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说明书1 给水设计说明1.1 城市给水管道概况 该建筑给水水源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均以城市自来水为供水水源,市政水压为0.40MPa。在小区东侧及南侧从市政管网各引一根DN300和DN200的进水管,并在基地内连成环状管网。1.2给水方式1.1.1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后简称规范)3.3.3知:应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和(或)水量不足时,应根据卫生安全、经济节能的原则选用贮水调节和加压供水方案。由本设计资料,市政给水管道供水压力为0.40MP,本建筑的高度为78m,供水压力远远不能满足建筑的用水要求,故考虑二次加压,分区供水。给水系统划分的原则: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使用要求,设备材料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建筑层数和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等,合理而定。根据规范335: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2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由高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2.2:竖向分区的高度一般以给水系统中最低卫生洁具的最大静水压力值为依据,住宅一般为300-350kPa。考虑到本设计为民用住宅楼,且第7层所需水压为0.32MPa,因此初步拟定给水系统竖向分区为-1-7层为低区,8-17层为中区,18-26层为高区,其中中区和高区横干管上设置减压阀。1.2.2给水方式由以上分析,可知-1-7层为低区,8-17层为中区,18-26层为高区。现有如下两种给水方式,方案比选如下:表1-2:名称给水方式优点缺点水泵-水箱供水由外管网供水至水池,利用水泵将水池中的水提升至高位水箱,高区下面压力过大可设减压阀后再分送至各用水点1停电、停水时可延长供水,供水可靠;2供水压力稳定;3设备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1有水泵震动,噪声干扰;2设置水箱对建筑物负荷较大,水箱容易引起二次污染影响水质。变频调速泵供水方式高区由高区变频泵组供水,低区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该给水方式省去了高位水箱,能源省。1无水箱,可以减少二次污染现象。2供水可以随时间变化,水泵的流量由变频控制,自动改变水泵的转速,使水泵经常处于高效状态,能量损耗小。1水泵投资较高,对电源要求高;2需要一套价格较贵的变频调速控制装置。本设计是住宅楼,人们对生活水质有较高要求,而设置屋顶水箱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故选择方案二变频泵供水方式。即低区为-1至7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低区各卫生器具,8-17层为中区,18-26层为高区,其中中区和高区横干管上设置减压阀,中区和高区用变频泵供水,3个区均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1.3最高日用水量由设计资料所给参数,用水定额为250(L/(人 d)),用水单位数为546人,用水时间为24h,小时变化系数Kh为2.5,求得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136.5m3/d。1.4引入管位置的确定 根据规范3.5管道布置和敷设:3.5.1小区的室外给水管网,宜布置成环状网,或与城镇给水管连接成环状网。环状给水管网与城镇给水管的连接管不宜少于两条。 3.5.2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敷设,宜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3.5.2A室外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接口不应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设置钢套管,钢套管的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3.5.3 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0m。综上,本设计给水管网与城镇给水管的连接管为2根,间距18m,由建筑东侧引入,设置相对位置见地下一层给水平面图。同时,参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后称手册),给水引入管应有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坡向阀门井、水表井,以便维修时排放存水。 1.5给水管道的敷设根据规范,结合本设计具体情况给水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3.5.5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与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卫生器具的冷水连接管,应在热水连接管的右侧。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液体或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 3.5.9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3.5.10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3.5.15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宜小于0.50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3.5.18给水管道暗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 (2)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窿内,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垫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 (3)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25mm; (4)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 (5)敷设在垫层或墙体管槽内的管材,不得有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柔性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 3.5.19管道井的尺寸,应根据管道数量、管径大小、排列方式、维修条件,结合建筑平面和结构形式等合理确定。需进人维修管道的管井,其维修人员的工作通道净宽度不宜小于0.6m。管道井应每层设外开检修门。管道井的井壁和检修门的耐火极限和管道井的竖向防火隔断应符合消防规范的规定。 3.5.25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处的给水管道应有防冻措施。1.6给水管材的选取根据建规3.4.1 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管材和管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公称压力或标称的允许工作压力。3.4.2 小区室外埋地给水管道采用的管材,应具有耐腐蚀和能承受相应地面荷载的能力。可采用塑料给水管、有衬里的铸铁给水管、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管内壁的防腐材料,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3.4.3 室内的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可采用塑料给水管、塑料和金属复合管、铜管、不锈钢管及经可靠防腐处理的钢管。注:高层建筑给水立管不宜采用塑料管。3.4.4 给水管道上使用的各类阀门的材质,应耐腐蚀和耐压。根据管径大小和所承受压力的等级及使用温度,可采用全铜、全不锈钢、铁壳铜芯和全塑阀门等。本设计中,给水干管和横管采用PPR管,给水立管和引入管采用不锈钢管。1.6给水管道的设计说明1.6.1设计秒流量公式依据规范第3.6.4条可知: 住宅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公式 qg=0.2UNg U= Qg: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L/s; U: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岀流率,%; Ng: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注:=0.01512;1.6.2最不利点及最不利管线的确定供水方式为分区供水,故要设计三套管路,即高区供水管路、中区供水管路、低区供水管路。高区供水管路的最不利点为:26层最远的卫生间的用水器具,即洗衣机,最不利管线即为贮水池最低处到最不利点的管线。中区供水管路的最不利点为:17层最远的卫生间的用水器具,即洗衣机,最不利管线即为贮水池最低处到最不利点的管线。低区供水管路的最不利点为:7层最远的卫生间的用水器具,即洗衣机,最不利管线即为入户管到最不利点的管线。1.6.3水表的设置 水表的选择包括确定水表的类型及口径,水表的类型应根据水表的特性和通过水表的水质、水量、水温、水压等情况选定。水表的口径,在通过的水量较均匀时,应使水表的设计流量不大于水表的公称流量,而在通过水量不均匀时,可按设计流量不大于水表的最大流量确定水表的口径。经计算,引入管设置一组LXS-50N水平螺翼式水表,公称直径为60mm,过载流量为30m3/h,常用流量为15m3/h。分户水表选用旋翼式LXS-20C水表,公称直径20mm,过载流量5m3/h,常用流量2.5m3/h。1.6.4减压阀(或减压孔板)的设置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 0.45MPa ; 2、 静水压大于 0.35MPa 的入户管 ( 或配水横管 ) ,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3、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分别计算中区、高区各楼层入户管处静水压得,8、9、10、18、19楼需设减压孔板,其中8、9、10楼选择孔径为13mm的减压孔板,减压孔板水头损失为10.58mH2O,18、19楼选用孔径为15mm的减压孔板,减压孔板水头损失为5.67mH2O。1.6.5水压校核 低区给水水压校核:该区所需要的水压为H=H1+H2+H3+H4=348.509KPa450KPa,满足要求。1.7水池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低位贮水池(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贮水池(箱)的有效容积应按进水量与用水量变化曲线经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宜按建筑物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 确定; (2)池(箱)外壁与建筑本体结构墙面或其他池壁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施工或装配的要求,无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0.7m ;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 1.0m,且管道外壁与建筑本体墙面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6m ;设有人孔的池顶,顶板面与上面建筑本体板底的净空不应小于0.8m ; 为保证生活用水水质,住宅建筑的生活贮水池独立设置,由于资料不足,且低区由市政供水,故生活贮水池的容积取高区日用水量的25%,则生活贮水池的有效容积为24.94。将生活贮水池设置在地下一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几何尺寸为:4.5m(长)3m(宽)2m(高),总容积为:27。1.2 水泵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建筑物内采用高位水箱调节的生活给水系统时,水泵的最大出水量不应小于最大小时用水量。 当无高位生活水箱时,生活给水系统采用调速泵组供水,应按系统最大设计流量选泵,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所以水泵的流量按设计秒流量确定(2)高区水泵的选型建筑物内采用高位水箱调节的生活给水系统时,水泵的最大出水量不应小于最大小时用水量。 当无高位生活水箱时,生活给水系统采用调速泵组供水,应按系统最大设计流量选泵,调速泵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所以水泵的流量按设计秒流量确定,对于中区,Qh=12.6m3 /h,该区所需供水压力H=77.6mH2O,根据水泵所需流量以及所需扬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50D-8型离心泵,泵流量为12.6L/S,扬程为77.6m,效率为55%,转速为2950r/min,一用一备。对于高区,Qh=7.488m3 /h,该区所需供水压力H=104.2mH2O,根据水泵所需流量以及所需扬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50MSX10-11型离心泵,泵流量为8.4L/S,扬程为108m,转速为1450r/min,一用一备。2 排水设计说明2.1排水体制的选择原则与方案 建筑内部排水体制有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对城市排水系统而言,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统称生活污水。所谓分流制是指雨水和粪便污水、生活废水分流,所谓合流是指雨水和粪便污水、生活废水合流。而在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中,雨水系统必须独立设置,所谓分流与合流通常是指粪便污水与生活废水是分流设置管道收集排放还是用一套管道收集排放。根据规范要求,建筑排水系统的选择有以下几个要点:(1)分流或合流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污水性质、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体制和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的要求确定。(2)生活污水一般须经化粪池处理,此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排往污水处理厂时,宜合流排出。(3)当建筑物内设置中水系统时,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应分流排出。(4)含有毒和有害物质的生产污水,含有大量油脂的生活废水,以及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需要回收利用的生产废水、生活废水等均应分流排出。(5)建筑物雨水应单独排出。工业废水如不含有机物,而带大量泥沙、矿物质时,应经机械处理后方可排入室内密闭系统雨水管道。 综合考虑,本建筑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建筑内采用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制。污废水从卫生器具的排水支管流出后排入立管,后经排水横干管排入室外检查井,经小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屋面雨水为普通外排水系统,雨水经屋面雨水斗收集后由立管向下排。2.2排水系统的组成根据课本P125,建筑内污废水排水系统应能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1、系统能迅速畅通地将污废水排到室外;2、排水管道系统内的气压稳定,有毒有害气体不进入室内;3、管线布置合理,简单顺直,工程造价低。 本设计排水系统由卫生器具,排水管道,检查口,清扫口,室外排水管道,检查井等组成。由于楼层数为26层,故通气系统为专用通气。2.3排水管道布置原则与特点依据规范4.4.3 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自卫生器具至排出管的距离应最短,管道转弯应最少; 2.排水立管宜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 3.排水管道不得敷设在对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电气机房和电梯机房内; 4.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当排水管道必须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和变形缝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5.排水埋地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 6.排水管道不得穿越住宅客厅、餐厅,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 7.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 8.塑料排水立管应避免布置在易受机械撞击处;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9.塑料排水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当不能避免,并导致管道表面受热温度大于6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塑料排水立管与家用灶具边净距不得小于0.4m; 10.当排水管道外表面可能结露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和使用要求,采取防结露措施。4.3.3A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4.3.4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生活饮用水池部位的上方。 4.3.5 室内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4.3.6 排水横管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空调和备餐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4.3.6A厨房间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 4.3.7 排水管道宜在地下或楼板填层中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当建筑有要求时,可在管槽、管道井、管窿、管沟或吊顶、架空层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在气温较高、全年不结冻的地区,可沿建筑物外墙敷设。4.3.12 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排水立管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底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表 4.3.12 的规定 ; (2)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m ; (3) 横支管接入横干管竖直转向管段时,连接点应距转向处以下不得小于0.6m 。本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置,详见给排水平面布置图及排水大样图。2.2通气系统布置原则根据规范4.6 通气管1、生活排水管道的立管顶端,应设置伸顶通气管。2、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公共建筑、10 层及10 层以上高层建筑卫生间的生活污水立管应设置通气立管。3、通气立管不得接纳器具污水、废水和雨水,不得与风道和烟道连接。4、结合通气管宜每层或隔层与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连接,与主通气立管、排水立管连接不宜多于8 层;结合通气管下端宜在排水横支管以下与排水立管以斜三通连接;上端可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 处与通气立管以斜三通连接;5、当用H 管件替代结合通气管时,H 管与通气管的连接点应设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小于0.15m 处;6、高出屋面的通气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通气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0.3m,且应大于最大积雪厚度,通气管顶端应装设风帽或网罩;(2)通气管口不宜设在建筑物挑出部分(如屋檐檐口、阳台和雨篷等)的下面。故本设计中,通气系统采用专用通气管。 本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置,详见给排水平面布置图及排水系统图。2.3管径确定方法2.3.1确定管径的方法 根据课本P185确定设计秒流量公式:住宅、宿舍(I、II类)、旅馆、宾馆、酒店式公寓、医院、疗养院、幼儿园、养老院、办公楼、商场、图书馆、书店、客运中心、航站楼、会展中心、中小学教学楼、食堂或营业餐厅等建筑生活排水管道设计秒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2-3)式中:qp计算管段排水设计秒流量(L/s); Np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排水当量总数; 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本设计取1.5; qmax计算管段上最大一个卫生器具的排水流量(L/s)。注:由式(2-3)计算排水管网起端的管段时,因连接的卫生器具较少,当计算所得流量值大于该管段上按卫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时,应按卫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计。2.3.2横支管管径的确定根据规范规定:1 大便器排水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100mm(塑料管为110mm)。2建筑物内排出管最小管径不得小于50mm。3下列场所设置排水横管时,管径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建筑底层无通气的排水管道与其楼层管道分开单独排出时,其排水横支管管径可按表4.4.15确定;(2) 小便槽或连接3个及3个以上的小便器,其污水支管管径不宜小于75mm;2.3.3立管管径的确定 立管管径选择依照课本 P190表5-8,详见计算书。2.3.4横干管管径的确定 确定方法同横支管管径的确定,详见计算书。2.3.5出户管管径的确定确定方法同横支管管径的确定,详见计算书。2.4管道的敷设2.4.1排水横支管的敷设根据规范规定: 排水管道宜在地下或楼板填层中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当建筑有要求时,可在管槽、管道井、管窿、管沟或吊顶、架空层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在气温较高、全年不结冻的地区,可沿建筑物外墙敷设。本设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敷设。2.4.2排水立管的敷设根据规范规定: 1 排水管道在穿越楼层设套管且立管底部架空时,应在立管底部设支墩或其他固定措施。地下室立管与排水横管转弯处也应设置支墩或固定措施。 2 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自卫生器具至排出管的距离应最短,管道转弯应最少;(2) 排水立管宜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3) 排水管道不得敷设在对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电气机房和电梯机房内;(4) 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当排水管须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和变形缝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5) 排水埋地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6)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住宅客厅、餐厅,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7) 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8) 塑料排水立管应避免布置在易受机械撞击处;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措施;(9) 塑料排水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当不能避免,并导致管道表面受热温度大于6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塑料排水立管与家用灶具边净距不得小于0.4m;(10) 当排水管道外表面可能结露时,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和使用要求,采取防结露措施。3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4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生活饮用水池部位的上方。5 室内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6 排水横管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和备餐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7 厨房间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8 排水管道宜在地下或楼板填层中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当建筑有要求时,可在管槽、管道井、管窿、管沟或吊顶、架空层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在气温较高、全年不结冻的地区,可沿建筑物外墙敷设。本设计排水立管尽量沿墙靠柱子,符合上述规定。2.4.3横干管及排出管的敷设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规范结合本设计具体情况排水系统横干管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小区排水管的布置应根据小区规划、地形标高、排水流向,按 管线短、埋深小、尽可能自流排出的原则确定。当排水管道不能以重力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时,应设置排水泵房。注:特殊情况下,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真空排水系统。 (2)小区排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的行车等级、管材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小区干道和小区组团道路下的管道,其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0m; 2 生活污水接户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30m。 注:当采用埋地塑料管道时,排出管埋设深度可不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50m。本设计具体敷设情况详见排水平面图。2.5排水管材的选取 管材选用应符合规范第4.5.1条要求:1、居住小区内排水管道,宜采用埋地排水塑料管、承插式混凝土管或钢筋混凝土管。2、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应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及管件或柔性接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及相应管件。由于本设计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排水管道无需穿越管沟、河道等特殊地段和承压地段,考虑到排水成分、经济性等,参考设计手册12.2.25.1:排水管道的管材,应根据排水性质、成分、温度、地下水侵蚀、外部荷载、土壤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一般按下列原则选用:1)可采用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螺旋管(室外)、UPVC加筋管。2)穿越管沟、河道等特殊地段或承压管段,可采用钢管和铸铁管3)输送腐蚀性污水管道,必须采用耐腐蚀的管材。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也必须采取防腐设施。如UPVC管、玻璃钢管等。故选用排水管选用UPVC管。2.6排水附件设置2.6.1检查口、清扫口、管堵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1. 在生活排水管道上,应按下列规定设置检查口和清扫口:(1) 铸铁排水立管上检查口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0m,塑料排水立管宜每六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建筑物最低层和设有卫生器具的二层以上建筑物的最高层,应设置检查口,当立管水平拐弯或有乙字管时,在该层立管拐弯处和乙字管的上部应设检查口;(2) 在水流偏转角大于45的排水横管上,应设检查口或清扫口;注:可采用带清扫口的转角配件替代。2 在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排水横管上设清扫口,宜将清扫口设置在楼板或地坪上,且与地面相平;排水横管起点的清扫口与其端部相垂直的墙面的距离不得小于0.2m;注:当排水横管悬吊在转换层或地下室顶板下设置清扫口有困难时,可用检查口替代清扫口。 (2)排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堵头与墙面应有不小于0.4m的距离;注:可利用带清扫口弯头配件代替清扫口。 (3)在管径小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其尺寸应与管道同径;管径等于或大于100mm的排水管道上设置清扫口,应采用100mm直径清扫口; (4)铸铁排水管道设置的清扫口,其材质应为铜质;硬聚氯乙烯管道上设置的清扫口应与管道相同材质; (5)排水横管连接清扫口的连接管及管件应与清扫口同径,并采用45斜三通和45弯头或由两个45弯头组合的管件。 3 在排水管上设置检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立管上设置检查口,应在地(楼)面以上1.00m,并应高于该层卫生器具上边缘0.15m; (2)埋地横管上设置检查口时,检查口应设在砖砌的井内; 注:可采用密闭塑料排水检查井替代检查口。 (3)地下室立管上设置检查口时,检查口应设置在立管底部之上; (4)立管上检查口检查盖应面向便于检查清扫的方位;横干管上的检查口应垂直向。 本设计以管堵代替清扫口,检查口设置见排水平面图。2.6.2排水检查井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1. 室外排水管道的连接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检查井:(1) 在管道转弯和连接处;(2) 在管道的管径、坡度改变处。2. 小区生活排水检查井应优先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3. 室外生活排水管道管径小于等于160mm时,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30m;管径大于等于200mm时,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40m。4. 生活排水管道不宜在建筑物内设检查井。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密封措施。5. 检查井的内径应根据所连接的管道管径、数量和埋设深度确定。6. 生活排水管道的检查井内应有导流槽。本设计排水检查井图上示意位置,详见排水平面图。2.6.3化粪池根据规范 :4.8.4 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4.8.5 化粪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化粪池宜设置在接户管的下游端,便于机动车清掏的位置; 2.化粪池池外壁距建筑物外墙不宜小于5m,并不得影响建筑物基础。注:当受条件限制化粪池设置于建筑物内时,应采取通气、防臭和防爆措施。4.8.7 化粪池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化粪池的长度与深度、宽度的比例应按污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条件和积存数量,经水力计算确定。但深度(水面至池底)不得小于1.30m,宽度不得小于0.75m,长度不得小于1.00m,圆形化粪池直径不得小于1.00m; 2.双格化粪池第一格的容量宜为计算总容量的75;三格化粪池第一格的容量宜为总容量的60,第二格和第三格各宜为总容量的20; 3.化粪池格与格、池与连接井之间应设通气孔洞; 4.化粪池进水口、出水口应设置连接井与进水管、出水管相接; 5.化粪池进水管口应设导流装置,出水口处及格与格之间应设拦截污泥浮渣的设施; 6.化粪池池壁和池底,应防止渗漏; 7.化粪池顶板上应设有人孔和盖板。经计算,化粪池V=66.12m3。查手册选用钢筋混凝土92S214(四)12号池,有效容积为75m3,占地外形尺寸:长13.35m,宽3.20m,深4.005.75m。3雨水排水系统设计3.1确定建筑雨水排出方式 本建筑为高层民用建筑楼,所以采用普通外排水的方式进行排水。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从立管中排出,雨水经排水横管直接进入排水检查井中,最终排入该地区的市政排水管网。3.1.2雨水排水立管的设置立管的作用是排除雨水斗流来的雨水。(1)立管管径不宜大于300mm;(2)立管宜沿墙、柱安装,一般为明装,若因建筑或工艺要求安装时,可敷设于墙槽或管井内,但必须考虑安装和检修方便,在设检查口处应设检修门。 (3)立管的下半部出于正压状态,不应介入生产或其他废水。(4) 雨水立管上应设检查口,从检查口中心至地面的距离宜为1.0m。下端宜用两个45弯头或大曲率半径的90弯头接入排出管。本建筑在屋顶设87式雨水斗,立管的设计以迅速、及时将屋面雨水排到室外地面为原则,大约每隔8-12米设置一根。立管设置位置见屋顶平面图。4消火栓系统设计说明4.1建筑类型及建筑防火等级的确定本建筑为一类民用高层住宅楼,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知,防火等级为一级。根据课本附录3-6,为中危险级级。4.2消防给水系统的确定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6.2.1 符合下列条件时,消防给水系统应分区供水消防给水系统应分区供水:1 系统工作压力大于2.40MPa;2 消火栓栓口处静压大于1.OMPa ;3 自动水灭火系统报警阀处的工作压力大于1.60MPa或喷头处的工作压力大于1.20MPa。本建筑楼消火栓栓口处静压大于1.OMPa。因此本设计分区,-1到9层为低区,10到26层为高区。很显然市政管网水压不能直接供水至建筑物最高处,所以在楼外设立集中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水池-水泵-水箱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并在楼内设屋顶消防水箱。发生火灾前10分钟消防用水由屋顶高位水箱供给,火灾发生后,启动消防水泵,续供10分钟以后的消防用水,火灾10分钟后消防水泵提供的水不进高位水箱。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MPa 时,设减压装置。两区分别用两台消防水泵并行供水,一用一备。4.3 消火栓系统组成消火栓系统由水枪、水带、消火栓、消防管道、消防水池、高位水箱、减压阀(减压孔板)、消防泵、水泵接合器组成。4.4 消防水量的确定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表3.5.2,本建筑总高度H=78m,H54m,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为20L/s,同时使用消火栓水枪支数为4 支,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L/s。由表3.6.2,本建筑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 查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7.4.12知,高层建筑消防水枪充实水柱按13m算。该建筑发生火灾时能保证同时供应2股水柱,并能保证任何部位发生火灾时,同层都有每股不少于5L/S,充实水柱不小于13m的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根据消防用水量20L/S,由5.4.3知,设2组水泵结合器。4.5消火栓的平面布置由课本3.1.3和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消防给水系统的布置应有如下要求:1、本设计在建筑的每层均设置消火栓,并保证每一防火分区内同层有2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2、消火栓设置在位置明显,操作方便的走道内,宜靠近疏散方便的通道口处、楼梯间内。在消防电梯前室设置消火栓。3、本设计中消火栓给水管网与自动喷水灭火管网分开设置。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分别在竖向和平面上成环状,且至少应有2条进水管与室外管网或消防水泵连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事故时,其余的进水管应仍能供应全部消防用水量;。4、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10m,栓口与墙面垂直安装。同一建筑内应选用同一规格的消火栓、水带和水枪,每条水带长度不应大于25m。5、屋顶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的消火栓。6、室内消防竖管直径不应小于DN100;本设计消火栓保护半径:R=CLd+h=19m,消火栓间距为SR2-b2=15.2m综合各方面考虑,该建筑每层布置4个消火栓,具体详见布置图水初-13。4.6 水枪口径和消防水带的确定本设计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7.4.2要求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消火栓的栓口直径为65mm,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5m,本设计采用取20m。水枪喷嘴口径取19mm。4.7消火栓接口型号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18.3.1,单口单阀选用消火栓型号为SN65。4.8 消防系统管径确定4.8.1室内消火栓横支管管径 因消火栓的栓口直径为65mm,故横支管管径为65mm。4.8.2室内消火栓立管管径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应符合规定:室内消防竖管直径不应小于DN100。本设计每根竖管流量为10L/s,据此确定消防立管管径为100mm,流速符合要求。4.8.3室内消火栓横干管管径 经计算消防横干管管径为100mm和150mm,流速满足要求。4.9消防水泵的确定 消火栓给水系统所需总水压 HX=(52.20-1.8+2.6)+19.66+4*1.1=77.06mH2O水泵流量 QX=20L/S,选择卧式单出口消防泵XBD/20-100/D/4-W(L)两台,一备一用。其设计参数:流量Q=20L/S,扬程Hp=80m,转速1450r/min,电机型号Y200L-4,功率N=30kw,吸水口径100mm,出水口径80mm。4.10消防水箱的确定经计算的V=18m3,取20m3,LBH=5m4m1m4.11贮水池容积确定 经计算:采用组合式不锈钢水箱,LBH=9000mm5000mm 5000mm, 外形尺寸L1B1H1=9100mm5100mm5050mm。4.12气压罐的确定经计算气压罐的容积V=1.806 m3,P1=0.281MPa(绝对压力),参考图集98S205消防增压稳压设备选用与安装选用ZW(L)-I-X-13 增压稳压设备,立式隔膜式气压罐型号SQL10000.6,配用水泵型号25LGW3-104。4.13保证消防安全的措施说明 本设计保证消防安全的措施严格按照下述规范规定进行设计。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规定: 1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停用的竖管不超过一根。当竖管超过4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裙房内消防给水管道的阀门布置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阀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 2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水泵接合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15L/s计算。 (2)消防给水为竖向分区供水时,在消防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分区,应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 (3)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m。 (4)水泵接合器宜采用地上式;当采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时,应有明显标志。 本设计室内消防水量为20L/s,拟定一个消防水泵接合器流量为10L/s,设两个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 3 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各层均应设室内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火栓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3)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 (4)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 (5)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10m,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相垂直。 (6)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1.00MPa,当大于1.0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应采取减压措施。 (7)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消火栓的栓口直径应为65mm,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 (8)消防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 (9)高层建筑的屋顶应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的消火栓,采暖地区可设在顶层出口处或水箱间内。 4 采用高压给水系统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3。 (2)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本设计室内消防水量20L/s,拟定一个消防水泵接合器流量为10L/s,设2个室外消防水泵接合器,1个屋顶试验消火栓,消防水箱贮水量为24m3,并设气压罐增压稳压设施保证消防安全。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说明4.1 建筑防火等级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该建筑属于一类高层民用建筑。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年版)附录A,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级。4.2 自动喷淋消防流量的确定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 年版)第5.0.1 条规定,结合该建筑的火灾危险等级,确定该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的基本数据为:喷水强度是6L/(min.m2),作用面积是160m2。4.3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组成由于本建筑年平均温度t=7度4度,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2005 年版)第4.2.1:环境温度不低于且不高于的场所应采用湿式系统,故采用湿式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系统由洒水喷头、报警阀组、水流报警装置(水流指示器或压力开关)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组成。4.4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布置4.4.1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_500842001(2005 年版) 4.1.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闭式喷头或启动系统的火灾探测器,应能有效探测初期火灾;2 湿式系统应在开放一只喷头后自动启动; 3 作用面积内开放的喷头,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设计选定的强度持续喷水;4 喷头洒水时,应均匀分布,且不应受阻挡。4.4.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平面布置第二篇 计算书5给水系统设计5.1给水方式的初步确定本建筑高度为78m,地上有26层,故层高为3m0.4MPa即市政管网压力只能满足低层供水要求。 故采用分区供水,-1-7层为低区,8-17层为中区,18-26层为高区,其中中区和高区横干管上设置减压阀,中区和高区用变频泵供水,3个区均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5.2最高日用水量的计算根据设计资料中的表格(整理如下表1-2),可得:表1-2用水对象用水单位数用水定额Qd(m3/d)KhQ(m3/h)低区147250(L/(人 d))36.752.53.83中区210250(L/(人 d))52.502.55.47高区189250(L/(人 d))47.252.54.92总计546136.514.22其中最高日用水量Qd=用水单位数用水定额;最大小时用水量Q=QdKh/24。5.3引入管位置的确定本设计给水管网与城镇给水管的连接管为2根,间距18m,由建筑东侧引入,设置相对位置见地下一层给水平面图。5.4给水管道系统设计要点 根据规范,结合本设计具体情况给水管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管网,单向供水。2. 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配电柜上方通过。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3. 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4. 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5. 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6. 给水管道不宜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7. 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应布置在不易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8. 塑料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明设的塑料给水立管距灶台边缘不得小于0.4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宜小于0.2m。达不到此要求时,应有保护措施。塑料给水管道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段过渡。9. 室内给水管道上的各种阀门,宜装设在便于检修和便于操作的位置。10.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与排水管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宜小于0.50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面。11. 给水管道的伸缩补偿装置,应按直线长度、管材的线胀系数、环境温度和管内水温的变化、管道节点的允许位移量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应利用管道自身的折角补偿温度变形。12. 当给水管道结露会影响环境,引起装饰、物品等受损害时,给水管道应做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植保机转让合同范本
- 猪场转手出租合同范本
- 出兑押金合同范本
- 临时工人合同范本
- 出售泡沫机床合同范本
- 借钱合同范本模板简单
- 商铺转租合同范本简化
- 表面表面加工合同范本
- 外贸采购订单合同范本
- 小区维修合同范本简易
- 现场调试合同协议书模板
- DB65∕T 4791-2024 水工隧洞敞开式TBM施工技术规范
- 工行金库资产管理办法
- DG-TJ08-2144-2025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医疗集团薪酬管理办法
- 北京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团队介绍
- 现代畜牧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025修订
- 船务公司船舶管理制度
- 南京城墙介绍
- 2025年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新版真题卷(附详细解析)
- 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