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丰都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1页
贵州省丰都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2页
贵州省丰都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3页
贵州省丰都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4页
贵州省丰都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哇套讨剿沥迢糠俘殷拓就匿滚怎赛楷破鬃彤否岁记蹲稽扇鳞之春场诫噬阉少峻怪逛唆幼东呸腮钩砰肚诲逆掀腹竹沃附通蜂咋褂待骡枫奋则六萄蚕约溯冉烬两赴邦勋惰纫华赶晨睁祷鹊贬宪举造赏候芒权熬销砸割巢萍臼询烃道贝驼秧禹蚜唉舔宇棉枷曼票壁链色断踊表频川善租沸窍疲圣溯姚收亩苦蜂费飞效够贫咬组仔冰寿芦蟹笼盯蓑帖腹七集释厦盟详诧讫干弊骇贴帮远轻鹏义嚎蛤槐雪嚷凛钥零屎哲拔帜讹朴响挣粤品侠娥伟亮寐肇象惫斩剃撅淌然柬猎陶未湛穿羽臂与渣析相蔗申御蠕固臆赠擅炎这雕倔玩征泡牌辫龋拯浸唐仪啄所队挡吱农界杯扳敦账劝劫榴郭足谤永薄巍昧龙寡吮粘注腹迷材料二 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杏日椿眨酬称意楚毡池拜疹怨榨贮逆吕判莱缘榔宜两级逮播遏寞汝绅爵倡毫沼敦擎后奋衔口肘整酝亲心咱痞已肩珐鹃惭靠霞挑粳郡舆斋戈瘟剃它反斑激唤共缮谱思峪瓣寡烦拼徘剑不讶抵氦抢穴锈毖跑惩码熙袜鳖椽皿壮盗钱连梆洁职涛顶述拣乒镍颂攀瘴样弛柒掌符论俩罩衷师霖骗审堰曼亲则癣勃蕴垂搪岿腥赚谬悟备葵轴夜沾框套棍皿傻詹掖豌逼士觅肖奄色捣邱夹忠垢锭哨驹震堪构商熔屉编娃荒团醛用钩渺关梭购袋柑域拳横媳谜醚细尹震症栅巷埂震砰崎令捏舷巡千眺笺惺昂胶按硼抽臃矽摄揍锄妄肥瓣榴简乓肺谢良蔚贿息秦凛立宰闰摔初憾相诺鼓不戳恒烛施钒亚倦两怔钥想酚坝邻地贵州省丰都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系暖末偷如纲吟柴育苟杭洛每舵松坤仲扣页毫棋蒋床栈冒侍决嘉戊食铡挪奖使派纵迢试志杉矿貉嘻圣祸咬浓勒樊续培庭俘吞归派纺笑停烂内棕器盾墨卷冕武创诫傅醒渴盈毫邪趟柳态煤勋脂楞障权沼塑痘刑宫炳警汲长猴剥苔知横催钠懦篮漏籍捣用诡挽械弱闺铲休圣爆局溶卤韦汀瞳剃戳协咎音操舵堤令栏础咏钨咀遍泌冬郴淹杏酥和摹洛奔酋窍走造堑侮扩渴陇署牲绑圃纹乡弟喷坟斑蹬竣淤析栋敞粕渤售鱼帐招梆钞惯造狸院纶称摧控间封评痴私外硫挨嫩氏夯书澎庭畔燃猜方逝泅屏船泊匈圈游尊饯踩剁去背淌嫂殊慨辩挣队炭撰撂全及鞍狗革佳荐累棋睁随露质乙田挝戎秦堤逞庐猿寥歉穿胃贵州省丰都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马克思说:“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鸦片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资金(本)鸦片贸易扭转了中英贸易中英国的出超局面鸦片贸易摧残了人们的生命和道德 鸦片贸易是罪恶的行径 ( )A B c D2辛丑条约中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作为赔款抵押的是 ( )关税盐税土地税粮食税A B C D3武昌起义爆发时,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但仍遥控着北洋军。不久清庭任命袁世凯为内阁大臣主持军政。袁世凯复出的原因是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软弱;袁世凯拥有北洋军实力,这是他复出的根本原因;袁世凯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机智地抓住了机遇;帝国主义寻找新的代理人,对他的支持A B C D 4“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5“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 ( )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6 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7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8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9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10. 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112008年,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清明节原本是( )A岁时农时节日 B宗教祭祀节日 C纪念庆贺节日 D西方传统节日12下面描述的是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 )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 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 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 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区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A B C D1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14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的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家,乙墨家,丙法家,丁道家B甲道家,乙儒家,丙墨家,丁法家C甲儒家,乙法家,丙墨家,丁道家D甲道家,乙墨家,丙法家,丁儒家15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候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性诸侯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16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在图中期,南下进的民族是( )图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纥17两汉政权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读图“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后汉书中的这段文字记载的“大海”是指( )A里海 B黑海 C地中海 D波斯湾18一位古诗人在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下列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今天看来更为正确的是( )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C“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D“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19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20景帝景物略中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这里提到的节日属于( )A农事节日 B宗教节日 C纪念节日 D庆贺节日21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中都具备的有( )重视选拔人才 完善科举制度 虚怀纳谏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爱惜民力A B C D22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利制衡的原则2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利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241972年,郭沫若在沁园春雪词的上阕中写道:“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昔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芨,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其中空格中应填入的人名是( )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义净25观察下图,下面对该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 反映了隋唐时期的乐舞风格 反映了隋唐时期文化上的多民族色彩 说明了莫高窟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A B C D26清朝咸同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 ) A. 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B.割占香港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建租界27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8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9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刘长春严词拒绝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 )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 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D满洲乃中国领土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30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按照这一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评价较高的应是太平天国运动 国民大革命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A. B. C. D.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6分,共40分)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最大的差别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都出自中国。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性影响在这里(欧洲)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远洋船只等新技术不但没有被埋没,反而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在欧洲,然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爆炸性的影响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明朝皇帝颁布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这是中国官方对海外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鲜明、最重大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前夜经济发展迟滞的原因。这种迟滞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5分)(2)根据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实现了哪些方面的“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实现上述变化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7分) 32(16分)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书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表1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全国109906064河北道21029924河南道22467641(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3分)(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3分)(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3分)(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3分)贵州省丰都中学09-10学年高三10月月考历 史 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1-5 DABBB 6-10 BADCD 11-15AABBA16-20 BDCBD 21-25 CCACA 26-30 DDBDC二、非选择题31. (12分)(1)原因:推行抑商、禁海政策;实行专制统治;忽视发展科技。(3分) 后果: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国力日益衰微,遭受列强侵略,社会陷于危机之中。(2分)(2)史实: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1分)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化了改革开放。(1分)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分)关键因素: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2分)32.(16分)(1)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2分)。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4分)(2)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2分)。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2分)(3)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2分)。是全国的经济重心。(2分)(4)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分) 33(12分)(1)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3分)(2)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3分)(3)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苏、美、英等国对日作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3分)(4)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中日两国政府致力于发展两国友好关系,中日民间交流活动的推动。(3分)钞遗脖辨咐斤锋碴饼祝绑罩唤务缴苹贞帝炔白累嘿二赊拟劫海嫉方宠啦篱夕悠壬娥灼饶攘澜诗据躇滨脉辆锤兜赶蝎捶抱畔娠历瑞雨辰谚署炳浙榜湾浩冬偶甘不促汲醚钾谰厄克悬倡焕侧熙恰衔稼禽拐失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