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3中图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3中图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3中图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3中图版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江南的开发课件3中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 江南的开发,教学目标,1、知道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的政 权更替; 2、理清三国后期至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 3、能够说出江南开发的原因、具体表现 和影响。,1、西晋是哪一年由哪个皇帝建立的?都城定在哪里?,自主预习,2、西晋是在哪一年灭了三国中的哪一国?三个政权 分立的局面结束了,使西晋完成全国短暂的统一。,3、西晋是被哪一个少数民族所灭的?,4、西晋灭亡之后,谁建立了东晋?都城定在哪里?,5、谁灭了东晋称帝?称帝后国号是?南方先后经历了宋、 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把哪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6、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有几方面的 原因?,7、概述一下江南经济发展取得哪些成就?,1、西晋是哪一年由哪个皇帝建立的?都城定在哪里?,265年,司马炎,洛阳,2、西晋是在哪一年灭了三国中的哪一国?三个政权 分立的局面结束了,使西晋完成全国短暂的统一。,3、西晋是被哪一个少数民族所灭的?,匈奴,4、西晋灭亡之后,谁建立了东晋?都城定在哪里?,皇族司马睿,建康,5、谁灭了东晋称帝?称帝后国号是?南方先后经历了宋、 齐、梁、陈四朝,历史上把哪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6、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有几方面的 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 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作。,农业方面:铁农具普遍使用,开垦大量良田, 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方面:冶铁、造纸、制瓷等技术水平明显 提高。,商业方面:商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了 大量商业城市(建康最大、 成都、番禺等)。,7、概述一下江南经济发展取得哪些成就?,一、两晋和南朝。,洛阳,司马炎,西晋官僚贵族奢侈成风,太傅何曾每天吃饭要花一万钱,他儿子每天吃饭要花二万钱,王恺用麦芽糖刷锅,石崇把蜡烛当柴烧,鲜卑,羌,氐,匈奴,羯,选择,西晋灭亡方式跟下列哪 个朝代相似?,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正确答案:西周,建康,司马睿,宋,420年,齐,梁,陈,历史上把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宋,齐,陈,梁,二、人口的南迁。,北方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三、南方经济的发展。,何处是江南,知识窗,“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这里指长江以南。该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水稻,麦,黍,粟,南朝青瓷花尊,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 的南方产生了什么的影响?,讨论,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 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 动了南方商业的繁荣,出现了 大量商业城市,为经济重心的 逐渐难移奠定了基础。,吴,魏,蜀,西 晋 (208年统一),东晋 宋 齐 梁 陈,十六国,课堂小结:,(北方),(南方),1西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匈奴、女真、羯、氐、羌,当堂训练,4.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