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pdf_第1页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pdf_第2页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pdf_第3页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pdf_第4页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习题答案 A 选择题 1.4.1 (A) 1.4.2(C) 1.4.3 (C) 1.4.4 (B) 1.5.1 (B) 1.5.2 (B) 1.6.1 (B) 1.6.2(B) 1.8.1 (B) 1.9.1 (B) 1.9.2 (B) 1.9.3 (B)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 1.4.5 (1)略(2)元件 1 和 2 为电源 ,元件 3,4 和 5 为负载 (3) (-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 2 110/8+R)=8/110 ,所以 R3.7K, W R = (8/110 ) 2 3.7K20W 1.4.7 电阻 R=U/I=6/50* 3 10=120,应选者( a)图. 1.4.8 解:220/ (R1+315 )=0.35A,得 R1 314. 220/ (R2+315 )=0.7A, 得 R2 0. 1.4.9(1)并联 R2前,I1=E/( 0R +2Re+ 1R)=220/ (0.2+0.2+10 )21.2A. 并联 R2后,I2=E/( 0R +2Re+ 1 R 2 R)50A. (2) 并联 R2前,U2=R1*I1=212V,U1=(2Re+ 1R)*I1=216V. 并联 R2后,U2=( 1R2R)*I1=200V,U1=2Re+1R2R=210V. (3) 并联 R2前,P=212*21.2=4.5KW. 并联 R2后,P=200*50=10KW. 1.5.3 I3=I1+I2=0.31A,I4=I5-I3=9.61-0.31=9.3A,I6=I2+I4=9.6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断开还是闭合 abR = 5R ( 1R+ 3R )( 2R+4R) =200. 1.6.4 解: aU = 1U =16V, bU =(45+5) 5.5+45 16/ (45+5) 5.5 5.5+45 1.6. c U =( 45+5) 5.5 b U /总R b U /10=0.16V , 同 理 d R cU /10=0.016V. 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 2 U=(R1+RP ) 1 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 2U =R2* 1U /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 5.64-8.14. 1.6.6 1.7.1 解:等效电路 支路电流方程: IL=I1+I2 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 I1=I2=20A,IL=40A 1.8.2 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U1单独作用: 解A 5 2 1 2 1 1 1 R)/R(RR U I 4321 1 1 IS单独作用: 分流 A R5 4 5 .011 2*1 稩 )/(RRR R I S 3214 4 1 所以A 5 6 III 1 11 , A 5 3 I*0.5I 13 1.9.4 解:根据 KCL得 则1A1-2I -II 123 40V2*1020IRUU20V,1*20IRU 2212311 1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20W1*20IUP 111 2A电流源吸收的功率 : -80W2*-40I-UP 222 R1电阻吸收功率 :20W1*20IRP 22 31R1 R2电阻吸收功率 :40W2*10IRP 22 22R2 1.9.5 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 则(1/1)11 21 I1 , 5 3 I3 A 1.9.6 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 1A 2112 2-8 I 1.9.7 解:设 E单独作用 uab = E/4 = 1/4 12 = 3V 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ab = uab - uab =10-3=7V 1.10.1 解:设 1电阻中的电流为I (从上 到下) Uoc=41010 = 30V Req=4 I=30/(4+1)= 6A 1.10.2 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 A R U I R VU OC OC 1 2 4 682 eq eq 则 1.10.3 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 21, I I A R U I R VIIU AI AI II II OC OC 5 10 0 5041020 5 5 1201410 1501020 eq eq 21 2 1 21 21 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 1 I 11 42 28102 4 7 1028 2 2 4)43( 1 21 2 2 21 IR RR IRUU AI II AI AII UIRIRR EQ OC 的电流从下到上为该 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 则(a)图等效为 有 U1=E1=4V (b)图等效为 有 I1=2E1/2R1=4/R1=1A =R1=4 I=4/4+1=4/5A 1.11.4 解: VA VBVAVA VCVB 1.12.9 解:1. 开关第一次动作 uc(0+)=uc(0-)=10v 从 1-72 后, uc(-)=0, t放=RC=10ms Uc(t)=10exp(-100t)V(0 E 时, D 截止,则Uo = E = 5 v 。 (c)图:当Ui E 时, D 导通,则 Uo = 5 v ; 当 Ui E 时, D 截止,则Uo = Ui 。 (d)图:当Ui E 时, D 导通,则Uo = Ui 。 9.2.5 (a)图:当Ui 0 时, D 导通,则 Uo = Ui ; 当 Ui V Z,则稳压管DZ稳压,则 Va=10v, IR= (20-10)/900=11.1mA ,IR2=10/1100=9mA, 所以 IZ=IR1-IR2=2.1mA ,IZIBS,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 c)UBEUR时, 输出 Uo=+Uom 此时,三极管饱和导通,报警灯亮。 电阻 R3和二极管起到限流和保护的作用。 11.5.2 解:起振条件 Au=1+Rf/R1 3 即Rf 2R1 起振之初, 2 个二极管尚未导通,故 R1 A E=0 B-B 13.4.0(1) (2) (3) (4) (5) 13.4.11(1) Y=ABC=(AB) ) C) )(2) Y=A+B+C=(A +B +C ) (3)Y=A =(AA) (4) y=(ABC+DEF) ) (ABC) (DEF) ) (5)Y=(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