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村行 3、旅夜书怀 4、野望 5、鲁山山行 6、雁门太守行 7、破阵子 8、水调歌头 9、江城子 10、观刈麦 11、望月怀远 12、登快阁,唐 韩愈,北宋 王禹偁,唐 杜甫,唐 王绩,北宋 梅尧臣,唐 李贺,南宋 辛弃疾,北宋 苏轼,北宋 苏轼,唐 白居易,唐 张九龄,北宋 黄庭坚,重点赏析诗词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观沧海 3、行路难 4、水调歌头 5、江城子 6、破阵子,唐 杜甫,东汉末年 曹操,唐 李白,北宋 苏轼,北宋 苏轼,南宋 辛弃疾,中考赏析诗词,2010年: 1、望岳 2、钱塘湖春行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4、使至塞上 5、江城子 6、破阵子 7、天净沙.秋思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赤壁 10、己亥杂诗,2011年: 1、行路难 2、观沧海 3、春望 4、过零丁洋 5、饮酒 6、次北固山下 7、渔家傲.秋思 8、山坡羊.潼关怀古 9、水调歌头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 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我们曾学过他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马说。,赏析,诗的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第二句写了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似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的稀疏、矮小的特点。第三四句对初春的景色大加赞美。,中心思想,通过描写早春的景色,表现了春草蕴育中的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早春的喜爱之情。,内容理解,1、表现早春物点的诗句是: 2、描写小雨朦胧,春天悄然而至的句子是: 3、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对早春喜爱之情的句子是: 4、生动形象描写春雨特点并描写草沾雨后朦胧景色的句子是: 5、表达对早春景色大加赞美的句子是: 6、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村行,北宋 王禹偁,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本诗是作者被贬后的第二年秋天所作。,7、与”春雨“有关的诗句有: 8、与”春“有关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沾衣欲湿杏花雨,斜风细雨不须归。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首村行是北宋王禹偁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开头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 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这是目睹。这里,“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峰”句写数峰宁静,不从正面着墨,而从反面出之,读来饶有情趣。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无语的,王禹偁说它们无语或如龚自珍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作者选择了“棠梨”与“荞麦”这两种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来加以描绘,用“胭脂”和“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落”的红色与“荞麦花开”的白色,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可谓有声有色有香。 读完这6句诗,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 在那菊花初黄的时节,人到中年的诗人骑着马在山间小路穿行,他神态悠然,任凭马儿随意行走,尽兴地观赏着秋日黄昏山野的景色:时而倾听着回荡在众山沟里的秋声,时而观看默默无语伫立在夕阳下的数座山峰,时而又将视线投向那红似胭脂的棠梨落叶与洁白如雪的荞麦花 作者在这6句诗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较好地体现了宋人“以画入诗”的特点。 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总之,村行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打伏笔,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诗人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过程,正从这“两结合”中传神地反映了出来。这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也是一支宛转动人的思乡曲。从中,可窥见王诗简淡清新诗风之一斑。,中心思想,通过描写山村秋天傍晚的景色,触景生情,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暗寓了内心的失意之感,即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内容理解,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句子是: 2、点明作者轻松出游,心情愉悦的句子是: 3、运用拟人修辞,形象地描绘一幅秋日山村傍晚山林景象的句子是: 4、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显示山林傍晚的沉寂的句子是: 5、从人的感官出发,“有声”与“无声”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使人感受山林之美德句子是: 6、借助具有秋日山村特征的事物,描写山村原野的景色的句子是:,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同上。,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7、描写秋日山村原野色彩斑斓,色香味俱全的句子是: 8、运用比喻修辞,形象表现山村秋日原野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9、描绘一幅秋日山村晚晴图的句子是: 10、由写景转入抒情,传神地反映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变化的句子是: 11、写作者睹物思乡的句子是: 12、作者抒发哀情的句子是: 13、与“思乡”有关的诗句:,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旅夜书怀,唐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头四句写景。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赏析,中心思想,通过描写旅夜之景,表现了作者暮年漂泊的寂寞孤苦的心境,同时流露出自己因政治理想而不得实现的估计悲愤之情。,内容理解,1、诗人寓情于景,形象表现自己的境况和情怀的句子是: 2、描写近景,展示自己旅夜的处境的句子是: 3、遥望原野,形象而细致描绘江上夜景的句子是: 4、描绘雄浑阔大的江上夜景,从而反衬自己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的句子是: 5、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6、运用反语,含蓄表现诗人心中不平地句子是:,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7、立意含蓄,揭示自己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是: 8、流露诗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的句子是: 9、以形象比喻作结,鲜明而深刻地表达诗人深沉感慨的句子是: 10、借景抒情,深刻表现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野望,唐 王绩,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但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首诗是作者在故乡北山下东皋上傍晚眺望时有感而作。东皋,即东边的高原。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诗题。地:东皋,时:薄暮,事:望,全都交代了。这种表现方法,叫做“点题”。五、七言律诗的第一句,或第一、二句,通常都得先点题。第二句是说出作者在眺望时的思想感情。第三、四句,即第二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色。第三联是描写眺望到的人物。牧人赶着牛羊,骑马的猎人带了许多狩获物,都回家去了。第四联就接上去说;这些牧人和猎户,他们看看我,我也看看他们,彼此都没有相识的人。于是作者写出了第八句。在一个衰败没落的环境中,又遇不到一个相识的人,便只好放声高歌,想念起古代两个隐居山中、采野菜过活的伯夷、叔齐了。,赏析,中心思想,过描写秋天山野宁静、开阔、美丽的景象,表现了自己田园生活的闲适、自然、纯朴的情趣,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苦闷心情。,内容理解,1、借用陶渊明诗句和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隐含自己归隐,眼望秋景产生孤寂之感的句子是: 2、表现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 3、描写淡淡的暮霭之中,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强烈辉映的句子是: 4、描写山间静谧、美丽、开阔景色的句子是: 5、描写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给人一种跳动的情致和欣然意趣的句子是: 6、借用典故,表达诗人追怀古人与古人交友情怀的句子是: 7、表现诗人在现实中的孤寂无依,而追怀古代隐士的感情的句子是: 8、描写一幅山家秋晚图景的句子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同上。,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鲁山山行,北宋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中心思想,通过描写鲁山山中千姿百态的景象,表达了诗人舒适、悠闲、惬意的心情。,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被后人称为“诗鬼”。,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元和四年(809),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 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中心思想,通过描绘将士们在边塞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赏析,1-4句: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第一句:“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第二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第三四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三四句:这种安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内容理解,1、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写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的诗句: 2、表明敌军来势汹汹,将士们雄姿英发的句子是: 3、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而战士们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诗句是: 4、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战斗惊心动魄的句子是: 5、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战地阴寒惨切气氛的句子是: 6、体现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残酷的句子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7、描写援军的活动,生动表现双方苦战的句子是: 8、写自己愿意为报主提携,宁可战死在沙场的忠心的句子是: 9、运用典故,表现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的句子是: 10、表达将士们欲以身去报效国家的豪情的句子是: 11、与“日”有关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夸(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1181年,被人弹劾罢官。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写作背景,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 破阵子,本为唐教坊曲名,又名破阵乐,后用作词牌。在唐代为舞曲,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帜,唯物壮观,有军队“破阵”之意。 赋:写作。壮词:雄壮的词。寄:寄给。题目的意思为:写一首雄壮的词寄给陈亮。这首词的写是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解题:,中心思想,通过回忆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 ,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忧愤之情。,1、表现吹角连营中的壮盛军容的词句是: 2、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而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3、描写理想中的驰骋疆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景的句子是: 4、渲染战斗气氛浓烈的句子是: 5、描写前方将士宴饮场面的句子是: 6、直接抒发作者渴望为朝廷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7、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内容理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沙场秋点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表现作者畅谈宏愿未了,遗憾终生的句子是: 9、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10、充分表达作者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雄心壮志,并借此与友共勉的句子是: 11、运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一段完整的话,表现一个人的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古代多少仁人志士都胸怀大志,只可惜有时空有报国之志,却无用武之地。辛弃疾就曾长叹自己空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却已“白发生”而无从实现自己的理想。,1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13、词中有一处显示作者感情出现波折的句子,请写出这句话,并赏析一下它所产生的效果。 14、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1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鬓边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最后一句。此句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梦境形成鲜明,揭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答:“秋”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们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16、“可怜白发生”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答:表现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答:“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1、“沙场秋点兵”一句不仅交代了( ) 等“记叙要素”,也预示了( )的前景。 2、“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既指( ),也指( )这种修辞手法称为( )。 3、破阵子上片( )字点明是想象,写出( )的场面,下片写( )的场面。词中“醉”、“梦回”、“看”等动词让人体会出词人壮志难酬的压抑复杂心情。 ( )沉痛感叹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时间、地点、事件,战无不胜,牛,连营,双关,“梦”,点兵沙场准备出征,英勇杀敌、乘胜追击,“可怜白发生”,练习,水调歌头,北宋 苏轼,苏轼(10371101)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许多词作奔放豪迈,慷慨激昂,南宋辛弃疾等人得以继承发展,形成了“苏辛”豪放词派。 苏轼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而在此上任期间已经41岁,20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弟弟又远在他乡,诗人心情沉重,满腔痛苦无法抑制。,写作背景,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中心思想,作者通过问天、问月,表达了他热爱人间的现实生活,希望亲人能够平安团聚的美好愿望,寄托了他对离人的平安祝福,表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旷达乐观的胸襟。,内容理解,1、化用李白“青年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2、写词人向往天上但又觉得天上不如人间温暖的句子是: 3、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4、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是: 5、词人无眠时悟出的人生哲理是: 6、“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7、表示事物都难以两全齐美的句子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揭示人生感悟的句子是: 9、表达作者豁达胸襟并阐明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10、写普天下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11、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12、表达词人对亲人美好祝愿并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13、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4、词人认为“不应有恨”的原因是: 15、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往往十有八九,这个时候,我们习惯用词中哪两句诗来劝慰他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同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17、词前小序的意思及作用。 18、名句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词人把“天”、“月”都人格化的目的是什么?,答: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答:词前小序说明作词的缘由,高度概括了作者这个中秋之夜的思想感情经历,表达了他对亲人的真挚怀念。“欢饮达旦,大醉”提示上阕内容;“兼怀子由”提示下阕内容。总的来看,是述说作词原因,总领全篇。,唯愿别离的人们各自珍重,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也能共同欣赏那天上美丽的月亮。此句表达了作者豪爽旷达的情感。,创设了一个神话般的美好境界,这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20、反复阅读此词,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21、“起舞弄清影”中“弄”字好在哪里?,答:如:“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句设想甚奇。但词人又调转笔锋,作了一番宽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层层推进,释却离怨。,答:“弄”:“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到舞姿的美妙。,22、搜集描写月亮的句子或借月抒怀的句子: 23、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一段话,表达美好的祝愿。 24、以“遥望秋天的夜空,我想到了”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例如:借月表达离别之情的句子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月表达被贬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之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借月抒发对家乡亲人、友人思念的句子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借月抒写亡国之痛、爱国之情的句子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是一个清冷的中秋夜,皎洁的月光静悄悄的洒在窗前,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我和父母身各异地,只能对着天上的明月互相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 苏轼,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当时密州蝗灾、旱灾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不断袭扰边境,因关心人民疾苦而时刻准备驰骋沙场杀敌卫国,救民于水火。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中心思想,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家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写作特色,1、该词开篇以“老夫”自况,着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2、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又打猎激发出来的雄心壮志。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3、此作是苏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尤其结句“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体现了其粗犷、豪放的风格。因而此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到语言风格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4、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1、作者心怀壮志,但仕途屡遭坎坷,而使其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的句子是: 2、生动传神地描绘一幅出猎雄姿的句子是: 3、运用借代修辞,塑造词人豪迈潇洒的猎人形象的句子是: 4、描绘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的句子是: 5、借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英武的句子是: 6、借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的诗句是:,内容理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左牵黄,右擎苍。,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借用典故表达诗人以“魏尚”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以重用、报效朝廷的句子是: 8、抒发作者欲驰骋沙场杀敌报国之情的句子是: 9、表现苏轼虽遭贬谪,然国事在胸,犹恨外敌的句子是: 10、渴望报国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11、从表达方式上看,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描写、叙事,抒情,12、“千骑卷平岗”中“卷”字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13、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有什么作用? 14、“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出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自己重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答:表达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15、请写出“会挽彫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1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一定要把弓拉的如满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答: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文献公”。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中心思想,通过描写海上生明月、大地满清辉的优美景象和自己月夜不眠的情景,抒发了对远方友人深挚的思念之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 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登快阁,北宋 黄庭坚,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感。元丰五年秋天的一个傍晚,他在处理公事之余,等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写作背景,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多处用典。前句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 “倚晚霞”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写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会天就黑了,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赏析,五六二句同样巧用典故。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晋书阮籍传阮籍善为青白眼的典故,“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横”字生动,写尽诗人的无可奈何、孤独无聊。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 从全诗的结构看,结尾相当精彩:起首处诗人从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中心思想,通过叙述自己为官之余登快阁所见到的景色,表现了自己对悠闲淡泊生活的向往,并透露出他对尔虞我诈的现实社会的不满。,观刈麦,唐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诗君子”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写作背景,中心思想,通过描写作者的所见所闻,尤其贫妇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内容理解,1、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艰苦劳作的句子是: 2、正面表现刈麦者劳作辛苦的句子是: 3、描写农民在麦收季节田间劳作辛苦的句子是: 4、深入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 5、反映官府对贫困农民残酷剥削的句子是: 6、最能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的句子是: 7、揭示农家生活贫困原因的句子是: 8、写出自己丰衣足食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同上。,同上。,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同上。,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9、最能表达对劳动人民同情和关心的句子是: 10、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11、古诗中描写农耕生活的句子是: 12、“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悲”从何来? 13、从侧面描写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的句子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大儿锄豆溪东,小儿正织鸡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14、运用“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写一段完整的话(不少于50字)。,六月是我省大部分地区收割小麦的季节,农民们在烈日下的田间艰辛劳作,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沧海,东汉 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班师南归,在南归途中经过濒临渤海的碣石山,于是登临临碣石山,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中心思想,通过描写辽阔壮阔的沧海景色,表现出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1、千古名句: 2、点明观沧海地点和目的的句子: 3、写大海苍茫,山水相连,透出不凡景象的句子是: 4、描写岛上风光,渲染烘托大海生机勃发的句子: 5、实写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6、所描写的虚景是: 7、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通过大胆想象表明其雄心的句子是:,内容理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8、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表现大海包容万物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9、通过奇特想象创造出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句子是: 10、表达诗人想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11、表现出作者气吞山河、志得意满,普天下非我莫属的“王者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2、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 ) ,是( ) 时期著名的( )家,( ) 家、诗人,他的诗以( ) 见称 13、给下面红字释义: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14、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 ”写的是动景,“_,_, _”写的是静景.,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登上。,来。,何:多么。澹澹:水波摇荡的样子。,高耸。,银河。,似,好像。,庆幸。,歌:诗。咏:吟咏。,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15、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16、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7、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 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与财务稳健性:行业分析与风险应对报告
- 2025年智能家居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下的智能家居设备互联互通性产业链价值研究报告
- 砍伐林木合同转让协议书
- 机关文明健康协议书模板
- 糖尿病健康管理合同协议
- 研发写字楼租赁合同范本
- 船坞甲板加工合同协议书
- 电梯销售合同终止协议书
- 独栋办公楼租赁合同范本
- 理发店合伙合同协议模板
- 市场营销原理与实务形成性测试1-4答案
- 储罐计算书模板
- 水下作业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工程通用版范本)
-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 GB/T 9724-2007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
- GB/T 31301.4-2015制鞋机械安全要求第4部分:鞋类成型机
- GA 1551.6-2021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6部分:石油天然气管道企业
- CB/T 749-1997固定钢质百叶窗
- 汽车租赁合同协议免费下载版5篇
- 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附完整答案【名校卷】
- 箱梁预制场建设施工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