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2 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第一篇 :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一】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 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补充 去月 上月。 1. 解词 2 / 32 (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 2 翻译 ( 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 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二】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3 / 3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2分 )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3)怀民亦未寝 (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4 / 32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_” 和“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 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的语句中。 【附答案】 【一】 。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 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 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5 / 32 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二】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 (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 (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 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 (1)猿鸟乱鸣 .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 (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对即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二篇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及译文 )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6 / 32 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一小舟,拥毳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挐:撑(船)。毳 (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 h ng d :天上的白气。芥:比喻细微,微小。白:酒杯。 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 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 (3)上下一白 (4)及下船 2 7 / 32 分)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 为之 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4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2 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 T 一幅画, 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 (1 分 )(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 请简析。( 2分) 【答案】 1.( 4分)( 1)比高 (2)看到 (3)全,部 (4)到,等到 每空 1分。 2.( 2 分) 4 分)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分,每小句 1 分 )(2)潮 8 / 32 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 2分)“焉” 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 1 分。 4( 5分) (1)厌弃 尘俗,向往自然。 (2 分 )“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湖山夜雪( 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 “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 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2分 )每点 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 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 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 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 和 9 / 32 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 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 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 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 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 1 21与朱元思书 10 / 32 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 1 7题。( 26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 与朱元思书 )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11 / 32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 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 吴均) 【注】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 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限 日:遮挡住阳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唳:鸣叫。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12 / 32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 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 ,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 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于斯:在这儿,指石门山。办,具备。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 (1)猛浪若奔 ( ) (2)猿则百叫无绝( ) (3)窥谷忘反( ) ( 4)岂徒语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3 / 32 (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 甲文是 (甲文该句同时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乙文是 。 (4分 ) 4甲文中有一句与柳宗元小石潭记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 思相近,请写出来,并说说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妙处。( 4 分)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旨趣的句子是 14 / 32 。( 2 分) 什么表达作用?( 4分)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4分) 参考答案: 1 (4分 )( 1)飞奔的马 (2)停 (3)返回 (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 空 (各占 1 分 ) 2 (4 分 )(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 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 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15 / 32 3甲文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甲文该句同时也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突出了山的峻峭。乙文句子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4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些句子都是从侧面 写出了水的清澈,同时也写出 了鱼的可爱,让人流连忘返。 5.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方面奏响一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无限神往。 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乙文:与顾章书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在梅溪山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那阴森 陡峭的崖壁,争着沐浴朝夕的霞光,拔地而起的孤峰,遮挡16 / 32 住了天上的日光,山洞幽暗,衔 着朵朵白云,溪水深深,呈现出翠绿的颜色。蝉儿吟唱,白鹤啼叫,水声淙淙,猿猴哀鸣, 这些声音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动听,奏成了连续不断的天籁音韵。我既然一向向往隐居, 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有幸有各式各样的的菊花,遍地长满的竹实,都是山里隐居生活 所需要的东西,在这里都已齐备。论语上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难道是一句 空话!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练习 一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回答 1【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17 / 32 壁,五色交辉。青林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 1 解释加点的词。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8 / 32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有时见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横柯上蔽负势竞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4.【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 四字短语是什么? 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9 / 32 1 B 2 ( 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 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欲界之仙都 则千转不穷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鸟乱鸣 (消散) 浪若奔(奔跑) 32 者(参与,这里指欣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赏) 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 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 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 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 (参考答案 10、( 2 分) C 11、( 2 分) B 12、( 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3、( 4 分)(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21 / 32 游在水中的鱼争相 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 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 3 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 , 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 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 22 / 32 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 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二对比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 6 甲文】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 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二对比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 6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3 / 3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见日。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泠泠作响() 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顺序来写的。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仆去月谢病和答谢中书书阅读答案。 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 24 / 32 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简要回答。 答案: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2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3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5 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阳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第三篇 :与顾章书阅读题答案 三峡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25 / 32 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薜 ( 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英英:声音和 盛之貌。办:具备。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26 / 32 情景,( 2 分)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2分) 4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2分) 参考答案: 1答案: A( 它;其中 歉 D 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2 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 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 2分。 3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 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27 / 32 求即可。 评分:写法 1 分,作用 1 分,共 2分。 4答案示例:处世态度: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 1分,评价 1 分,共 2 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 第四篇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一】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补充 去月 上月。 28 / 32 (1)晓 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 2 翻译 ( 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 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二】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本文来自“ 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 _”的语句中。 【附答案】 【一】 。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29 / 32 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 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 离尘俗,洁身自好。【答谢中书书比较阅读及答案】阅读答案 4 (1)猿鸟乱鸣 .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月色 (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意思对即可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五篇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附答案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完成 14。( 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补充协议书
- 汽车工程原理与维修技术试题集解析
- 进口产品合作合同协议
- 清工劳务协议书
- 永大税务协议书
- 车辆转让协议和转让合同
- 轮值董事协议书范本
- 配电柜楼层使用协议合同
- 车辆运输协议合同书
- 转让定制衣柜合同协议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护理(2023版团标)
- 高血压危象护理教学查房
-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DB15-T 3225-2023 焦炉煤气制LNG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股骨颈骨折课件
- MRI常见伪影和解决方法课件
- 玩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大学
- 建标 144-2010 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
- 医疗设备强检计量目录(参考)
- 汽车配件名称大全全
- 温州大学毕业论文答辩通用ppt模板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