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_第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_第2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_第3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_第4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案课 题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课 型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2、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3、能用浅近的文言文拟写一两则词话,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教学重点难点1、 温庭筠菩萨蛮2、冯延巳鹊踏枝3、李璟浣溪沙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年 月 日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板书设计 课外作业设计教后记编号 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 词总述1、 背景介绍2、 诵读并欣赏作品三、阅读并欣赏词作4、 比较探究五、花间词的特点词是唐宋时配合新兴的燕乐而唱的歌词。由于是女性歌妓在“花间”“樽前”演唱,而且是给男人听的,于是男欢女爱相思恨别的柔情软调就成为定势和传统,于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等又娇又软甚至又香又艳的语句,就成为经典名句和情感模式。唐五代词有“浅出”和“深入”两路:“浅出”一路从民间来,如白居易的忆江南、长相思等。另一路从晚唐诗来。自韩孟诗派强调印象,李贺乃近于唯美,李商隐又深入象征,诗坛乃步步地趋于内向。内心世界的深细体味,使他们创造出一种完全脱离了外界事物表面现象的写法,呈现出一种秾艳、梦幻的色彩。“尖新细窄”的词境也就由此派生出来。深入和浅出合流,形成清新流丽的词的基调。词为诗坛创造了新的诗歌语言,从词汇到句法句式到都出现了再度诗化的新鲜感。它把山水诗化,唤起一片相思,创造了画桥、流水、秋千、院落、小楼、飞絮、细雨、梧桐等一系列敏感的意象,支持了词长达百余年的一段生命。(林庚)唐五代词包括“花间词”(又称“西蜀词派”)和“南唐词”。“花间词”的代表是“温韦”,“南唐词”的代表是“二主一相”。五代词精美,北宋之词大,南宋之词深(俞平伯读词偶得)。一幅富艳华美的仕女图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温庭筠、韦庄等18家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西蜀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称为花间词人。他们奉温庭筠为鼻祖,作品多用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狭窄。 1、诵读作品,圈出韵脚,体会词作的声韵之美。明确:韵脚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整饬,又变化,朗朗上口,有听觉之美。2、借助注释,说说词中写了女主人公哪些前后连贯的动作?明确:起(床)、画眉、弄妆和梳洗、(穿)绣罗襦、照镜。细致描写年青女子早晨起床,梳妆打扮的过程。 描写女子梳妆打扮不希奇,为什么我们读后觉得美?3、还描写了哪些物象?突出了物象什么特点?明确:描写了“小山”、“鬓云”、“香腮”、“镜”、“花”、“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突出了富艳辉煌,金光宝气的特点,描画出一幅富艳华美的仕女图。4、结尾为什么要描写“双双金鹧鸪”?明确:通过“绣罗襦”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反衬女子的孤单寂寞。回看前面,可发现“懒”“弄”已隐隐透露出主人公的这种情怀。不用虚字,没有表现思维逻辑的词语,精选组合繁密意象,让读者贯串起来,体会作者所表达情绪,体现了温词意象繁密、富艳精工的特色。春水图画中的乡思情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1、阅读注释,画出词中的韵脚,诵读体会声韵美。明确:“好”“老”“天”“眠”“月”“雪”“乡”“肠”。两仄两平,仄平换韵。2、作者是从哪写方面写“江南好”的?明确:(1)风景美(春水碧如天);(2)生活美(画船听雨眠);(3)女性美(垆边皓腕)。3、作品中词人自称什么?游子还乡应该兴奋不已,为什么说“还乡须断肠”?说说你的理解。明确:自称“游子”。有两种理解:(1)因为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进一步突出江南好这一主题;(2)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丧乱,所以暂不还乡,结尾陡然转折,突出战乱中的哀伤心情(古人多取此说)。请比较温菩萨蛮(小山重叠)和韦菩萨蛮(人人尽说),谈谈两首词表达手法及表达效果的不同。明确:花间词派,“温韦”并称。温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运用意象象征暗示,“密而隐”(夏承焘语),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直率地抒写胸臆,“显而疏”(夏承焘语),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花间词派作为最早的流派之一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晚唐五代时,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韦庄等人的500首词作,多为集中在西蜀的文人,称为“花间派”。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一句。纵观花间词派一十八位词人,可以发现他们的作品词风浮艳,多写情爱。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唐末五代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但只继承了温词中偏于闺情、伤于柔弱、过于雕琢的“柔而软”的词风,多数作品尽力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辞藻艳丽、色彩华美,题材狭窄、内容空虚,缺乏意境的创造。其中也有少数作品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具有较为开阔的生活内容。而以韦庄成就较高,“花间”词风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直到清代“常州”词派。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南唐语派二、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开北宋一派阔大境界三、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帝王的悲秋词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 高 雅而全 面 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南唐君臣闲愁多鹊踏枝浣溪沙1、阅读注释,诵读作品。2、词作结尾“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表达了怎样的心绪?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鉴赏本联的特色。明确:表达的是“闲情”(闲愁)。从“闲情”“惆怅依旧”“常病酒”“朱颜瘦”“新愁”可以看出这种落寞惆怅无奈迷惘的心绪。“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安排解脱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中于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不言孤寂惆怅而孤寂惆怅毕现。3、从表达感情的角度,说说词与诗的不同。明确:请问你是喜欢诗还是词?为什么?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叶嘉莹以为是写“最精致最细腻”的“一种女性的美”),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情韵绵邈不绝)。(王国维人间词话)因为“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直言而词更多比兴,诗尚能敷畅而词尤归蕴藉。”(缪钺诗词散论)“闲愁词”在唐宋词中有丰富的表现,冯的“闲愁词”“开北宋一代风气”。1、元宗(李璟)乐府词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尝戏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已曰: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南唐书冯延巳传)冯谒金门词曰:“风乍起,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2、诵读词作,说说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明确:“愁”或“恨”字。“菡萏香销翠叶残”,是荷残而愁,“西风愁起绿波间”,是秋残而愁,“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是因残年而愁,“细雨梦回鸡塞远”,是梦残而愁,“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曲残而愁,“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更是不堪其愁。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教师备课活页 编号教 和 学 的 过 程内 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1、 词人简介二、朗读浪淘沙令,体会情感三、引导学生自读乌夜啼 (按照上一首的方法学习)国破家亡的血泪吟唱李煜,字重光,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文艺才能。当961年他继中主即位的时候,宋已代周建周,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 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囚徒生活,终于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一,李煜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和剧痛。第二,李煜改变了以前词人刻画人物时浓笔复勾的写法,而是直截了当地抓住特点,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第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他写眼中景、耳中声、意中人、家国事,拓宽了词的表现功能。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对温庭筠、韦庄、李煜这三人的词作进行过精深的评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已之词,骨秀也;而李重光词,神秀也。”李煜集名言警句 选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渔父)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捣练子)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忆江南)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1、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由篇到段,由段到句,由句到字,以字领篇,以读悟情。(重点讨论“寒”字的“词眼”作用)“阑珊”将尽,哀落。“凭阑”凭栏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浪淘沙令中,就词的因果关系来看,为什么而“寒”?冷雨敲窗,春意将尽天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心寒。以什么意象来写“寒”?潺潺冷雨,阑珊春意,无限江山,流水落花。潺潺冷雨,阑珊春意,烘托了词人落寞的心境;江山多娇,无限美好,可惜已沦落在北宋的铁蹄下;绵绵怨恨像悠悠春水,一腔愁绪如满地落花。“雨”意象拓展以雨烘托悲凉的心境,还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寒蝉骤雨初歇,都”“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布衾多年冷似铁,雨脚如麻未断绝。”2、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雨潺潺、春阑珊惆怅、凄冷无限江山:怀故国对往日荒淫误国的追悔寒落花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返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五更梦回,寒雨潺潺,其境之黯淡凄凉可知。“梦里”两句,忆梦中往事,尤觉哀痛。换头宕开,两句自为呼应,所以“独自莫凭阑”者,盖因凭阑见无限江山,又引起无限伤心也。“别时”一句,说出过去与今后之情况。自知相见无期,而下世亦不久矣。故“流水”两句,即承上申说不久于人世之意,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而人亦将亡矣。将四种了语,并合一处作结,肝肠断绝,遗恨千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3、品读与探讨3(P.57)讨论明确两种理解都通,但似乎理解为“暮凭阑”更好。理由如下:第一,这首词从时间顺序来看是由黎明写到黄昏,作“暮”字比较自然,而且与下文“无限江山”相连贯,“江山”在望,别易会难,正是凭阑时所见所感;如果说不要凭阑,却又说“无限江山”,上下文就有点不接气了。第二,从声调音节来看,一句词用“独”、 “莫”两个入声字,显得十分急促,听起来不美;不如连用 “自”、“暮”两个去声字,反而显得心情格外沉重。第三,这凭阑所见到的“无限江山”并不属于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下文“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感叹。这样理 解,似乎更顺理成章,更深刻,更显得悲怨凄凉, 也显然比“不要凭阑”更有意境。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5、教师小结:对比、虚实:梦境与现实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明确阅读方法:1、 初读:理解字词,弄清大意;2、 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词眼”,揣摩词中的情感(语气、速度、节奏、感情);3、 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通过哪些物象体现出来的呢?4、联系背景深入体会(知人论世);5、拓展理解(举一反三)。下边请同学们按照上面的方法来阅读(注意停顿、语气、重音、言外之意)。1、 林花(谢)匆匆, 寒雨、晚风残忍, 胭脂泪留念, 水长东人长恨2、关键词语、意象 林花(谢)怀念恨 寒雨、晚风无奈、凄苦 胭脂泪留恋 水长东长恨“ 恨”:遗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