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题5.诗四首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9.23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理解梅花、幽兰两首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2.背诵并默写梅花、幽兰两首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描写的景物的品格的赞美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背诵并默写古诗难点:体会作者对描写的景物的品格的赞美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难度。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吗?他写过那些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梅花。二、学习梅花1.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读题,简介作者后,检查学生对“凌”字字形掌握的情况。先指几名朗读能力稍差的学生读并稍加指导,之后学生自读诗句,边读边想作者写了梅花的哪几个方面的特点。2细读诗句,理解诗意。第一、二句。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试着讲讲两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指几名语言表达能力稍差的学生说说,再帮其订正,直到他表述清楚、准确为止。启发学生从“墙角”、“数枝”中体会出梅花“形孤”的特点;从“凌寒”、“独自”中体会出梅花“姿傲”的特点。朗读体会。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读,深入体会。第三、四句。参照注释试着说说诗意,再集体讨论订正。在理解这两句诗意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出梅花洁白如雪的特点,虽然不是雪,却像雪一样洁白。轻声自由读诗句,体会梅花“色洁”、“幽香”的特点。感情启发,朗读体会。3.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启发想象,体会意境。请学生认真地想象并体会:诗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种画面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思考好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朗读诗句,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三、学习幽兰1.初读古诗,大致感悟诗中大意。2.运用多种读书方式,掌握古诗的语气、停顿。3.再读古诗,深入理解。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边读边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古诗中,让学生用眼去看,用脑去想,用心去品味,真正理解诗中更深的含义。5.通过“诗画文”的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情感和语言积累。鼓励学生学生将古诗再脑海中形成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6.欣赏古诗,朗读背诵。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语言的精妙隅凝练,如“只为馨香重”中的“重”字。7.认读、书写生字。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并鼓励学生交流各种独特的识字方法。指导学生书写生字。4、 全课小结:你学会了什么?5、 作业:背诵古诗。明确学习任务。整体感知。理解诗句理解诗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上培养识字能力巩固提高板书设计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形孤) 凌寒独自开。(姿傲) 遥知不是雪,(色洁) 为有暗香来。(香幽)表达了“坚贞不屈、不怕挫折”的心境。教学反思课 题5.诗四首课时第 2 课时备课时间2011.9.24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理解竹石、菊花两首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2.背诵并默写竹石、菊花两首古诗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描写的景物的品格的赞美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重、难点)重点: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2.背诵并默写古诗难点:体会作者对描写的景物的品格的赞美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学生分析学生能够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难度。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自主学习、合作与交流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学习竹石 (一)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二、学习菊花 (一)出示课题 同学们都观赏过菊花吗?你是什么时间观赏的?揭题菊花。 (二)检查预习情况,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 1、师生共同介绍作者: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诗人。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九岁能诗,十五岁明经及第。他与白居易共同开创浅切的新诗风,世评“元轻白俗”。他两人均曾企图以诗为救世之工具,共同致力于讽谕诗。其诗朴质深切,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生活。与此同时,他还遗有许多感伤性质的杰作。有许多歌咏元、白两人深厚友情的酬答诗。有元白长庆集。2、小组讨论预习生字词的情况并汇报。 (三)学习古诗 (看视频,屏幕出示菊花全文字幕)1.自由读:结合课后注释,试着小声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互助学习:在小组里每位同学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3.各小组推举一位同学汇报学习情况。“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这句诗的意思是:一丛丛的菊花围着院墙屋舍开放,仿佛到了陶渊明的家。诗人围绕着开满菊花的篱笆流连观赏,以至不觉中太阳已西斜。这两句诗是写景,写菊花之多,使观赏者留连忘返,不知时间流逝。“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是人们偏爱菊花,是因为这种花开完后,就没有别的花再比的上它。(菊花是百花中最后凋谢的)这两句写了作者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四)再读古诗,体会意境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同学之间互相读。 2、互相交流,谈谈诗中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一诗,诗人描写了菊花的多、美以及自己偏爱菊花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热爱菊花的深情,也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高贵品质。 (五)指导朗读 前两句赏花,用缓慢轻松的语调读出诗人清高自豪的情感。后两句诗人直白内心想法,朗读的语气肯定,干净利落,表达对菊花的情有独钟。 (六)背诵古诗三、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背诵两首古诗。四、作业:默写两首古诗。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中心思想明确学习内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朗读能力。巩固提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5.诗四首课时第 3 课时备课时间2011.9.25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材分析(重、难点)重点: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已经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但是通过不同类型的题出示后,学生不一定能够正确作答。通过本节课的习题,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尝试教学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与方法1、 谈话导入同学们,不知道上两节课所学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2、 复习四首古诗。1.背诵2.说说诗句的意思,主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练习(一)请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馨香(xn xng)凌寒(ln lng) 山隅(y y)无数(sh sh 墙角(qng qing)菊花(j j)(2) 查字典填空。1.“磨”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 )。“磨”有两个读音,在“折磨”一词中,“磨”读( );在“磨面”一词中,“磨”读( )。2.“幽”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在字典中,“幽”字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深远,僻静;隐蔽的,不公开的;沉静;囚禁。在“幽静”一词中,“幽”应选第( )种解释。(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花中四君子”是指 、 、 、 。 2. 菊花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中的名句是 。“秋丛绕舍似陶”一名中的“陶家”是指 。(四)课内阅读。 竹石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 请将古诗补充完整。2.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的 家和 家。3.这首诗的前两句使用 的修辞手法,后两句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4.这是一首 诗,这首诗赞美了 。明确学习任务整体复习复习基础知识复习查字典知识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板书设计 5 诗四首梅花:抒发自己的坚贞意志和品格幽兰:有才终会得赏识竹石:强势不低头,恶势不合污菊花:品格坚贞,气质高雅教学反思课 题6.小草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9.26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抓住特点,先用古诗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3.了解小草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教材分析(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小草的德赞美之情。学生分析教学重点: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小草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自然段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小草的特点。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以读代教,“读议”结合和“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想听吗?请看大屏幕,一边看歌词,一边欣赏歌曲,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听后说说你的感受。(播放小草的歌曲,并打出歌词。),师小结:是啊,普通的小草的确具有不平凡的品质,的确值得大家来歌唱它,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赞美小草的散文小草。(大屏幕出示小草幻灯片,并板书。)二、看题质疑。 1.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呢?2.老师看了课题也有一个最想知道的问题,想听听吗?(想)作者赞美小草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带着你们自己提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吧。3.汇报问题解决情况。三、和学生共同探讨课文。 1.谁能回答一下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2.请画在书上,画好后看大屏幕,你找到的答案和老师的答案一样吗?齐读。3.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4.你的答案是在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的?请快速浏览着几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结构上的共同点:以古诗开头,先概括后具体。)5.读议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然后齐读。2)思考:这一段是怎样开头的?出自谁的什么诗?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抓住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词句突出了这一特点?3).找出本段你喜欢的句子,读出你的感情,并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导朗读-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6.合作探究3-5自然段(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学习):1)幻灯片出示自学-合作探究提示:我相信我能行:A.有感情的朗读你患的自然段。B. 这一段是怎样开头的?出自谁的什么诗?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C.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抓住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词句突出了这一特点?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D.第五自然段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进一步生动、形象的突出小草的特点?2)班级交流汇报,师生评议、补充。3)从这三个自然段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展你的风采。7.引导学生学习6、7自然段:1)自由读,齐读: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你敬佩小草的什么?它给你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四、谈感想收获。再次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纵观全文,你有哪些收获呢?(从文章的内容,到文章的结构,及写作特色来谈一谈。)1.学生谈收获。2.老师和大家一块儿学了这一课,可以说是受益匪浅,满载而归,想不想知道老师的收获呢?(想)请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满载而归:1)语言如诗,简洁优美;2)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3)写作手法:对比;4)构段方式:以古诗开头,先概括后具体;5)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五、布置作业。 学了本文后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呢?(让学生畅所欲言,没想好的同学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想法,争取百花齐放。)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提问的习惯共同探究问题学习文章内容,品读感悟。情感升华巩固提高板书设计 平伟 不同的平凡 凡大 中中小草 伟大的平凡 孕蕴 育涵 高贵的平凡 伟高 大贵教学反思课 题6.小草课时第 2课时备课时间2011.9.26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抓住特点,先用古诗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3.了解小草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教材分析(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对小草的德赞美之情。学生分析教学重点: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小草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自然段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小草的特点。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以读代教,“读议”结合和“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通读全文、回顾内容学生自由读文,回顾文章内容和所学知识。二、朗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各小组推荐朗读选手,赛一赛,通过有感情朗读把对小草的赞美之情充分表达出来。三、背诵积累1、自由联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背诵的情况。3、指名背诵。4、自选美词佳句记入积累本。四、巩固认字,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卡,巩固识记绳生字。2、写字重点指导书写“炼”“溪”“益”等生字。注意“炼”字右边的写法,与熟字“练”联系记忆;“溪”字的右下部下边是“大”,提示学生不要写错。五、内化知识,完成练习指导完成相关练习。六、拓展阅读,课外延伸1、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相关文章。2、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描写小草的文章。七、作业选择自己熟悉的植物进行有序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捕垫。培养朗读能力积累好词佳句掌握本课较难生字巩固练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巩固提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快乐读书屋三 黄山松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10.6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2.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重点及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在诗歌情境中体会黄山松的品格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与方法一、 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二、 自主学习:1、 读标准音:峰峰皆(ji)到 寒彻(ch)骨 闪烁(shu) 劲(jng)枝迸(bng)2、 写规范字:雷tng( ) 夹x( ) lu( )露 不屈不no( )3 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4、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 合作学习:1、 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2、 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四、 合作探究: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五、 回顾与反思:1、 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感悟内容合作学习体会品格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板书设计 黄山松顶风傲雪(自强)坚毅不拔(拼搏)百折不挠(进取)教学反思课 题快乐读书屋三 万紫千红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10.7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2.认识9个字。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优美词语及句段,感受花给世界带来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难重点:1.通过欣赏描写花卉的片段,感受花卉的美好,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2.认识9个生字。学生分析学生缺少花卉描写片段的集锦,本课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以读代讲,深入体会教学过程与方法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初读感知,了解大体内容。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3.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花卉的片段多读几遍,结合插图边读边想作者是如何描绘不同花朵的。二、有感情地朗读,积累语言。1.同桌互相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抓住描写花卉特点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2.联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语言积累。3.落实识字任务。4.同桌互识,交流识记方法。5.小组合作,互读互听,巩固识字。教师抽查。三、拓展延伸。1.收集描写其他花卉的文章或片段在班内交流。2.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试着写一写自己喜欢的花卉或其他植物。四、作业:收集描写花卉的词语。激发兴趣积累语言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万紫千红花卉描写片段集锦海棠 水仙 樱桃花教学反思课 题能说会写 我最喜欢的诗文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10.7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表达自己内心对读过诗文的感受。2.能在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发言的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3.学会欣赏诗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在交流中学会与人进行沟通。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分析课前布置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诗文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同桌交流,组内练说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激情示范导入1 举例示范教会学生如何欣赏诗文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2 揭示本单元话题(板书我最喜欢的诗文)二、出示口语交际的要求1 学生自读明确要求要表明态度说明理由交流感受2 要从诗文中的字词或者句子中来寻找喜欢的话题三、学生自我说喜欢的诗文自我练习说说四、进行口语交际1 多种形式练习说同桌互说小组之间或者和自己的朋友进行交流2 学生之间互说互评五、师生互动1 针对学生交流情况给予评价2 师生共同选出几片最佳作品激发兴趣明确要求体验说的兴趣板书设计 我最喜欢的诗文 表明态度 说明理由 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课 题能说会写 我眼中的 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10.8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搜集材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能按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神态品格并表达喜爱之情。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外形即习性特点如能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则更好教学难点:即重点学生分析学生准备最熟悉的植物实物,有利于观察,能写出特点。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查资料,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等。先说后写教学过程与方法1、 结合课文导入新课二、提示写话内容明确写话要求1 学生自读习作指导语明确写话内容和要求2 教师补充说明三、课件出示所选植物图片学生汇报自己所熟悉的植物并通过所查找的资料把其他同学介绍的植物补充完整 四、指导学生拟写话提纲要求1 要把所喜爱的植物的神态习性品格写清楚 2 重点写喜爱之处表达喜爱之情五、根据学生习作提纲进行说话训练1 学生自说2 小组互说互评3 指名说全班同学参评教师进行点拨指导明确本次作文要求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为写打基础板书设计我眼中的1.开门见山,点明你眼中的植物是什么2.围绕中心选材(形态、特点、品格)(用词修辞)3.抒情,表达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课 题能说会写 我眼中的 课时第 2 课时备课时间2011.10.9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1.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搜集材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3.能按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神态品格并表达喜爱之情。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写出一种植物的外形即习性特点如能与人物的品格联系起来则更好教学难点:即重点学生分析学生准备最熟悉的植物实物,有利于观察,能写出特点。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查资料,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生活习性等。先说后写教学过程与方法1、 拟草稿要求1 要抓住植物的特点写突出喜爱这一中心不会写的字可以写完后查字典2 写好后认真读一读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二、交流习作小组内交流请同学们帮助修改在班内朗读三、抄写成文学会修改板书设计我眼中的1.开门见山,点明你眼中的植物是什么2.围绕中心选材(形态、特点、品格)(用词修辞)3.抒情,表达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课 题语文七色光三课时第 1 课时备课时间2011.10.10上课时间教学目标认识技能能根据成语的意思找出错别字;能正确地使用词语、搭配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并背诵有关“梅、兰、竹、菊”的古诗名句,提高赏词析句的能力。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成语的意思找出错别字;能正确地使用词语、搭配词语。学生分析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学得有兴趣了。 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设想)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与方法1、 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