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2012053128姓名:袁一铭 我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在此我仅以一名小小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身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见解。 (一)马克思主义的来源理论来源 马克是主义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优秀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哲学家。他对形而上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他在阐述“绝对观念”的辨证发展中,把整个自然、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他提出了关于矛盾是发展的内在源泉的思想,关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思想,关于发展形式的“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并且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过程,揭示了概念的矛盾运动。这是黑格尔对辩证法所作的重要贡献,是他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它的表现形式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当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取代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欧洲哲学史上占统治地位时,费尔巴哈奋起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创造万物,是用理性的形式宣扬了“上帝创造了万物”。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人本主义,宣称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神学还原为人本学。他运用人本学的理论论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坚决维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原理,彻底否认所谓在物质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但是,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把辩证法也简单地抛弃了,这就使得他的这种唯物主义哲学带有较浓厚的形而上学性,并且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是一种不彻底的“半截子”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和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他们对德国古典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汲取了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并克服了它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还有一定的经济根源和思想根源 19世纪40年代以来,机器大生产已被广泛使用。资本主义生产在英、法、德等国的迅速发展,使它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固有的矛盾逐渐显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社会经济的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巨变,生产资料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样,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剥削的斗争愈来愈猛烈。19世纪30年代开始,欧洲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里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已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创造了阶级的、政治的前提。有史以来的全部优秀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而德国占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是唯物主义哲学家,自然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的观点是其哲学“基本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两位哲学家思想体系中最合理部分,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由威廉配弟创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完成,他们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的实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法国的至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揭露,力图找出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即有机体细胞结构能量守恒及转化和达尔文物种起源和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2) 人类为何坚持信仰马克思主义精神人类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是因为人类要得到越来越多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需要越来越细致的社会分工,需要不断创新。人类有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一种是简单再生产,也就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和消费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另一种是扩大再生产,也就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和消费是在越来越大的范围进行的。前者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很多思想方面的影响长期存在并且保持一定惯性。但是这些思想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不仅阻碍生产力发展,也给人们精神带来痛苦.。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和消费以尽可能大的社会范围来统筹,消费要统筹计划,然后生产要根据消费的需要合理安排,而要保持各个行业的协调发展,需要利润平均化。资本主义是从小农经济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过渡阶段。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如果人们都能够认识并且做到到我为人人,各尽所能,人人为我,各取所需的真正含义的时候,社会产品就会极大丰富。真正实现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人运动中,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100多年来她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理论界的关注的理论主题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更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无论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都有与之俱进的进展。特别是最近几年,有关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潮,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必须指出的是,当前的研究存在简单化、政治化的趋向。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侧重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或成就,缺乏对所走弯路,以及所犯错误的科学分析;缺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背景的深入研究;比较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的深刻剖析;特别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机理的研究,也就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实质的研究。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发端于西方,带有深刻的西方文化色彩。尽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学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尽管中国社会变革过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客观上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能性,但毕竟马克思主义是从自古希腊以来欧洲文化的发展脉流中产生出来的,其文化形态与中国民族文化有着高度的异质性,无论是它的语言还是它的观念对于中国文化这个有机体来说都不是直接可用的。这就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必须从外部自然界获取维持生命存在的物质和能量,但外界的物质和能量对于这个生命有机体来说并不是直接可用的,而必须通过一定的消化吸收机制,也就是所谓同化和异化的生理过程,将外界的物质和能量转换为生命有机体本身所需要的和能够使用的物质和能量。毫无疑问,经过这个转换过程,生命有机体维持自身生命存在的物质和能量虽然来自外部自然界,但其直接的存在形态已不同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异质文化之间的互动同样包含着这样一种文化因素的转换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通过中国文化的消化吸收机制,把马克思主义转换为中国文化的有机构成,或者说,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相融合而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文本中解读出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层次结构,只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和条件。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还需要一个文化的吸收和消化过程。这个文化的吸收和消化过程,首先是一个中国人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在自己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原创内容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也正由于这种创造性,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出现与原创理论的某种不一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同于苏俄版马克思主义,更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根源首先在于各自的“历史条件”、“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不同使然。其次,是一个哲学解释学所说的“视域融合”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这就是“视域融合”原则。视域融合不仅是历时性的,而且也是共时性的,在视域融合中,历史和现在、客体和主体、自我和他者构成了一个无限的统一整体 。显然,“视域融合”凸显了文本的开放性和理解的历史性。从“视域融合”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融通与结合。这种“融合”牵涉到多维视域: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视域,中国历史传统和文化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尊老爱老的发言稿
-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WPS Office)(AI协同)(微课版)课件 模块1、2 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处理
- 时间的小火车课件
- 咏柳古诗的课件
- 时间宝贵课件
- 海底捞员工培训体系
- 大气班主任培训
- 2025版智慧停车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海洋运输船舶维修配件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交车广告投放居间服务合同
- 2024年浪潮入职测评题和答案
- DB4201-T 569.6-2018 武汉市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 第6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 全媒体运营师-国家职业标准(2023年版)
- 2024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英语试卷及答案
- 洛阳民宿的分析报告
- 临时用电设备的安装与接地要求
-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2009年版
- 各大媒体联系方式(投诉举报提供新闻线索)
- (完整)三年级下册数学竖式计算题500题(可直接打印)
- 小儿腹泻护理查房
- GB/T 42653-2023玻璃高温黏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