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分析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已占我国儿童总数95以上,进入21世纪后,独生子女成为在校中小学生的主体,他们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娇宠,养尊处优,有的出现情感断层,感情冷漠,有的人格异常,行为古怪。据调查,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自私、说谎、作弊、任性、焦虑、抑郁等问题。以下是对独生子女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分析。1.自负心理。由于父母和家人的过分溺爱和娇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对孩子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到处乱吹,让孩子自我陶醉,迷失自我,结盯孩子往往心高气傲,目空一切,自以为是。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行,别人都不行。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理智地、科学地爱孩子,有意的制造一些挫折,锻炼孩子的意志,磨练孩子的品质,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孩子正确清醒地认识自己,明确前进方向,确立奋斗目标。2.享乐心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极少参加劳动,体会不到劳动的苦与乐。结果形成了好吃懒做,学习怕累,劳动叫苦,上学逃课,干活偷懒,只知索取,不求贡献。家长和老师应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激发劳动乐趣,训练提高劳动技能。3.孤独心理。在现代社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家长往往无暇顾及孩子,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需求与心理感受,结果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多愁善感,严重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作为家长,平时无论工作多忙多累,都应多陪陪孩子,问问孩子的学习,跟孩子谈谈心,与孩子一起玩玩,联络联络感情。4.冷漠心理。大部分独生子女一生下来没有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嬉戏、吵闹、帮助、照顾的手足亲情,缺乏集体生活的亲身感受,形成冷漠心理,不懂得情感表达的重要,对别人的困难、痛苦、不幸,往往表现出无动于衷,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缺少知心朋友。对于冷漠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让他在集体生活中接受磨练,加强情感教育,引导并帮助他发展成为一个热情、活泼、开朗、助人、可爱的好孩子。5.自私心理。长期以来有家长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在物质生活方面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给予满足,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也要让孩子吃好玩好。让独生子女发展形成自私心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自己独享,不让他人动。作为家长和老师,利用平常小事经常对孩子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注意培养孩子谦让的美德。6.嫉妒心理。独生子女在家里地位独特,从小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世界里,享受着来自父母的娇宠,家人的呵护,亲友的奉承,容易优越感十足,自视甚高,发展成为不可一世的霸王、高傲无比的公主,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他们一旦发现别的小朋友有比自己更好吃的食物,更好玩的玩具,更漂亮的衣服,或是遇到比自己更强更厉害的对手,就无法接受,还原接受,从而产生嫉妒心理。爱嫉妒的孩子往往自己不努力,不求上进,也不让别人努力、求上进。不承认己不如人,不允许别人胜过自己。往往只看到别人的成功、成绩,不看努力奋斗的过程。当别人成功了,获奖了,总因心存不服,故意诋毁、挖苦、嘲讽,苛责于人,让人过不去,下不了台,以求得一种病态的心理平衡。对于具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家长一方面应在平时多关心孩子,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另一方面,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与存在的问题,让孩子对自己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教导孩子努力进取,学先进赶先进,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发慌自己,用正确的方法手段同人竞争,争取成功成名成才。; f0 f* e9 c) P8 A A* a 报复心理。独生子女从小到大绝少受过委屈,吃过亏,挨过打和骂,遭遇过挫折。即使偶尔与父母家人发生争吵,也往往是父母乖乖投降,让孩子心满意足,达到目的。然而,孩子毕竟不可能只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家庭里,还需要上幼儿园、进小学、中学、大学,把自己溶入社会生活中与人相处、交往、联系。孩子在与同学、其他同龄者、大人交往相处过程中,一旦吃亏、受委屈,或者因违规违纪挨整受罚,因为承受不起,接受不了,往往产生报复心理,进而实施攻击性报复行为。具有强烈报复心理的孩子,一般只能赢不能输,只能占便宜得好处,不能吃亏受损失。由于输不起,受不得委屈,他们往往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不讲道理,不讲风格,睚眥必报,锱铢必较。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纠缠不清,耿耿于怀,明里暗里报复,不达目的不罢休。对于报复心强的孩子,家长绝不能一味顺着、护着孩子,迁就孩子,而应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让孩子受些挫折,甚至必要的“委屈”,做到表扬适当,批评有度,奖罚分明,使孩子坦然面对成败得失,减少挫折感。利用一切机会教导孩子:人与人相处应以和为贵,以邻为亲,与人为善,宽容体谅,豁达大度。要求孩子得理且让三分,违规犯禁更不能报复,一错再错,逐步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宽容的美德,忍让的精神,认清自我,豁达为人。: b0 l, a/ a1 t5 y E 功利心理。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唯一指望。家长往往望子成龙心切,恨铁不成钢,对孩子寄予的期望很大,要求过高过急,总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企图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失去的一切。比如,有些家长不切实际,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志向,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参加这个那个培训。无论什么比赛或活动,都要求孩子参加,争取拿第一或第二。就这样,孩子在父母急功近利心理的影响下,逐渐产生和强化了自己的功利心理。功利心强的孩子往往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积极,动力充足,活动踊跃,训练能吃苦耐劳,但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他们的积极表现完全是为了出人头地,满足虚荣,他们不愿做幕后奉献的无名英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如果他们在努力拼搏之后仍达不到目的,就可能采取作弊、贿赂、拉关系等方式,不择手段去实现。据调查,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作弊的学生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和老师期望较大的“好学生”。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当然,人不能没有一点功利心理,那是催人奋进前行的动力所在。但功利心理太强,往往会使人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损人利己。因此,对于功利心太强的孩子,家长应墨迹育儿观,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并根据孩子的兴趣与能力,帮助孩子确定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既要求全面发展,又要求拥有一技之长。必须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求知长智,活动是为了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发现特长。一切重在参与。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拼搏远比名次重要。一个人只要努力了,拼搏了,付出了,即使结果不太理想,也不以成败论英雄,无须计较一时一事的得与失。从而教育孩子淡化功名观念,强化祖国、人民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应当指出,上述八种不良心理并非独生子女所特有,在其他非独生子女身上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于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除了家长应坚持科学育儿,理智爱儿,让孩子接受风雨洗礼,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外,学校、社会也义不容辞,责任重大。因为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主要是在学校读书受教育的过程。所以,学校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学校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各学科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监造与维护合同
- 2025年度网络安全产品保密协议范本
- 2025建筑工程劳务合同样本
- 2025年私人住宅渗水修复合同协议
- 2025企业合同管理指南合同履行与监督实施细则文档模板
- 语文专业知识培训心得
- 红色船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红色家书课件带稿
- 企业资产保理融资合同
- 农业智能追溯管理系统合作协议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上)
- 碳纤维材料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优质资料
- GB/T 5907.4-2015消防词汇第4部分:火灾调查
-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 健身理论与指导课件讲义
- 浙江省科学作业本2022版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 2023年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 普通逻辑ppt课件(完整版)
- 2022年08月安徽省芜湖市招考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位冲刺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