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doc_第1页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doc_第2页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doc_第3页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doc_第4页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编号:SMXP-7.5.1-P60-R002 日期: 2014 年 11 月 19 日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指导教师 , 系部 师 范 学 院 专 业 , 姓 名 洛 里 学号 , 2014年11月19日保存期:三年 保存部门:专业教研室摘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在当时资本主义时期的英国,日常生活中几种典型的婚姻形式。以此为基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婚姻、幸福三者关系的看法。通过系统的阅读这本小说,不仅了解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社会风情,也促使我们反思爱情、婚姻 、幸福这一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婚姻; 爱情; 幸福Abstract: Pride and Prejudice is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Austen.The noveldescribed England inthe capitalism, several typicalforms of marriagein daily life.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expressed his views about relationship between love, marriage, and happiness.Through the systematic reading this novel you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love, marriage, and social customs with Britishsocietyat that time. But also reflect on such human eternal theme as love, marriage, happiness .Key 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marriage; love; happiness 目 录一、傲慢与偏见的时代背景1二、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梗概1(一)橡皮婚姻2(二)物欲婚姻2 (三)爱恋婚姻3三、傲慢与偏见所揭示的爱情、婚姻和幸福之间的关系4(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4 (二)财富是婚姻的保障4(三)爱情+金钱=真正幸福的婚姻5(四)爱情、金钱、婚姻缺一不可5四、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6(一)女性在经济上无法独立6(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6(三)女性没有财产继承权7五、结论7(一)傲慢与偏见 中四中婚姻的对比7(二)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最为典型地反映了她的婚姻观7六、总结8七、傲慢与偏见的现实意义8八、傲慢与偏见引发的思考9参考文献11I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一、傲慢与偏见的时代背景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Jane Austen 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奥斯汀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远离大城市的边远乡村,那儿很少受到革命和战争的影响。奥斯丁小说中的选材很清楚地告诉读者:乡村恋爱、家庭生活是她的兴趣所在。在创作中,她一直坚持自然、客观地描写人物,这与莎士比亚的观点真实才能写出好作品不谋而合。她为自己的作品划定了范围:主要情节和场景都选材于亲身经历,所以才会真实可信。她之所以获得经典作家的美誉,与其拒绝描写不寻常、不熟悉的事物,而坚持绝对真实的现实主义有关。她作品中没有耸人听闻的悲剧故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感情冲突,更没有风云变换的社会动荡。她坚持书写拥有第一手材料的世界,所以她的艺术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们不应该责怪作者书中没有描写当时的拿破仑战争,甚至没有两个绅士促膝谈心的场景。因为奥斯丁坚决不写第二手材料,而把自己局限于本人完全了解的乡村生活,这正是她所坚持的创作原则,更是她严格自律的优点和美德。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戏剧性冲突,深受读者的欢迎。 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奥斯丁的小说出现在19世纪初叶,一扫风行一时的假浪漫主义潮流,继承和发展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虽然其作品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两寸牙雕”,从一个小窗口中窥视到整个社会形态和人情事故,对改变当时小说创作中的风气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被誉为地位“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 二、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梗概 在傲慢与偏见中一共描述了三种典型的婚姻形式。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不同的婚姻形式所反映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判断标准。(一)橡皮婚姻傲慢与偏见讲述了贝内特太太想把几个貌美如花的女儿嫁出去的故事。以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感情为线索,表达了简奥斯汀的爱情观及婚姻观。在小说开头,作者指出:“有钱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是被公认的真理。”从这段话里,我们看到了整篇文章的反讽基调,这也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贝内特太太的话语,正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感情状况,贝内特夫妇看上去更像凑合过日子的类型,他们的婚姻是现代人所谓的“橡皮婚姻”。从表面上来看,他们是一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并且尽职尽责地维护着家庭,但他们之间是貌合神离。并没有多少感情,仅是麻木地捆绑在一块儿生活。从贝内特太太与其丈夫之间的对话我们就能够感受出来,他们是两种类型的人,贝内特太太急功近利、头脑简单,而其丈夫则是位幽默、机智有见识的男士。这样的组合与英国当时门当户对及功利色彩等观念是分不开的。那个时代男方主要是看女方的外貌,而女方则更为看重男方的物质基础。只要双方一拍即合,就可结为夫妇,并不在乎有无感情基础或婚后生活是否和谐、幸福。这部小说的女主角伊丽莎白也曾对父母的婚姻提出质疑(二)物欲婚姻夏洛特及柯林斯的婚姻是对贝内特太太那段经典话语的折射,对于这段婚姻,作者持讽刺、批判的态度。柯林斯先生具有骄傲自大、顺从谦卑的双重性格,他有一栋好房子和相当可观的收入。他在向伊丽莎白求婚的时候,满嘴滑稽口吻,除了为自己,结婚目的就是别人的劝告以及给社区树立榜样,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结婚的前提-爱,并且屡遭拒绝还不知原因,以求婚失败结束。夏洛特是伊丽莎白的闺蜜、好友,受过良好教育,年龄偏大,姿色一般,但是她很聪明,并且对爱情有自己的见解。这样聪明的一个女子却选择了柯林斯这样呆板、狭隘、愚蠢、自傲自大且不会经营爱情婚姻的人。夏洛特对柯林斯是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的,她选择柯林斯,不是从感情因素考虑,而是为了柯林斯的财产及身价,其婚姻选择是置幸福于不顾的,奥斯汀对这段婚姻运用反讽口吻进行了批判。这种婚姻在现实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尤其是“剩女”,或者大龄“圣斗士”,很多时候就抵制不住现实生活的压力及周围人的目光。最终选择了一个没有感情基础,物质基础还可以的男方凑合嫁了。威科姆及莉迪亚的婚姻,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说柯林斯与夏洛特的婚姻,简奥斯汀还抱有同情之心的话。那么,对于威科姆及莉迪亚的婚姻,作家则是持批判态度。刚开始,威科姆给人的印象是身材魁梧、眉清目秀、风度翩翩,随着剧情发展,读者发现他原来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威科姆刚开始关注的是伊丽莎白,后来关注的是比较富有的金小姐,在躲避债务的时候,他却拐跑了莉迪亚。莉迪亚是伊丽莎白的小妹妹,从小被母亲宠溺,是个爱慕虚荣、头脑简单、贪图享受、爱热闹的人。后来,在达西的帮助下,威科姆还了债,并且还有了一笔钱,这时威科姆同意跟莉迪亚结婚。他俩返回家里的时候,竟然都没有丝毫羞愧之情。可以说,他俩的婚姻是情欲婚姻和金钱婚姻。作家运用反讽手法对这种婚姻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同时也给现代人敲响了警钟。(三)爱恋婚姻简与宾利的婚姻,从表面上来看,是理想、幸福的组合。是贝内特太太所说最漂亮的姑娘与有产业人士的组合。他们之间也有爱情,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最幸福的一对,他们具有一定的魅力,判断力及社会风度,但他们都缺乏自信和洞察力,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或干扰。如果没有伊丽莎白的帮助,他们是不可能走在一块的。这对组合告诉我们,面对爱情,一定要勇于争取,不能屈服于外部压力。伊丽莎白与达西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他们的婚姻是这部小说中最为成功的。尽管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展并不是很顺,充满了误会,可是最后这两个人却是真正幸福地结合了,这也正好符合这部小说的名称。刚开始,达西傲慢对伊丽莎白爱理不理;伊丽莎白觉得达西很自大,对其产生了偏见。并且,由于一些对达西不利的话语传到了伊丽莎白的耳朵里,他们之间产生了更大的误会,致使达西的第一次求婚并没有成功。拒绝达西的求婚之后,伊丽莎白心烦意乱,对自己的偏见产生怀疑。由于傲慢,达西并没有立即进行澄清,后来,达西通过一封信澄清了一切。伊丽莎白在收到信后,没有任何怀疑地选择了相信一切,并完全改变了对达西的偏见。重新认识了外部事物和自己,这封信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之前,伊丽莎白很容易产生偏见。可看完信后,她并没有提出任何有价值的质疑,其判断很容易被男性所牵引,这未免让人觉得像伊丽莎白这样有主张,能够独立思考的女性。最终也会受到男权社会的影响。不过,他们最终还是摒除了傲慢与偏见。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的傲慢与偏见。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所造成的,还跟当时的社会形态有关。要想彻底消除傲慢与偏见,还需要社会变革。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不仅反映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对现代社会人们的婚恋观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这几段婚姻来反观现代社会,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爱情。如何选择婚姻,或者说对待婚姻应该持有何种态度。凡此种种,值得思考,简奥斯汀为了追求爱情和理想婚姻,终生未嫁,她并没有出于金钱和物质考虑。随便找个人来凑合,而是选择为爱情坚守一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女性。三、傲慢与偏见所揭示的爱情、婚姻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小说的中心人物就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情感历程和对婚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奥斯汀内心的真实写照。伊丽莎白强调恋人的相处要建立在相互爱慕的基础上,同时恋人双方需要尊重对方,因此面对柯林斯的求婚她选择了拒绝,柯林斯的乏味和愚昧是她不能容忍的。虽然拒绝柯林斯就相当于拒绝了锦衣华服、带有花园的大房子,要知道这在当时是很诱人的。但伊丽莎白对爱情的追求高于一切,这种婚姻难能可贵。奥斯汀对丽迪雅的苛刻正是奥斯汀对放荡轻浮一类人的深切鄙视,丽迪雅与伊丽莎白婚姻的强大反差就是奥斯汀给读者最沉重的启示。如果说伊丽莎白是美好婚姻的榜样,那么丽迪雅就是最有力的反面教材。 对于老班纳特夫妇相敬如宾式的婚姻生活,奥斯汀在鄙视的同时不乏调侃意味。 作者对这种不讲究兴趣爱好,只求门当户对的盲娶盲嫁相当不耻。但是这对夫妇实际上是旧时代的牺牲品,两人按照世俗的观念构建了这一段婚姻,倾尽一生都在痛苦的婚姻中挣扎 ,作者的调侃意味也表示了对这对夫妇的理解。夏绿蒂是奥斯汀女性意识的代表,然对于夏绿蒂作者倾注了不少同情,但是对她这种只求财富的婚姻观作者通过伊丽莎白之口表明了强烈的讽刺。在她看来,只讲究金钱和利益不讲感情的婚姻是最可耻的。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但是爱情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一起,爱情使他们跨越门第之隔,最终成就了美满的婚姻。 (二)财富是婚姻的保障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一开头就写道了金钱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心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一条真理已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这里所说的婚姻显然不涉及感情,纯粹是个经济问题。夏洛特之所以对婚姻采取如此现实的态度,无不是金钱对婚姻如此重要的道理。伊丽莎白坚持要有爱情的婚姻,可她并不排斥有钱人的生活,如果达西没有经济后盾,他们的婚姻未必能成功。由此可见,金钱是婚姻的重要保障。 在奥斯汀看来,以财富为目的的婚姻是不可取的,但是美满的婚姻又必须有财富作为保障。在她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爱情不是缔结婚姻的唯一条件。 对自己创作的人物,奥斯汀表现得极为慷慨。这在简身上就得到了体现,简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虽然历经坎坷,但是最后还是获得了爱情,同时也收获了财富。 中国有句古话:贫贱夫妻百事哀。 丰厚的财富是婚姻生活舒适、持久的保障,当年青富有的宾利出现时,班纳特太太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推荐自己的女儿。虽然这十分可笑,但是却和做母亲的心理十分吻合。奥斯汀对财富也不排斥,所以参观完达西的庄园后,伊丽莎白也怦然心动。奥斯汀理想的婚姻模式是:以爱情为基础,以财富为保障。这种婚姻观是当时英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也取决于它也取决于当时妇女的生活地位。(三)爱情+金钱=真正幸福的婚姻班内特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她不幸在一个俗气、低微的家庭出生长大,既没有贵族的背景,又没有资产阶级的财富,有的只是低贱的穷亲戚,加之女性社会地位的被动性。因而,伊丽莎白和其姐妹在婚姻市场处于劣势,即使愚蠢的班内特太太也深明这一点。所以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时,她使尽手段要女儿嫁给柯林斯。但是,伊丽莎白视婚姻中情感的需要、良好的道德,以及人格的平等、独立和尊严为第一位,所以虽然财富对于中产阶级未婚女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她还是坚决的拒绝了柯林斯这个愚蠢、自负的“怪物”的求婚.也拒绝了地位更高、收入更丰、人也英俊的达西傲气十足的第一次求婚。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情纠葛,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了经济利益对恋爱和婚姻的影响。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里的主人翁们的爱情总是以物质化的东西为前提,那些庸俗的女人们仰慕的是男人的外表家世地位,就连伊丽莎白都没有逃脱,盲目迷上了骗子威科姆,就算威科姆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讨人喜欢”的仪表,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达西并没有为了讨伊丽莎白欢心,可以改变自己的本性,掩藏自己的实质,因而正是由于这种真实自我的展现是的伊丽莎白意识到了事实真相,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找到了幸福的归宿。(四)爱情、金钱、婚姻缺一不可 一个单身男士要想结婚必先有一定的财产积累,财产是婚姻的物质基础,是幸福婚姻的保障。同时奥斯汀在文中也一直在阐述一个观点:爱情是美满婚姻的精神基础,它是幸福婚姻产生的动力源泉,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的,这是文中一直陈述的观点。从而,我们不难看出爱情、金钱、婚姻三者在奥斯汀心中的关系,这也同时再现了奥斯汀本人对幸福婚姻的界定。 从中可以看在伊丽莎白就是奥斯丁个人的体现,伊丽莎白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与看法就是奥斯丁个人的观点,即婚姻中除了有两个人的爱情还需要有金钱物质作为基础,否则也不会成为幸福美的婚姻。文中还穿插着班纳特其它的几个女儿的爱情和婚姻,但这都是陪衬来衬托奥斯丁对美满婚姻的渴望;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切实的再现了她对真正幸福婚姻的看法:金钱+爱情=真正幸福的婚姻。金钱是婚姻的保障,“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 从奥斯丁的语言中不难看出:她从来不会回避金钱在婚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恋爱婚姻与金钱密不可分。这也正真实的应验了文中开篇的一句话:“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表明了,一个单身男士要想结婚必先有一定的财产积累,财产是婚姻的物质基础,是幸福婚姻的保障。同时奥斯丁在文中也一直在阐述一个观点:爱情是美满婚姻的精神基础,它是幸福婚姻产生的动力源泉。“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的”,这是文中一直陈述的观点。从而,我们不难看出爱情、金钱、婚姻三者在奥斯丁心中的关系,也同时再现了奥斯丁本人对幸福婚姻的界定。四、女性当时的社会地位(一)女性在经济上无法独立 在奥斯丁看来,美满的婚姻是女性爱情的最终归宿,但是美满的婚姻在拥有深厚感情基础的同时也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密不可分的。在当时,几乎不外出工作的中产阶级女性,缺少生活来源,在结婚前她们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而在婚后,她们则依赖自己的丈夫。在这样的时代特征下,嫁一位拥有雄厚财产的丈夫是他们保障其生活的唯一选择。哪怕这个丈夫没有那么爱她,她也只能忍气吞声,就如书中所说的那个“举世公认的真理”,没有财产的妇女要嫁有财产的丈夫。对于她们而言,婚姻就是她们赖以生存的唯一途径。(二)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关于女性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备受大家的争议。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一直被大家所忽视,女性也一直受到男性的歧视。十九世纪,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她们被人们排斥在公共生活之外。帕金认为:“女性不具有真正的阶级独立性。对大多数女性而言,她们所属的家庭地位决定了她们的社会地位。而家庭地位由主要是由男性家长的地位而定的。也就是说,女性所处家庭的身份似乎比身为女性的地位来得重要。”在一个家庭中,女性在结婚之前,要承担照顾自己父母,兄弟的责任。而在婚后,她们则要肩负起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即便某些个别的女性走出自己的家门谋生,也仅仅能从事家庭教师,而这一行业不但收入极为微薄,而且社会地位极其卑微低下。于是,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一心想拥有一桩理想的婚姻,把家庭放在首位而几乎没有人勇于脱离自己的家庭而独立去生活。(三)女性没有财产继承权奥斯丁的婚姻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她强调经济状况对妇女爱情和婚姻的制约,这也是她现实主义的体现。在十九世纪初,根据英国当时的限定继承权法,财产通常要由最近的男性后代来继承,这使得做女儿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妇女要想顺利出嫁,就必须要有一份可观的嫁妆,由此导致了许多妇女由于经济状况的限制而面临嫁不出去的危险。而结了婚的妇女不但为她日后的生活获得了一个“不至于挨饿受冻的储藏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女性必须依靠男人而生活。 五、结论(一)傲慢与偏见 中四中婚姻的对比 1、是夏洛特与柯林斯的实利的婚姻。夏洛特相貌平庸,岁仍然待字闺中,她与柯林斯的结合仅仅出于现实的考虑,她要的仅仅是一个丈夫,一间舒适的房子,而柯林斯要的是一个能管家的女人,一个能为他示范美满婚姻的妻子,他们都不需要爱,这是一桩实利的婚姻。 2、是丽迪亚与威克姆的情欲的婚姻。丽迪亚与威克姆婚姻由一场私奔的风波促成,丽迪亚是贝内特家最小的女儿,被威克姆英俊的外表所迷惑。因为虚荣、享乐而与威克姆在一起,而威克姆也仅仅是看中了她的青春和健壮。他们的生活就是靠情欲来维系的,这是一桩情欲的、荒唐草率的婚姻。 3、是简与宾利的道德的婚姻。简是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相貌出众、温柔善良、单纯可爱。宾利是达西的好友,年轻富有、外貌俊朗、彬彬有礼。他们在一起参加的第一个舞会上一见钟情,堕入爱河。正因为他们之间有真爱才使得后来宾利能够战胜他姐妹的阻挠,澄清达西对她的误会。获得幸福的婚姻。 4、是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完美的婚姻。小说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是贝内特家的二女儿,她才貌双全、聪明机灵、有胆识、有主见。而男主人公达西年轻英俊、有钱有势、但是却傲慢无礼、骄傲自负,使得伊丽莎白对他产生偏见和误会,二人之间不断发生唇枪舌战的争论。正是这种争论增进彼此的了解,最终达西为了伊丽莎白改变了自身性格的不足,消除误会,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的婚姻使夫妻双方在精神上相互获益,堪称完美的婚姻。(二)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最为典型地反映了她的婚姻观 1、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婚姻是奥斯丁的理想,而夏绿蒂的婚姻却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吉英的婚姻虽然与伊丽莎白的婚姻一样幸福,而后者的独立人格和进步的女性意识更赢得了作者的喜爱。至于丽迪雅的婚姻,当然是遭到奥斯丁的批判与嘲讽的。2、通过对这些婚姻类型的描写,她强调了经济状况对妇女爱情和婚姻的束缚,指出婚姻不应该只由财产门第来决定,虽然找 一个没钱的人结婚是不明智的,但是为金钱而结婚也是错误的,奥斯丁清晰地展示了她的婚姻观:为钱结婚是错误的,但找一个没钱的人结婚也是愚蠢的;婚姻虽然与财产门第有联系,但不应该仅仅由财产门第来决定: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理想和幸福的。没有爱情的婚姻不是婚姻,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否则婚姻是不可能长久的。3、奥斯丁认为爱情与婚姻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爱情是婚姻幸福美满最基本的条件。美貌虽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但唯有具备独立的个性和良好的品性才能产生恒久的吸引力。由于当时女性特殊的社会地位,每当谈论婚嫁,金钱和门第又脱不了干系,对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物质原因,奥斯丁可谓揭露得深。实际上,爱情、金钱、婚姻这三者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即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爱情还要以金钱为条件,同时爱情本身即是以素质、智慧及品德为基础的。通过对奥斯丁这部小说的分析希望对当代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有一定的作用。六、总结在傲慢与偏见中作家奥斯汀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并细腻委婉的女性世界,它不但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状态和历史进程,同时也暗藏着作家独特而新颖的婚姻观,为钱结婚是错误,但与一个没钱的人结婚也是非常愚蠢的。进一步说,在奥斯汀的观念中,婚姻诚然与财产门第有着极大的关系,但财产门第并不能成为决定婚姻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完美并幸福的。换言之,奥斯丁的婚姻观正是建立在爱情与经济并重的观念上的,这对当时社会而言的确是一种进步,即便是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在作品的一开始,奥斯汀就写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然会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了公认的真理。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品读出作者的婚姻观,,未婚男士想要成家就必须拥有财富,未婚女士要成家就会选择一位富有的男士财富是婚姻的首要条件。虽然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是美好的婚姻需要有财富作保障。同时一时的激情也不足以维持长久的婚姻,恋人双方需要理智的面对这段感情。女性在爱情中也需要重视自己社会地位。没有爱只有钱的婚姻是可悲的,但伊丽莎白坚持要有爱情的婚姻。可她并不排斥有钱人的生活,如果达西没有经济后盾,他们的婚姻未必能成功。由此可见,金钱是婚姻的重要保障。七、傲慢与偏见的现实意义 简 奥斯汀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傲慢与偏见诠释的金钱和婚姻观念没有完全脱离我们今天的实际。谈婚论嫁是个永恒的主题,当今社会人们依然进行着爱情与金钱、地位的权衡。傲慢与偏见这部不朽的作品告诉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是愚蠢的。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牢固的爱情之上的婚姻才是幸福长久的。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四种不同婚姻。伊利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建立在金钱与爱情上,是最令人你羡慕的,作者也最推崇这样真挚的爱情。简与宾利的婚姻顺理成章,他们同样软弱谦逊,逆来顺受,最后完美的结合也是通过别人的帮助。夏洛特与柯林斯面对婚姻,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各取所需,虽不圆满,却也算得上是双赢,而莉迪亚与威克汉的婚姻则是一场悲剧,二人既没有财富,也没有感情,一旦过了最初的冲动,少了欲望,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痛苦。现实生活中,面对爱情、金钱、现实、欲望,我们又该如何选择,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八、傲慢与偏见引发的思考简奥斯丁在她的作品中通过刻画四种不同的婚姻,一方面体现了她本人的婚姻观,同时另一方面也在更深层次上抨击了社会上不健康的婚姻观。在我们今天看来,这部作品既表达了对男权至上的不满,同时也传递了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的思想。在婚姻问题上,男性和女性应该是以平等的身份进行相互交往。二者在个人的婚姻问题上应该有自己的决定权利,我们不难看出奥斯丁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这样的思想。她赋予了女性更多的话语权与思考的空间她认为女性应该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爱情、婚姻与命运。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总是把婚姻与物质捆绑到一起,再加上一时还很难去除封建等级即门当户对的腐朽思想,人们渐渐地已经不相信真正爱情的存在了。在婚姻中,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物质保证成为择偶时的第一考虑因素,人们追求着错误的东西,心里觉得婚姻中是否存在爱情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用一句话概括来说,爱情是可以在婚姻生活中慢慢培养的,所以物质生活的追求高于爱情,这使得很多人都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得不到心灵上的慰藉。现实社会中只有爱情的婚姻,陪着你喝凉水配馒头,租着廉价平房,白手起家,勤勤恳恳,已成为天方夜谭,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人们却渐渐觉得现代爱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