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畸形变性及脱髓鞘课件_第1页
颅脑畸形变性及脱髓鞘课件_第2页
颅脑畸形变性及脱髓鞘课件_第3页
颅脑畸形变性及脱髓鞘课件_第4页
颅脑畸形变性及脱髓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天性颅脑畸形,(一)、脑膜膨出和脑膜脑膨出,定义:是颅内结构经过颅骨缺损疝出于颅外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还可伴有颅脑其他发育异常、如脑小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等。 脑膜脑膨出:膨出的囊有软脑膜和蛛网 膜组成,硬膜常缺如。囊内充满脑脊液,不含脑组织。 脑膜脑膨出:含有脑组织、软膜、蛛网膜,有时含有部分扩张的脑室,局部脑组织受压变薄。,(二)、颅底陷入,概述:颅底陷入是枕骨大孔周围骨上升向颅腔陷入的畸形。常并发部分性或完全性寰枕融合,齿状突发育不全或缺如引起寰枢关节滑脱,颈椎融合及小脑扁桃体下疝和脊髓空洞症等。 临床:颈短,后发际低,头颈痛。共济失调、眼震、运动及感觉障碍等。,【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和体层):枕大孔变形、前后径变窄、斜坡上升变平、岩骨上升、寰椎与枢椎上升。 测量方法: 1、Chamberlain线:侧位上,硬腭后缘与枕大孔后缘连线。正常齿状突此线上3mm。 2、McGregor线:侧位上,硬腭后缘与枕骨鳞部外板最低点连线。正常齿状突此线上6mm。 3、Klaus高度指数:侧位上,鞍结节到枕内粗隆连线。正常齿状突到此线垂直距离3mm.,(三)、先天性脑积水 【病理与临床】 多为中脑导水管发育不良,狭窄或闭塞,引起梗阻。上方脑室扩大,脑质变薄,大脑半球形成一个大囊,囊壁由软脑膜和神经胶质组成,而无室管膜。 出生后头颅迅速增大,呈球形。吞咽困难,眼球运动失调,智力低下,早年夭折。,【影像学表现】,CT:大脑半球为脑脊液密度。部分枕叶、基底节及丘脑保存。小脑和脑干发育一般正常。 MRI:幕上为水样信号(长T1、长T2)。 显示大脑镰、基底节及脑干更清楚。,(四)、Chiari畸形,病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 分型: I型:不伴有脑部畸形,可伴有颅颈交界区畸形(寰枕融合畸形、扁平颅底、颈椎椎体融合畸形),易合并颈部脊髓空洞。 II型:多见于小儿,主要包括脑干和小脑移位至颈部椎管,四脑室向下移位至枕骨大孔以下,几乎总是合并腰段脊髓脊膜膨出;大部分幕上畸形(胼胝体异常)。 III型:II型+枕颈部脑膨出,可环绕低枕部及高颈部,出生前可被检测出来。 IV型:称为严重小脑发育不全,不伴有通过枕大孔的后颅窝内容物的移位。把此型从小脑发育不全中分离出来存在争议。,(五)、第四脑室中、侧孔先天性闭塞 (Dandy-Walker综合征),【病理与临床】 病理:小脑蚓部不发育或发育不全,伴后颅窝囊肿。常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 临床: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头颅明显扩大,以枕部膨隆为著。眼睛向下倾斜,一般智力尚可。,【影像学表现】,CT:后颅窝扩大,枕骨变薄。直窦与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半球小,蚓部缺如。四脑室扩大,形成囊肿。脑干前移。常合并幕上脑积水及其它畸形。 MRI:后颅窝扩大,呈脑脊液信号。直窦与窦汇上移至人字缝以上。小脑发育不全、蚓部缺如、脑积水等。,(六)、脑裂、脑沟和脑回发育畸形,包括前脑无裂畸形、无脑回畸形、多小脑回畸形、脑裂畸形及脑沟回异位等。 【影像学表现】 CT和MRI 1、前脑无裂畸形:无脑叶型,表现为无正常大脑半球,呈一个大囊。有脑叶型,表现为大脑半球分裂清楚,侧脑室扩大融合,三脑室可分辨,中线结构缺如。,2、无脑回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表面平滑,脑沟缺如。大脑侧裂及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 3、脑裂畸形:横跨大脑半球的脑裂为本病的特征。脑裂附近脑回增厚。 4、脑沟、脑回异位:表现为灰质伴随脑沟、脑回异位。,多小脑回,脑裂畸形-闭唇型,脑裂畸形-开唇型,(七)、胼胝体发育不全,【影像学表现】 CT:两侧侧脑室明显分离,后角扩大,三脑室扩大上移。 MRI:矢状位T1WI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横断及冠状位T1WI显示双侧侧脑室分离,后角扩大,三脑室扩大上移,常合并脂肪瘤。,胼胝体缺如,(八)、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在脑外异常的局限性积聚。分原发和继发两种,后者多由外伤、感染、手术等引起。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脑裂或脑池局限性扩大,呈脑脊液密度,无强化。囊肿较大时可出现占位征象。 MRI:囊肿表现为脑脊液信号(长T1、长T2)。囊液内蛋白和脂类含量较高时,T1WI、T2WI信号均可稍高于正常脑脊液。,(九)、脑灰质异位,是成神经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移至皮质表面。 【影像学表现】 CT:白质内发现异位的灰质。 MRI:白质内发现异位的灰质信号,多位于半卵圆中心。,(十)、脑皮质发育异常,包括无脑回畸形、巨脑回畸形、多发小脑回畸形和脑裂畸形等。 【影像学表现】 CT和MRI 无脑回畸形:没有脑回,大脑表面光滑。 巨脑回畸形:灰质变厚,白质变薄,脑沟扁平。 多发小脑回畸形:脑回小且数目多。 脑裂畸形:脑裂伸入白质内,脑裂表面的软脑膜与室管膜融合。常并存灰质异位。,二、神经皮肤综合征,是一组神经和皮肤同时有病的先天异常,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一)神经纤维瘤病 特征是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和皮肤棕色素斑。 【影像学表现】 CT和MRI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的瘤体,以及引起的占位征象。常并发脑、脊髓肿瘤,脑发育异常、脑血管异常等。,多发神经纤维瘤,(二)结节性硬化,又称Bourneville病,以不同器官形成错构瘤为特点。 【病理与临床】 病理:特征为皮层结节、白质内异位细胞团和脑室内的小结节。 皮层结节内含致密的细胶原纤维、奇异的胶质细胞或不典型的神经元,可有钙盐沉积,偶有囊变; 白质内异位细胞团是由胶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组成; 脑室内的小结节如蜡烛油淌下所凝成,最易钙化,阻塞脑脊液通路形成脑积水。,临床:癫痫、智力障碍、面部皮脂腺瘤和棕色痣。 【影像学表现】 CT:1、室管膜下与脑室周围结节或钙化,两侧多发。 2、增强:结节更清楚,无占位效应。 3、皮层或白质内多发小结节状钙化。 4、可出现脑积水、脑萎缩征象。,MRI:1、脑皮质形态不正常,皮髓质界限不清。 2、结节在T1WI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有时周围可见高信号环。 3、脑积水、脑萎缩征象。,结节性硬化,结节性硬化并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三)脑颜面血管瘤病,又称软脑膜血管瘤或Sturge-Weber综合征。是先天性神经皮肤血管发育异常。 【病理与临床】 病理:一侧延绵三叉神经分布区紫红血管瘤,同侧大脑半球顶枕区软脑膜血管瘤(静脉为主)。病侧大脑发育不良或萎缩,胶质增生伴皮质钙化。 临床:面部血管瘤、对侧痉挛性偏瘫,智力障碍等。,【影像学表现】,CT:1、病侧大脑顶枕区弧带状病侧大脑顶枕区弧带状或锯齿状钙化;2、局部脑发育不全、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3、局部颅板增厚;4、增强扫描:可见软脑膜的异常血管,呈脑回状或扭曲状强化。 MRI:1、病侧大脑顶枕区沿脑回、脑沟的弧条状低信号(钙化);2、软脑膜的异常血管呈扭曲状低信号。,女,3岁,右眼周血管痣,脑颜面血管瘤病,新生儿脑疾病,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病理与临床】 病理:脑水肿、脑缺血和脑软化,可同时合并脑出 血,晚期脑萎缩。 临床:皮肤粘膜青紫或苍白,呼吸异常,反射减弱或 消失,痉挛性双侧瘫等。,【影像学表现】,CT 1、脑水肿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片状或广泛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模糊或消失。 2、脑缺血和脑软化在早产新生儿可见侧脑室周围白质斑片状低密度,可多发,两侧可不对称,可累及深部灰质核团;在足月新生儿可见皮质或皮质下区斑片状低密度。 3、脑萎缩改变。 4、脑出血改变。,MRI 1、脑水肿表现为灰、白质差别消失,在T2WI上白质信 号增高。 2、脑缺血和脑软化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 3、脑出血在亚急性期,则T1和T2像均呈高信号。,二、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少数为出血性疾病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 【影像学表现】 CT 和MRI: 产伤所致的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同头颅外伤出血表现一样。,脑变性疾病,一、Alzheimer病(又称老年性痴呆) 【病理与临床】 病理:神经元丧失伴胶质增生引起的弥漫性皮质萎缩,主要累及嗅皮质区、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 临床:记忆丧失、抽象思维和计算受损、人格和行为改变为特征。,【影像学表现】,CT表现: 1、弥漫性脑萎缩,以颞叶前部及海马最明显,两侧多不对称。 2、颞角内侧脑实质密度减低(海马透明区)。 MRI表现: 1、弥漫性脑萎缩。 2、线形测量海马萎缩,能作出早期诊断。,二、帕金森病(Parkinson病),【病理与临床】 病理:中脑黑质致密带、脑桥蓝斑区色素细胞丧失及迷走神经背核等部位的神经元减少,同时伴有神经胶质增生。 临床:静止性震颤、动作缓慢或不能,步态缓慢、平衡和起步动作困难及僵硬等。,【影像学表现】,MRI 1、黑质致密带萎缩、变窄,短T2的黑质信号消失。 2、黑质网状部相对增宽。 3、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 4、双侧苍白球及壳核出现短T2异常信号。,三、脑(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为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型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该病三大主征为脑豆状核变性,角膜Kayser-Fleisher色素环及小叶性肝硬化。,【影像学表现】 CT :豆状核条状或新月形低密度,两侧对称。增强无强化,同时有脑萎缩。后期有肝硬化。 MRI:表现为T2WI病灶呈高信号。低场机可呈低信号。,K-F环,四、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是一种以共济失调为主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影像学表现】 CT和MRI:脑桥、延髓变细,小脑变小,脑池、脑沟扩 大。CT密度正常,MRI信号正常。,脱髓鞘疾病,一、先天性髓鞘形成缺陷 (一)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神经辅酶A缺乏,硫酸脂不能分解成脑脂和无机硫,而沉积于少突胶质细胞膜上,使髓鞘分子结合和水合作用异常,导致髓鞘形成障碍。,【病理与临床】 病理:异染性脂质沉积于脑白质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大脑、小脑及脑干脱髓鞘,通常弥漫对称,弓形纤维多不受累。 临床:发育正常,13岁出现行走困难和动作笨拙。继而,出现语言退步,共济失调,瘫痪和智能减退。,【影像学表现】,CT:1、平扫白质区内斑片状低密度, 两侧对称,无占位效应 。 2、增强无强化。 MRI:1、T2WI双侧脑白质广泛高信号,脑皮质正常。 2、脑室扩大及脑萎缩。,(二)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属性连锁隐性遗传。由于缺乏酰基辅酶A合成酶导致脂肪代谢紊乱,长链脂肪酸在细胞内异常堆积,以脑及肾上腺皮质尤甚,破坏脑白质及肾上腺皮质。,【病理与临床】 病理:大脑白质广泛脱髓鞘,从后部向前扩展。肾上腺皮质萎缩。 临床:多314 岁起病,神经症状呈进行性,有偏瘫、偏盲,后期四肢瘫、去大脑强直、痴呆。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皮肤色素沉着等。,【影像学表现】,CT:1、两侧脑室三角区周围白质大片状 对称性低密度,病灶向前发展。 2、增强扫描,活动期周边环形强化。 3、脑萎缩。 MRI:1、T2WI脑白质高信号,从后向前发展. 2、Wallerian变性,表现为皮质脊髓束退变。,二、获得性髓鞘脱失,(一)多发性硬化(MS)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病因不明。2040岁中青年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病理上以脑白质软化坏死多见,常累及脊髓,视神经,脑干。 临床上起病急,病程短,症状重为其特点,且可反复发作。,【影像学表现】,CT表现 1、急性期 侧脑室周围低密度影,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无占位效应。呈斑点、片状或环状强化。 2、稳定期 低密度病灶多有缩小。病灶无强化。 3、恢复期 白质内多发软化灶,边界清楚,可出现脑萎缩。 一个病人可见不同时期表现。,MRI表现 1 病灶多位于双侧脑室周围,尤其是在前角,后角及皮层下区多见,呈多发散在斑点状分布,形态不规则,垂直侧脑室,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 2 T1WI病灶呈低信号(陈旧性)或等信号(新鲜) 3 T2WI病灶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新鲜病灶呈斑片状强化,陈旧性病灶无 强化。 5 同时可见脑室系统扩大,脑沟增宽等脑萎缩征象。,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多发性硬化MRI诊断,多发性硬化MRI诊断,诊断要点,1 临床上中青年发病,发复发作 2 病灶位于脑室周围,但可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 3 T1WI病灶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4 增强扫描新鲜病灶呈斑片状强化, 5 无明显占位效应,鉴别诊断,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老年高血压者 2 多发性脑梗塞:分布特点不同 3 脑炎:常一侧发病,临床有感炎症状,病灶周围水肿及占位征像较明显,(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一种在发生某些感染后如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流感等疾病而导致中枢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