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身支护》doc版.doc_第1页
《隧道洞身支护》doc版.doc_第2页
《隧道洞身支护》doc版.doc_第3页
《隧道洞身支护》doc版.doc_第4页
《隧道洞身支护》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井隧道洞身初期支护施工组织计划一、 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龙井隧道位于镇远县路腊村境内,为分离式短隧道,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88+170ZK88+650,长480m,最大埋深约57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88+165YK88+638,长473m,最大埋深54m。本隧道左幅平面线形进口段位于R=880m的圆曲线及其缓和曲线上,纵断面位R=36000m的凸型竖曲线上。右幅平面线形进口段位于R=900m的圆曲线及其缓和曲线上,纵断面位R=32000m的凸型竖曲线上。左右幅出口段均位于直线上。左右幅隧道均为上坡,纵坡坡度为+2.5%。2、自然地理特征及交通情况2.1.、 地理交通 隧道进出口距离公路较远,交通不便,由XO11县道旁的杨柳塘新建便道约1500m到施工现场。2.2、地型、地貌场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总体地势北西高,东南低。隧道区位于镇远县路腊村境内,无公路通至隧址,进出口距离公路较远,交通不便。隧道横穿山体,场地地势东高西底,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进口位于“丫”字形冲沟中,基岩零星裸露;出口位于斜坡地带,基岩裸露较好。隧道区附近海拔915.001025.00m,相对高差110.00m。左幅段的地面高程为931.75994m之间,相对高差62.25m;右幅通过段的地面高程为939.51990m之间,相对高差50.49m。场地地貌类型属构造侵蚀-剥蚀-溶蚀型低山地貌。2.3、水文、气象 场区为龙江河上游,属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场区地表水不发育,局部冲沟内仅有雨源性流水,旱季干涸。本次勘察适逢下雨,进口段“丫”字形冲沟内水量较大,流量约02L/s。 区内属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基本 同季。据镇远县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16.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9.1,极端最低气温-9.9,年平均降水量1044mm,最大日降雨量178.6mm。平均相对湿度78%,平均风速1.2m/s,风向多为东。2.4、地层岩性 隧道区上覆第四系残坡积层(Qel-dl)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下统大湾组(OId)泥灰岩、红花园组(OIh)灰岩,桐梓组(QIt)白云质灰岩。2.5、地质构造、 根据设计院提交的 工程地质勘察调查报告等资料,去内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经地质调查,断层F1于隧道进口外侧ZK88+048(YK88+052)处附近横穿线路轴线,断层性质不明,断走向NNE破碎带宽3-6吗m。断层两盘岩性不一致,南东盘(即隧道区)地层为奥陶系大湾组泥灰岩、红花园组灰岩及桐梓组白云质灰岩,岩层产状为31418,北西盘为奥陶系红花园组泥灰岩,岩层为4015。 受断层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很发育,节理产状主要有2202258085、14075两组,裂隙被泥质充填,对隧道围岩分级有一定影响。2.6、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查得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场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 场区进口外侧有非活动性断层通过,下伏基岩连续稳定,场区稳定性较好。二、施工准备我部自2010年4月下旬进场以来,一直都在紧张地进行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包括复测导线点,水准点、导线点及水准点加密、驻地建设、机械进场、征地拆迁、伐树挖根等工作。2、组织技术员对图纸进行了会审,认真理解图纸设计意图、施工工艺、规范要求等。3、自采材料,先通过试验鉴定,合格后方能进场。提前做好砂浆、砼配合比试验。4、清理现场,修筑施工便道,接通施工点的水、电,平整场地。5、机械,人工已到位。以上施工准备工作已结束,已具备开工条件。三、 施工方法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衬砌,以锚杆、钢筋网、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超前大管棚、注浆小导管等支护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做二次模筑衬砌。根据隧道埋深、左右幅的间距及围岩级别不同,本条隧道共有4种复合衬砌形式:SX-Va,S-Vb,S-IVa,S-IVb.SX-Va衬砌: 位于洞口级围岩浅埋、偏压段,围岩自稳时间很短,预支护采用42小管棚,对岩体进行注浆加固,使钢管与岩体构成组合拱,结合钢拱架、钢筋网、喷砼共同形成支护体系。拱、墙设置钢筋网。喷砼厚24cm, 锚杆长3.5米,二次衬砌为模筑50cm厚钢筋砼。 1、25中空注浆锚杆施工方法:钻孔:将气腿式凿岩机对准孔位,直接钻孔。安装锚杆钻至设计深度后,清孔、人工或用凿岩机将锚杆顶入孔内,确认杆体通畅,锚杆外露1015厘米。注浆止浆塞打入孔口30厘米左右。接锚杆、注浆管路、注浆泵。浆泵注浆,直至浆液从孔口周围溢出。浆液采用早强砂浆,孔内空气由排气环排出。注浆完成,卸下注浆管和锚杆接头,转入下一孔注浆。浆液达到设计强度后,锚杆尾部安装钢垫板。中空注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检查锚杆锚杆连接标出锚杆位置锚杆钻进检查孔眼是否畅通并装止浆塞注浆封口清理整理制备浆液备料2、钢筋网施工方法钢筋网在洞外按照设计图纸预先焊接绑扎成片,运至洞内随围岩起伏铺设,并与锚杆、钢支撑等固定设施焊连牢固,保证在喷射砼过程中不晃动,若在喷射砼过程中出现掉块或被钢筋网夹住脱落物等现象,应先将掉块或脱落物清除后再行喷射。钢筋网与围岩间距34厘米,喷砼后钢筋网片不外露,最小保护层厚度2厘米。3、架立钢支撑,按照设计间距将加工完善的钢拱架架立,保证拱部高程、中线位置和跨径复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钢支撑底部要挖槽就位,避免坐落于虚碴上面。4 、喷射砼施工方法待喷面处理检查待喷面尺寸、几何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拆除待喷射面影响喷射作业的障碍物,对保留物加以遮盖保护。喷射混凝土施工(1)在喷射混凝土中按设计量掺加入速凝剂。(2)采用喷射机湿式喷射砼,先调整好压缩风压力,在喷头处调节水量,保证喷射出的砼粘着性好。(3)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以1.52.0m较为适宜,并与受喷面垂直,在遇到钢筋,钢架结构,可适当偏一定角度,喷射应分段,分层进行,自下而上、呈“S”形运动。(4)喷射时也可先初喷4cm后,再喷其他面,分层进行复喷,以防混凝土回弹量过大,最后喷至达到设计喷射厚度,且覆盖钢架厚度不小于2cm。(5)喷射好的砼面应平整,圆顺,无凹凸现象或出现干斑、流淌等问题,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结束,不合格加以复喷,若间隔时间超过2小时,复喷前应喷水湿润。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细集料粗骨料水水 泥外加剂搅拌机喷射机喷头压缩空气水四、进度计划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4月26日计划完工日期:2011年11月30日五、质量保证措施为了确保“工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质量目标的实现,实行全员质量管理。项目部质量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成员由工程科、试验室、材料科组成。项目处质量管理小组由项目处长任组长,成员由质检员、试验员、管段技术员、工区长、材料员组成。 1.建立自检制度,技术员按照设计规范及总监办质量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每个工序必须进行自检,然后经过质检员检查,现场监理工程师认可,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建立隐蔽工程验收制度。3.为了保证放样的准确性,采取两组人员放样,一致后,再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复核,方可进行施工。4.在项目部的统一管理下,据ISO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管理模式,以“科学管理,精心施工,信守合同,保证质量”的质量方针为生产的指导思想进行施工,保证各项工程达到规范要求。六、安全保证措施在项目经理部的指导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治安科科长、安全员、工区处长、爆破物品管理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小组。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条例和上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2.成立安全工作检查小组,对安全工作不定期检查。3.设置专职安全员,对安全工作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清除,做到“防患于未然”。 4.现场电缆、电线确保不能落地,经常检查。 5.施工用的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都要有专人负责。 6.施工用的电器和机械,由专人使用操作,其他人员禁止使用和玩弄机电设备。 7.在通行车辆及行人的地方,要设置醒目标志。上方作业时,应架设防护措施。8.加强对火工材料管理,严格执行各种手续,坚持按三统一,四固定原则控制(即统一时间、统一信号、统一标志、固定装药人员、固定堵炮人员,固定安全员、固定施炮人员),放炮人员必须有专业证书、上岗证。9.高空作业应佩带安全绳。10.突出重点,认真做好汛期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搭设工棚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远址,防止灾害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塌陷等自然灾害,要确定防范重点,认真检查事故隐患,对有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塌陷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严密的监测监控,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汛情预报,确保讯情信息和调度命令畅通。七、环境保护、文明施工 1.环境保护体系 (1)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小组,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制定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