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doc_第1页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doc_第2页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doc_第3页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doc_第4页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专业医学统计学习题集第一章 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总体: 2、样本: 3、变量: 4、概率:5、数值变量资料: 6、分类变量资料: 7、等级资料: 8、统计推断:二、选择题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B. 各种类型的数据C. 动物和人的本质 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A收缩压测量值 B脉搏数 C住院天数 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4. 随机误差指的是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6. 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有: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统计推断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E、整理分析、计算均数、标准误、标准差7.概率P=0,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发生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8. 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 E.以上均不对9.下列的变量中是分类变量的是:A.身高 B.体重 C.年龄 D.血型 E.血压10.下列变量中是数值变量的是:A.性别 B.年龄 C. 血型 D.职业 E.疗效11.随机事件的概率是:A. P=0 B. P=1 C. P=-0.5 D.-0.5P0.5 E.0P112.用样本作推断,样本应是:A.总体中典型的一部分 B. 总体中任一部分 C. 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 D. 总体中按比例分配的一部分 E. 总体中信息明确的一部分13. 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 治愈 显效 好转 恶化 死亡治疗人数 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A. 数值变量资料 B.计量资料 C. 无序分类资料 D.有序分类资料 E.以上都不是三、填空题1、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有_、_、_和_。2、医学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有_、_、_。3、作为统计分析的原始资料,一般应满足_性、_性和_性要求。4、统计分析包括_和_两方面的内容。四、简答题1.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2.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3.什么是两个样本之间的可比性?第二章 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一、选择题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A. 中位数 B. 几何均数 C. 均数 D. 百分位数 E. 频数分布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C抽样误差较大 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 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A. 数值离散度较小 B. 数值离散度较大 C. 数值分布偏向较大一侧 D. 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E. 数值分布不均匀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A化为计数资料 B. 便于计算 C. 形象描述数据的特点 D. 为了能够更精确地检验E. 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5. 6人接种流感疫苗一个月后测定抗体滴度为 1:20、1:40、1:80、1:80、1:160、1:320,求平均滴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 百分位数 E. 倒数的均数6.计量资料频数表组段数的确定:A、越多越好 B、越少越好C、与样本含量n的大小有关D、与样本含量n 的大小无关E、样本含量大时组段数少些更好7.计量资料分析中,计算算术均数一般应要求资料:A、服从任意分布B、服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C、服从极度偏态分布D、有超限值数据E、无超限值数据8.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A. 5 B. 5.5 C. 6 D. lO E. 129.编制频数表时错误的做法是:A、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极差 B、定组距,常用等组距,一般分8-15组为宜C、写组段时可重叠,如“24,46 ”D、用划计法计频数E、第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小值,最后一个组段应包括最大值10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A. B. G C. M D. S E. CV二、计算与分析1. 现测得10名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液尿素氮的含量(mmol/L)分别为3.43,2.96,4.43,3.03,4.53,5.25,5.64,3.82,4.28,5.25,试计算其均数和中位数。2. 某地100例30-40岁健康男子血清总胆固醇值(mg/dl)测定结果如下:202 165 199 234 200 213 155 168 189 170 188 168 184 147 219 174 130 183 178 174 228 156 171 199 185 195 230 232 191 210 195 165 178 172 124 150 211 177 184 149 159 149 160 142 210 142 185 146 223 176 241 164 197 174 172 189 174 173 205 224 221 184 177 161 192 181 175 178 172 136 222 113 161 131 170 138 248 153 165 182 234 161 169 221 147 209 207 164 147 210 182 183 206 209 201 149 174 253 252 156(1)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画出直方图;(2)根据频数表计算均值和中位数,并说明用哪一个指标比较合适;(3)计算百分位数、和。3 测得10名肝癌病人与16名正常人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滴度如下表,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平均滴度。肝癌病人与正常人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滴度倒数正常人数肝癌病人数 8 7 1 1652 3213 6432 12801 25601第三章 离散程度的统计描述一、选择题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B. 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C. 衡量测量的准确度 D. 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E. 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A. 变异系数 B. 离均差平方和 C. 极差 D. 四分位数间距 E. 标准差3. 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A.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异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 B. 检测指标在此范围,判断“正常”正确的概率大于或等于95%C. 在“异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之外D. 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E. 检测指标若超出此范围,则有95%的把握说明诊断对象为“异常”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A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B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C有大样本数据 D数据服从对称分布 E数据变异不能太大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A全距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方差 E四分位数间距6.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7.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m到m+2.58的面积占曲线下总面积的百分之A99 B95 C47.5 D49.5 E908.正态分布是以A 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B 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 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 D 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9.描述资料的变异程度时,最宽的范围是:A均数标准差 B极差 C四分位数间距 D95%的参考值范围 EP5P95间距10.比较20头河马体重和20只小白鼠体重两组数据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E四分位数间距11.描述一组偏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时,适宜的统计量是: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E四分位数间距12.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 A.全距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E.极差13.正态曲线下总面积为:A.95% B.99% C.50% D.1% E.100%14.关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错误的是:A. -1.96到1.96间曲线下面积是95% B. 1.96到2.58间曲线下面积是2%C.大于1.645的曲线下面积是2.5% D.-1.96到-1.645间曲线下面积是2.5% E. 大于1.96的曲线下面积是2.5%二、填空题1、两组资料均数相差较大,单位相同时,最好选用_描述变异程度的大小。2、要对比身高和体重变异度的大小,最好选用_。第四章 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一、选择题1.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A.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小 B. 观察个体的变异越大 C. 抽样误差越大 D.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小 E. 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A. 样本不是随机抽取 B. 测量不准确 C. 资料不是正态分布 D. 个体差异 E. 统计指标选择不当3. 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 当样本足够大时, 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A. 正偏态分布 B. 负偏态分布C. 正态分布 D. t分布E. 标准正态分布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A. 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 B. 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 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D. 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E. 检验样本的P值是否为小概率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L9.1109/L,其含义是A. 估计总体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B. 总体均数在该区间的概率为95% C. 样本中有95%的观察值在此范围内 D. 该区间包含样本均数的可能性为95%E. 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6当样本含量增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差会变小 B. 样本均数标准误会变小C. 均数标准误会变大 D标准差会变大E. 以上都不对7区间2.58S的含义是A99%的总体均数在此范围内 B样本均数的99%可信区间C99%的样本均数在此范围内 D总体均数的99%可信区间E. 以上都不对8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A减小样本标准差 B减小样本量 C扩大样本量 D. 增大样本标准差E以上都不对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A.从未患过病的人 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 C.只患过轻微疾病,但不影响被研究指标的人 D.排除了患过某病或接触过某因素的人E.以上都不是10.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S B.S C. D.CV E.S211.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 A. 标准差逐渐减少 B. 标准误逐渐减少 C. 标准差逐渐增大 D. 标准误逐渐增大 E.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逐渐增大12.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 B.后者大于前者 C.前者大于后者 D.不一定 E. 随样本例数不同13. 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A.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差 B.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差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 D.均数加减2.58倍的标准误E.以上都不对14.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 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 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15.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均数代表性越大 B.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小C.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小 D.均数越大,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16.抽样误差是由_引起A计算引起 B.测量引起 C.抽样引起 D.采样结果不准引起 E.试剂、仪器未经校正引起二、计算与分析1.为了解某地区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水平,现随机抽取该地小学生450人,算得其血红蛋白平均数为101.4g/L,标准差为1.5g/L,试计算该地小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数的95%可信区间。2.研究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已知正常儿童的总胆固醇平均水平是175mg/dl,现测得100名曾患心脏病且胆固醇高的子代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为207.5mg/dl,标准差为30mg/dl。问题:如何衡量这100名儿童总胆固醇样本平均数的抽样误差?估计100名儿童的胆固醇平均水平的95%可信区间;根据可信区间判断高胆固醇是否有家庭聚集性,并说明理由。 第五章 t 检 验一、选择题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说明A.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 C. 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 D. 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E. 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A. 两样本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B. 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具有实际意义 C. 两样本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具有实际意义D. 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有差别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值越小说明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相同4. 减少假设检验的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A. 减少类错误 B. 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 C. 减少测量的随机误差 D. 提高检验界值 E. 增加样本含量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和u检验的主要差别是A. t检验只能用于小样本资料 B. u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C. t检验要求数据方差相同 D. t检验的检验效能更高E. u检验能用于两大样本均数比较6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 A.两样本均数相近,方差相等B.两样本均数相近 C.两样本方差相等 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 E.两样本例数相等7.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 A.资料应具备可比性 B.下结论切忌绝对化 C.根据资料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 D.分母不宜过小 E.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8.t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E.以上都不对9. 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 A. 10 B. 20 C. 9 D. 18 E. 1910. tt0.05(v),可认为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E.以上均不是11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H0)是 A.12 B.1=2 C. 12 D. 1=2 12. 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 A.t值不变 B.t值增大 C.t值减小 D.t值与P值相等 E. t值增大或减小二填空题1、统计推断包括的两个重要内容_和_。2、实际工作中,可通过适当增加_来减少抽样误差。3、均数的抽样研究中,标准误小,说明用推断的_大。4、假设检验中,p值越小,认为_。5、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_、_、_。三、计算与分析 1. 已知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为140g/L,今随机调查某厂成年男子60人,测其血红蛋白均值为125g/L,标准差15g/L。问该厂成年男子血红蛋白均值与一般成年男子是否不同?2. 某研究者为比较耳垂血和手指血的白细胞数,调查12名成年人,同时采取耳垂血和手指血见下表,试比较两者的白细胞数有无不同。 表 成人耳垂血和手指血白细胞数(10g/L)编号耳垂血手指血19.76.726.25.437.05.745.35.058.17.569.98.374.74.685.84.297.87.5108.67.0116.15.3129.910.33. 分别测得15名健康人和13名度肺气肿病人痰中抗胰蛋白酶含量(g/L)如下表,问健康人与度肺气肿病人抗胰蛋白酶含量是否不同?表 健康人与度肺气肿患者1抗胰蛋白酶含量(g/L) 健康人 度肺气肿患者 2.7 3.6 2.2 3.4 4.1 3.7 4.3 5.4 2.6 3.6 1.9 6.8 1.7 4.7 0.6 2.9 1.9 4.8 1.3 5.6 1.5 4.1 1.7 3.3 1.3 4.3 1.3 1.94.某地对241例正常成年男性面部上颌间隙进行了测定,得其结果如下表,问不同身高正常男性其上颌间隙是否不同?表 某地241名正常男性上颌间隙(cm)身高 (cm)例数均数标准差1611160.21890.23511721250.22800.25615.将钩端螺旋体病人的血清分别用标准株和水生株作凝溶试验,测得稀释倍数如下表,问两组的平均效价有无差别?表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凝溶试验的稀释倍数标准株100200400400400400800160016001600320032003200水生株10010010020020020020040040080016006.为比较男、女大学生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是否相同,某医生对某大学1822岁大学生随机抽查男生48名,女生46名,测定其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活力单位),男、女性的均数分别为96.53和93.73,男、女性标准差分别为7.66和14.97。问男女性的GSH-Px是否相同?第七章 相对数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 如果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能够使不能治愈的疾病得到缓解并延长生命,则应发生的情况是 A. 该病患病率增加 B. 该病患病率减少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 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E. 该疾病的死因构成比增加2. 计算乙肝疫苗接种后血清学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A. 乙肝易感人数 B. 平均人口数 C. 乙肝疫苗接种人数 D. 乙肝患者人数E. 乙肝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3. 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A.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 B. 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C. 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 D. 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E. 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4. 影响总体率估计的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是A. 总体率估计的容许误差 B. 样本率估计的容许误差C. 检验水准和样本含量 D. 检验的把握度和样本含量E. 总体率和样本含量5. 研究某种新药的降压效果,对100人进行试验,其显效率的95%可信区间为0.8620.926,表示A. 样本显效率在0.8620.926之间的概率是95%B. 有95%的把握说总体显效率在此范围内波动C. 有95%的患者显效率在此范围D. 样本率估计的抽样误差有95%的可能在此范围E. 该区间包括总体显效率的可能性为95%6.某医院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绝对数 E.标化率7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l C.一定等于1 D.一定等于0 E.随资料而异8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B. 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 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 D. 二者之间的可比性 E. 分母不宜过小9.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 A.为了进行显着性检验 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 C.为了便于比较 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 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10.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 A. 构成比 B. 相对比 C. 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11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 A.构成比 B.相对比 C.绝对数 D.率 E.变异系数12. 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 A.使大的率变小, B.使小的率变大 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 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 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13. 标准化率反映了事物发生的A.实际水平 B.相对水平 C.绝对水平 D.真实状态 E.研究总体的水平14.某医师治疗了两例视网膜炎患者,1例有效,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有效率为50% B.最好用绝对数表示C.必须用率表示时,应同时给出其可信区间D.分母太小,用相对数不可靠E.不能得知总体有效率15.调查某地居民1600人,得蛔虫感染率为50%,则其总体率的95%的可信区间为A.47.55-52.45% B.48.75-51.25% C.45-55% D.49.68-50.32% E.据此资料不可推知二、填空题1、分类资料的观察结果常用_、_、_等统计指标进行描述,这些指标统称为_。2、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_或_的指标。3、构成比又称_,用来说明_ 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_表示。三、计算与分析 1. 某工厂在“职工健康状况报告中”写到:“在946名工人中,患慢性病的有274人,其中女性 219人,占80%,男性55人,占20%。所以女性易患慢性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2. 在“锑剂短程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病例的临床分析”一文中,根据下表资料认为“其中10岁组死亡率最高,其次为20岁组”,问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锑剂治疗血吸虫不同性别死亡者年龄分布 年龄组男女合 计0 33 6101171820 461030 53 840 12 350 51 6合计2922513. 某研究根据以下资料说明沙眼20岁患病率最高,年龄大的反而患病率下降,你同意吗?说明理由。某研究资料沙眼病人的年龄分布 年龄组沙眼人数构成比(%)0 47 4.61019819.32033032.13019819.34012812.450 80 7.860 38 3.770 8 0.8合计 1027100.04. 今有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如下表,试比较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总的患病率。 两个煤矿的工人尘肺患病率情况(%)工龄(年) 甲 矿乙 矿 检查人数尘肺人数患病率检查人数尘肺人数患病率 40,且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A. T5 C. T5 E.1T X20.01(3),可以认为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E.样本率与总体率均不相同10. 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 A. 12 B. 1=2 C. 1=2 D. 12 E. B=C11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 A.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 B.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C.两对实测数和理论数 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E.两对理论数12.对四格表资料作X2检验时,若有一个实际数字为0,则A.不能作X2检验 B.必须作校正X2检验C.还不能决定是否能计算X2值作检验D.不必计算校正X2统计量E.还不能确定是否需要作校正13. 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实际频数有变化,则理论频数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E.随实际频数的变化而变化二、计算与分析1某神经内科医师观察291例脑梗塞病人,其中102例病人用西医疗法,其它189 例病人采用西医疗法加中医疗法,观察一年后,单纯用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13例,采用中西医疗法组的病人死亡9例,请分析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2某医院研究中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临床观察结果见下表。问接受两种不同疗法的患者病死率是否不同? 两种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组别存活死亡合计病死率(%)中药组653684.41非中药组12214 14.29合计775826.10 3某医师观察三种降血脂药A,B,C的临床疗效,观察3个月后,按照患者的血脂下降程度分为有效与无效,结果如下表,问三种药物的降血脂效果是否不同? 三种药物降血脂的疗效 药物有效无效合计A 120 25 145B 602787C 4022624为研究某补钙制剂的临床效果,观察56例儿童,其中一组给与这种新药,另一组给与钙片,观察结果如表,问两种药物预防儿童的佝偻病患病率是否不同? 表 两组儿童的佝偻病患病情况组别病例数非病例数合计患病率(%)新药组8324020.0钙片组6101637.5合计14425625.05某医院147例大肠杆菌标本分别在A,B两种培养基上培养,然后进行检验,资料见下表,试分析两种培养基的检验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表 A、B两种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标本结果A培养基B培养基 合 计593695153752合 计7473147第十章 线性相关与回归一、选择题1. 回归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使其平方和最小的是A. 各点到X均数直线的横向距离 B. 各点到X轴的横向距离 C. 各点到回归直线的垂直距离 D. 各点到Y均数直线的垂直距离E. 各点到Y轴的垂直距离2. 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A. 相关系数越大 B.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C. 回归系数越大 D. 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E. 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 3. 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越接近于1,说明A. 相关系数越大 B. 回归方程的显著程度越高 C. 应变量的变异越大 D. 应变量的变异越小E. 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越大4. 两组资料作回归分析,直线回归系数b 较大的一组,表示 A两变量关系密切的可能性较大 B检验显著的可能性较大 C决定系数较大 D决定系数可能大也可能小 E数量依存关系更密切5. 17岁儿童可以用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回归方程为,若将体重换成国际单位kg,则此方程 A常数项改变 B回归系数改变C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改变 D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都不改变E决定系数改变6.直线回归中,如果散点分布呈直线趋势,X增加时Y减少,则可初步推断为A.两变量呈正相关关系 B.两变量呈负相关关系C. 两变量无相关关系 D.b0 E. b0第十二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一、选择题1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是 A. 便于形象描述和表达结果 B. 客观表达实验的原始数据 C. 减少论文篇幅 D. 容易进行统计描述和推断 E. 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和便于分析对比2描述某疾病患者年龄(岁)的分布,应采用的统计图是A线图 B条图 C百分条图 D直方图 E箱式图 3高血压临床试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考虑治疗0周、2周、4周、6周、8周血压的动态变化和改善情况,为了直观显示出两组血压平均变动情况,宜选用的统计图是A半对数图 B线图 C条图 D直方图 E百分条图4研究三种不同麻醉剂在麻醉后的镇痛效果,采用计量评分法,分数呈偏态分布,比较终点时分数的平均水平及个体的变异程度,应使用的图形是A. 复式条图 B. 复式线图 C. 散点图 D. 直方图 E. 箱式图5. 研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与载脂蛋白B-100的数量依存关系,应绘制 A. 直方图 B. 箱式图 C. 线图 D. 散点图 E. 条图6描述5个地区居民某病患病率的差别,宜用_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7描述两种病人的血型构成差别,宜用_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8描述某病患病率的逐年变化趋势,宜用_ 。A 直方图 B 直条图 C 百分条图 D 普通线图9描述年龄(分8组)与疗效(有效率)的关系,应画 。A线图 B. 圆图 C. 直方图 D. 百分条图10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 A直条图 B构成图 C普通线图D直方图E统计地图11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 A横标目是研究对象,列在表的左侧;纵题目是分析指标,列在表的右侧 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 C数字右对齐,同一指标小数位数一致,表内不宜有空格 D备注用“*”标出,写在表的下面 E标题在表的上端,简要说明表的内容12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 A.直条图 B. 线图 C. 直方图 D. 圆形图 E. 百分条图13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 A.直条图 B.直方图 C.线图 D.百分条图 E.散点图二、填空题1、直条图适用于描述_资料,用_来反映数量间关系。2、直方图适用于描述_,表明某事物现象各组段的_。3、百分条图适用于_,表明某事物内部各_。4、某医院分析19841989年冠心病发病率的变动趋势宜绘制_。三、改表和绘图1. 试根据下表资料绘制适当统计图形。表 某地1975年839例正常人发汞值分布资料(g/g)组段00.20.40.60.81.01.21.41.62.2合计例数13319319011183344316368392. 根据下表分别绘制普通线图,并说明统计图型的意义。某地某年食管癌年龄别发病率(1/10万)年龄(岁)男女40 4.4 2.145 7.2 3.350 7.3 4.555 6.9 5.56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