器。模块四 交流电机1、教学内容交流电机的一般问题;三相交流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2、教学要求了解交流电机的一般问题;掌握三相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模块五 交流电力拖动系统与电动机容量选择1、教学内容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静特性;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调节;电动机容量计算与选择;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2、教学要求了解交流电力拖动系统的静特性;掌握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调节;掌握电动机容量计算与选择;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力拖动的起动、调速与制动。模块六 控制电机1、教学内容测速发电机;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自整角机;旋转变压器。2、教学要求掌握测速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性;掌握自整角机的工作原理;掌握旋转变压器的工作原理。3、教学建议本课程的特点是与生产实践、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验环节,多应用模型、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二、实践教学序号项目及内容目的及要求仪器设备课时备注1直流发电机实验1、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定直流发电机的各种运行特性,并根据所测得的运行特性评定该被试电机的有关性能。2、通过实验观察并励发电机的自励过程和自励条件1、直流并励电动机2、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3、校正直流测功机4、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5、三相可调电阻器6、波形测试及开关板2分组交叉操作2变压器实验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1、交流电压表2、交流电流表3、单三相智能功率、功率因数表4、三相心式变压器5、三相可调电阻器6、三相可调电抗器7、波形测试及开关板2分组交叉操作3异步电机实验用直接负载法测取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1、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2、校正过的直流电机3、三相线绕式异步电动机4、交流电压表5、交流电流表6、单三相智能功率、功率因数表7、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8、三相可调电阻器2分组交叉操作4同步电机实验1、用实验方法测量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负载下的运行特性。2、由实验数据计算同步发电机在对称运行时的稳态参数。导轨、测速发电机及转速表校正直流测功机三相凸极式同步电机交流电流表、交流电压表单三相智能功率、功率因数表、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2分组交叉操作5步进电动机实验1、通过实验加深对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源和电机工作情况的了解。2、掌握步进电动机基本特性的测定方法。步进电机控制箱步进电机实验装置三相可调电阻器直流电压、毫安、安培表双踪示波器(另购)2分组交叉操作三、考核要求1、授课学期采取闭卷考试考核,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重点考核交、直流电机,变压器等内容。分值的大致分布为:直流电机部分占30%、交流电机占40%、变压器部分占20%、控制电机部分占10%已目标控制为主,突出能力考核。其中基础知识30,基本应用45,综合应用25。2、注意考查实用性知识和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四、教学时间参考分配表序号课 题课时课时分配讲课实验习题1直流电机10822直流电力拖动系统及其过渡过程141223变压器8624交流异步电动机121025交流电力拖动系统与电动机容量选择10106控制电机1082合 计645410实施说明1、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先修数学、电工基础等课程。2、本课程内容上把握及处理方面应该注意:详细讲授直流电机,突出交流电机,实现交、直流综合应用的能力。3、本课程尽量采用理论与实物模型相结合先进教学方法,模型、挂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保证好的教学效果。4、本课程建议课时5868。5、本课程一学期讲授完。C语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三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设置说明C语言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C语言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有益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本课程主要介绍C语言的基本概念。以C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逐步掌握C语言的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功能,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课程任务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算法分析、程序设计的步骤,具备程序基本结构概念及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2、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初步知识,熟悉C语言的数据类型,掌握常量、变量、标识符的概念,具有简单的程序设计能力; 3、熟悉三种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理解条件运算符、IF语句、SWITCH语句,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4、理解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能灵活应用数组进行程序编制;5、熟悉函数的定义、调用,理解形参和实参的意义,掌握指针的概念、数组指针的使用方法,具有函数调用和指针应用的程序设计能力; 6、了解编译预处理的方法及结构体和共用体的特点,初步具有C语言文件操作能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模块一 C语言的数据类型1、教学内容标示符、常量、变量;C语言的数据类型;算术运算、复合运算;自增、自减运算;数据输入输出语句;复合语句。2、教学要求掌握标识符、常量、变量的概念;掌握基本数据类型及变量赋初值;掌握运算符的运算及优先级和结合性;掌握不同类型数据间的转换方法。模块二 结构程序设计1、教学内容条件表达式;if语句;switch语句;复合语句;dowhile语句;for语句;结构程序设计举例。2、 教学要求了解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概念;掌握数据输入输出语句的格式及复合语句的特点;掌握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理解if语句及其嵌套及应用;掌握switch语句的使用;掌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应用;理解while语句的运行过程、掌握用while语句编程;掌握dowhile语句运行过程、能用while语句编程;掌握for语句的格式,能用for语句编程;了解break、 continue语句,区别其应用场合。模块三 函数1、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调用;函数的返回值及其类型;函数参数;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型。2、教学要求了解C语言常用库函数及include命令的使用;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返回值及其类型,理解函数调用时参数间的传递含义;掌握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类型。模块四 指针1、教学内容指针的概念;指针变量作为参数;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2、教学要求了解指针的含义,掌握指针变量的基本概念、定义;掌握指针变量作为参数传递时的含义;熟练掌握指针变量与数组的关系;熟练掌握指针变量与字符串的关系。模块五 数组、结构体和共用体1、教学内容一维数组;二维数组;字符数组;数组应用举例;结构体类型和结构体变量;共用体类型和共用体变量。枚举类型2、教学要求掌握数组的基本概念;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能熟练运用一维数组编程;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能熟练运用二维数组编程;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引用、初始化,能熟练运用数组编程;掌握与字符数组有关的函数;理解结构体数据类型的含义,掌握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理解共用体数据类型的含义,掌握共用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了解枚举类型的定义,掌握枚举类型的运用。模块六 文件、编译预处理1、教学内容二进制文件和文本文件;文件的打开;文件的关闭;与文件处理有关的函数;宏定义;文件包含;条件编译。2、教学要求了解文件的类型,掌握文件的打开与关闭;掌握与文件处理有关函数的运用;了解宏定义的功能,掌握带参数宏定义的含义;掌握文件包含的含义和应用场合;了解条件编译命令的使用情况。3、教学建议尽量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二、实践教学序号项目及内容目的及要求仪器设备课时备注1Turbo C的使用掌握Turbo C的上机步骤,熟练的运用Turbo C进行程序编辑、编译、调试。计算机2必做2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掌握输入输出语句格式,加深对输入输出语句的理解。计算机2必做3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加深理解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条件运算符的运算优先级和结合性,不同数据类型间的转换原则。计算机2必做4循环结构程序进一步加深对当型和直到型程序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For语句的理解,能灵活应用For语句。计算机2必做5一维数组应用熟悉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深刻理解一维数组的应用。计算机2必做6二维数组和字符数组进一步加深对数组的理解,明白数组名的含义及应用。计算机2必做7函数调用进一步加深对函数声明、定义、调用、参数传递的理解。计算机2必做8变量的作用域与存储类型深刻理解函数和变量在程序中的应用。计算机2必做9指针的应用巩固指针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指针变量的理解。计算机2必做10结构体与共用体掌握结构体与共用体的定义、应用。计算机2必做11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对C语言特点、应用的理解,提高综合编程和程序调试能力。计算机1周三、考核要求1、本课程讲授一个学期;2、采取闭卷考试考核,平时成绩占40%,卷面成绩占60%。重点考核数据类型、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等内容。分值的大致分布为:数据类型、表达式、结构化程序设计占60%、数组、函数占25%、指针占10%、其他占5%;3、课程设计单独考核(考核方式详见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并直接计入学分。四、教学时间参考分配表序号知 识 模 块课时课时分配讲课实验习题讨论1C语言的数据类型8622结构程序设计201463函数10464指针8625数组、结构体和共用体8626文件、编译预处理642总计604020实施说明1、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先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同时与数字电路课程同时进行学习;2、本课程内容上把握及处理方面应该注意:详细讲授C语言的数据类型及其运算、输入输出、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突出数组、指针等涉及到地址的难点,实现对C语言较全面的理解,具有较强的综合编程能力;3、本课程尽量采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上机相结合等教学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4、本课程建议课时5565。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三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设置说明单片机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原理、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系统、A/D和D/A接口等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微电子技术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基本技能,并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解决自动化技术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二、课程任务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单片机的特点、应用和系统基本组成,具有用单片机实现小型系统控制的初步能力。2、了解MCS-51系列单片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具有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3、理解I/O接口技术及存储器扩展技术,具有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接口芯片和存储器型号的能力。4、了解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中断源,具有扩展外部中断源的能力。5、了解与MCS-51系列单片机连接的外围设备,具备外设和单片机连接的软件和硬件设计能力。6、熟悉常用的A/D和D/A转换器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具有根据实际要求选择转换器型号的能力。7、能熟练使用一种单片机开发系统。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模块一 MCS-51单片机的结构1、教学内容80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存储器结构;I/O端口结构;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时钟电路和指令时序;MCS-51单片机的工作方式。2、教学要求掌握8051单片机的内部组成,了解其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掌握存储器的4种空间和相应的地址范围,理解位地址的含义和堆栈的功能;了解4个I/O端口的结构和功能,掌握P3的第二功能;了解MCS-51单片机的引脚功能和时序电路的结构;掌握MCS-51单片机的复位方式,单步执行方式及程序执行方式。模块二 MCS-51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1、教学内容MCS-51指令系统简介;MCS-51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数据传送类指令;算术操作类指令;位操作指令;控制转移类指令;伪指令;MCS-51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举例。2、教学要求了解MCS-51单片机的五大类指令;理解MCS-51的7种寻址方式的意义;掌握5大类指令的功能,特别时控制转移指令的功能;了解伪指令对程序设计的作用,掌握指令的标准格式;掌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设计的编程方法;了解子程序功能和其在程序设计种的作用。3、教学建议本部分内容较抽象,教学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