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doc_第1页
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doc_第2页
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doc_第3页
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doc_第4页
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摘 要:本篇论文主要讨论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出现的负迁移现象,针对出现的负迁移现象,作者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关键词:负迁移 语音 词汇 语法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会受到母语汉语不同程度的影响。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产生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当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或第二语言)有差别时,其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负面的影响,即负迁移;当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相同或相近时,其母语则对二语习得产生正面的影响,母语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门语言,即正迁移。在如此重视英语学习的今天,汉语作为母语对于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现象不可忽视。一、语音方面首先,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汉语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代表不同的含义如:m m m m 分别代表 妈,麻,马,骂四个不同含义的字。而英语则无此用法。其次,在英语中中音的位置可以区分英语单词的词性,这点是汉语中没有的。如:record/rek d/n.记录 record/ricord/v.录音,记录。汉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经常会将重音方面出现问题,找不准重音,或是读不准确,原因在于汉语声调的负迁移。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英语单词中重音的位置,及发音的准则,以便学生能够注意克服。二、词汇方面汉语作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词汇方面也经常受到汉语母语的负迁移。汉语词汇有几个特点1.单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占优势,双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占优势。2.合成词占优势。3.有丰富的成语,大多是四个音节的。4.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这一点是英语学习者经常出现问题,汉语里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的说法来表示,中间要加一个量词。例如:我们不能说“五书”“六笔”“三狗”等。英语当中虽然似乎有量词如:a piece of chalk, a cup of tea等,但是英语里的piece, cup是作为名词来用的,而且也很有限,这里跟汉语的量词有着本质的区别。通常在英语中可以直接构成“数词+名词”的形式。如:five books, six pencils, three dogs.此外,在英语中有一类词叫做冠词,这是使用英语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名词之前必须有冠词,而且冠词还分为不定冠词(a, an)和定冠词(the)两类,因为在汉语中没有冠词这类词,所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错误。如:*an university,* an one-eye man,*a unuseful tool应该是a university, a one-eye man, an unuseful tool.再如定冠词the 的使用中也常会出现 *in 1990s, *play the erhu等错误。 应改为in the 1990s,play erhu.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不同情况下的用法讲解清楚,将各种情况分裂出来,如:不定冠词(a,an)用于泛指,第一次提到的情况,有表示一个或同样,某一个的概念。而定冠词(the)用于特指,独一无二的词,第二次提到等情况。表示一个,或多个的含义等。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已达到学习者熟练掌握的程度。三、语 法1.汉语是的词汇与词汇的语法功能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如:走,既可以做主语也可以谓语。而英语的词汇基本上是一个单词对应一种语法功能,相对来说位置比较固定。如:have 是动词只做谓语。学生正是因为这种影响,经常把汉语直译成中文,不考虑英语中固定词性的英语单词应放在固定位置上的道理。如这句话,学习英语是有用的。很多学生会直接译成study english is useful.这句话错在study 是动词,汉语中学习是动名兼类词,可以放于句首作主语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化。2.汉语的另一个特点缺少形态变化,而英语则不然,当动词想放在句首作主语时,英语必须将其变成其他形式-to do,或 doing形式。正确的说法是studying english is useful.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想要学生避免以上错误是要将英语的基本句子成学习清楚,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先渗透主谓宾,定状补等概念,让学生分清楚什么是名词能承担的成分,什么是动词能承担的额成分。如:在英语中名词可以作主,宾,表,补,定等成分。如:the flower is beautiful。(the flower作主语)this is a flower.(flower 作表语).i like flowers.(flower作宾语)。that is my flower bed.(flower作定语)等。3.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包括重要的虚词,汉语可以省略,英语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是不可省略的。如:do you eat an /one apple every day?(你每天吃一个苹果吗?)yes,i eat an/one apple every day.(是的,我每天吃一个苹果)*yes,i one apple every day.( 是的,我每天一个苹果)*yes,eat an/one apple ever day. ( 是的,每天一个苹果*yes,eat ever day. ( 是的,每天吃。)可见汉语中常常省略,只要语境允许,只要不引起误解。汉语里还有一句话中只有一连串的名词,没有一个动词。如:今天下午全校大会。在英语中却不可以缺少谓语动词。教师通过简单句型中对于句子成分的反复强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英语学习者可以掌握英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其次,英语当中有非谓语动词的现象,而汉语中没有,在讲解非谓语动词时,应该让学习者明确,所谓的非谓语动词就是,在句子中需要动词作主,宾,表成分时,英语需要用非谓语动词的形式,这一点词性变化是汉语所没有的。需要学生特别注意。四、句 子 结 构从句子结构上来说,我们先说下简单句,汉语的句子结构是主谓宾,英语也是主谓宾,所以在说陈述句式,汉语作为母语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但是所不同的是些特殊句式:首先,疑问句,汉语中只需要在陈述句尾加上吗,嘛,吧等就可以实现疑问的句式,如:你是学生吗?有的英语学习者就会说,you are a student?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是:are you a student?这种句式叫一般疑问句,要将be动词,或助动词do提到句首将主语和动词原形后置,结尾加问号才可以。在说特殊疑问句式时,也常出现学习者不调换位置的问题:如: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 what?这是错误的,应该为what 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在英语学习中要不断进行强调,特殊疑问词要放于句首构成特殊疑问词+一般疑问句的形式。其次,感叹句,是英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因为汉语中感叹句只要加上一些感叹词就可以,如感叹天热,汉语可以说“天真热啊!”英语中则不可以,英语中有专门的感叹句式,如感叹名词的what 句式,感叹形容词,副词的how句式,感叹动词的do等。同样含义的句子在英语中应该说成how hot it is! what a hot day it is !等。学习者在学习中经常出现无法判断什么时候用how,什么时候用what。what 是感叹名词的,具有形容词词性,在判断是可将句子中的主谓去掉,看最后一个词的词性,剩下的是名词就用what,如果剩下的是形容词或者副词,就用how.再次,我们来说一下复合句,汉语中也有复合句,分为递进,排比,并列转折等句型。英语中复合句的句型与其差不懂,但是不同点是,汉语这些复合句有明显的词汇标志。在英语中有一种复合句叫做定语从句,这种句型在汉语中式不存在的,对于汉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有一定难度。那么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定语从句的概念引进到学习者的头脑中,先让他们知道什么事定语从句(能够做定语的句子),然后是讲解定语从句的结构和难点。如:先行词与关系词的搭配关系,很多学习者在这出现错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让学习者找到先行词(汉语中被修饰的中心词)然后看关系词在从句中作什么成分,作主宾表等名词性成分就用关系代词(which,that,who, whom等)如:this is the girl _is from america.先行词是girl是人在从句中作主语,所以横线部分应该填写who。学习者出现错误是因为在汉语中将被修饰词发在修饰词之后,我们常说“这是一个从美国来的女孩”“从美国来的”置于中心词女孩之前。而在英语中这是不允许的,而要将较长的修饰语后置。最后,非问句,在汉语中的非问句式是比较复杂的,有否定形式的非问句,还往往带上“是吗?”或“不是吗”。原因在于汉族人和英语区的人在考虑怎样回答是非句时,其心理视角不同:母语为英语的人,回答是非句时用“yes”还是用“no”其着眼点跟中国人不同,他们只考虑自己回答的意见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根本不考虑问话人主要疑问点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如:你是一名学生,不是吗?汉语的肯定回答是:是的,我不是一名名学生。否定回答:不是的,我是一名学生。而英语不同,英语是根据事实回答,事实上是肯定的,就用肯定回答,事实上是否定的,就用否定回答。如:you are a student, arent you? yes, i am. no, i am not.学习者在学习这个句型时经常用汉语的思维来思考,会闹出,yes,i am not.或no,i am的笑话。在教学中,教师应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反复强调。告诉学习者关键区分点,根据事实回答。五、语 用从语用上来讲,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汉语为母语的人比较谦虚,对于别人的赞扬常常报以谦辞,如:当别人赞扬你漂亮的时候,中国人常常回答哪里哪里。而西方人正好相反,他们对别人的赞扬表示感谢。如:a:you are so beautiful. b: thanks a lot.其次,对于别人的邀请,中国人常会直接拒绝,如:小王,今天晚上请你吃饭。对不起,我有事情。而西方人会相对委婉些。如:would you like to eat out with me tonight? id love to ,but ill have something to do.再如,在个人隐私问题上,中国人习惯问对方的收入,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等私人问题,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