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旅游的看法_第1页
我对旅游的看法_第2页
我对旅游的看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对旅游的看法 1116150115 胡晨超旅游是什么?“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在古代的时候,并没有旅游一说。我以为古人赴远途,其一是为了生计,或贬谪,或戍边,或是为了生意。左迁的贬官有潮州韩愈之,儋州苏东坡,龙标王昌龄,浔阳江畔的白居易;戍边的将士也有蓟门关的高适,轮台的岑参,凉州的王之涣;而生意者,便有山西的乔致庸,云南的马帮,广州的十三行。古人赴远途,其二是为了理想,持节北海的汉苏武,取经天竺的唐玄奘,遍寻草药的李时珍,探遍水文的郦道元。古人赴远途,其三是为了逃罪奔命,诗仙李白在蜀中杀人,只好“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了。上述三种,概不完备。再有就是西方的传教士,马可波罗最为典型,在中国十七年,游遍我华夏大地,归国后写下马可波罗游记,以飨欧洲。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就是明代的徐霞客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旅行家,但当时也无此说。抛开那些古人,对于我来说,我是喜欢到处走走的人,最喜欢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游山玩水,不需要多有名,不需要风景多美,能够到没去过的地方,见识见识没见过的风俗人情就足够了。但是由于时间经济等原因至今也没去多少地方,除了我上学的南京,我的家乡宁波及其周边,也就只有厦门,杭州和上海了,真是少得有点可怜,所以我这看法看起来就有一点浅薄了。说了这些,只是给我下面的话垫一垫底,免得遭纸上谈兵,空穴来风之责难。先说南京,来学校报道早了一天,就和爸妈一起在走了几个地方。首先是夫子庙,由于时间有些紧,没有走太深,风景没看到多少,入目的全是一些廉价衣服是店铺和小吃店,感觉就像是在城隍庙,真是有些失望。然后是总统府,说实话也没太多感觉,虽然学了民国历史,但是对于孙中山还是不怎么感冒,那些建筑倒倒是感觉有些特色,毕竟除了电视上是第一次见到。中山陵是和同学一起爬的,当时只顾闷头往上爬,也没有感觉有什么特殊,虽然看起来是有点雄伟大气。到后来才知道有那么多说法,有些后悔当时走的太急。大屠杀纪念馆倒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其实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进去之后感觉却完全不一样了,毕竟那是一段血的历史,一段屈辱的历史,尤其是那些白森森的头骨,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当然还有玄武湖,和几个好友一起,迎着清风,泛舟湖上,那感觉真是舒适。再说厦门,由于是十一去的,真是不得不感叹人多,当然风景还是很不错的。第一天到厦大,那依山而建的宿舍,那布满涂鸦的隧道,那人工湖,感觉完全不是学校的样子,就是一个风景区啊,完全把我们学校给比下去了。沿海岸骑行的感觉还是不错的,几个好友,租几辆自行车,慢慢绕着海岸,累了就停下来吹吹海风,那感觉别提有多惬意了。最有名的鼓浪屿倒是没觉得怎么样,当然主要是人太多,完全就是前脚接后脚,根本就没有游玩的性质了,想坐下来吃点东西都需要排队。最有感觉的要说在一片大片巷子里穿梭的感觉了,那天原来是吃小吃去的,同学说要带我们吃一家特别好吃的沙茶面,结果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于是就漫无目的的到处走,从两家店面中间的小巷子里进去就是一大片住宅区,全部都是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巷子,里面没有店铺,都是一户户的人家,那些古旧的房屋,让我们体会到了原始的厦门。最后说杭州,是今年十一去的,按理说作为一个浙江人应该就去了,但可能是听对西湖的赞美听多了反而不想去了,不过不得不说西湖真的是美如画,虽然说如织的游人有些破坏这美感。我觉得有一首歌很好的描述了游西湖的感受,“轻船入三潭 嬉戏着湖水 微风它划不过轻舟 时而又相远 时而又相恋 断桥何曾踏过残雪 再也没有留恋的斜阳 再也没有了倒映的月亮 再也没有醉人的暖风 眼消散在雨夜 单车过长堤 欢歌笑语 一路却错看了风景 望不到云河 也望不到天际 流星刹那已然掠过 再也没有留恋的斜阳 再也没有了倒映的月亮 再也没有醉人的暖风 转眼 消散在雨夜”这首歌就叫西湖,把湖上的微风,夕阳里的雷峰塔,苏堤白堤上骑车下冲的快感表述的淋漓尽致,每每听到,都会回忆起那时在西湖的惬意。我喜欢杭州这个城市,不单单是因为西湖,还有这个城市的文气,还有这个城市的艺术气韵。国美南山象山小区,那种绝然尘世之外的气度,是从别处寻不见的。虽然我没有走过太多地方,但是已经可以看到一些旅游的特点。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现在,旅游是为了排遣苦闷,消减压力,度过假期,为经济创收。现在的“旅游”太俗了,为了旅游而旅游的人太多,相应的为了提供这项“旅游服务”的景点也太多。所以,当下的“旅游”,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首先,很多旅游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看到很多人去某地旅游,看到报道或者网上说哪里哪里好就扎堆去,根本没考虑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这也造成虽然出去旅游了却完全没有体会到旅游的乐趣,尤其是节假日,有名的旅游景点真是人山人海,完全破坏了美感。在我看来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完全没有必要冲着名气去,就如我来说,去总统府就没感觉有社么特别的,反而是到玄武湖让我感觉很开心。另外,由于旅游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却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前段时间经常看到报道说有游客被宰,或者导游带游客进消费陷阱,那些商家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而那些游客就是容易“上当”。有人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买点东西带回去,而我看来,真是无意义、了无趣味的事情。所有的小镇的所有小店有三样是必然会卖的,万三蹄髈,蓝印花布,五香蚕豆。就这样了,还不如看看陈逸飞的油画去,一个人,坐在美术馆里冥想都比去这些镇子来的有趣。很多时候,我就搞不明白,全国的旅游景点卖的商品都几乎一个模样,完全不能代表当地的特色,这么大的一块空白竟然无人问津,真是显得有些可笑。我们有悠久的历史,随便拎出来一个古镇都比美国的历史长得多,怎么旅游都搞得这么肤浅。还有一些政府,为了经济发展旅游业,新建一些看起来像是古建筑的建筑,却把一些真正的古建筑给强拆了,所以很多古镇看起来都差不多了。像西塘、甪直、周庄、同里、乌镇这样的水乡小镇,竟然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的。每一个原本清丽的小镇都变的俗陋不堪,像极了一个画着浓妆的商妇,因为金钱的利益,人们都变得狡诈,原本的小桥流水人家,现在它的味道都在回忆里了。陈丹青在他的退步集续里写了自己陪女儿到日本游玩,到京都的时候,租住在一户民宅内。他说,这样的民宅像极了从前的北京,像极了从前的上海。无数黑压压的小弄堂、小街巷、小铺子,虽然全是日本风,但也给足了他“家”的感觉。虽然陈丹青在他的博文里反复强调“万恶的小日本、万恶的小日本”,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里的喜爱,这是一种戏谑方式的表达。陈丹青近年来的文章有好多提及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无不是叹息与咒骂。“旧是旧的,到处干干净净。落后是落后的,看上去自尊而自在”他这样写。而我们的城市呢?还能寻到这样像家的庭院吗?所以,他哪里也不想去,就想躲在这不是我家的家,一个人发呆,一个人抽烟。其实,如果我们的城市化建设不那么的武断,把所有的传统的老东西都拆掉,我们还会“躲”在别人的家里感受家的感觉么?有时候,经济是发展了,而我们的心却空落落的。江西婺源的旅游广告里有这么一句话叫“梦里老家”,打的就是这张牌,城市里的人大多缺少的就是“家”的感觉,那一份黄发垂髫、鸡犬相闻的温馨之感。在巴黎,温莎墓园里埋葬了多少先哲,你就可以在巴黎找到多少纪念他们的纪念馆。在中国,不行。毕加索和张大千是同时代东西方公认的大家,而你可以在西方找到不下百处纪念毕加索的地方,在中国,却不能找到几个纪念大师的地方。是经济发展冲昏了我们的脑袋,还是我们就不尊重文化呢?或许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