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doc_第1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doc_第2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doc_第3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doc_第4页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0.1 一种语言的数词首先可分为两大类:表数数词(基数词)和表序数词(序数词)。在表数数词中,有的是陈述数目多少的,即述数词,如:三、十五、三分之一、四十多万、五倍等等;有的是询问数目多少的,即问数词,如:几、几何、多少等。一种语言的数词系统可以说就是述数词系统,述数词的情况基本代表和反映着一种语言的称数语法王力先生说:“世界各族的称数法并不相同:例如咱们所谓一万,英法等语却称为十千;咱们所谓的八十,法国人却称为四个二十;咱们所谓七,柬埔寨人却称为五二”,“中国人的称数法,乃中国语法的一个主要部分”。(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新1版,235)。 0.2 述数词主要由表确数的基本数词、复合数词和表概数的词构成。本文以现有对于汉语数词的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为基础,探讨汉语述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变。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确数。一 基本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1.0 基本数词是能单独称数又能相互组合(或与其他词组合)表更大数字的数词单纯词。从内部组合看,基本数词是由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系统,并且这种构成古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但是在数词充当数词构词成分和与其他词组合方面,由于使用范围和被描写对象的不同,从古代起就产生了一些词语变体和书写变体,这些变体及使用的情况古今都有不少差异。 1.1 系数词 系数词是表个位数和充当系数的基本数词。单纯的系数词从古至今都只有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1.1.1 充当构词成分 系数词充当构词成分是与其他数词一起构成一个复合数词。其组合有三种情况,古今亦然。 1.1.1.1 和十、百、千、万等组合构成偏正式的复合数词,充当修饰语。例如: 三十 四百 五千 八万 (参看2.1系位构造) 1.1.1.2 和偏正复合词组成并列式复合词,在其后充当零数。例如: 十五 二百三 四千六 (参看2.2整零构造) 1.1.1.3 相互组合构成概数。例如: 三五(人) 七八(天) 十二三(年) 1.1.2 作为独立的词 系数词从古到今都能作为一个词使用。作为独立的词使用有两个特点:()单独表达一个数。如:“二”表,“三”表,“四”表,等等;()和非数词组合。和非数词组合时,从古至今,常见的功能是作修饰语。如: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尚书吕刑) 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解蔽) 十全十美九死一生三打祝家庄四易其稿 但是,在现代汉语里系数词不作状语。像“三进山城”、“四出秦岭”是仿古格式的用法。在上古汉语里,系数词还能单独作谓语。例如: 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尚书召诰) 彤弓一,彤失百。(尚书文侯之命) 赐钱二千万,黄金二百斤,剑二,安车一乘,马二驷。(汉书昭帝纪) 古今系数词都可作宾语。例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得数是五,不是四。(现代汉语) 1.1.3 使用变体 “二”、“三”在表数中都有使用变体。系数变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能和“本体”一样用来数自然数,构成自然数的序列。比如“两”是“二”的一个变体,从古至今数数是说“一二三四五”,不是“一两三四五”。 “二”、“三”还有表序变体,如“二”表行为顺序的变体是“再”,表顺序与述数无关,本文不讨论。1.1.3.1 “二”的变体 “二”表数的变体主要有“两”和“双”。 1.1.3.1.1 两 在上古,“两”表分而为二的“二”,其“二”可以是自然存在或客观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以某个角度形成的。“两”的这种用法可能与该字的本义有关。例如: 易生太极,是生两仪。(易系辞下) 五管在上,两髀为肋。(庄子人世间) 我两靷将绝。(左传哀公二年) “仪”指二分太极的一阴一阳,“髀”是指人体两股的外部,“靷”是指缠束在马的胸部用来牵引车轴的两条皮带。 “两”表二的这种用法后来发展出表相匹相并事物的用法。例如: 并后匹敌,两政耦国,乱之本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左传僖公十五年) 楚人有两妻者。(战国策秦策) 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庄子人世间)此例王力先生在其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中译作:我还没有实际去做,已经有患得患失的心病;事情如果不能成功,一定又会有罪。这种情况真是进退失据,内外不安。“两”在这里是表匹。 “两”表二兼表匹并或双方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如下面的一些成语和一般临时短语中的“两”一般都不换成“二”: 两全齐美两败具伤一举两得中美两国湖南湖北两省两夫妇小两口两家公司两个学校两个年级一体两面 方言例外。 “两”不仅有比三少一个的数的词义,还有自己在该语境中的语用附加义:表二分;表匹并。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两”是“二”的附加义变体。在使用中,从古代开始,就好像有一条原则,即在表数的同时又突出相关的附加义就用“两”,否则就用“二”。因而“二”“两”换用自古而然:用“二”侧重数的表达,用“两”同时又侧重其描述对象的二分或匹并。例如: 成师以出,而败楚之二县,何荣之有焉?(左传成公六年) 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汉书薛宣传) 今孔二郡兵少,不足以而发之。(汉书赵充国传) 大将军王凤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汉书辛庆忌传) “两”发展到后来,似乎也发展出作为“二”满足音韵节律等方面要求的一个变体。例如杜甫诗中“二”“两”的使用: 二男新战死自有两儿郎二京陷未收何由见两京二公化为土两公壮藻思 到了现代汉语里,除了上面所说侧重匹并和双方外,还有一些不十分严格的用“两”不用“二”的原则;或者说仅是一种倾向。如直接和量词、名词或动词组合,与“百、千、万”等位数词组合作为开头的音节,用“两”不用“二”。例如: 两种意见两本书两箱汽水两尺布两斤油两只手两双眼睛咬了两口馒头进了两趟城背了两边书打了两次球两天两夜两手抓两眼发黑三菜两汤两进两出两尺二寸两斤三两两元二毛五两省三市三十五个县两千二百五两百斤米两千斤煤两万斤粮食两亿多人口两百,北京方言是说“二百”。 “二”加名词用“两”也可能是由于语用上侧重匹并。反过来,有些用“二”的地方,一般不用“两”: 二十二一百二十八两千二百八三万二第二 这些用“二”的地方可表述为:()作为复合数词的组成部分,位置在“十”前、词中间和作尾数;()充当序数。 1.1.3.1.2 双 “双”是表成对的二。从语源看是二鸟为双。“双”不是纯粹的数词,在表数上是既表二又侧重于表配成对或合二为一的意思。例如:至如信者,国土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古乐府) 何日依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双”表成对或合为一体的二义,在现代汉语里还用。如: 双十节双人舞双打(冠军)双学活动双座垫双手用力不过,在现代汉语里,“双”不是以词的身份参与句子的组合,而是与其他语言成分先构成词或固定短语。这可能与在现代汉语平面上的数词要具备两个条件有关:()语义上表示数的意义;()结构上能与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双”不能满足第二个条件,作为古汉语的数词,在现代汉语里只能呆在组词构语的造句材料平面上。就是在“双双中奖”里,尽管后一个“双”是表同时,但也是先“双双”组合,而后才入句的。 1.1.3.2 “三”的变体 “三”表数的使用变体主要有“参1”和“参2”() “参”的两种读音,参看汉语大字典缩印本163页。 1.1.3.2.1 参() “参1”是上古“三”作分数分母和倍数的变体。例如: 先王之制,大国不过参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六年)(“参”为分母) 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五以参。(荀子议兵)(“参”表三倍) 1.1.3.2.2 参2() “三”在数学上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但在语言中上古的“参2”专表构成的“三”。例如: 吾与日月参光。(庄子在宥) 拟于舜禹,参于天地。(荀子不苟)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荀子王制) 1.1.3.3 合词变体 到近代,可以说“二”和“三”还分别有“俩”和“仨”两个变体。“俩”表“两个”的意思,“仨”表“三个”的意思。用“俩”、“仨”时其后不能再用量词。到现在这两个变体还在用。在这个意义上似乎可以说,“俩”、“仨”分别是“二”、“三”表数兼表量的变体。 位数词 位数词是能和系数词组合或互相组合构成一个复合数词的基本表数形式称“形式”不称“词”,参看1.2.2。古今都能见到的有十、百、千、万、亿、兆等个。在甲骨文里还没有出现“万”以上的大数,但至迟到西周已经有“万、亿、兆”了。例如: 一日两日万几。(尚书益稷)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楚辞九章惜诵) “亿”“兆”等位数词所表之数,不仅古今有异,而且就是在古代都有上中下三种进数法:下数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中数以万万为亿,万万亿为兆,万万兆为京,万万京为垓,万万垓为秭;上数以亿亿为兆,兆兆为京,京京为垓,垓垓为秭。在现代汉语里,百万为兆,万万为亿。由于“亿”以上的数词比较少见,下面位数词的讨论限于“亿”及以下的位数词。 1.2.1 充当构词成分 在作为成分构成复合数词时主要功能是充当位数,但是也能充当系数,不过和系数词相比,位数词作系数的功能不怎么整齐。 1.2.1.1 位数词古今一贯的功能或基本功能,是和系数词组合作为中心语构成偏正复合词。例如:五十、六百、七千、八万、九亿。 1.2.1.2 在上古,位数词还可以(不和系数组合成系位结构)直接与系数词或系位复合词并列构成更大的并列复合词,即单独充当并列复合词的一个直接成分。例如: 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尚书舜典)岁星出,东行十二度,百日而止,反逆行。(史记天官书) 即去大梁百有二十里耳。(荀子强国) 一仑容千二百黍。(同上) 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同上) 位数词单独充当并列复合词的直接成分,表义上前面的系数是“一”。但是这并不是说凡是以位数开头的并列数词,其开头的系数为“一”,“一”就一定不出现。只能说在古代以“一”不出现为常,出现少见。“一”出现的如: 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荆楚岁时记) 1.2.1.3 其他位数词也能出现在位数“亿”、“万”前面,充当系数。例如: 万亿及姊。(诗经载芟) 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后汉书乌桓传) 受(纣)有臣亿万维亿万心,予有臣三千维一心。(尚书泰誓) 位数的这种用法现代汉语有,如:十万大军百万雄师亿万群众十亿人民。 在唐宋诗歌中还有“百”、“千”作系数表概数的形式。例如: 霜竹百千竿。(唐 白居易诗) 二三余干在,千万斧刀痕。(宋 寒山诗) 近代汉语中,出现了“十”用在位数词“百”后面表概数的形式。如: 那老牛与我战经百十合,不分胜负。(西游记六十一回) 在现代汉语里,“千”好像不怎么能放在其他位数词前面作系数。偶尔也见“千万”并现的,但一般是错综并列,即:千万千万。例如:千万斤重担千斤重担和万斤重担。也有“千”、“百”在“万”前并现的,但也是错综式。例如:千百万民众百万甚至千万民众。 应当指出,下面的位数十位数,不是数词: 十万(火急) 千万(注意) 万万(小心) (气象)万千 1.2.2 作为独立的词 位数词作为独立的词,与量词或其他词组合,一般常见的是充当修饰语或谓语。古代汉语的例子如: 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论语公治)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礼记明堂位) 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卫灵公) 召所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亭长钱百。(汉书韩信传) 子贷金钱千贯丨童手指千丨维桥姚已致羊万头。(汉书货殖传) 时蒙诏赐银万两。(颜氏家训终制篇) 但是发展到今天,除了“十”以外,其他位数词不能单独与非数词组合,也不能单独表数,它们要先构成系位结构,即使系数是“一”也不例外。如“一百人”不能说“百人”,“这里有一千人”不能说“这里有千人”;“一千五百人”不能说成“千五百人”。这就是说,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除了“十”,其他位数已不再是独立的数词,只是复合数词的构词语素。而古汉语的系数词则不然,古今都是独立的词。 1.2.3 使用变体在古代汉语中,位数“十”、“百”有表分数和倍数的字形变体“什”、“佰”。 1.2.3.1 位数表分母写作“什、佰”,但好像不是强制性的。例如: (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孟子滕文公上)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庄子达生) 汉兵物故什六七。(史记匈奴传) 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金。(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1.2.3.2 位数表倍数,“十”、“百”有使用变体。例如: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蓰:倍)二 确数复合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2.0 汉语表确数的数词,除一到九几个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简单数词外,其余都是由几个数词组合成的复合数词。从结构关系和表义特点看,汉语的确数复合数词是系位构造和整零构造组成的体系。 2.1 系位构造 系位构造是指由系数加位数构成的复合数词。例如: 二十 三百 四千 三百万 五千四百二十万 四千三百八十一亿 2.1.1 构成特点 系位构造复合数词从古至今有三个不变的特点:位序上的后升性、结构层次上的二分性、表义上的系位性。 2.1.1.1 从位数状态看是前低后高,呈升位排列。所谓“前低后高,呈升位排列”是指最后一个数字单独所代表的位数比其前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位数都高。如“二十”的“十”所代表的十位高于它前面“二”所代表的个位,“三百、四千”的“百、千”所代表的位数也分别高于其前“三”、“四”所代表的个位。“五千四百二十万”的“万”也高于它前面的每一个数词所代表的位数。 升位有两种模式,一是全升式,二是尾升式。全升式是指参与组合的几个数词或数词段所代表的数学位数,依次升高。例如: 二十 三百 四千 三百万 尾升是指,参与组合的几个数词或数词段所代表的数学位数,排序上先降低后在尾巴上升高。例如: 五千四百二十万 四千三百八十一亿 但是古代汉语似乎不然。例如: 受(纣)有臣亿万维亿万心,予有臣三千维一心。(尚书泰誓) 2.1.1.2 系位构造的复合词结构层次上是二分的,最后一个字是位数,其余的是系数。系位构造的系数不仅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个数,如“二十、三百、四千”的“二、三、四”;也可以是一个系位构造和几个系位构造的联合,如“三百万”的“三百”是个系位构造,“五千四百二十万”的“五千四百二十”是个系位构造“五千、四百、二十”的联合。(参看2.2.2)如果用直线切分直接成分,上面的例词是作如是切分: 二丨十 三丨百 四丨千 三百丨万 五千四百二十丨万 四千三百八十一丨亿 上面的切分表明了系位结构的一个层次原则,即:系位构造的最后一个位数词单独作第二个直接成分在本世纪初使用过的以“万万”结尾的复合数词,如“四万万五千万”(现在不用了)其两部分是两个系位构造,按此原则其两部分似应切分为:四万丨万(五千丨万),但是出现了两个“万”的位数,显然不合理。(参看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47)因此应把“万万”看作一个位数,应切分为:四丨万万(五千丨万)。 2.1.1.3 系位复合词是偏正数词,系位之间结构上是偏正关系,意义上是相乘关系,即一个系位构造的词的数学值系数位数。如: 二十 三百 四千 五千四百二十万 2.1.2 充当构词成分 充当构词成分是自相并列或后加系数词构成并列型的复合数词。例如: 五千四百 三百二十 三十五 (参看2.2.1.1) 2.2 整零构造 整零构造是指由系位构造加系位构造,系位构造加个位数,或者“十”加个位数构成的复合数词。例如: 十一 二十二 三百五十 四万三千五百 五千二十五 “三百五十”“四万三千五百”分别是由两个和三个系位构造并列组成,“二十二”是由一个系位构造“二十”和个位数“二”组成,“五千二十五”是由系位构造“五千”、“二十”,个位数“五”和组成(的性质参看2.2.1.3)。 2.2.1 结构特点 整零构造复合数词古今相同的特点有三:结构层次上的同层多可切分,表义上的数值分项加合,位序上的整零递降排列。古今不同的是整零联接方式和连接词的演变,整零中间缺项的处理方式和结尾项语义所指的变化。 2.2.1.1 整零复合词是几个并列肢连接而成的,如果是以位数词收尾,有几个位数词就有几个并列肢。如“四万三千五百”有“万”“千”“百”三个位数,因此就有“四万”、“三千”和“五百”三个并列肢;如果是以个位数收尾,有个位数词就有个并列肢,如“三百二十一”是以个位数“一”收尾,它有“百”“十”两个位数词,有“”即三个并列肢:“三百”、“二十”、“一”。有几个并列肢就有几个直接成分,只要有三个以上并列肢就不是二分而是多分的,其切分线是划在位数词后面。中间的看作一个并列肢。例如: 十丨一 二十丨二 三百丨五十丨一 四万丨三千丨五百 五千丨丨二十丨五 六万丨四千丨五百丨丨八 2.2.1.2 整零构造复合词的数学值等于几个并列肢数学值之和,即一个整零构造的词的数学值并列肢并列肢。如: 十一101 二十二202 三百五十一300501 四万三千五百400003000500 五千二十五50000205 六万四千五百八60000400050008 2.2.1.3 整零复合词的几个并列肢是按其位数词位的高低,从高位到低位,呈降位排列,即严格按“个、十、百、千、万、亿”倒过来的顺序排列,中间如果缺位,现代汉语是补,如:五千二十五。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情况则不然。 上古到中古并列肢中间缺位可不用“零”类词。例如: 初入元,百六阳九。(汉书律历志) 十缠九十八结,为百八日烦恼。(智度论) 至于孝平,郡国百三,(后汉书郡国志序) 于是以桃一一掷上,正得二百二颗。(神仙传张道陵) 但是也有用的。例如: 一百有九盟。(春秋时会之总数) 到了中古,缺位处开始出现用“单”及其同音词“丹”的情况。例如: 展开看之,乃二百单五年事。(三国志平话,上) 起天下百万民夫,开一千丹八里汴河。(大宋宣和遗事,元集) 到了近代和现代汉语早期,开始出现“零”。例如: 只活了一年零两个月。(金瓶梅) 虽走了一个月零两日。(红楼梦) 但是这个“零”是表零头,不是现在与数学缺位对应的零。这种“零”的用法很多方言的老人现在还是这样用,例如他们说:三百零二十五块零五角零四分丨四斤零二两半。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2223页)里指出:“零位的表示,首先是从数学上的演算开始的。因为演算时用筹(即数码),碰到有零位的数字,用笔记下来的时候,容易引起差错,所以创造一种号代表零位,例如6020作六二。的应用最早见于宋代数学家的著作中。” 现代汉语缺位的启用,可能是数学对语言的影响。这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汉语能用“零”的复合词都是并列结构的词,在汉语使用者的语言心理中,系位结构连用和大小量词的数量结构联用是同一性质的,都是前项大后项小。事实上其数学基础也是一致的,如方言说的“三百零二十”和“三斤零二两”这两个数的数学值都是等于“零”连接的两项之和。在汉语使用者的心目中大量是“整”,小量为零,大量与小量之间是整零关系,同理并列复合词的高低两个并列肢之间也是整零关系。并且很可能并列数词中间用“零”是由并列的大小数量结构中间用“零”类推过来的。 二是口语里并列复合词中间的“零”用开了,但是进入书面时,有文化暷人 一般都是懂一些数学的,他们发现不缺位用“零”不合数学科学时,写到书面上的时候就只保留了缺位用“零”的形式。书面对口语是起规范和反制约作用的,时间一长汉语普通话就只保留了数学上缺位用“零”的格式,建立起了汉语口语和数学一致的表达模式。由于汉语数词的字形从清代起有大小写两套系统,在小写系统中即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并用的“零”用(不能写作);在大写系统中,和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并用的是“零”,不用。 2.2.1.4 整零的语言根据 语言毕竟不是数学,现代汉语表数缺位用“零”,也不是语言迁就数学。从语言的角度讲,汉语和数学标空位都是用“零”,实际上是一种偶合。汉语表数并没有失去自己的传统系统。只能说汉语的两种表数模式,刚好和数学的两种表数模式吻合,数学位数和系数关系等形成的表数系统也是相乘和相加两种模式,如:200100;12102。 汉语的数词系统从上古开始就是两种模式构成的,一种模式就是系位构造,另一种是我们这里说的整零构造。 2.2.1.4.1 系位构造是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对汉语偏正关系的数词的表达,既具有语言的准确性,又具有数学的科学性。但是该书把并列关系的数词表述为“系位组合”,就不及系位构造理想了。该书给系位组合下的定义是“几个系位构造按照位数由大至小顺序排列造成的数词结构”,这种定义对尾数为个位数的并列数词缺乏控制能力。该书说“系数可以充任系位组合的末一项,代表个位数”。显然这就和系位构造的定语发生矛盾了,因为该书系位构造的定义是“由系数和位数两部分组成的复合数词”(语法讲义46页)。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笔者看来,可能作者只是在共时平面上用结构主义方法对并列数词进行语形和语义上的观察。假若作者再对汉语数词两种构造的早期特点进行历时的动态考察,可能就会同我们一样看到并列数词是整零构造的汉语表数结构和模式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认为朱德熙先生从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角度描述汉语复合数词的结构,第一次建立了汉语数词的结构系统,其理论和方法上的贡献都是不言而喻的。 2.2.1.4.2 汉语数词的结构系统是由系位构造和整零构造组成的体系。并列数词是整零构造的复合词。从上古开始,这两种构造就是相互对立的汉语表数模式,并有语法上的区别标志,即:凡是并列结构的复合词的并列肢之间都可以有整零连词。只是所谓的“整”不是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说的“在最初的时候(春秋时代以前),十被认为是整数,十以上被认为是零数。因此,十的后面要插进一个有字。在殷虚卜辞中,写作(有)或又”。而实际上,汉语数词中的“整”是并列结构中位置在前的高位数,“零”是“整”后面的低位数。从王力先生和其他先生提供的有关语料都表明,汉语从古至今都不是以“十”为整,整零是汉语使用者心目中的相对概念,并且在古代书面语中好些整零之间都有整零连词“有”、“又”之类。先看殷墟卜辞的例子: 俘人十六人。 资今十年五。 旬二日。 十月一月。 尚书中更有甚者,是有几个整零关系就有几个整零连词。例如: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舜典)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尧典) 六百又五十又九夫。(大孟鼎) 又如: 是后六十有五年。(史记匈奴列传) 一百有九盟。(春秋时会之总数) 这些连词是整零构造的语法形式标志,不过即使在上古也不是非用不可。但是反过来非整零构造则一定不能用。试比较下面同一例中两种数词构造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