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立方米的酯化釜及储罐设计(全套CAD图+说明书+开题报告+翻译)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1页)
编号:167006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7-09-04
上传人:机****料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高**(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30
积分
- 关 键 词:
-
立方米
酯化
设计
全套
cad
说明书
仿单
开题
报告
讲演
呈文
翻译
- 资源描述:
-








- 内容简介:
-
学 毕业设计 (论文 ) 题 目 4化釜及储罐设计 学院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 师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20 年 5 月 28 日 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 院: 机械工程学院 题 目 4化釜及储罐设计 论文 (设计 ) 内容及要求: 一 、 毕业设计(论文)原始依据 装置参数 : 搅拌器: 工作压力: 容器内 常压 夹套 管 操作温度: 容器内 230 夹套 150 盘管 250 介质: 容器内 脂肪酸 夹套 水蒸气 盘管 导热油 全容积: 4罐: 常温常压 全容积 22.9 、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设计图纸折合 0#图 3 张以上(其中手工绘图不少于 1 张 1#图)。设计说明书 12000 字以上,并有 2000 3000 字的外文文献翻译和 300 字左右中英文摘要 。 三 、 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设计符合最新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设计图样达到工程设计施工图水平。 四 、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 献查阅 题报告 体设计 强度校核 图及编写说明书 五 、 主要参考文献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搅拌反应器)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球罐和大型储罐) 制压力容器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南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4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自选课题 设计(论文)题目类型 工程设计 起止时间 一、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 脂肪酸是油脂化工的基础原料,以天然脂肪酸为原料衍生的下游产品,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等各种行业。因此,脂肪酸在现实中需求量是比较大的,脂肪酸的大量生产也是很有必要的。本酯化系统的设计在相同任务下设备成本的降低,使脂肪酸能够大规模的生产,促进 各行业的发展。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本次设计的是脂肪酸酯化搅拌器及储罐。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搅拌功率计算、传热计算、釜体的结构设计(釜体尺寸、顶盖、传热部件、工艺接管等)、储罐的结构设计、强度校核等。并对其进行强度计算及校核,绘制图纸等。技术方案及路线:首先进行搅拌功率计算和传热计算,然后进行釜体和储罐的结构设计,最后进行强度计算和校核。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 搅拌功率计算和传热计算,釜体和储罐的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难点是: 一、由于 脂肪酸酯化过程比较复杂以及现有的知识有限,其难点为釜体物料及传热计算,并对其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 二、由于本次设计的釜是满足釜内 230,夹套 150 的生产,其难点是对釜高、釜内径以及壁厚等进行比较优化的设计。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 四、设计(论文)研究方法及步骤(进度安排): 2 月 11 日至 2 月 15 日:了解我们所要设计的试验装置,为进行设计做准备; 2 月 16 日至 2 月 28 日:进行参观实习; 2 月 28 日至 3 月 18 日:查阅资料,找设计依据,理出设计思路; 3 月 18 日至 4 月 24 日:算数据,求得设计的各种依据; 4 月 25 日至 5 月 25 日:设计,画出设计图纸,写出设计说明书并校核; 6 月初:准备答辩。 五、进行设计(论文)所需条件: 1、要有充分的资料(在图书馆查阅与酯化反应的相关书籍,进行筛选,选出有用的信息)。 2、到工厂进行实习,了解酯化反应的生产流程,并了解酯化釜的基本结构。 3、设计所需设计方法、软件、工具等。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英语翻译 16 . S. M. M. O. A. K. A. is to of to is in it is in in of in An is in to of as a of to to a In by he of on of is as of an to of be of or 1. of a of as pH , of of in et 2. It be an of is of in 3 4 of to .3 NP 978 (1 of of is et 5 et 6 at 30 46 is 7% of NP 988. A at to of in of is on is to a 16 In a on is in is by of to is in of a 2 he of is in or of or so in to of of 1. at , is on to it is On at . As in . an it is at , as it is it at at at of on is a of or of to In of on to in of as in 1, on of in is As an he a 1 a of 400 kg be In of it a up .1 mm on a be as an it of or in A of of 7. of on 8. 9 an to of a is a to of on of 10 of 11 in In of a of on 12 s to to a it to 13 on of by to a of An of in et 14 in 2.6 ft No at of of 15 he to of of 16. He of by of in 17 a in by s 18 of on of A of of et 19. It be so no f ) f as a 3he a as 2. of m To up of in a ( a of (m), 3/8 m) (m). to of at 16. To in in to as a of in on of to is 20 a C lC a C a C l 233222 2 to a 0C is a a to a 89 at of of a of in 21. 4 he of l. g to be 0 l of of It be of as , in is on of As a by of by of of is to as a of h a of At of in of to an an It m) to 0 h of of to a 0 of to a of of f ) as k f 12 is of 1 is of to a be by lm 2215 he to of It in 9001700) ee 9 on by 0 ft/s (m/s) no on of on to be as a of by in of a In in to in in by of In to of No It is be as a of in . 995) 2. J.; T.; in 81972) 5967 3. or . (1981) 4. of in , 1979) 5. of (,C (1981) 6. R.; K.: to 111993) 1930 7. of on of . 55 (1977)272278 8. M.; of on of 741978) 2530 9. of 851979) 281302 10. of 861980) 6891 11. O.: of by J 7 (1975) 504508 12. to 1995) 13. of of of 101989) 5461 14. An of in 981992) 86103. 15. in 851989) 112 16. D.: ( 1981) 17. of on of 121991) 3785 18. of on of 129 (1992) 9951006 19. of of in of of 23 (1991) 532538 20. 1989) 21. of in 1996) 22. D.; A.: of ( (1979) 23. 1985) . 碳酸钙在 内污垢热阻模型的预测 摘要 : 结垢此术语常常用来描述不期望的会加大热交换器的压力降和热阻的颗粒(最早在液体中 )的沉降。可知,碳酸钙主要存于冷却水当中,有难溶的特点,因为其难溶于热水,导致它在热交换设备中的结垢沉降。此篇论 文目的在于研究有关管子表面的溶液,雷诺数,温度和在管子中结垢时间和污垢增长关系,将描述一个的实验项目。从当今研究中得到的结果也被用来与早些时候部分调研人员关于碳酸钙结垢的讨论进行比较。另外,来自实验中的数据被用来建立一个污垢热阻模型 关键词: 结垢,热交换设备,碳酸钙 这些沉积的存在会表现出附加的热阻,将会降低热交换设备的水传热性能。沉积的增加取决与包括液体成分( 度等),温度,几何尺寸和流体雷诺数在内的一系列参数。结垢是指非期望颗粒在热交换器表面的沉积这些沉降物可能是包括腐蚀、颗粒物质 在内的化学反应产物或者结晶生物物质。在 该注意到结垢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结垢相关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 人在调查了美国精炼厂之后确认了这些估计。 985年在新西兰,约为 3000美元。 1973 年英国污垢所造成的全部损失大约是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约为 10亿美元 )。 在这方面,一篇有关碳酸钙结垢的调查将在下一个有相关实验设计细节和获得实验性的结垢数据的程序的部分被讨论。本篇论文部分是根据此项目,其目的是提出碳酸钙在 锈钢管子内沉积的污垢热阻模型。因此,这些数据将以一个无量纲衰退模型的形式来提出。为了研究结垢对热交换器的影响, 起了一个项目。 温度 温度 在有无机盐水溶液或天然 水的工业过程和操作中,常常会遇到结垢的问题。一些盐或它们的组成具有溶解度低的特点,所以较难溶解在与热交换器表面相邻的热流体内,例如硫酸钙和碳酸钙。图 1表示不溶性盐和普通的盐的表现。对于一般的可溶性盐的解决方法:观点一,在较进一步的冷却上,解决变成使过度饱和而且水晶成核。观点三,集中解决结晶和冷却的问题。观点二,解决不溶解但是在冷却上指出它是饱和的。观点四,现在对于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可溶性盐解决,如同它是一样加热温度到点 后在继续的加热解决之下变成过度饱和,到达温度点 C,开始坠落。 换热器表面 水垢的形成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包括水溶液),例如,使用天然水来冷却或者蒸发脱盐。除非采用适当的措施,不然水垢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例如,蒸发器里水垢引起的高金属温度可能导致换热设备机械失灵。上文提到的为工业设备中水垢的位势事非常高的。转化成水垢厚度相当于换热器表面全面积的 米。虽然这可能事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是它确实说明了工业设备水垢的大小或者析晶结垢的问题。 论了水垢表面温度的影响。 计了一个冷却塔试验装置模拟操作情况。这项调查略带广泛性,目的是研究热交换器管道上流速,表面温度个水质对结垢的影响。 经讨论他们为了获得与碳酸钙结垢有关的的数据而进行的的试验。 究了碳酸钙在铜管内快速又剧烈的结垢作用。在这方面,高度溶解的人工硬水和悬浮固体在一段热测试部分循环,然后测定出流速,管直径和温度对结垢的影响。了与结垢相关的试验并从统计学上来分 析碳酸钙结垢地数据。样的,相同点在不同的弯曲条件下热阻也事不同的。操作参数如温度、压力、溶液密度和流速在试验时都保持恒定。 冷却水的试验基础上,用不同的方法减少水垢,并制定了一张热阻数据的表格。 水冷蒸发器内管端的水垢热阻的做了一个实验性研究。实验中使用了四根长 尺不同几何规格的的蒸发管。没有数据来自管的不同区域段流动。 强调当热交换器是由于不正确的结垢设计将引 起的严重问题。 验了污垢(碳酸钙结垢)实际和基本的方面。通过对含盐系统溶解平衡和沉淀动力学的检验,他认为换热设备经常碰到定义沉淀结构趋势的问题。在考虑了 碳酸钙污垢离子散布的模型后, 计了一个在壳体和管热交换器中的结垢模型。论了关于结垢在热交换器上系统参数的影响。 进了碳酸钙的结垢模型,给出了在不同水溶液里结垢速率变化的可靠性预测。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上述所说的研究中还没有一个结垢 热阻模型能够用包含雷诺数,管表面温度和管径的公式来预测结垢热阻。 测试装置是如图 2 所显示的双管对流换热器。工作液体通过内置换热管的六个测试区段,每个区段长 。为了加热内置管的表面,在外部使用水 循环恒温装置 在管外用热水循环,该装置可以改变温度设置。三个热交换器内置管径分别是四分之一( 八分之三( 二分之一( 所有换热器的外管半径都是四,所有管子的材料都是 316 不锈钢。 工作液体出口 为了模拟在冷却水 中碰到的情况,碳酸钠和氯化钙问题。图 3 表示组成的污垢装置高的压力变数笔划泵,储藏箱 为化学的解决,前加热器,暖气音带,热点偶,温度控制器和调整器背压。另外的测试装置的细节和描述被呈现出。 使用碳酸钠和氯化钙水溶液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水溶液流过内管时在内管壁上产生碳酸钙水垢。水溶液进入换热器前是单独预热的,通过预热器加热到50。 在产品生产时 往往 被保持常数在 尔每立方 分米 。此分别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 页,共 54 页 4摘要 : 本设备是酯化反应生产系统,由搅拌反应器和储罐组成。该设备具备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效率高、耗能低等优点。本次设计首先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主要是依据反应物的性质确定。搅拌反应器设计是本设计的一个重点,包括搅拌罐设计、搅拌轴设计、搅拌装置设计选型、轴封设计等。储罐也是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用来存储产品。由于酯是有毒物质,而且易燃,因此对反应设备及储存设备的密封要求相当高,需要对各部件进行选型、校核。本次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绘图效率与质量大大提高,节省大量时间。 关键词 : 酯化;搅拌反应器;储罐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2 页,共 54 页 4m3 is a of is of of is to of an of an so is It is to be in of me of 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3 页,共 54 页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搅拌反应器设计 2 . 2 . 3 . 5 . 8 . 10 . 11 . 12 . 16 . 18 . 19 . 23 . 23 . 24 . 24 . 24 . 25 第二章 26 . 26 . 26 . 27 . 28 . 28 . 29 参考文献 32 英语翻译 33 谢辞 47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4 页,共 54 页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5 页,共 54 页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6 页,共 54 页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 页,共 54 页 引 言 经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 如 今的流体混合技术已进人快速发展 的新 时期,并 且 积累了大量可用于分析和预测混合体系的设计经验和关联式。但 是因为 流 体混合体系的多样性和物料流变特性的复杂性, 现在 对于搅拌设备的选型和设计还主要依赖 于 经验和实验,对其 好坏 很难用理论 来 预测,对于能 量损 耗和生产成本,只能在一定规模的生产装置上进行对比后才能分出高低。另外对搅拌设备的放大规律至今仍无足够的认识,缺少理论指导。 此次设计的 搅拌 反应 设备 是酯化釜, 酯是一 种 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除本身是溶剂、增塑剂而用于很多工业部门外,还大量用来生产聚酯,也有一部分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酯类生产的历史 长远 , 针对 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早已 经 开始,威廉森在 1852年已经提出了由酸与醇合成酯的理论。 可生成酯的方法很多,工业上大多数直接酯化过程均为液相反应,由于受平衡限制,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故常用从反应混合物中移走反应产物(水,酯或两者在一起)的办法来移动平衡点 。 反应器可以是连续式的或间歇式的。间歇式反应器通常为带搅拌的反应釜;连续式反应器则是塔式的。为防止无机酸催化剂对设备的腐蚀,须妥善选择反应器的材质及结构。 酯化釜的目的是借助搅拌器的作用是使酸跟醇在高温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酯。该题目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设备的设计,包括搅拌装置、轴封和搅拌罐三大部分设计,并画出相应的设备图。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2 页,共 54 页 第一 章 搅拌反应器设计 论 搅拌反应设备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十分多的化学工业生产都多多少少的应用着搅拌操作。搅拌能够使得两种或多种的物质在彼此之间相互分散,从而能够达到均匀混合,也可以加速传热和传质的过程。化学工艺流程的种种化学变化,都是以参加化学反应物质的充分混合为基础的。针对加热,冷却及液体萃取以及气体吸收等物理变化过程,也常常须要采用搅拌操作才能得到比较完善的效果。搅拌设备在许多场合是作为反应器来使用的。 搅拌反应设备的作用如下: 1 使物料混合均匀 2 使气体在液 相中分散顺利 3 使固体颗粒在液相中悬浮均匀使不相溶的另一液相悬浮均匀或乳化充分 4 强化相间的传质 5 强化传热 搅拌设备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工艺用途分类,按搅拌器 结构形式分类或按搅拌装置的安装形式分类,以下仅按搅拌装置的各种安装形式进行分类和选取, 主要种类和各种的功能如表 表 种类 主要特点 立式容器中心搅拌 将搅拌装置安装在立式设备筒体的中心线上,驱动方式一般为皮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用普通电机直接连接或与减速器直接连接。 偏心式搅拌 搅拌装置在立式容器上偏心安装,能防止液体在搅拌器附近产生“圆柱状回转区”,可以产生与加挡板时相近似的搅拌效果。但偏心搅拌容易产生震动,一般用于小型设备上比较合适。 倾斜式搅拌 为防止涡流产生,对简单的圆筒形或方形敞开的立式设备,可将搅拌器用于、夹板或卡盘直接安装在设备筒体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3 页,共 54 页 的上缘,搅拌轴斜插入筒体内。此种搅拌器小型,轻便,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应用范围广。 底搅拌 搅拌装置在设备的底部,称为底搅拌设备。其搅拌轴短而细,无中间轴承;可用机械密封;易维护,检修;寿命长。 卧式容器搅拌 搅拌 器安装在卧式容器上面,可降低设备的安装高度,提高搅拌设备的抗震性,改进悬浮液的状态等。 卧式双轴搅拌 搅拌器安装在两根平行的轴上,二根轴上的搅拌叶轮不同,轴速也不等,主要用于高黏度液体。 旁入式搅拌 旁入式搅拌是将搅拌装置安装在设备筒体的侧壁上,分为角度固定式和角度可变式两种。 组合式搅拌 有时为了提高混合效率,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不同,转速不同的搅拌器组合起来使用,称为组合式搅拌设备。 在此次设计中搅拌反应器是在操作温度: 230,夹套: 150,盘管: 250,介质:容器内脂肪酸,夹套:水 蒸汽,盘管:导热油,全容积: 4立方米,储罐:常温常压,全容积: 方米。即在这样的条件下将脂肪酸与醇进行反应生成酯,即作为反应器来使用, 综合考虑选用立式容器中心搅拌。 拌罐尺寸确定及结构选型 搅拌罐包括罐体和装焊在其上的各种附件。 通常使用的罐体为立式圆筒形容器,有顶盖,筒体和罐底,通过支座安装在基础或平台上。罐体在规定的操作温度和操作压力下,为物料完成其搅拌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此设计即采用立式圆筒形容器。 在知晓搅拌罐操作时盛装物料的容积后,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装料量和长径比,从而确 定筒体的高度和直径。 罐体的长径比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4 页,共 54 页 一定结构型式搅拌器的叶轮直径和与其装配的搅拌罐体内径通常有一定的比例范围。随着罐体长径比的减小,搅拌器桨叶直径也相应放大,在固定的搅拌轴转速下,搅拌功率与搅拌器桨叶直径的 5次方成正比。所以随着罐体直径的放大,功率增加很多,这对于需要较大搅拌作业功率的搅拌过程是适宜的。 罐体长径比对夹套传热有显著影响,容积一定时长径比越大罐体盛料部分表面积越大,夹套传热面积也就越大。同时长径比越大,传热表面积离罐体中心越近,物料的温度梯 度就越小,有利于提高传热效果。 某些物料的搅拌反应过程对罐体长径比有着特殊要求,例如发酵罐之类,为了使得通入罐内的空气与发酵液有充分的接触时间,需要有足够的液位高度,就希望长径比取得大一些。 综上,三个方面均要求长径比取得大一些。 下面根据物料量初步选定罐体的长径比和装料量: 已知容反应釜的容积为 4径比选取见表 表 种类 设备内物料类型 H/般搅拌罐 液固相或液液相物料 1 液相物料 1 2 发酵罐类 料系数选取: 通常可取 果物料在反应过程中要起泡末或呈沸腾状,应取低值,约为 果物料反应平稳,可取 本设计中搅拌罐内反应为酯化反应,且为液液相反应, 取长径比 H/ 取装料系数 =N=4 体直径 D i=34 =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5 页,共 54 页 式中 由 制机 械搅拌容器型式及主要参数的搅拌罐系列 取 600 4746标准椭圆形封头 10 1600高度 H=415直边高度 h=22封头容积 v= 体高度: H=2D =2D v=( ( 4 =整后取 H=实 际长径比为 实际装料系数 = 4 = 基本符合要求。 拌器选型与计算及附件 拌器选型 为了提供能量与造成液体的流动状态,搅拌器必须有合理的结构和足够的强度。合理的结构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叶轮的制造工艺合理,叶轮与搅拌轴的连接方式稳妥可靠,叶轮安装维修方便等。除推进式等特殊形状的叶轮加工难度大外,多数叶轮形状与加工都比较简单。采用整体式或可拆式的连接结构,可以从安装检修的方便来决定。 该反应过程为液液两相互溶液体的搅拌,互溶液体的搅拌时两种或数种互溶液体在搅拌作用下达到浓度或密度或温度以及其他物性的均匀状态的过程,一般称为混合过程。混合过程都应规定搅拌液体达到均匀状态的标准,而以在搅拌作用下达到这个标准的混合时间 m 作为评价搅拌效果的指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6 页,共 54 页 标。达到同样标准作用的混合时间 m 越短,搅拌器的混合性能就越好。混合时间与搅拌器的几何尺寸,叶轮的排出流量,叶轮转速以及搅拌器的滚率大小 有关。 1)叶轮形式 各种搅拌叶轮形状按搅拌器的运动方向与叶轮表面的角度可分为三类, 即平叶,折叶和螺旋面叶。桨式,涡轮式,锚式,框式的叶轮都是平叶或折叶,而推进式,螺杆式,螺带式的叶轮则为螺旋面叶。 由于平叶的运动方向与桨面垂直,所以当叶轮低速运转时,液体的主要流动为水平环向的流动。当叶轮转速增大时,液体的径向流动就逐渐增大。叶轮转速越高,由平叶排出的径向流越强。折叶由于桨面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倾斜角度,所以在叶轮转速增大时,还有逐渐增大的径向流。螺旋面可以看成是许多折叶 的组合,这些折叶的角度逐渐变化,所以螺旋面的流向也有水平环向流,径向流和轴向流,其中以轴向流最大。 表 注:有者为适合,空白为不合用 搅拌器型式 流动状态 搅拌目的 对流循环 湍流循环 剪切流 低黏液混合 高黏液混合 分散 溶解 固体悬浮 气体吸收 传热 液相反应 涡轮式 桨式 推进式 开启涡轮式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7 页,共 54 页 为了区分叶轮排液的流向特点,根据主要排液方向将典型叶轮分成径流型和轴流型两种,平叶的桨式,涡轮式是径流型,螺旋面叶的螺杆式,推进式是轴流型。 桨式叶轮主要用于排出流,是必要的场合,由于在同样的排量下,轴向流叶轮的功耗比径向流低,故轴向流叶轮使用较多。由于结构简单,即使叶径大造价也不高,故往往使用与大叶径低转速的场合。,综合考虑互溶液体混合搅拌设备 , 由表 页桨的倾斜角度 45。 拌器选型与计算 确定叶轮尺寸及转速 搅拌器 直径 1600 1600 =608 1280据直径系列选用 43叶数 Z=2 桨叶厚度 b=( 取 b=105 示意图如图 图 搅拌器结构采用对开不可拆式平桨 ,用筋板焊接固定 ,如图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8 页,共 54 页 图 对于长径比大于 1的搅拌罐式液液反应器,采用单层叶轮不能得到良好的混合效果,功耗效率低。因此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多层搅拌器。 多层搅拌器的互溶液体搅拌比单层叶轮要复杂得多,每层叶轮都产生各自不同的流型,总搅拌功率与单层叶轮的搅拌功率并没有简单的倍数关系,叶轮间距对多层叶轮的气液分散能力的影响很大,如果选择不当,功耗效率反而不如单层叶轮。本设计采用双层叶轮,叶轮形式同为桨式折页搅拌器。叶轮间距取 800本符合要求。 拌器附件 搅拌器附件通常指在搅拌罐内为了改善流动状态而增设的零件,如挡板,导流筒等,在某些场合,这些附件是不可缺少的。采用哪些附件要结合搅拌器的选型综合考虑,以达到预期的搅拌流动状态。增设附件会使液体的流动阻力增大,并影响到搅拌器的功率。本次设计中反应器内物料反应物含腐蚀性液体,反应过程较为剧烈,因此不设置挡板或其他附件,以避免不必要的功率损耗。 拌功率及电动机选型 拌功率计算 搅拌功率包含了搅拌器功率和搅拌作业功率。 具有一定结构形状的设备中装有 一定物性的液体,其中用一定形式的搅拌器以一定转速进行搅拌时,将对液体做功并使之发生流动,此时为搅拌器连续运转所需要的功率就是搅拌器功率。 搅拌作业功率是把搅拌器使搅拌罐中的液体以最佳方式完成搅拌过程所需要的功率。若叶轮转速很低,在 10的区域,仅叶轮周围的液体随叶轮旋转,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9 页,共 54 页 而远离叶轮的液体是停滞的,因而混合效果很差,混合时间也很长;当 加到大于 10,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就不可忽视了。此离心力产生了排出流量,使角速度传递到了远处的液体,这样远离叶轮的液体开始流动,混合大为改善,但在靠近叶轮上下部分仍然出 现环形的停滞区域;当 加到数百,涡轮式叶轮周围的液流变成湍流,停滞区消失。因此,叶轮转速应适当选取。考虑到本次设计中搅拌罐内物料反应为酸碱反应,转速不必取得过大。取转速为 85r/ 搅拌功率准数 搅拌设备最基本的特性参数之一,搅拌功率则按照下式计算: P= 35 d 式中 kg/r/采用 图计算功率因数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 脂肪酸在 240C 的黏度 a s 密度 =8453m 搅拌转速 n=85r/s 2=845 610 属于湍流区 查 中 m r/ / s 所需的搅拌功率为: P=53 p =845 (拌罐内有温度计套管和沿罐壁安装的蛇管 ,将引起搅拌功率的增加。 搅拌功率 P = P( 1+q) =( 1+= 传动方式和选型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0 页,共 54 页 电动机功率除了满足搅拌器搅动液体所需的搅拌功率外,还要考虑轴封装置所产生的摩擦阻力以及传动装置所产生的功率损失。 电动机功率 传动方式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 =封方式采用填料密封,其摩擦损失N 10%=动机功率为 =( 拌设备选用电动机的问题,主要是确定系列,功率,转速以及安装测试和防爆要求等几项内容。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 16电动机型号为 定功率 额定电流 I=载转速 n=1440r/传递效率 % , 功率因数 传动比 i=1440/85=拌轴轴封设计 机械搅拌反应器的轴封主要有两种: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轴封的目的是避免介质通过转轴从搅拌容器内泄露或外部杂质渗入搅拌容器内。 机械密封由固定在轴上的动环及弹簧压紧装置,固定在设备上的静环以及辅助密封圈组成。机械密封的泄露率低,密封性能可靠,功耗小,使用寿命长,在搅拌反应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 密封面对象 压力等级( 使用温度() 最大线速度( m/s) 介质端材料 单端面 20150 3 碳素钢,不锈钢 双端面 20300 23 碳素钢,不锈钢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1 页,共 54 页 单端面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方便,应用广泛。双端面密封有两个密封 面,且可在两密封面之间的空腔中注入中性液体,使其压力略大于介质的操作压力,起到堵封和润滑的双重作用,故密封效果好,但结构复杂,制造拆装比较困难,需一套封液输送装置,且不便于维修。 罐体反应物中酯为有毒物质,因此为安全考虑,轴封方式采用机械密封,根据 封型号选用 2005轴向双端面非平衡型。密封结构图如 图 拌器的结构与强度计算 搅拌器的强度计算主要是计算叶片的厚度。它必须在决定了叶片的直径 ,宽度,数量,并相应决定了搅拌器功率之后,对叶片进行结构设计。要分析叶片的受力状况,找出危险截面,然后用设计或校核的方法,决定叶片厚度。 关于叶轮离心力的问题,由于通常的叶轮端部线速不会超过 30m/s,所以离心力所引起的叶轮拉伸应力很小,设计中可以不计。 为了保证叶轮在腐蚀性介质,磨损性介质中工作的安全性,应该给叶轮尺寸增加腐蚀裕度。在难以定量确定腐蚀裕度时,可以将叶轮强度尺寸每边增大 1度计算中要用叶片去掉腐蚀裕度后的净面积,净厚度。 对于本设计中采用的圆盘式涡轮,在强度计算时,以各叶片同样受力,各 自作功相等来处理,这样,总的动力消耗除以叶片数即得到一个叶片的动力消耗。 叶轮强度计算中的计算功率: =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2 页,共 54 页 kw 个叶片的危险截面都是端截面,该断面的弯矩值为: M=s j=(9545 2) (85) N m) r/ 折页桨式的 W 值可用式 W=62b (算,应力为 =M/W,也应满足校核公式 ,带入可得:6 =中 考虑叶片在腐蚀介质中工作,加上腐蚀裕量 4上圆整至 5 拌轴直径设计 搅拌轴的计算主要包括轴的强度和刚度计算,以确定轴的最小截面尺寸,保证搅拌轴的安全平稳运转。 度计算 作用在轴上的力包括: 1)流体作用力 2)轴和叶轮自身重量的重力 3)由轴和叶轮的组合质量偏心旋转中产生垂直于 轴心线的径向离 心力,进而产生径向弯曲应力 4)如果是密闭搅拌压力容器,还作用有因容器内外压差引起轴横截面上的轴向推力,产生轴向拉压和弯曲应力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3 页,共 54 页 5)传动装置传递的扭矩主要是传递流体作用力的切向合力矩,同时还包括了克服支撑装置,密封装置等对轴摩擦损耗的附加扭矩,增加了轴中的扭转剪切力 由搅拌设备图 9力变化和分布可知,轴上每点应力是拉应力和剪应力的组合,故需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进行强度校核。对于塑性材料有两种强度理论可以应用于屈服和疲劳失效,即最大剪应力理论和剪应变能理论。工程上最大剪应变理论常被许多设计规范所采用, 但其结果比较保守。此处采用剪应变能理论。其当量应力计算公式为: e= 22 3 于影响流体作用力的因素非常复杂,除用一定实验手段测得外,难有一种统一的计算方法,因此工程上提出的各种强度计算方法都要对条件进行简化。此处按照弯扭合成来计算轴的强度。 最大扭矩应大于叶轮产生的扭矩,但轴的支撑装置和密封装置消耗的功率较小,可忽略不记,于是可 认为轴传递的最大扭矩就是各层叶轮扭矩和。 Mt(= (9553000P0/n)=9553000 5=105( N Mt(作用在搅拌轴上的最大扭矩, N 0大弯矩是液体的作用力与每一层叶轮到下一个轴承之间距离乘积的总和 Mb( (式中nd 2 8 8 8 0 0 0, 图 L , 2L 的取值 N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4 页,共 54 页 , mm : 1) 在混合操作时,其搅拌等级低于 7级 2) 正常的操作条件,即搅拌罐位于容器中心及叶轮不是长期在液面上操作 表 搅拌等级 说明 0 对于 0 级搅拌时气体跑空,故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不用该级 1 2 对于 1级和 2级搅拌一般适用于气体分散不是关 键因素的工艺过程。 2 级搅拌的能力为:搅拌器的转速一般超过气体分散操作的临界转速,气体在液体中有较低水平的分散;可用于不受传质所限制的过程 3 5 对于 3 5级的搅拌一般适合用在中等气体分散水平的工艺过程 可知, 5级搅拌的能力为可以使得细小气泡到达此容器的壁面; 可以使得分散的气泡再一次循环到搅拌叶轮产生再一次循环。 6 10 对于 6 至 10级的搅拌一般适合用在需要快速传质的气液反应釜中 可知, 10级的搅拌能力为:可以使气泡表面面积达到最大程度; 可以使得分散的气泡再次循环到搅拌叶轮产生再次循 环 显然,搅拌等级小于 7级, 材料 00许用剪应力 0许用拉应力 0211 00 0288 800 0 0 )()(nd Mb(=(2888000 5 743) (800+2200)=105N mm ( m a x )( m a x )16 )()( M=( m a x )( m a x )( m a x )16 )4()(tb M=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5 页,共 54 页 mm 刚度计算 为了防止转轴产生过大的扭转变形,以免在运转中引起振动造成轴封失效,对表面涂覆保护层的轴也为了防止由于过大变形造成涂覆层的破坏,所以因该将轴的扭转变形限制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这就是设计中的扭转刚度条件,为此,搅拌轴要进行刚度计算,工程上以单位长度的比扭转角 作为扭转的刚度条件。 = 10 30 式中 ) /m 料 00=75000n=85r/N= =,由刚度有: d= 许用剪切力a=40 搅拌扭矩 740740 (5)=m 不稳定力 33533 (743)=用于轴的弯矩 ( c) 10 p= 200 ( c) 10 =( 3102200 =m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6 页,共 54 页 M= =m 搅拌扭矩 ( (m =设计载荷的考虑 除去一般按照通常的条件来确定搅拌轴的设计载荷外,不可忽略在一些特定操作状况下所引起的设计载荷的变化和增大,设计时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些所 可能遇到的特殊状况,从而能够 加大设计载荷采用必不可少的防止措施。像此些特殊状况主要是指一些影响流体作用力骤剧变化的因素。 叶轮在埋入固体沉淀层中的启动 在叶轮转动中向搅拌容器中进料或排料,将使得流体作用力加大 叶轮浸入液体的深度不够,可能会引起流体的流动形态发生变化,变 得很不稳定并加大了流体作用力 进入液层中的流体进口位置应当远离叶片 启动扭矩的影响 在以前的设计计算中都没有考虑到轴上键槽,销孔等对轴截面削弱的影响,现规定如下: 使直径比计算直径大 出 4%5%; 开两个键槽或浅孔时,将使直径比计算直径大 7%10%; 径按计算直径增加 15%以上。 如按照刚度条件计算的轴径比之强度条件计算者大许多,那么可考虑选择较低强度的材料制作搅拌轴。 综上,搅拌轴直径取 80 拌罐壁厚设计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17 页,共 54 页 圆柱形容器一般是最常见的一种压力容器结构形式,不但有结构简单,而且有制造,更有便于在内部装设附件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作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和中小容积存储容器。圆筒形容器的容积主要由圆柱形筒体提供。圆筒可分为单层式和 组合式两大类。本设计中的搅拌反应器属于低压容器范围,选用单层式圆筒即可。 设计压力 P= 设计温度 t=230 盛装介质脂肪酸,醇均为无毒液体,搅拌器内为常压,因此本搅拌罐为第三类压力容器。选用材料 00用应力 7 0 M P a ,屈服极限 130s M P a 。 为焊接接头系数,此处 焊接接头型式采用双面焊,100%全部无损检测, 取 液 柱产生的静压力 45 大于设计压力的 5%,故应计入计算压力中,则计算压力 P 0 . 0 2 0 . 1 3c p 。 计算厚度 =( (2 (1600) (2 70于搅拌压力容器,规定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厚度不小于 3刚板厚度负偏差 肪酸为腐蚀性液体,取腐蚀裕量 6 设计厚度 d= +=义厚度 n= d 取n=10查n=10 t 没有变化,故取名义厚度 n=10 有效厚度e=n大允许工作压力 Pw= 2 =(2 70 (1600t =P 2 )(=(600+ (2 验压力系数为 验压力 = (70 验时薄膜应力t=P 2 )(=(1600 (2 孔补强 等面积补强法是以无穷大平板上开小孔的孔边应力分析作为其理论依据。但实际的开孔接管是位于壳体而不是平板上,壳体总有一定的曲率,为减少实际应力集中系数与理论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必须对开孔的尺寸和形状给予一定的限制。 圆筒上开孔的限制,当其内径 1500,开孔最大直径 d 1/2 且d 520其内径 1500孔最大直径 d 1/3 d 1000 凸形封头或球壳上开孔最大直径 d 1/2 锥壳或锥形封头上开孔最大直径 d 1/3 对受内压的圆筒或球壳,所需要的补强面积 A=2 式中 mm 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20 页,共 54 页 mm 于设计温度下接管材料与壳体材料许用应力之比,大于 1时,取 。 补强材料一般与壳体材料相同,若补强材料许用应力小于壳体材料许用应力,则补强面积按照壳体材料与补强材料许 用应力之比而增加。若补强材料许用应力大于壳体材料许用应力,则所需补强面积不得减少。 根据等面积补强设计准则,开孔所需最小补强面积主要由确定,这里的为按照开孔处的最大应力计算得到的计算厚度。对于内压圆筒上的开孔,为按照周向应力计算而得到的计算厚度。当在内压椭圆封头或内压碟形封头上开孔时,则应区分不同的开孔位置取不同的计算厚度。这是由于常规设计中,内压椭圆形封头和内压碟形封头的计算厚度都是由转角过渡区的最大应力确定的,而中心部位的应力则比转角过渡区的应力要小,因而所需要的计算厚度也较 小。 具体接管方位见搅拌罐总装图。 本搅拌罐 600计温度 230,设计压力 据 意图如图 图 孔示意图 尺寸如下 :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21 页,共 54 页 50 S= b=26 9 D=450 20 83 H=278 A=245 L=245 d=16 - 螺栓螺母数量 20 直径 长度 =85 便于放净罐体内液体,在罐底开有放净口 110,并设置凸缘。见装配图。 管孔开在罐体一侧,管径大小取 0,规格为 23 接管材料采用 00 81630 管法兰据 0592兰材料选用00 法兰结构如图 图 兰结构图 尺寸如下 : 0 D=144 K=109 L=16 n= 16 2 C=17 R=7 法兰密封据 封材料为石棉橡胶垫。与筒体焊接见图纸。 购买后包含有 纸和说明书 ,咨询 Q 197216396 第 22 页,共 54 页 由于 开孔以后,除削弱器壁的强度外,在壳体和接管的连接处,因结构的连续性被破坏,回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给容器的安全操作带来隐患,因此压力容器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开孔补强的问题。压力容器接管补强结构通常采用局部补强结构,主要有: 其中补强圈补强是中低压容器应用最多的补强结构,补强圈贴焊在壳体与接管连接处,它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经验丰富,但补强圈与壳体金属之间不能完全贴合,传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