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修改版.ppt_第1页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修改版.ppt_第2页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修改版.ppt_第3页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修改版.ppt_第4页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修改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郭静萱,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主要内容,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现状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主要内容,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德国,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高血压定义为血压 140/90 mmhg 或正在接受治疗,wolf-maier et al. jama 2003;289:23639,美国,高血压患病率 (%),瑞典,芬兰,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有6亿人口受到高血压的侵害”,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将超过15亿,patricia m kearney, megan whelton, kristi reynolds, et al. lancet 2005; 365: 21723.,2025年,2000年,1,560,000,000,972,000,000,2000年,全球约有26.4% 的成年人为高血压患者 2025年,全球将有29.2%的成年人为高血压患者,2000年和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注: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或使用降压药物。,6,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全国每年新增高血压1000万人),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中国心血管报告2007,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有2亿高血压患者”,中国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亿)*,西北 17%(0.3),西南 12%(0.2),中南 17%(0.2),华东 19%(0.3),circulation. 2008;118:2679-2686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6年,*数据源自2002年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2005年,我国233万人因高血压过早死亡,jiang he, dongfeng gu, et al. the lancet. 2009;21;374:1765-72.,死亡病例绝对值(103),169,871名40岁以上中国人中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患者血压来自于1991年测量的基线数据,随访10年过早死亡定义为死亡年龄小于2005年我国人群平均寿命 (男性72岁,女性75岁),男性,男性,男性,女性,女性,女性,高血压,高血压前期,784.2,438.5,658.7,417,71,43.6,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据2003年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病每年直接医疗费和间接耗费高达3000 亿元人民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6,欧洲国家近 70% * 的患者血压不达标,wolf-maier et al. hypertension 2004;43:1017,*血压目标 140/90 mmhg,患者比例 (%),英国,瑞士,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血压未达标的患者,血压达标的患者,11,目前,我国控制高血压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低,百分比,中国心血管报告2007,三甲医院患者血压达标率情况,达标血压:糖尿病或肾病患者血压130/80mmhg,其他患者140/90mmhg,开放性、多中心的横断面观察性登记研究,全国22个城市,100家三甲医院涉及心血管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纳入5000例高血压患者,chin j candiol, march 2010, vol. 38 no.3,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和现状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主要内容,高血压的诊断,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性高血压 肾脏病 肾动脉狭窄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大动脉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药物引起的高血压,18,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发病年龄小于30岁 重度高血压(高血压3级以上) 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常呈周期性发作,或伴自发性低血钾 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 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 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血压相差20mmhg以上,股动脉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 夜间睡眠时打鼾并出现呼吸暂停 长期口服避孕药者 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20,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21,高血压的诊断与评估要点,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根据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进行简化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 按危险分层和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治疗措施,对高危患者立即药物治疗。,22,高血压的评估,根据心血管疾病总体危险进行简化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高血压的评估,危险因素:高血压,年龄5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缺乏体力活动; 靶器官损害: 左室肥厚, 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 肾功能受损 临床疾患: 脑血管病, 心脏病, 肾脏病, 周围血管病,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1),询问病史和简单体检: 基本要求 常规要求 测量血压,分为1、2、3级 肥胖:bmi28kg/m2 或wc男90cm,女85cm 性别,年龄 正在吸烟 已知血脂异常 缺乏体力活动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脑血管病 病史 心脏病病史 周围血管病 肾脏病 糖尿病 ,:选择性检查项目; :应当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社区卫生中心 基本要求 :最低要求完成的简单体检和问诊 (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验室检查 基本要求 常规要求 空腹血糖7.0mmol/l 心电图(左室肥厚) 血肌酐: 男115umol/l(1.3mg/dl);女107 umol/l(1.2mg/dl)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30mg/24h,或白蛋白/肌酐比: 空腹血脂: tc5.7mmol/l,ldl-l3.6mmol/l;hdl-c1.0mmol/l;tg1.7mmol/l 眼底 x线胸片 超声(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 心脏左室肥厚) 动脉僵硬度(pwv12m/s) 其它必要检查 ,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指标(2),:选择性检查项目; :应当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社区卫生中心 基本要求 :最低要求完成的简单体检和问诊 (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诊室或(家庭)多次测血压,诊室或(家庭) 多次测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减少钠盐摄入,规律 运动,戒烟,限制 饮酒,高血压非药物治疗,lifestyle modifications,lifestyle modifications,控制 体重,合理 饮食,心理 平衡,非药物疗法内容和目标,内 容 目 标 减少钠盐摄入 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 合理饮食 减少膳食脂肪;适量蔬菜水果每日1斤; 规律运动 每周35次中量运动; 控制体重 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 戒烟 坚决戒烟; 限酒 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白酒小于 1两; 葡萄酒小于2两;啤酒小于5两; 心理平衡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ccb,diuretic,arb,acei,bb,高血压,血压达标是关键!,五大类降压药物,降压药物的选择,降压药的选用应根据治疗对象的个体状况,药物的作用、代谢、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参考以下各点做出决定。 对象有否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对象有否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 对象有否受降压药影响的其他疾病 与治疗其他并存疾病的药物之间有无相互作用 选用的药物是否有减少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证据及其力度 所在地区降压药物品种供应与价格状况及治疗对象的支付能力,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版,(二氢吡啶)钙拮抗剂(ccb),ccb无绝对禁忌症,降压作用强,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我国抗高血压临床试验证据多,证实可降低脑卒中事件 适合大多数类型高血压,尤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心绞痛,冠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适合 可单用或与其它4种药合用 慎用于心衰,心动过速;不稳定心绞痛者不用硝苯地平 少数人可有头痛,踝部水肿,牙龈增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作用明确,保护靶器官证据多,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适用于1-2级高血压,尤对伴心衰,心梗后,心功能不全,lvh,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症,蛋白尿/微蛋白尿有益 可与小剂量噻嗪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用 对双肾动脉狭窄,高血钾,妊娠者禁用 可有咳嗽,血肌酐升高,偶见血管神经水肿,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降压作用明确,保护靶器官作用确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适用于1-2级高血压,尤对伴左室肥厚,心衰,房颤预防,糖尿病肾病,代谢综合征,蛋白尿,微蛋白尿有益 可与小剂量噻嗪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 禁用于双肾动脉狭窄,高血钾,妊娠 注意血肌酐及血钾,偶见血管神经水肿,利尿剂(噻嗪类),降压作用明确,预防脑卒中证据较多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1级高血压,常规量适用于1-2级高血压或脑卒中二级预防,难治性高血压基础治疗药 尤对老年高血压,心衰者有益 与acei/arb、 钙拮抗剂合用;与阻滞剂合用注意糖脂代谢 噻嗪类利尿剂禁用于痛风;慎用于糖脂代谢异常者 大剂量对血钾,尿酸及糖代谢可能有一定影响。注意检查血钾,血糖及尿酸水平,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明确,有心脏保护作用 小剂量适用于伴心梗后,冠心病心绞痛,心率快的12级高血压;慢性心衰 对心血管高危患者的猝死有预防作用 可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 禁用于哮喘,慢阻肺,传导阻滞;慎用于运动员,糖耐量异常者 可有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等副作用;长期用注意糖脂水平,常用降压药(范例) (1),通用名 每次剂量 每日次 适应症 禁忌症 主要不良反应 一、钙拮抗剂(二氢吡啶) 老年高血压 相对禁忌症: 头痛,水肿 周围血管病 快速心律失常 收缩期高血压 充血性心衰 心绞痛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尼群地平 1030mg 2 氨氯地平 2.510mg 1 拉西地平 48mg 1 非洛地平缓释片 2.510mg 1 硝苯地平 1020mg 23 硝苯地平缓释片 20mg 12 左旋ccb 2.55mg 1,通用名 每次剂量 每日次 适应症 禁忌症 主要不良反应 二、acei 充血性心衰; 绝对禁忌症 咳嗽 心梗后;左室肥厚; 妊娠 左室功能不全; 高血钾; 血管神经水肿 糖尿病肾病 ; 侧肾动脉狭窄 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 非糖尿病肾病 依那普利 1020mg 1-2 卡托普利 12.550mg 23 贝那普利 1040mg 12 三、arb 同acei 血管神经水肿 糖尿病肾病 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 心力衰竭;左室肥厚; 心房纤颤预防; acei引起的咳嗽 氯沙坦 25100mg 1 缬沙坦 80160mg 1 厄贝沙坦 150300mg 1 替米沙坦 2080mg 1,常用降压药(2),常用降压药(3),通用名 每次剂量 每日次 适应症 禁忌症 主要不良反应 四、利尿剂 (噻嗪类) 绝对禁忌症: 老年高血压 痛风 低血钾 老老年高血压 收缩期高血压 心力衰竭 氢氯噻嗪 6.25-25mg 1 吲哒帕胺 1.25-2.5mg 1 五、阻滞剂 绝对禁忌症: 心动过缓 心绞痛; 哮喘 支气管痉挛 心梗后; 慢性阻塞肺病 快速性心律失常 2-3度传导阻滞 充血性心衰 阿替洛尔 12.525mg 12 美托洛尔 2550mg 2 比索洛尔 2.510mg 12,常用降压药(4),通用名 每次剂量 每日次 适应症 禁忌症 主要不良反应 六、复方制剂 1-2级高血压 相关成分禁忌症 相应成分的副作用 复方利血平片 13片 23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定片 12片 1 珍菊降压片 12片 23 缬沙坦/氢氯噻嗪 12片 1 单药控制不佳的高血压; 氯沙坦/氢氯噻嗪 1片 1 卡托普利/氢氯噻嗪 1-2片 12 阿米洛利/氢氯噻嗪 1片 1 贝那普利+氢氯噻嗪 1片 1,特殊人群高血压处理,42,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急症,难治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慢性肾脏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首选acei、arb,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 重度患者须合用袢利尿剂,血压不达标者应积极联合长效钙拮抗剂 尿白蛋白大于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 mmhg以下,糖尿病,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要重视糖尿病的降糖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减少血管疾病的净效益更好 首选acei、arb 常联合用钙拮抗剂、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受体阻滞剂,心血管疾病,稳定性心绞痛: 首选长效acei或受体阻滞剂及长效钙拮抗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推荐acei或受体阻滞剂 心肌梗死后: 推荐acei、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 心力衰竭: 首选acei/arb、利尿剂、阻滞剂 症状多的可将acei或arb、受体阻滞剂、arb和醛固酮拮抗剂,或与袢利尿剂合用。,脑血管病后,急性脑卒中降压治疗有争议。如血压220/120mmhg的,可考虑适度降压治疗,但应缓慢降压和密切观察病人反应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史(非急性期)者,进行适度的降压治疗均能减少卒中的再发 噻嗪类利尿剂、acei与利尿剂合用、钙拮抗剂及arb等有利于减少脑卒中再发事件 降压后头晕加重者,应注意有无颈动脉狭窄问题。如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则谨慎或缓慢降压,老年高血压,当收缩压160mmhg者,可用小剂量的利尿剂,必要时加小剂量acei 目标收缩压150mmhg。降压达标时间适当延长 部分舒张压低的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有一定难度 舒张压70mmhg, 如收缩压150mmhg,则观察;收缩压150mmhg, 则谨慎用小剂量利尿剂、acei、钙拮抗剂 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应引起关注,妊娠高血压,诊断依据:妊娠高血压是指妊娠后20周,孕妇发生高血压(bp140/90mmhg);或血压较孕前或孕早期升高30/15mmhg;至少测量两次血压,应间隔6小时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同时伴蛋白尿和/或水肿 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发生抽搐 处理原则: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必要时用甲基多巴、肼苯哒嗪、拉贝洛尔、硫酸镁等;分娩后继续监测血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和现状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主要内容,卫生部疾控局、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主办,多学科专家参加 近100位专家分工撰稿,多次讨论,修稿,定稿; 遵循证据原则,争议问题专家研讨,达成共识; 根据中国国情,应用中国证据,参考国外进展; 修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计划:2008年11月提出 修订期:2009年4月-2010年12月; 2011年5月新闻发布,公众提出意见。 2011年7月正式发表,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修订的背景和程序,权威性 卫生部疾控局、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发布 科学性 指南修订主要根据中国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的证据,参考国际有关证据 新颖性 新增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战略前移; 增加了新的进展和内容 特色性 根据中国国情,突出中国特点 实用性 增加分级建议的方法及内容,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特点,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1.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3.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4.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mm hg以下;在可耐受情况下还可进一步降低。,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5. 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6.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7.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8. 关注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9. 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管理、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血压管理任重道远,发病率(%),所占比例(%),1.2005中国高血压指南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基层版) 3.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高血压治疗目标,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应根据心血管总体风险,决定治疗措施。应关注对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高血压的降压目标,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患者的分层管理-危险因素(rf),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受损(6.1-6.9 mmol/l) 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 或ldl-c3.3mmol/l(130mg/dl) 或hdl-c1.0mmol/l(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 (bmi28kg/m2) 高同型半胱氨酸10 umol/l,去掉:缺乏体力活动、crp,高血压患者的分层管理-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sokolow-lyons38mv或cornell2440mmms 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g/m2 颈动脉超声imt0.9mm或动脉粥样斑块 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12m/s(* 选择使用) 踝/臂血压指数0.9(* 选择使用)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egfr60ml/min/1.73m2)或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 115-133mol/l或1.3-1.5mg/dl,女性 107-124mol/l或1.2-1.4mg/dl) 微量白蛋白尿 30-300mg/24h或白蛋白/肌酐:30mg/g(3.5mg/mmol),去掉:x线诊断lvh,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更新: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1)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2)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药物治疗原则,小剂量,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个体化,ccb降压药物满足新指南的降压原则要求,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a:acei或arb;b:-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f: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治疗流程ccb贯穿始终,ccb降低收缩期高血压最有效,am j hypentens 2001,14:241,指南对高血压达标的要求,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修订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即:平缓达标,即:晨起达标,即:长期达标,应及时将血压降低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应在数周至数月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优先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1次/d给药而有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平稳三达标,心脑更获益,长期达标,晨起达标,平缓达标,平缓达标,平稳三达标之平缓达标,长期达标,晨起达标,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推荐起始平缓达标,2007acc/aha 冠心病降压治疗建议:降压应和缓,冠心病患者,应和缓降低血压,舒张压降至60mmhg以下时应谨慎2,中外指南均推荐和缓降压方式,应及时降压血压降低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 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1,1.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修订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 rosendorff c, et al. circulation. 2007 may 29;115(21):2761-88.,兴奋,降压过快可以带来危害,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心率增加,抑制,降压过快,舒张期缩短,冠脉灌注减少,动脉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枢,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肌缺血,平缓达标,晨起达标,长期达标,平稳三达标之晨起达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最佳控制血压方案应该是保证降压疗效覆盖整个24小时; 尤其是对清晨时段血压的控制; 因清晨时段血压迅速升高会伴随心血管事件风险增高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推荐选择有效 控制晨起血压及24小时血压的降压方案,优先应用长效制剂:尽可能使用1次/d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起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2010,1.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修订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radauceanu a, et al. .fundam clin pharmacol. 2004 aug;18(4):483-91.,数据来自两项研究的结果, 第一项研究分析了2999例心梗患者出现胸痛的时间,观察到胸痛发生在早6:00-12:00达到高峰 第二项研究分析了1167例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时间,观察到缺血性卒中多发生在早8:00-12:00,晨峰血压,1.muller et al. n engl j med 1985;313:13151322 2.marler et al. stroke 1989;20:473476.,一天中的时间点,清晨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心肌梗死发生数量(每小时),卒中发生数量(每2小时),2002年,lewington s.等运用荟萃分析对6个前瞻性研究发现,减低晨峰程度合理地成为降压治疗的新目标,降低晨峰血压可带来的心脑血管获益,sbp -10 mm hg 或dbp -5 mm hg,方伟 ,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的影响.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1110-1112 lancet, 2002, 360 (9349) : 1903 - 1913.,心脑血管事件下降,value研究显示: ccb显著降低晨起血压及最后4小时血压,ole lederballe pedersen, et al.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7, 25:707712,缬沙坦更好,ccb更好,长期达标,平缓达标,平稳三达标之长期达标,晨起达标,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在治疗达到目标血压后,需要长期服药,并定期随访血压,监测其他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的变化 根据情况适当调整用药,规则服药,所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不宜频繁更换 高血压病病人通常需要终生的降压治疗2,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推荐:多数患者需要 长期、甚至终生坚持治疗,长期平稳有效的控制血压,抗高血压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坚持治疗 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1,1中国高血压指南防治修订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2.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esh前任主席mancia g明确指出: 长期控制血压达标,更好改善患者心血管事件预后,通过对随机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的回顾性分析表明:治疗过程中,血压持续140/90mmhg的患者心血管预后更佳,mancia g. am j cardiol. 2007 aug 6;100(3a):3j-9j.,研究显示: 长期控制血压达标带来显著心脑获益,治疗组入选268例sbp1 6 0-219mmhg内的年龄60岁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分入积极降压组135例,安慰剂组133例,随访15年 对照组入选1 8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