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培训 (3).ppt_第1页
电气安全培训 (3).ppt_第2页
电气安全培训 (3).ppt_第3页
电气安全培训 (3).ppt_第4页
电气安全培训 (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安全知识,目 录,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 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 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第四部分:电气安全整治图片 第五部份:常见的用电安全隐患整改建议,目 录,前言 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 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 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第四部分:电气安全整治图片 第五部份:常见的用电安全隐患整改建议,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一、电气安全、电气事故定义 二、电气安全事故分类 三、电气安全事故的案例,*电气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以及在预期的非正常状态下不会危害人身和周围设备的安全。 *电气事故:由电流、电磁场、雷电、静电和某些电路故障等直接或间接造成建筑设施、电气设备毁坏、人、动物伤、亡,以及引起火灾和爆炸等后果的事件。,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电气安 全、事故定义,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电气事故分类,按事故对象分:人身触电事故 设备烧毁事故 停电事故 电气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电击引起的二次人身事故 按引起事故的电能的形态分: 触电事故 雷电事故 静电事故 电磁辐射事故 电路故障及事故,1、触电事故: 带有违章性质的触电死亡事故不下50%,2、静电引起的事故:防静电老化引起爆炸,3、用电过负荷引起的火灾事故:,4、电缆短路引燃引起火灾事故:东莞建晖纸厂,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电气事故分类,工业企业中日常发生的电气事故分类 : (1) 误操作事故 指操作人员违反规程操作或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 (2) 设备维修不善事故 指由于工作人员的过失或管理制度不严造成设备维修不善而引起的事故。 (3) 设备制造不良或选择不当事故 指由于电气设备选择不当或设备有先天缺陷而造成的事故。如选用的设备不能胜任所担负的负载或与使用环境不符,产品质量不合格,选用了已淘汰的产品或有先天工艺缺陷的产品等。 (4) 外力破坏事故 外力对电气设备的破坏,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如落雷、飓风、大雾等自然气候引起的事故;人为因素如汽车撞断电杆、构筑物倒砸线路等事故。此外,操作维修时措施不当造成的事故也属于这类事故。,1、电气安全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生产生活停电,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电气安全事故后果 及案例思考,1、电气安全事故后果,人员伤亡,设备损坏,1、电气安全事故后果,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生产生活停电 2003年8月14日,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停电。图为14日傍晚,停电发生后布鲁克林大桥另一端的曼哈顿岛陷入黑暗。交通一度处于瘫痪。,1、电气安全事故后果,(1)带有违章性质的触电死亡事故不下50%,2、电气安全事故案例,(2)19岁的他 ,惨死在变压器上方!,(3)、2006年1月8日,一男子在黄务某商城的变压器上触电身亡。警方初步分析,该男子系偷盗电缆时不慎触电毙命的。,(4)、配电盒未接地、电缆外皮破损导致配电盒带电,基本情况 北京某厂铸造车间 七月 地面有造型砂,能踏出水来 死者:普通工人、19岁、上身赤膊、足穿湿透了的皮鞋 三相手砂轮,有一段加接的电源线 过程:抱砂轮,欲打磨生锈的螺丝示意合闸; 大叫、臂回收,倒地; 医院检查胸部有击穿点痕。,(5)、典型案例1手砂轮触电死亡事故,费解之一,错误接线: 手砂轮原有接零保护。事故发生前两个星期,由于手砂轮电源线不够长,有人加接了一段四芯电缆。加接时不慎将一条相线当作保护线直接接向电动机的外壳,而将保护线当作相线接进手砂轮开关。,手砂轮外壳为什么带电? 是漏电了吗?是没有把保护线拉过去吗?,现场检查结果:手砂轮外壳带电!,(5)典型案例1手砂轮触电死亡事故,费解之二,众所周知,三相异步电动机缺一相不能自行起动,而手砂 轮每次起动都没有遇到问题。接错了线的手砂轮为什么还能 运转呢? 接错了线的手砂轮是一组不对称三相电压,其堵转转矩约 为额定堵转转矩的1/3。手砂轮起动属于轻载起动,起动时未 发现异常。这种情况会给人以错觉,使人忽略电动机外壳带 电的致命危险。 费解之三 这台手砂轮加长接线达两星期之久,其间数人使用,为什么没有发生悲剧呢? 第一个使用者因为手砂轮电源线不够长,请电工接长电线。他打磨一个小毛刺,没有触电感觉。,(5)典型案例1手砂轮触电死亡事故,他是穿着干燥的皮鞋,站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操作的。人的感知电流约1ma,如果鞋和地面的电阻达到200k,即使是220v的电压,也可能没有触电感觉。 第二个使用者在不太干燥的泥土地面上操作,有“麻电”感觉。 “麻电”就放下,歇一歇接着操作,麻嘛歇歇,歇歇麻麻,冒险打磨完了四个砂型。归还砂轮时说了声“砂轮跑电!不能用!”有触电感觉而尚能自己摆脱带电体,表明人体电流大致在110ma范围内。这已经是危险的边缘。遗憾的是,他把外壳直接带电当成了“跑电”,他的“麻电”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三个使用者是在知道砂轮“跑电”的情况下使用的。他坐在绝缘的木箱上完成了操作,没有触点感觉。 死者的条件十分恶劣,鞋和地面电阻几乎为零,人体电阻不过1000上下。在将近220v电压的作用下,人体的电流可达200ma以上。这一电流远远超过室颤电流50ma,数秒钟至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不可挽回的生物性死亡。,(5)典型案例1手砂轮触电死亡事故,深刻的教训,其次,从技术上看,如果保护线统一采用黄绿双色线,则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接线;如果前级装有漏电保护器,也不会让错误接线肆意横行;如果采用的是带有双重绝缘的类设备,也不会酿成悲剧。,首先,必须提高专业电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接长一段电线是再简单不过的操作,只要责任心稍稍强一点,就完全可以避免那样的错误接线。电工接线前务必分清相线、中性线和保护零线,必要时做好标记;接线后应仔细核对,并通电试验、检查。还必须提高全员,特别是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有“麻电”感觉,有“砂轮跑电!”的呼声竟然没能引起人们的警惕,明知有电还要坐在箱子上冒险作业,安全意识何其淡薄!,手持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的事故就是多。,(5)典型案例1手砂轮触电死亡事故,(6)、典型案例2静电引起粉尘爆炸,爆炸 的粉 尘沉 降室,(6)、典型案例2静电引起粉尘爆炸,未做 静电 跨接 的粉 尘排 风设 备,3.触电事故现状,统计之一: 缺乏安全意识超过95% 明显违章47% 直接关联漏电26% 触及高处带电体20% 移动式设备25% 高压触电38% 69月49% 专业电工27% 连接部位16% 多重原因32% 统计之二: 操作使用中55% 施工装拆中25% 维护检修中18%,无知识无谓! 他们不是病死的! 是无知让他们失去生命!,目 录,前言 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 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 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第四部分:电气安全整治图片,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触电事故预防 电气防火防爆 防雷与防静电 触电救护方法,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1. 相关概念 *电气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以及在预期的非正常状态下不会危害人身和周围设备的安全。 *电气事故:由电流、电磁场、雷电、静电和某些电路故障等直接或间接造成建筑设施、电气设备毁坏、人、动物伤、亡,以及引起火灾和爆炸等后果的事件。,*电击:电流通过人体或动物体而引起的病理、生理效应。 *短路:通过比较小的电阻或阻抗,偶然地或有意地对一个电路中在正常情况下处于不同电压下的两点或几点之间进行的连接。 *绝缘故障:绝缘电阻的不正常下降。 *接地故障:由于导体与地连接或对地绝缘电阻变得小于规定值而引起的故障。 *基本绝缘:带电部分上对防触电起基本保护作用的绝缘。 *附加绝缘:为了在基本绝缘损坏的情况下防止触电而在基本绝缘之外使用的独立绝缘。 *双重绝缘:同时具有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 *加强绝缘:相当于双重绝缘保护程度的单独绝缘结构。,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一般认为:电流通过人体的心脏、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危险性比较大,特别是电流通过心脏时,危险性最大。所以从手到脚的电流途径最为危险。 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3、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当电流在 0.5ma,通过人体,人体可以感觉到有电,这个电流被称为感知电流。 当电流在 10ma,通过人体,人体可以自动摆脱出来,这个电流被认为是人体最大摆脱电流。 当电流在 30ma,通过人体,人体会感到很辛苦,很难受,这个电流被任为是人体最大忍受电流。 当电流在 50ma,通过人体,人体在几秒钟内就会出现心肌颤动,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直流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当直流电流在 2ma ,通过人体,人体只有在电源接通和断开时才会有感觉。 与交流电流不同,直流电流没有确定的摆脱电流。 直流电流在接近 300ma时通过人体,人体四肢有发热感,在接触面的皮肤内感到疼痛超过 300ma时,往往会失去知觉。 直流电流达到数安培,延续超过几秒钟,则可能发生内部烧伤或其他损伤,甚至死亡。,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4.电流伤害人体的因素, 电流的大小 电压的高低: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 42v、36v、24v、12v、6v 安全电压上限: 50v 一般情况安全电压:36v 潮湿环境或人体出汗时安全电压: 12v 水下作业时安全电压:2.5v 频率的高低 时间的长短 不同的路径(人体在电流的作用下,没有绝对安全的途径。流过心脏的 电流越多、电流路线越短的途径是电击危险性越大的途径) 人体的状况(健康、健壮、性别、年龄等),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触电事故预防 电气防火防爆 防雷与防静电,1、电流形式的电能造成的事故 (1)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 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故障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外壳是不带电的,但当线路故障或绝缘破损时,接触由此漏电或带电的设备外壳所发生的电击)。 电击特点:伤害内部;致命电流小;无明显痕迹。 (2)电伤: 电流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 形式:电弧烧伤; 电流灼伤;皮肤金属化; 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等。,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 2、触电的形式:, 单相触电(接地电网), 两相触电,线电压:u=380v,若:人体电阻:rr=12k,通过人体的电流:i=u线/rr=380/2=190ma 危险性更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主要取决于:触电电压、人体电阻,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 2、触电的形式:, 跨步电压触电,20m,ud电气对地的漏电压,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 2、触电的形式:,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3、触电事故预防,(1)直接接触电击防护. a.绝缘 b.屏护 c.间距 (2)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保护接地 a. 接地保护(基本技术措施) b.接零保护(基本技术措施),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间接接触电击预防技术: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保护接地分为两种: a. 接地保护(基本技术措施) b. 接零保护(基本技术措 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的区别: a原理不同 b适用范围不同 c线路结构不同,tn-s配电系统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图,tn-s配电系统的低压配电柜二级配电接地方式图,每个槽安装1个0.1s,30毫安漏电保护器,蚀刻机安装漏电开关(印刷线路板),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a).接地保护tt系统,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b).接零保护tn系统,( b)、接零保护tn系统,做法 tn系统中的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中性点之间金属性的连接,亦即与配电网保护零线的紧密连接。这种做法就是保护接零。,原理 某相带电部分碰连设备外壳时,通过设备外壳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短路电流能促使线路上的短路保护元件迅速动作,从而把故障部分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tn-c系统 (干线部分pe线与n线完全共用的系统。应当注意:支线部分的pe线是不能与n线共用的。),l1,l2,l3,pen,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tn-s系统,适用范围:爆炸危险环境、火灾危险性大的环境及安全要求高的场所。,l1,l2,l3,n,pe,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tn-c-s系统:(适用于低压配电场所及民用建筑。干线部分的前一段pe线与n线共用为pen线,后一段pe线与与n线分开的系统。),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应采取保护接地或接零的设备: 1、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和其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基座。 2、配电屏(盘)、控制屏(台)框架。 3、导线、电缆和金属保护管和金属外皮,交、直流电缆的接线盒和终端盒的金属外壳,母线的保护罩和保护网等。 4、照明灯具、电扇及电热设备的金属底座和外壳、起重机的轨道。 5、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6、超过安全电压而未采用隔离变压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或移动式电气设备的外壳等。 7、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8、避雷器、保护间隙、避雷针和耦合电容器的底座。 9、架空地线和架空线路的金属杆塔,以及装在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的外壳和支架。,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3)其他电击预防技术 a. 漏电保护 b.特低安全电压 c.等电位联接 d .电气隔离 e.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断路器与漏电开关的区别 断路器:切断短路电流和过载电活。 漏电开关:发现漏电流并切断电源。,漏电保护器的选用: 1、手持式电动工具、移动电器、家用电器等设备应优先选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一般性(无延时)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2、单台电气机械设备可根据其容量的大小选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30ma以上、100ma及以下,一般性(无延时)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3、电气线路或有多台设备(多住户)的电源端应选用动作电流可调和延时动作型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4、安装在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应选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16-30ma、一般性(无延时)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5、在金属物体上工作,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或使用非安全电压的行灯时,应选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10ma、一般性(无延时)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6、连接室外架空线路的电气设备,应选用增强耐误脱扣能力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7、医用设备和安装在游泳池、水景喷水池、水上游乐园、浴室等特定区域的电气设备应选用额定剩余动作电流为10ma、一般性(无延时)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8、对应用电子元器件较多的电气设备,电源装置故障含有脉动直流分量时,应选用a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9、选用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额定剩余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被保护电气线路或设备的正常运行时泄漏电流最大值的2倍。 10、在采用分级保护方式时,上下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差不得小于0.2s。上一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极限不驱动时间应大于下一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且时间差应尽量小。 11、在高温或特低温环境中的电气设备应选用非电子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12、安装在易燃、易爆、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等恶劣环境中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应根据有关标准选用特殊防护条件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第一级漏电保护器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处 该级保护的线路长, 漏电电流较大, 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无完善的多级保护时,最大不得超过100ma; 具有完善多级保护时, 漏电电流较小的电网, 非阴雨季节为75ma,阴雨季节为200ma;漏电电流较大的电网, 非阴雨季节为100 ma, 阴雨季节为300ma。 被保护线路较短, 用电量不大, 漏电电流较小。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介于上、下级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之间, 一般取30 75 ma。, 第二级漏电保护器安装于分支线路出口处。,被保护线路较短, 用电量不大, 漏电电流较小。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 动作电流应介于上、下级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之间, 一般取30 75 ma。,第三级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单个或多个用电设备,是直接 防止人身触电的保护设备。 被保护线路和设备的用电量小, 漏电电流小, 一般不超过10ma ,宜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 ma , 动作时间小于0.11 s 的漏电保护器。 (用于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时:应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及其以下的高灵敏度、快速型)。,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事故预防,(b)、其他电击预防技术:安全电压,为安全电压,42v,24v,36v,12v,6v,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上限:,一般情况安全电压:,潮湿环境或人体出汗时安全电压:,水下作业时安全电压:,50v,36v,12v,2.5v,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触电事故预防 电气火灾的预防 防雷与防静电 触电救护方法,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火灾的预防,一、电气火灾的原因 1. 危险的温度(电流的热量 ): 电气设备最高温度允许范围: 裸导线和塑料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70 橡胶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65 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不得超过85 电力电容器的外壳温度不得超过65 2.电火花:电极间的击穿放电 3.电 弧:由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 结论:短路、过载、局部过热、电火花或电弧等故障 引燃导线、电缆、电气设备等 发生火灾。,二、电气设备过热的原因: 1、短路2、 过载 3、接触不良 4、 铁芯发热 5、 散热不良,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火灾的预防,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火灾的预防,三、电气火灾的预防 防护措施主要是合理选用电气装置。例如,在干燥少尘的环境中,可采用开启式和封闭式;在潮湿和多尘的环境中,应采用封闭式;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必须采用防爆式。 防止电气火灾,还要注意线路电器不能超负荷运行,注意电器设备安装位置距易燃、可燃物不能太近,注意电气设备运行是否异常,注意防潮等。,四、防火防爆措施:,本质安全型 正压型 无火花型 特殊型,隔爆型 增安型 充油型 充砂型,(1)根据,1.安装地点的危险等级 2.危险物质的族别和级别 3.电气设备的种类及使用条件,(2)在爆炸危险环境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携带式电气设备 应尽量少安装插销座,隔爆型 增安型 充油型 充砂型,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火灾的预防,(3)、防火防爆措施:,合理选用防爆性电气设备 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 保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保持通风良好 采用耐火设施 合理选用保护装置,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电气火灾的预防,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本知识 触电事故预防 电气火灾的预防 防雷与防静电 触电救护方法,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 -防雷,一、雷电的种类及危害,1.雷电的种类:,直击雷 感应雷(雷电感应) 球雷 雷电入侵,2. 雷电的危害: 电性质的破坏(雷电压的作用) 热性质的破坏(雷电流的作用) 机械性的破坏,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防雷,二、防雷装置,一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应包括:,1. 接闪器(其种类有): 避雷针:主要保护露天变电设备及建筑物 避雷线:主要保护输电线路 避雷网: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 2. 引下线 对其机械强度、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接闪器 引下线 接地装置,3、接地装置,作用:它是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大地泄放电流,从而限制防雷装置对地的电压不致过高。,注意 1.工频接地电阻一般 10 。 2.如果防雷接地与保护接地合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 1 ,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防雷,三、防雷措施,1、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设避雷线 提高线路本身的绝缘水平 用三角形顶线作保护线 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或重合熔断器,2、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设避雷针 高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低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3、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 利用外援柱内外侧两根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 将45m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可防侧击雷) 在建筑物上可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防雷,四、静电产生: 静电的产生 石油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安全防护 适用规范,静电灾害事故例: 某企业欲将小型汽油储罐中的汽油用 泵经底部阀门全部抽出,因阀门装在比罐 底稍高的地方,为了提高油的水平面,以 便继续抽出,往油罐里注水。 水是从储罐油面上约4.5m处自由落下的。 在注水14 min后 储罐发生了爆炸!原因?,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防雷,静电危害的条件 静电的产生 放电间隙的存在 爆炸危险物质达到爆炸极限 静电的安全防护 消除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所产生静电的泄漏或中 和,限制静电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 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产生。,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防静电,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防静电,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基本知识 触电事故预防 电气火灾的预防 防雷与防静电 触电救护方法,一、迅速脱离电源,注意:剪断电线时要分相!,1、脱离低压电源方法,立即电话通知供电部门拉闸断电;,2、脱离高压电源方法,就近拉闸 断电: 将电源线剪断:使用绝缘工具(电工钳或木柄斧)切断电源. 将导线调开: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不导电的东西挑开导线.,若电源开关离触电现场不远,可拉开断路器停电,或用绝缘棒拉开熔断器来切断电源 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认为短路法,使高压线短路,从而利用线路的短路保护器切断电源.(此法较危险要十分谨慎),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救护方法,二、现场急救,通畅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 :,胸外心脏挤压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要领,选择正确的按压位置 选择正确的按压姿势 掌握正确的操作频率,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救护方法,急 救 说 明,胸外按压与口对口人工呼吸要同时进行,在抢救过程中,每隔数分钟判断一次伤员的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 每次判断时间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到达之前,任何人不得放弃现场抢救。只有医生宣布抢救无效,认定触电者死亡。,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触电救护方法,前言 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 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 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第四部分:电气安全整治图片,目 录,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一、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全 (一)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二)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设施接地要求 (四)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安装 (五)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静电要求 二、电气安全现场排查 (一)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安全检查的内容 (二)配电房(配电设备)安全检查内容,(一)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1、爆炸危险区域: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0区 1区 2区 2、非爆炸危险区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1)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2)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 (3)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不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4)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全,(二)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1、爆炸危险区域: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10区: 11区: 2、非爆炸危险区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 (1)装有良好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当该除尘装置停车时,工艺机组能联锁停车; (2)设有为爆炸性粉尘环境服务,并用墙隔绝的送风机室,其通向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风道设有能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侵入的安全装置,如单向流通风道及阻火的安全装置; (3)区域内使用爆炸性粉尘的量不大,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全,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全,(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设备、设施接地要求 1、 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配线管及其配件、电缆保护管、电缆的金属护套等非带电的裸露金属部分,均应接地或接零。 2、 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或爆炸性粉尘环境10区内所有的电气设备以及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其它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的接地线;该专用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时,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外壳等,应作为辅助接地线。 3、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内的除照明灯具,可利用有可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易燃物质的管道。 4、爆炸性粉尘环境11区内所有的电气设备,可利用有可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或金属构件作为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爆炸危险物质的管道。 5、等电位连接或接地,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全,(四)、 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安装 1、电气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 2、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和钢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 3、当电气线路沿输送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栈桥敷设,(五)、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静电要求: 1、输送易燃液体和有静电产生的物料管道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2、特殊作业场所应设消除人体静电金属棒(球)装置,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安全,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现场排查,(一)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安全检查的内容: 1、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绝缘有无破损。 2、绝缘电阻是否合格。 3、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是否有防护;屏护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间距是否足够。 4、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是否正确、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5、手提灯和局部照明灯电压是否是安全电压或是否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 6、安全用具和电气灭火器材是否齐全。 7、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安装位置是否合理。 8、电气连接部位是否完好;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是否过热; 9、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度是否健全等。,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现场排查,(二)、配电房(配电设备)安全检查内容: 1、配电房门向外开,通向高压配电室的门应为双向开启门。 2、门、窗关闭密合;门、窗、通风孔装设网孔小于10mmx10mm的金属网;配电房门口设置防鼠板(高度:400-600mm)。 3、配电屏前后通道上放置绝缘垫。 4、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为:tn-s或tn-c-s系统。 5、与爆炸场所、腐蚀场所有足够的间距(25m;30m)。 6、有隔热、通风或空调等措施。 7、配电室的顶棚、墙面及地面的建筑装修应少积灰和不起灰;顶棚不应抹灰。 8、在配电房的安全出口或墙上安装了消防应急照明灯。 9、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内,且设置了完整的电缆沟盖板;电缆沟采取了防水、排水措施。 10、绝缘工具、用具摆放整齐,定期测试,并有合格证。(工频耐压(试验周期为:绝缘靴、绝缘手套半年;绝缘杆1年),11、电缆沟、隧道和进户套管设有防止小动物进入的防护措施。 12、配电柜背面设置有防护板(网)。 13、在配电房的显眼位置悬挂“高压危险,闲人免进”、“严禁烟火”的标志牌;备有“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14、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配电装置的长度大于6m时,其柜(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尚应增加出口。 15、室内无与本室无关的管道通过。配电屏的上方不应敷设管道。 16、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的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其间尚应增加出口。 17、当高压及低压配电设备设在同一室内时,且二者有一侧柜顶有裸露的母线,二者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m。,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现场排查,18、落地式配电箱的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50以上,室外应高出地面200以上。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19、地势不低洼,有防积水措施。 20、室内、外配备有灭火器。 21、与建筑物有符合规定的消防通道。 22、配电柜、开关有编号并有相应的文字标识。 23、相色正确。 (1)相线:从上到下:黄、绿、红(a、b、c);从左到右:黄、绿、红(a、b、c)。 (2)零线:黑色(蓝色); (3)地线(pe线):黄绿双色。,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电气安全现场排查,前言 第一部分:电气安全事故概要 第二部分:电气安全技术 第三部分:电气安全检查 第四部分:电气安全隐患排查经典图片 第五部份:常见的用电安全隐患整改建议,目 录,第四部分:电气安全隐患排查经典图片,第四部分:电气安全隐患排查经典图片,1 无有效电工(特种)操作证进行电气设备和电气装置的安装和维修(正常更换易损件除外,主要指更换照明灯、停电状态下的开关及插头等)。,第四部分:电气安全隐患排查经典图片,2 用铁丝、铜丝等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第四部分:电气安全隐患排查经典图片,3 固定用电设备未断开电源开关,进行移动、更换、维修,第四部分:电气安全隐患排查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