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试卷定1答案.doc_第1页
期末试卷定1答案.doc_第2页
期末试卷定1答案.doc_第3页
期末试卷定1答案.doc_第4页
期末试卷定1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答案】:DA. 簇(c)/镞(z) 框 (kung) /眶(kung) 锲(qi)/絜(xi) B. 驯(xn) /训(xn) 倡(chng)女/倡(chng)导贻(y)/饴(y)C. 嗔(chn) /瞋(chn) 番(fn) /藩(fn) 即(j) / 济(j)D. 朔(shu)/溯(s) 笞(ch)/ 苔(ti) 纂(zun)/攥(zung) 2【答案】:C (A驽马 一夫当关 B膏粱 孽根祸胎D蛰居 人烟阜盛3【答案】:B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义同“口蜜腹剑”。A “无时无刻不”等于“时时刻刻都”。C. “一蹴而就”,是指事情很快就完成;而“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文学或书法创作。 D这两成语都有重新活动起来的意思,但有区别: “东山再起”是中性的,“死灰复燃”是贬义。 “东山再起”只用于人(包括人的某种势力、组织);“死灰复燃”适用对象比较广泛,除“人”外,还用于抽象的或具体的“物”4【答案】:C (A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改为“使无数网友倾倒” B“围绕”“以为己任”句式杂糅D“表现”和“理念”不搭配,一般说“体现理念”;“激发”缺宾语,在最后加上“的热情”)5【答案】:D (与文意相反。应是巴蜀文明受到了罗柯柯艺术的影响 ) 6.【答案】 A ( B项“不独立发展”错,不符合文意,原文是“巴蜀文化始源独立发展的时期相对甚短”。 C项“是李冰催生的”错,以偏概全,原文还提及文翁、诸葛武侯、杜工部等。 D项“起初是对四川人的否定”错,扩大了范围,原文说的是“起初带有一定的贬意”)7.【答案】 C ( A项“总是能开风气之先”错,扩大了范围。B项“一种没有差别的文化”错,不合情理。D项“融合各种文明,整合各种矛盾”错,绝对化。)8.【答案】C 少:轻视 9【答案】C (有的人) A.(是) / (被) B. (以:认为) / (用)D. (“于”,引出宾语) / (比)四10(8分)【评分参考】(1)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屈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曲意” “屈”“由是” “谴黜”各1分)(2)(能够使)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穿上好衣服吃上肉,让普通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自古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句)(4分)11.(5分)【评分参考】为学缺乏客观公正的精神(编史凭己之好恶)(2分)为人不阿附权贵(1分),不避嫌疑(2分) (考生言之有理即适当评分。如谈及陈寿处身西晋,晋承曹魏一脉, 吴蜀为对立敌方,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及周瑜时,即不惜多处称颂其“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被迫OR世故)12.(4分)【评分参考】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公/欲尽其言/公语不时尽/鹞死怀中。答对3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13(8分)【评分参考】(1)(5分)李端的诗主要是巧妙用典,以一生动的细节表情达意,具有诗趣; 柳诗主要采用新颖贴切的比喻(或拟人);联想想象(或虚写);虚实结合(写出两种即得2分),将以形喻筝声与以声(杜鹃之啼声)喻筝声结合起来,将表达筝之“悲怨声”与诗人之“离别恨”结合起来,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 (能结合诗句内容作分析再得1分)(2) (3分)“独”突出了孑然独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伤感孤独和思念。(1分)14(6分)【答案】:(1)金就砺则利(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画图省识春风面(4)别有幽愁暗恨生(5)风急天高猿啸哀(6)士不敢弯弓而报怨(7)斯天下之民至焉 (8)非礼勿言(读本三96页)(9)“木石前盟”, (必修三第99103页“名著导读”)五:15(4分)【答案】: B E (A.“目的在于营造苍凉壮阔的意境”错;C.“可见苦难是作家成功的必由之路”错;D.“但题材极少有人涉猎是主要的原因”错。)16(6分)【评分参考】:(1)突出“东北高密乡”的历史文化、传说风俗对莫言文学生命的孕育。(2)突出了对读书的热爱和执著以及大量的阅读是莫言日后成为作家的重要原因,给他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养分。(3)使传记内容更加丰富,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便于全面展示传主的特点,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每点两分)17(6分)【评分参考】(1)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兴奋五分钟可以了,不把这当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2)不断学习和创新。逐渐结束了高密东北乡家族系列的创作,转而精心对小说进行着各种探索和创新。(3)热爱阅读。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不满足。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依然热爱阅读,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着养分,从未放弃。(每点两分)18(6分)【评分参考】示例一:扎根乡土,真实反映生活的作品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并能得世界范围的读者所理解。在白狗秋千架中,莫言第一次使用了“东北高密乡”。而红高粱蜚声海内外,让莫言和异彩斑斓的“东北高密乡”进入了西方的视野。在红高粱诞生后的20多年里,他一直只能股市地延续着“东北高密乡”的故事。这是因为扎根乡土,反映作家熟悉的生活,倾注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成就了莫言。(如当代作家中的贾平凹世界一位致力于描写陕西农民的生活的作家,他扎根于乡土,所写的商州系列小说奠定了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其他如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沈从文边城成等等。)(此处学生可从曹雪芹鲁迅海明威中任选一个谈)示例二:作家总是从熟悉的生活写起,总是把自己身边的人物,甚至把自己的亲人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莫言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生活了本多年的家乡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为原型。红高粱家族写了“我爷爷我奶奶”;20世纪90年代中期,丰乳肥臀写了“我爹我娘”;2006年的生死疲劳写了“我”这代人,正是因为作家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熟悉和挚爱,才写出了优秀的作品。(如贾平凹笔下是商州,汪曾祺的胡同里的文化等都可以证明这点。)(此处学生可从曹雪芹鲁迅海明威中任选一个谈)(观点2分,结合文本论述合理2分,联系作家2分。)六19(4分)【评分参考】 那些追名逐利、显赫一时的人总会被历史忘却,而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财富的人,尽管当时默默无闻,并不得意,终究会被历史记住,让后人敬仰。 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一时的显赫并不能保证终生的辉煌。起点低的人,同样有机会赢到最后。 (考生言之有理则适当给分)20. (6分)【评分参考】贾宝玉生于钟鸣鼎食之家,长于娥眉钗裙之中,锦衣玉食,万千宠爱,应该是“行为偏僻性乖张”才对,可是在姐妹们眼里却是“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的如玉公子。贾宝玉不好读书,可是大观园落成,他又偏多佳咏妙题。宝玉博爱,对哪个姐妹都好,但对林黛玉却又一往情深。这些看似相反的东西,却如此相成的落在了宝玉的身上。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上帝把一切丑陋都赋予了卡西莫多,然而,对埃丝美拉达勇敢的营救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又凸显了他内心的美丽善良与崇高:丑与美的对立,人性与兽性的对立,自然和谐的统一在卡西莫多身上。高老头既是一个顺应时代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又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封建宗法卫道士;既是一个基督般慈爱的父亲,又是一个把女儿当作筹码,钓取社会名誉地位的恶棍:新与旧,人性与物欲,既对立又统一地蕴含在高老头这一文学形象之中。七21. 作文 参见高考标准。【参考译文】 陈寿宁承祚,他是巴西安汉人。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师从于同一个郡县的谯周。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这个官,朝里的太监黄皓独揽权枘,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勾结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屈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陈寿父亲去世后,他自己也得了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被去他家的客人看到了,乡里人(认为他不守孝)对他的评价很低。等到蜀国被魏国平定后,就闪为这件事获罪官职多年得不到升迁。晋朝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推举他做了孝廉,调任辅助著作郎,调出补助阳平县令。写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皇上。任命为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蜀吴二国志,共六十五篇。当时人称赞他擅于写文章,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夏侯湛当时正在写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就毁掉白己所写的并且放弃再写。张华非常欣慰,对陈寿说: “应当把这件事写进晋书?里!”他当时就是这样被人们看重。有传言说丁仪、丁廪曾经在魏国很有名望,陈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送一千斛米来,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丁仪、丁廪的儿子没有送给他米,陈寿到底没有给丁仪、丁虞写传记。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了,陈寿的父亲也获罪被剔了个光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义非常轻视陈寿。陈寿为诸葛亮写传记的时候,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谋略,没有对付敌人的才能,说诸葛瞻只写得一手好书法,有名无实。人们因为这看不起他。 张华将要推举陈寿当中书郎,苟勖憎恶张华并且讨厌陈寿,就对吏部造陈寿的谣,吏部就将陈寿迁走去当长,。太守。陈寿借故母亲年事以老推辞不去就职。在杜预出面干预下,再一次在皇帝面前举荐陈寿,认为适合补尚书奏事一职,因此就让他当御史治书,他又因母亲去世离职。陈寿母亲遗言让陈寿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遵从了母亲的意愿。却又因为不给母亲在家乡埋葬而获罪,最后又被罢官。当初,谯周曾经对陈寿说: “你一定会因为你的才学而成名,却会因此受辱遭遇曲折,也不是不幸嘲,一定要慎重!”陈寿到现在再一次被罢官,谯周当年说的话一一应验。过了几年,陈寿被启用为太子中庶子,却没去报道。到元康七年陈寿病死,去世时六十五岁。粱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颓等人上表说:“以前汉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