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考试部分题目及答案一、 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声母系统的演变情况1. 唇音:幫:幫、非;滂:滂、敷;並:並、奉;明:明、微2. 舌頭音:端:端、知;透:透、徹;定:定、澄;餘:喻(四);泥:泥、娘;來:來3. 舌面音:章:照(三);昌:穿(三);船:床(三);書:審(三);禪:禪(三);日:日4. 齒音:精:精、照(二);清:清、穿(二);從:從、床(二);心:心、審(二);邪:邪5. 牙音:見:見;溪:溪;群:群;疑:疑6. 喉音:曉:曉;匣:匣、喻(三);影:影二、 中古汉语的206韵韵部及其十六摄与开合口情况通攝:東、董、送、屋,冬、宋、沃,鐘、腫、用、燭;江攝:江、講、絳、覺;止攝:支、紙、置,脂、旨、至,之、止、志,微、尾、未;遇攝:魚、語、禦,虞、麌、遇,模、姥、暮;蟹攝:齊、薺、霽,祭,泰,佳、蟹、卦,皆、駭、怪,夬,灰、賄、隊,咍、海、代,廢;臻攝:真、軫、震、質,淳、準、稕、術,臻、櫛,文、吻、問、物,欣、隱、焮、迄,魂、混、慁、沒,痕、很、恨;山攝:元、阮、願、月,寒、旱、翰、曷,桓、緩、換、末,刪、潸、諫、鎋,山、產、襇、黠,先、銑、霰、屑,仙、線、薛;效攝:蕭、篠、嘯,宵、小、笑,肴、巧、效,豪、皓、號;果攝:歌、哿、箇,戈、果、過;假攝:麻、馬、禡;宕攝:陽、養、漾、藥,唐、蕩、宕、鐸;梗攝:庚、梗、映、陌,耕、耿、諍、麥,清、靜、勁、昔,青、迥、徑、錫;曾攝:蒸、拯、證、職,登、等、嶝、德;流攝:尤、有、宥,侯、厚、候,幽、黝、幼;深攝:侵、寢、沁、緝;咸攝:覃、感、勘、合,談、敢、闞、盍,鹽、琰、艷、葉,添、忝、帖,咸、豏、陷、洽,銜、檻、鑒、狎,嚴、儼、釅、業,凡、範、梵、乏。開合口情況:通攝,只有合口呼;江、效、流、深四攝,只有開口呼;其他德開合口都有。三、中原音韵的声韵系统中原音韵声母系统幫p滂p明m非f微v端t透t泥n照t穿t審支t哆t詩兒精ts清心s見k溪k疑影曉x來l日中原音韵韵母系统1. 東鐘uiu2. 江陽auaia3. 支思 4. 齊微eiueii5. 魚模uiu6. 皆來aiuaiiai7. 真文nuniniun8. 寒山anuanian9. 桓歡un10. 先天iniun11. 蕭豪auiauiu12. 歌戈ouoio13. 家麻auaia14. 車遮iiu15. 庚青uiiu16. 尤侯ouiou17. 侵尋mim18. 監咸amiam19. 廉纖im四、怎样辨析同义词并举例说明同义词是指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的一组词。就意义上说,上古汉语同义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大类是绝对同义词,即等义词。这类同义词大都是同一类事物的不同名称,意义上完全相同。不过,这类同义词比较少。另一个大类是相对同义词。这类同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又有词义或色彩的特点。基本意义相同,反映了同类事物的共性;各有词义或色彩的特点,反映了事物的不同个性。上古汉语里这类同义词数量最多,也最重要。它们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制不同。例如:囊橐 泛言都指口袋。析言之,有大小和有底无底之别。说法不一。2大小不同。例如:邦国 泛言都指诸侯的封地,国家。说文邑部:“邦,国也。”口部:“国,邦也。”此为互训。两者的区别是“邦”大于“国”。周礼天官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大宰的职务,负责修立王国的六种法典,用以辅助天子统治天下各国。)郑玄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周礼注曰大曰邦,小曰国,析言之也;许云邦,国也,国,邦也,统言之也。”3质地不同。例如:鞭策 在“驱赶牲畜的用具”这一意义上,“鞭”和“策”是一对同义词。但“鞭”和“策”同中有异。首先,从形体看,二者的本义不同,也可以说是质地不同。“鞭”是从革便声的形声字,本义当是指皮鞭;“策”是从竹朿声的形声字,本义当是竹鞭。其次,“鞭”和“策”在用法上也有不同。“鞭”用于“鞭打”义,对象除了牲畜之外,也可以是人。例如左传襄公十四年:“公怒,鞭师曹三百。”“策”用于“鞭打”义,对象则主要是马。例如论语雍也:“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伐;夸功也。奔:败走也。孟之反不夸耀自己,(在抵御齐国的战役中,右翼的军队溃退了,)他走在最后,掩护全军,将进城门,便鞭打马匹,一面说道:“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匹不肯快走的缘故。”4范围不同。例如:人民 “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因而“人”可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任何其他方面互有区别的社会成员。如孟子许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范围是“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地位低下的成员,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如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可以使他们在我们指引的道路上走,但不可以使他们知道那是为什么。由:听命,照着办。)晁错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老百姓在于皇上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治理、统治他们。在:在于。所以牧之:用来治理他们的方法。)5行为方式不同。例如:排挤 都有“推挤”的意思。说文手部:“挤,排也。”析言之,“排”是向两边推开。汉书樊哙传:“哙乃排闼直入。”“排闼”就是把门推开。“挤”是向前推之使坠。正字通手部:“挤,推之使坠也。”6用途不同。例如:府库 两字同义,都指储藏东西的地方。析言则两者有别:“府”是用以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是藏兵车的地方。7行为对象不同。例如:饮歠 都有“喝”的意义。说文欠部:“饮,歠也。”“歠,饮也。”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将饮酒。”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朱熹注:“歠,饮也。”又都有“给饮”的意思。见书第436-437页。两者略有差别:喝粥可以用“歠”,不能用“饮”。8轻重不同。例如:饥饿 都表示饥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饥”是一般的饿,指短时间内没吃饱。如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煖(暖)。”晁错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一天吃不上两顿饭,感到肚子空。这里只能用“饥”,不能用“饿”。)“饿”是严重的饿,指长时间未进食,已经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如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饥”“饿”对举。家里有固定产业,即使食粮不足,吃不饱,但还不至于饿死。)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首阳,山名。这里“饿”实指饿死,更不能用“饥”来替换。)9词义色彩不同。例如:诛杀弑 在表示使一定的对象失去生命这个意义上,三者是同义词。“杀”通常只是客观地表示此义,无所谓褒贬。“诛”多表示杀死有罪者,含罪有应得的肯定意味。“弑”用于下(臣、子)杀上(君、父),含犯上违礼、应予贬责的意味。因此,杀死的对象相同,如果用不同的词表示,这通常反映了说话人的褒贬态度。如孟子梁惠王下有一段对话,齐宣王就武王伐纣一事问孟子:(齐宣王)曰“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注释:一夫:“独夫”的意思。一夫、独夫都指失掉了拥戴者,十分孤立的意思。翻译:齐宣王问:“作臣子的弑他的君主,这是可以吗?”孟子回答说:“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俱全的人,我们叫他做一夫。我只听说过武王诛杀了一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孟子认为,纣是残害仁义、众叛亲离的独夫,根本不配称君,杀死他是对罪人的惩处,应说“诛”,不能说“弑”。聽聆 都是用耳朵接受声音。说文耳部:“聽,聆也。”“聆,聽也。”析言之,“聽”是一般的聽,“聆”是倾耳细聽,含有尊敬、恭敬的意思。赐予 两者都是“给予,把东西给人”。两字对用,则“予”不分上下,“赐”是地位、辈分、年寿高的人给予地位、辈分、年寿低的人。10侧重方面不同。例如:完备 都是完全的意思。“备”侧重数量、品类应有尽有,意思是齐全、完备。如孟子滕文公下:“牲杀(牺牲)、器皿(祭器)、衣服(祭服)不备,不敢以祭。”(牛羊不肥壮,祭品不洁净,祭服不具备,不敢用来祭祀。)“完”侧重事物的整体性,意思是完整无缺、完好无损。如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当这两个词对举使用时,其区别更加明显。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虞:意料,预料。现在内城外城都不完整,兵器铠甲都不齐备,不可以用来对付意外的事变。)恭敬 都有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恭”侧重外貌,“敬”侧重内心。五、举例说明中古出现的新结构复合词1补充式复合词补充式复合词上古晚期偶有出现,中古仍然不多。这类复合词由两个词素组成,前一个词素表示动作,后一个词素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状态。例如:摆落、摆脱 撇开,不受拘束。推倒 向前用力使直立着的物体倒下去。割裂 从整体中分割出若干部分。说合 从中介绍,促成别人的事。2名量式复合词这类复合词由一个名词性词素加一个量词性词素构成。整个复合词的意义与名词性词素的复数同。上古晚期这类复合词偶有出现。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吏员自佐史及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句中“吏员”就是官吏的泛称。到了中古,这类复合词有了较多的发展。例如:车乘(shn) 车辆。船乘(shn) 船只。官员 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的政府工作人员。“员”可以作量词,如“一员虎将”。花朵 花以朵计,因称花朵。麦粒 麦子。书卷 书的泛称。羊群 成群的羊。3简称“简称”是复合词的省略形式。适应于汉语词汇发展双音化的趋势,简称大都以双音为主,也可以是单音,如“公主”可以省称为“主”,如汉书东方朔传:“午(陈午)死,主( 馆陶公主 )寡居。”多音词语音简化以后仍然是词,短语简化后凝固成词。秦汉以前已有简称;魏晋以后,简称数量渐多,范围也更广泛。例如:西母、西王、王母 都是“西王母”的简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仙人。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驼、明驼、金驼、官驼、野驼、驼峰、驼钩、驼囊 “驼”是“骆驼”的简称。明驼:强健善走的骆驼。木兰诗:“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金驼:黄金铸(zh)制的骆驼。官驼:官府饲养的骆驼。野驼:野骆驼。驼峰:骆驼背上的肉峰,古代作为珍馐之一。驼钩:骆驼背上的一种装饰。驼囊:用骆驼皮做的口袋。唐张祜(h)雁门太守行:“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滴血心不回。”4超层次复合词两个词素意义上并无联系,也不在同一语法层次。这类词大都是通过用典而形成的。用典,就是引用古代文献典籍中出现过的词语和故事。魏晋以后,骈体文盛行,骈体文在语言方面的三个特点是: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在语音上,讲究平仄相对;在用词上,讲究用典和藻饰。因此,骈体文中用典非常普遍,有别于其他文体中的引用修辞。若不了解典故的来由,就不易全面正确理解词的含义。例如:而立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本连词,中古以后与“立”连用为“而立”,作为30岁的代称,如“而立之年”。涟漪 出自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河水清且涟猗:涟,风吹水面,纹如连锁叫涟。猗(y):义同“兮”,语气词。因“涟”有“水面之波纹”义,“涟猗”合用亦表示“水面之波纹”义。“猗”因“涟”字类化,也写作“漪”。“涟猗”逐渐写成“涟漪”,因此“猗”的助词意义渐趋不为人知。总的说来,中古汉语复音词有了全面的发展。中古产生的新词绝大多数是复音词,成为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特点。现代汉语所有的双音词结构,中古都已具备。其中以联合式、偏正式复合词最为重要,占中古汉语复音词总数的80%以上。其他复合词虽有发展,数量并不太多。六、近代汉语词汇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元、明、清三代,特别是清代后期,我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那么,反映社会现实最直接、最迅速的汉语词汇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显示出不同以往的巨大发展特点。有哪些主要特点呢?特点有四:第一,白话文学发展到一个高峰,元曲、明清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脍炙人口,深入人心。这些作品的语言基础都是北方话,但又带有不同的方言特点。于是大量口语和方言词语进入文学语言,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第二,元朝统治者是蒙古贵族,清朝统治者是满洲贵族。他们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接受汉族原有的制度和传统的文化。客观上增进了汉族和蒙、满两族人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蒙语和满语里吸收了大量汉语借词,汉语里也曾经一度吸收某些蒙语和满语借词,有的保留至今。第三,13世纪(12751292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中国做官,狠得元朝皇帝忽必烈的信任。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达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经济文化的交流。16世纪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发生交往。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