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伏俟城古城遗址.docx_第1页
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伏俟城古城遗址.docx_第2页
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伏俟城古城遗址.docx_第3页
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伏俟城古城遗址.docx_第4页
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伏俟城古城遗址.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烟波浩渺的青海湖西面约7公里处有一处伏俟城古城遗址。“伏俟”是鲜卑语,“伏俟城”意为“王者之城”,是曾经在青藏高原上存国350余年之久的草原王国吐谷浑的都城。现在,静静地横卧在我们身旁的伏俟城就像是吐谷浑王国盖在青海湖环湖草原上的一枚印章,让人悠然向往。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走近吐谷浑王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吐谷浑王国在青海的立国历史。一、立国青海吐谷浑本是人名,是十六国时期前燕政权的奠基者。1700多年前,在今天的辽宁彰武、铁岭一带,生活着中国古代民族鲜卑族的慕容部落。吐谷浑是这个部落首领涉归的庶长子,统率着1700户部众,后来率部众向西远徙。公元329年,为了纪念吐谷浑,他的孙子叶延,一个自幼好学、仰慕中原儒家文化的少年可汗用祖父的名字作了王族姓氏,并立国号为“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从此,人们用“吐谷浑”来称呼这一支慕容鲜卑和他们在西北建立的草原王国。当一路风尘仆仆的吐谷浑人来到这片土地时,这儿生活着西北最早的世居民族羌人。这个素有“西戎牧羊人”之称,却在今天让许多人感觉到陌生的古老民族,在驯养野生动物方面有过杰出的贡献。吐谷浑人来到西北后,将自己丰富的游牧经验和较为先进的养马、养驼技术带到了青藏高原,他们与当地羌人一起同恶劣的自然条件展开长期的艰苦斗争,大力发展青藏高原的畜牧业。正是羌人和吐谷浑人的心血,使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一直繁衍了下来,即使在今天,畜牧产品仍是青藏高原最具竞争力的对外出口产品。公元376年,叶延之孙伏连筹继立为首领后,把政治中心从甘肃境内,迁移到青海的莫何川(今海西州乌兰县莫河一带)。这是吐谷浑在青海建立的第一个政治中心。公元405年,树洛干继立为首领,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标志着吐谷浑王国正式建立。他在位时,经过一系列整顿,逐步兼并羌、氐(音低)各部,国势日渐强大。此时,西秦对吐谷浑的崛起,深感不安,屡次袭击掠夺吐谷浑。公元417年,阿柴继立为吐谷浑王。为了保存实力,主动遣使与西秦求和,并接受西秦的“征西大将军”、“安州牧”、“白兰王”等封号。同时,又遣使与南朝刘宋通好,借以抗秦。阿柴开创的结好西秦与联宋抗秦的外交策略,使吐谷浑很快走上了兴盛道路。公元452年,拾寅继承王位后,把政治中心从莫何川西迁到伏罗川(今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一带)。这是吐谷浑在青海建立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他在位时,仿效汉族政治制度建制,修筑城池宫殿,大力发展畜牧业和贸易,使吐谷浑进入空前强盛时期。公元529年,夸吕继承王位,把政治中心又从伏罗川北迁到伏俟城(今青海湖西铁卜加古城)。这是吐谷浑在青海建立的第三个政治中心。并以此为都城,设置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官职,夸吕自称“可汗”。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光里,吐谷浑人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与北魏、南朝的和平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吐谷浑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吐谷浑王国的可汗们并没有停止自己拓土扩边的脚步,他们励精图治,积极整顿政务和军事,先后收服了宕(同当)昌、邓至等羌人建立的小政权,吞并了不少戎氐部落,并极力向外扩张势力。吐谷浑的国力也在这时达到了鼎盛,在当时的塞外各国中,吐谷浑王国以强大和富裕而闻名。 二、吐谷浑与中原的关系 (一)仿效中原吐谷浑立国后,虽然保持着游牧国家的基本特征,但在政治制度上一直仿效中原,如北魏时期吐谷浑王伏连筹“准拟天朝,树置百官”;伏连筹之子夸吕以伏俟城为都城,仿效中原设置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官职,夸吕则自称“可汗”。(二)与中原结好1、与中原建立密切关系吐谷浑对华夏正统还有着很强的归属意识,注重发展与中原的关系。吐谷浑建政初期,曾长期受到西秦的威胁,吐谷浑与之斗争,就常常打出尊奉东晋的旗号,表示要“远朝天子”,尽自己“遐藩之节”。到吐谷浑王阿柴时,与代表中华正统的刘宋建立了正式的通贡关系。这位阿柴可汗是吐谷浑历史上很有政治远见的领袖人物。据史书记载,阿柴曾与属下登上西倾山,站在白雪皑皑的西倾山上,望着白龙江滔滔东流,十分感慨,说“水尚知归,吾虽塞表小国,而独无所归乎”!于是派使者到建康(今南京)贡献方物,刘宋皇帝封阿柴为安西将军、沙洲刺史,浇河公等。阿柴临终时,向子孙们折箭遗教,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保吐谷浑。2、阿柴折箭遗训史书记载说,阿柴生命垂危之际,他把自己的20个儿子召集在身边,给他们每人一支箭,折断扔在地上。又让弟弟慕利延拿一支箭,同样折断。然后让慕利延拿19支箭来折,却怎么也折不断它。然后阿柴指着完好无损的箭捆,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lu)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阿柴折箭遗训的故事。吐谷浑350年的绵长国祚无疑与其内部强大的凝聚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继阿柴之后,吐谷浑历代国王也都接受南朝的各种封号,与南朝之间通贡往来不断。据史书记载,吐谷浑与南朝宋、齐、梁的使者来往,达37次之多。3、与北朝的关系除了南朝之外,吐谷浑与北朝各政权之间也同样有着频繁的政治和经济交往。北魏太武帝封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西平王,封拾寅为镇西大将军、沙洲刺史、西平王,封伏连筹为征西将军、领护西戎中郎将、吐谷浑王等。吐谷浑则对北魏称臣纳贡。据统计,北魏时期的周边民族政权中,吐谷浑朝贡的次数是最多的,仅孝文帝一朝,就多达63次。东西魏分立时期,吐谷浑王夸吕还与东魏建立了和亲关系。夸吕娶了广乐公主;东魏孝静帝则纳夸吕之妹为妃。4、与隋唐的关系隋朝建立后,吐谷浑王世伏归隋并缔结和亲关系,迎娶宗室女光化公主。到唐代时,吐谷浑王国成为中原王朝名副其实的藩国。唐贞观时,吐谷浑称臣附唐,太宗封慕容顺为河源郡王、吐谷浑可汗。慕容顺之子诺曷钵继立王位后,亲赴长安向太宗请婚,太宗将弘化公主嫁给他。吐谷浑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不仅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推动了青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吐谷浑的经济与文化 (一)吐谷浑的经济吐谷浑的主要经济是畜牧业,他们培育的牛、羊、牦牛等都很有名,尤其是培育的良马“青海骢”,日行千里,奔驰如飞,史书上多有记载。吐谷浑不仅与南北朝商业往来,而且鼓励民间贸易。那时候,河西走廊战祸频繁,而吐谷浑控制的青海境内,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丝绸之路由此南移青海,形成了丝绸之路“青海道”。吐谷浑统治青海时期,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青海地区在东西方交通中的作用,在东西方交通暨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上扮演了引人瞩目的重要角色。1956年,在西宁市解放路出土76枚波斯银币,经鉴定是波斯萨珊王朝时代的银币,当时,在中亚和西亚流行很广。由此可见,当时东西方贸易的活跃和“青海道”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二)吐谷浑的社会文化吐谷浑受先进的汉文化的影响,使用汉字,其官制几乎全是模仿汉族的统治制度,如丞相、尚书、将军、司马等。吐谷浑在建筑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们在黄河上建造了不少桥梁,最著名的河厉桥,“河厉”是吐谷浑语“飞鹰”的音译,是说桥的形状像展翅高飞的雄鹰。河厉桥长150步,两边有雕纹的栏杆,是吐谷浑人的一项创造发明,他们利用黄河水道狭窄处的地形,就地取材,用岸边天然巨石和木材修建成可以横渡黄河的桥梁,使黄河天堑变为了通途。他们在青海建立了3个政治中心,开创了在草原上建造城镇的先例。尤其是伏俟城,颇具规模。伏俟城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城墙高12米,宽17米,南面门宽10米,为当时西海湖畔最宏大的建筑物。到现在城外残留有规模更大的用砾石砌成的外廓围墙。吐谷浑在青海的统治,对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四、吐谷浑的衰亡隋炀帝继位后,为了开拓疆土,清除吐谷浑对丝绸之路南道的威胁,于公元608年和609年,两次派兵大规模进攻吐谷浑。尤其是609年,隋炀帝亲自率兵出征,围攻吐谷浑。经过这两次战争的沉重打击,吐谷浑王国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公元609年,隋炀帝率兵围攻吐谷浑,伏允可汗兵败南逃,其地全被隋占领。伏允无奈之下,只好率2000骑兵,寄居于党项族(在今果洛)。隋末,各地爆发农民起义,伏允可汗乘中原大乱之际,于公元617年率众重返故土。唐太宗在位时,伏允可汗一再攻掠唐西部边境,还拘留唐朝使节不还,促使唐太宗决心彻底征服吐谷浑。公元635年,唐军兵分五路,合围吐谷浑,吐谷浑溃不成军,伏允兵败自杀。同年,诺曷(音同何)钵(音同波)继立为汗。诺曷钵是吐谷浑王国的末代可汗,为了挽救吐谷浑王国败亡的命运,他诚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