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33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_第1页
煤矿33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_第2页
煤矿33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_第3页
煤矿33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_第4页
煤矿33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xx煤矿33(4)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33(4)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会审单位及人员编 制: 年 月 日审 核: 年 月 日防突区: 年 月 日施工单位: 年 月 日探放区: 年 月 日生产技术科: 年 月 日地测科: 年 月 日通风区: 年 月 日信息中心: 年 月 日机电科: 年 月 日安监处: 年 月 日调度室: 年 月 日瓦斯地质副总: 年 月 日通风副总: 年 月 日机电矿长: 年 月 日生产矿长: 年 月 日安全矿长: 年 月 日总工程师: 年 月 日33(4)13运巷揭煤专项防突设计会审意见目录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1一、工作面概况1二、地质概况1三、33(4)13运巷过F47断层施工说明3四、瓦斯概况4第二节 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通风系统及加强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5一、局部通风设计5二、风流路线5第三节 过F47断层揭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项设计6一、过断层揭煤程序6二、防突程序8 (一)区域“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8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82、区域防突措施83、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94、区域验证10(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121、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122、局部防突措施13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54、安全防护措施16第四节 组织管理措施20第五节 附图23第一节 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概况33(4)13运巷位于三采区前进方向的南翼,西邻33(4)13抽采巷巷正在掘进,西邻33(4)15运巷剩余300米正在进行预抽,南部为聚财塔大断层,工作面标高+372+446米,巷道断面为矩形,巷道宽5.0m,高3.8m,掘进断面为19m2,巷道顶部采用锚网W钢带联合支护,锚索补强加固;帮部采用锚-网-W型护板竖放支护。二、地质概况33(4)13工作面总体位于一单斜构造之上,地层向西倾斜,倾角010,平均5,地质条件属于简单。所掘层位为xx组下段顶部的3+4#煤,区域内煤层厚度约为3.8米,煤层稳定,顶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底板为灰黑色泥岩。由于33(4)13抽采巷在A14点南40米处揭露一F47断层,该断层斜交并横跨33(4)13运巷,影响范围大。为确保33(4)13运巷顺利施工,探放二队进行了钻探,总共施工了10个钻孔,探明前方煤层赋存情况。根据钻探成果和视频探测成果可知,该断层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岩性较软,煤岩层倾角变化较大,裂隙发育。断层上盘在运巷揭露处的煤层顶板标高约433.6m,虽然该断层在探测过程中未出现瓦斯喷孔现象,但断层附近岩层裂隙发育,瓦斯赋存较高,因此施工队组在掘进到该区域时必须加强工作面瓦斯监测工作。33(4)13抽采巷过断层挑顶设计剖面图33(4)13抽采巷探运巷F47断层钻孔平面示意图33(4)13抽采巷探运巷F47断层钻孔统计表钻探位置孔号方位倾角孔深钻探情况距顶板A14点南30m1909.556m025m砂岩,2556m煤1.9m2901356m024m砂岩,2456m煤1.8m3906.556m021m砂岩,2156m煤2m490440m020m砂岩,2040m泥岩2.1mA14点南0.5m59011.556m056m煤1.5mA14点南1.3m61351210m07m煤,710m砂岩1.15m7135178m05m煤,58m砂岩1.35m8135810m07m煤,710m砂岩1.55m9135040m023m煤,2329m泥岩,2931m煤,3140m砂岩1.8mA14点南1.4m10135355m09.5m煤,9.523.5m泥岩,23.538m砂岩,3839m泥岩,3955m煤1.7m三、33(4)13运巷过F47断层施工说明截止4月10日8点班完,33(4)13运巷已掘进至A13点前78米,为满足巷道运输设备的安装与使用的需求,33(4)13运巷需采用挑顶方式过断层,至4月10日8点班完工作面继续掘进45.764米后到达设计挑顶位置,33(4)13运巷挑顶处以开口中心坐标X=4440.987,Y=2480.283,Z底=427.0.75(预测),以方位角=180,以73444上山坡度向南掘进48.231m(斜距)(平距为47.8m),预计揭露全煤,工程量为48.23m。技术科已编制33(4)13运巷过F47正断层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通风区已编制33(4)13运巷挑顶期间通风安全技术措施。33(4)13运巷过F47断层设计平、剖面图33(4)13运巷变坡处挑顶示意图四、瓦斯概况根据邻近工作面33(4)15运巷610m处所测的最大瓦斯压力为1.5MPa,推算最大瓦斯含量为10.7m3/t,则推断33(4)13运巷揭煤区域原始瓦斯压力约为1.3MPa,原始瓦斯含量约为10.2m3/t。第二节 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通风系统及加强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一、局部通风设计1、33(4)13运巷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2、33(4)13运巷局扇安设在33(4)13运巷风桥的全风压新鲜风流中,穿墙风筒均安设了防逆流装置。3、掘进工作面局扇必须实现 “五专一化一切换”和“自动切换功能”。风机电源从三采变电所利用电缆引出,在三采变电所有专用变压器。4、根据33(4)13运巷挑顶期间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可知,工作面风筒出口风量应大于500m/min,故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对旋式风机,主风机及备用风机均选FBDNO.8/255KW型风机,风机为双级供风,供风量为6001000m/min,风筒选用800mmPVC软质风筒,风机后安装有排放瓦斯三通,切换裤衩使用高强度双层布料耐腐蚀切换裤衩。33(4)13运巷实际供风量为536m/min, 满足设计要求。附图2-1:33(4)13运巷通风系统图二、风流路线(1)新鲜风: 郭家山副立井三采轨道巷33(4)13运巷风桥33(4)13运巷风机33(4)13运巷33(4)13运巷工作面。(2)污 风:工作面33(4)13运巷横贯33(4)13抽采巷33(4)13抽采巷回风联巷三采回风下山郭家山回风立井绕道郭家山回风立井。三、确保风流稳定可靠措施 1、局扇必须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转,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风机。因工作需要及其它原因需停风时,必须撤出工作面的人员,切断工作面所有机电设备电源,并汇报矿调度室,巷内拦网设专人警戒,严禁人员进入。 2、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新鲜风流)中,距回风巷口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局扇实行挂牌管理。 3、局扇安装要求距单轨吊中大于1000mm,离地高度不小于300mm,局扇周围要清理干净,无杂物堆积,吸风口前无障碍物和明显断面变化。 4、工作面的局扇供电设备,必须实行“三专两闭锁”,即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两闭锁”为瓦斯电闭锁及风电闭锁。 5、工作面必须使用双风机、双电源。 6、风筒吊挂必须做到逢环必挂,吊挂平直,拉紧平稳,缓慢拐弯,风筒必须接口严密,无破口、不漏风,严禁随意拆开或用重物挤压正在供风的风筒。 7、风筒出口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8m,在工作面应常备一节风筒,以备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补充吊挂风筒。 8、严禁同时打开两道隔绝风门,以免风流短路。风门在人物通过后,必须及时关闭。 9、掘进工作面必须实行双风机双电源供风,且双风机双电源需由施工组队按矿有关规定进行风机切换试验,切换时,跟班电钳工、风机管理员要做好记录,确保掘进工作面正常供风。第三节 过F47断层揭煤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项设计一、过断层揭煤程序 1、揭煤程序根据相关规定需要执行以下的揭煤方案,其流程为:7米前执行措施:33(4)13运巷揭煤区域有突出危险,在距离煤层法距7米前采取区域防突措施,施工穿层钻孔进行区域预抽。当瓦斯预抽率35%时,采用直接法测定残余瓦斯含量进行区域效果检验。效检合格方可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线距离5米处,若不合格,则继续抽采瓦斯,直至效检合格;5米前执行措施:若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则掘进至距煤最小法距5米前采取区域验证,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若预测所揭煤层有突出危险,则采取打排放钻孔措施,进行工作面消突,然后进行局部效果检验;若预测无突出危险,在施工中应加强通风、监测,采用远距离放炮揭煤措施,并采用钻探手段边探边掘至距煤层最小法线2m的位置。2米处执行措施:距煤层法距2米处,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对所揭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最后验证。若无突出危险,则采用远距离放炮等安全防护措施,揭露煤层;若有突出危险,采取打排放钻孔措施,进行工作面消突,然后进行局部效果检验,直至效检有效后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揭开煤层。揭露煤层后仍有一小段巷道属于揭煤范围内,当工作面揭露煤体达到300mm即开始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工作面预测,同时工作面要加强支护。二、防突程序(一)区域“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根据中国矿业大学对我矿(3+4)#煤合并层突出危险性鉴定,标高+430m以下区域(3+4)#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33(4)13运巷揭煤区域标高+429-+431m,处于该水平以下,属突出危险区,直接采取区域防突措施。2、区域防突措施33(4)13运巷揭煤区域防突措施采用穿层钻孔进行预抽。1)钻孔控制范围:钻孔控制在揭地质构造界面或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左右12m及断层面前后12m。2)钻孔终孔间距:预抽钻孔均匀布置整个区域,穿层孔按间距6m布置,共计12个钻孔。3)钻孔施工结束后,应立即进行抽放,并绘制预抽钻孔竣工图进行分吸,若钻孔存在空白带应补充施工抽放钻孔。区域防突措施穿层钻孔参数孔号钻孔位置方位角()倾角()孔深(m)133(4)13抽采巷东侧帮A14点南30m-70m90255290855390855490855590855690855790855890855990255109025511902551290255附图3-2:区域防突措施钻孔布置图3、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1)当瓦斯预抽率35%时,进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防突措施检验布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中部和两侧,并且至少有1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孔布置在33(4)13抽采巷A14点南50米处东侧帮。(2)采用直接法测定残余瓦斯含量进行区域效果检验,残余瓦斯含量WC8m3/t以及检验钻孔施工过程中无喷孔、顶钻等其他异常现象,方可认为措施有效。否则,必须补充措施或延长抽采时间,直至效果检验有效。(3)当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均不超标时,说明措施有效,巷道可以向前掘进至距地质构造界面法距5m的位置进行区域验证。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钻孔参数孔号方位角倾角孔深(m)174+334290+345390+3204106+334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钻孔设计图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钻孔平面图4、区域验证当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有效时,巷道掘进至距离煤层法距5处(33(4)13运巷以73444上山掘进43.231m处)停止掘进,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如果所测的指标小于临界值时,且在打钻过程中未发现顶钻、喷孔等异常情况时,则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巷道可以安全掘进至距离煤层法距2m位置;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应停止掘进采取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直至有效为止。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在工作面前方使用孔SGZ-III3B钻机施工3个孔深15-17m的钻孔,钻孔孔径75mm;钻孔的终点控制巷道轮廓线外5m处,每钻进1米测定一次K1值。在掘进过程中采取控层措施控制层间距,施工2个钻孔进行边探边掘。边探边掘钻孔参数孔号方位角倾角孔深(m)1180+5垂距2m范围内探测无煤2180+9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K1危险性mL/(gmin1/2)湿煤样0.4有突出危险0.4无突出危险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区域验证钻孔参数孔号方位角倾角孔深(m)1148+7172180+7153212+717区域验证钻孔设计图(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1、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揭露煤体前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工作面预测,揭露煤体达到300mm后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工作面预测。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定方法、参数及指标临界值同上所述区域验证。钻屑指标法钻孔布置方法同区域验证钻孔布置方法;测定参数及指标临界值如下:K1最大钻屑量Smax危险性mL/(gmin1/2)Kg/m0.56有突出危险0.56无突出危险2、局部防突措施(1)工作面采取密集排放钻孔作为局部防突措施。(2)排放钻孔孔径不小于75mm,穿煤长度不小于5m,当排放钻孔不能一次打穿煤层全厚时,可分段施工,但第一次实施的钻孔穿煤长度不得小于15m,且进入煤层掘进时,必须至少留有5m的超前距离。揭露煤体之前:钻孔控制范围为巷道的两侧轮廓线外至少5m,揭露煤体之前钻孔还需控制下部轮廓线3m,钻孔的孔底间距为2m,均匀布孔,在工作面正头布置三排钻孔,上部10个,中部9个,下部10个,巷道两帮各布置6个钻孔,共布置40个钻孔,钻孔间距0.5米。揭露煤体之后:钻孔控制范围为巷道的两侧轮廓线外至少5m,钻孔的孔底间距为2m,均匀布孔,在工作面正头布置两排钻孔,上排10个,下排9个,巷道两帮各布置3个钻孔,共布置25个钻孔,钻孔间距0.5米。局部防突措施孔布置参数钻孔编号与巷道中线夹角()倾角()钻孔间距(m)开孔距顶板高度(m)孔深(m)1-23+7距2#0.5m1.510.92-16+70.51.510.43-12+70.51.510.14-9+70.51.5105-3+70.51.510.16+3+70.51.510.47+9+70.51.0510.98+10+70.51.05119+18+70.51.0510.610+23+70.51.0510.111-14+70.52.4510.112-10+70.52.4510.113-7+70.52.4510.114-4+70.52.4510.6150+70.521116+4+70.529.517+8+70.52.459.518+12+70.52.457.619+16.5+70.52.457.620+4-50.50.19.521-23-50.50.110.922-16-50.50.110.423-12-50.50.110.124-9-50.50.11025-3-50.50.110.126+3-50.50.110.427+9-50.50.110.928+8-50.50.19.529+23+7左帮距迎头22.456.330+26+7右帮距迎头32.456.331+24+7左帮距迎头3.52.455.332+50+7右帮距迎头3.52.455.333+63+7左帮距迎头22.455.034+54+7右帮距迎头32.455.035+23-3左帮距迎头20.16.336+26-3右帮距迎头30.16.337+24-3左帮距迎头3.50.15.338+50-3右帮距迎头3.50.15.339+63-3左帮距迎头20.15.040+54-3右帮距迎头30.15.0附图3-3:局部防突措施钻孔布置图 (3)瓦斯排放衰减稳定后,对措施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若工作面仍有突出危险性,应补充排放钻孔、增加排放时间。直至煤层突出危险性消失。3、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在实施了防突措施后,为了验证防突措施的可靠性,对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在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影响范围内对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进行进一步检验。(2)揭露煤体前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同上);揭露煤体达到300mm后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同上),检验钻孔数为5个,分别位于巷道的两侧和中部。检验钻孔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防突措施钻孔密度相对较小、孔间距相对较大的位置的排放钻孔之间,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临界值以下,同时工作面未发现如钻孔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或突出预兆等异常情况,则措施有效;反之,判定为措施无效,补充局部防突措施,直至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防突措施检验钻孔参数孔号方位角倾角孔深(m)1180+7102180+10103180+12104148+7105212+710工作面防突措施检验钻孔布置图(3)最后的突出危险性验证掘进至距煤层法线距离2m处停止掘进,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最后的突出危险性验证(方法同上)。1)若经最后的验证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则再次实施排放钻孔,直至最后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性,方可揭开煤层。2)若经最后的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采取小循环进尺、远距离爆破揭开煤层,直至全部穿过断层进入全煤2m为止。爆破器材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4、安全防护措施对有突出危险煤层进行采掘工作时,必须采取压风自救系统、反向风门、远距离放炮、避难硐室等安全防护措施。(1)个体防护入井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自救器和矿灯,自救器要能熟练使用,熟悉突出预兆。作业过程中,发现突出征兆,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施工区域和受威胁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及时关闭工作面及巷道内的电气设备电源,并尽快向矿调度室汇报。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作业人员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情况危急时立即进入避难硐室或压风面罩处,打开压风自救装置阀门呼吸新鲜空气,进行自救,等待救援。现场人员必须尽快向矿调度室汇报,由矿领导组织指挥相关人员进行抢险救灾。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一次防突知识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2)压风自救设施1)压风自救系统安装数量在距掘进工作面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40m的距离设置2组,在巷道每部皮带机头均安设一组,爆破地点、撤离人员及警戒人员所在位置设置一组,回风系统有人作业处需安设一组。2)压风自救系统具体安装要求每组安设58个压风面罩,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少于0.1m3/min;面罩与喷嘴之间应用专用卡子卡牢,严禁铁丝绑扎;面罩与喷嘴之间的闸阀必须正对巷道,便于开启、关闭;每组压风自救系统都必须与压风管相连且保证供风正常;每组压风自救系统面罩与喷嘴连接处、喷嘴及喷嘴闸阀、压风自救系统横管连接处、横管通过高压软管与巷道内压风管连接处等连接点必须确保完好、牢固、不漏风;压风自救系统横管与巷道内供风管的连接软管必须使用高压软管;压风自救系统应平直吊挂在巷帮上,供风横管距底板1.8m;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下方前后5m范围内不得存放材料及任何杂物、积水等影响正常使用。(3)反向风门在33(4)13运巷风桥砌筑两道防突反向风门,在施工人员进入掘进工作面迎头时,必须将反向风门打开顶牢。掘进工作面迎头放炮、揭煤或无人作业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4)远距离放炮在工作面距离煤层法向距离2m到揭露全煤2m的范围内时,严禁使用综掘机继续进行掘进,必须采用远距离爆破安全防护措施揭露煤层,爆破地点必须33(4)13运巷往北不小于300m处。远距离爆破时,33(4)13运巷和33(4)13抽采巷必须停电、撤人,所有人员撤离至33(4)13运巷1#横贯往北33(4)13上库巷的新鲜风流中。爆破30min后才允许进入工作面检查,且必须另编写远距离放炮安全技术措施。(5)避难硐室在33(4)13运巷500m处设至了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安设了直通矿调度电话,并分别安设了2组压风装置和1组供水施救装置,同时必须储备不少于12个隔离式自救器。(6)其它1)设计适用范围设计适用于33(4)13运巷过F47断层及揭露全煤2米范围内的防突程序,未尽事宜严格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执行。2)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有声预兆A、响煤炮。有的像炒豆似的噼噼啪啪声,有的像鞭炮声,有的像机关枪连射声,有的像跑车一样的闷声、沙沙声、嗡嗡声以及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B、发生突出前,因压力突然增大,支架会出现嘎嘎响,煤岩壁会开裂,打钻时会喷煤、喷瓦斯等。无声预兆A、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空气气味异常、闷人,有时变热。B、在煤层结构构造方面的表现为: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变暗淡、无光泽、煤层干燥,煤层受挤压、褶曲变粉碎,厚度变大、倾角变陡。C、在地压方面表现为:压力增大,使支架变形,煤壁外鼓、片帮、掉渣、顶底板出现凸起台阶、断层、波状鼓起、手扶煤壁感到震动和冲击。3)避灾 A、工作面的专职瓦检员、安全检查员和班组长,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分吸、对比、掌握突出预兆。当发现有突出预兆时,瓦检员、安全检查员和班组长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面的一切工作,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并按规定设置警戒,同时汇报矿调度室和通风值班室,由矿调度室通知当日矿值班领导、总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组织分吸、采取措施、进行处理。B、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避灾路线:(附图3-4:33(4)13运巷避灾路线图)工作面33(4)13运巷33(4)13上库巷33(4)14材联巷三采轨道巷郭家山副立井井底绕道地面影响范围内的其他人员在调度室的指挥下沿施工地点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撤离时每个人都必须佩戴好隔离式自救器,同时要将发生突出的地点、预兆情况以及人员撤离情况向调度室汇报;立即切断突出地点及回风流中的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撤离现场要关闭反向风门,并在突出区域或瓦斯流区内设置栅栏,以防人员进入。当确定不能撤离突出灾区时,立即背向冲击波传播方向,向下趴在巷道底板上,待冲击波过后,尽快使用压风自救系统自救或撤离灾区,到安全地点等待救援。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接受防突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第四节 组织管理措施 为做好33(4)13运巷过断层过程中的防突管理工作,成立防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成 员:相关专业副总师 通风区长 调度室主任 安监处长 生产技术科长 地测科长 信心中心主任 机电科长 综掘一队队长 防突区长 探放区长 领导小组负责过断层期间的人、财、物的统一部署,调配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安全监督、指挥撤人、停电、送电、安全警戒、放炮指挥调度,组织过地质构造变化段的安全检查等工作。一、综掘一队1、负责加强过断层前后10m范围内的巷道支护;负责清理作业场所文明环境和理顺排水系统,确保压风、供水的正常使用。2、要严格按预测报告单的要求控制进尺,严禁超掘。3、防突牌板、预测(检验)点标志牌,严禁随意挪动、损坏或修改。4、当遇到突出预兆或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时,负责组织施工场所内所有人员按避灾路线及时撤离现场,并汇报矿调度。二、防突区1、编制过断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专项设计,检查防突措施钻孔施工情况。2、负责对预测孔、效果检验孔的防突参数进行测定,并负责预测预报、测点位置标注、防突牌板吊挂和及时填写预测牌板中的预测结果、填写并报批发送预测报告单等工作。3、负责记录预测孔、效果检验孔及局部防突措施钻孔等的瓦斯动力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详细记录开孔位置、钻孔倾角、方位、孔深.4、负责监督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掘进单位不超进尺生产。5、负责建立防突设备及仪器仪表使用完好台帐,负责对防突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检修和校检。6、根据工作面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吸,负责设计防突措施钻孔等参数并报批发送各相关单位。7、负责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进行综合分吸,找出防突工作存在的问题,安排布置下一步的防突工作。三、通风区1、按防突管理要求,负责完善矿井通风系统,加强通风设施的维护,保证作业场所通风系统稳定可靠,风量满足现场施工需要。2、工作面的瓦斯监测资料必须每天进行分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