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3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素材.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3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素材.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3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素材.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3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素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素材福利国家的利与弊在经济学家看来,通常所说的“福利国家”是包括混合经济、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内容在内的一揽子政策目标的总称。“福利国家”名称的由来虽然很早,但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国家重建问题时才得以真正确立的。其时,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主张政府要向贫穷、愚昧、肮脏、疾病、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开战,也即要建立“福利国家”。1945年英国大选,英国工党吸收了“福利国家”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竞选纲领,与此同时,英国战时首相、声望极高的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却奔走于各大国会场上,为战后安排筹划。7月28日,正在波茨坦同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苏联主席斯大林举行峰会的丘吉尔得到了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的消息,他极为震惊却不得不接受了这一现实。实际上,丘吉尔的失败恰恰说明英国民众的政治成熟,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谁会为战后英国带来福利,而非英国在战后世界舞台上占据多大地盘。“福利国家”自战后英国起很快被西欧、中欧、北欧国家所接受,福利制度也成为这些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福利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了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展示出西方民主的价值和普遍的社会关怀。然而,福利国家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并成为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进而引发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福利制度有利也有弊,当务之急是政府在试图平衡社会各阶层利益时,一定要从真正的社会公正角度出发,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制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效率,这样才能利得其法,趋利弊害。“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后,各国政府纷纷寻找医治这一新疾病的药方,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率先采纳了货币学派的主张。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也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由于两人的经济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危机,并有一套理论体系支撑,因此经济学家们分别称之为“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实际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都提倡自由放任,强调市场调节作用,反对国家干预;二者都实行有利于富人的减税政策,因此都曾被攻击为“劫贫济富”;二者都大力增加军费开支,用加大政府消费来缓解危机。美国“新经济”从1991年3月到2000年2月,美国经济出现持续107个月的良好运行态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种三高两低(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企业效益、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经济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美国“新经济”。战后西方国家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暂时摆脱了三十年代那种严重的大萧条局面,但由于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和对社会需求进行管理的政策,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又出现新的危机,即“滞胀”(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由此走向没落。八十年代里根政府利用供应学派理论,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结构性财政政策,美国逐步从“滞胀”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然而,好景不长,1987年10月19日,美国迎来其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遭到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危机迫使里根政府在第二任期内调整经济政策,转而用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开支等手段来缓解危机,实际上又重拾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的主张。老布什上任后基本延续里根时期的经济政策,然而由于其任期内发动了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因此经济调整后的效果并未显现出来。1992年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实施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借助以往历届政府的产业调整和新“知识经济”出现的优势,美国经济真正步入稳定发展时期,这就是美国“新经济”。“知识经济”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与“知识经济”密不可分,有人认为“新经济”实际上就是指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知识经济。按照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主导的新经济就是一个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对创造财富和工作岗位起关键作用是思想、创新和技术被用于经济所有部门的程度。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为例。目前,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新经济增长源,约占美国经济增长的40。从微软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比较来看,微软是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知识经济产业,而通用汽车公司则已经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却仅拥有400亿美元资产,它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一文不值。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什么是知识经济(新经济),有人曾举例说,知识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知识经济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知识经济是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还受到一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并随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形式。经济全球化通常以多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如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统一的世界市场和国际经济规则为标志,促进全球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化配置,并为此而逐步削减各种障碍和壁垒。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则以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为基础,以区域内的市场统一和规则统一为标志,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和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区域联合的产生一般有两大动因,一是统一市场和原料,扩张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收益,如不断发展壮大的欧盟;一是为联合弱势经济体,共同抵御强势经济的进攻,如东盟。无论何种动因,区域化组织都会在本区域内实现自由流通,对外实行关税壁垒,并利用区域组织来规避全球化组织中一些不利于自身的条款,因此,区域组织的产生对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悖反。处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地要受这两种趋向的影响。以美国为例,自七十年代以来,原本是政治军事盟友的欧洲国家成为美国最大的经济对手,美国在努力倡导建立全球经济体系的同时,也不得不从本国利益出发,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这样的区域合作组织,并于1989年同澳大利亚等国筹建了“亚太经合组织”。这充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发展不仅要服从本国自身的经济建设规律,更要受到全球普遍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从最开始就建立在自由市场经济之下,遵循市场竞争规律,因此受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就更为深刻。3学术观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动因关于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学界一般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协调是美国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二,科技飞速进步,尤其知识经济的形成是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三,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凭借经济、军事、政治等综合优势输出资本、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商品出口,这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战后美国利用先进的军工科技,靠出售军火,甚至靠战争来推动经济增长也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原因。据美国经济学家估计,美国民间劳动力中每一百人中就有20个人在经济上依靠国防部为生。克林顿是“新经济”的创造者还是时代的“幸运儿”克林顿任职的八年是美国经济良性运行的时期,包括“新经济”的大部分时期,但史学界对于“新经济”是否应归功于克林顿政府意见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历届政府产业调整、财经政策调整的结果,也是美国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逐渐产业化的结果,克林顿不过是恰逢其时的“幸运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克林顿就职后,实行了同里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