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书写人生的独特感受.doc_第1页
让学生书写人生的独特感受.doc_第2页
让学生书写人生的独特感受.doc_第3页
让学生书写人生的独特感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指导应让学生抒写人生的独特感受彬县永乐中学 张 欣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是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段确定的目标。然而,这种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并非“呼之欲出,张之即扬”之物。艺术家尚且需要深入生活,在艰苦探索的过程中被某种事物或现象深深感动,才会产生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并在高度兴奋中展开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迸发出灵感思维的火花,何况我们的学生呢?随着年龄的递增,生活阅历的不断加深,学生不是没有其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真切体验,关键是缺乏对外部社会生活敏锐、细腻的感悟能力,或有感悟能力而不善表达或不愿表达的能力。要变“缺乏”为“具备”,变“不善”为“善于”,变“不愿” 为“愿意”,笔者认为改变观念是关键。 一、让学生从表现“大我”到重抒写“小我”。过去的作文教学,强调的是大事件,展示的是大视野,特别重视主题的升华,主旨的深刻。要表现其崇高、意义之深远,往往造成学生写作主题的迷失,特别是过去作文教学过程中过多的强化了价值判断上的“一统”,于是学生看问题的视角逐渐变成线性的单一体:有意义的必定是好事,老师必定是忘我奉献的“蜡烛”,清洁工就是“心灵美”的化身。“我是谁”、“我是怎样的”、“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诸如此类的自识、自悟、自省被淡化了,甚至被埋没了。若鼓励倡导学生学生抒写“小我”,让他们尽情放松地去写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如小动物、小伙伴、足球、网吧、外星人等,这样才会更真实,更能促使学生萌生独到的感受。抒写“小我”,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可抒。也只有写好了“小我” ,才有可能写好“大我”。有了那种对小生灵的原初之爱,才会培育出对人类社会的博大之爱。如一位学生以“美”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他没有去写一般意义人类的“心灵美”和自然界的生态之美,而是独辟蹊径,选取了人与鸟冲突的一个场景,很有层次又很真实地表达自己旁观小鸟遭遇围攻,冲向天空这一过程的独特感受。大致思路是这样的:食堂饭厅内,同伴追逐着一只惊恐的小麻雀,“我”在一旁幸灾乐祸,当小麻雀遭遇无情乱石而“伤痕累累”时,“我”怜悯同情它的遭遇,再到“当小麻雀忧郁的眼睛注视着它的敌人,似乎在悲求,悲求善良的人们放它一条生路”时的自责,直到最后小麻雀撞到一扇敞开的窗,“它挣扎着,使出浑身力量,冲向天空”时,小作者惊喜的发现“它在阳光下原来也如此美丽”。小作者这一情感的流露无不给人一种自然、亲切和欣慰。这一真切的对生活独到的感受无不让人坚信,小作者定会更广更深更具思辨地去解读一些社会现象。二、让学生从重材料的价值取向到重生命体验的坦诚流露。反思以往我们的作文训练,往往规定太多,从立意到选材、从结构到语言,尤其在材料的选取上,过多地强调它的价值取向,写正面、积极、健康、有意义等标准早已积淀成一种“潜意识”,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了。当然,上述标准并无不当,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语文教师往往把上述标准、价值取向的内涵限定在政治、教育、道德、思想的范畴内,超出这个界限,作文就没“意义”了。在这种“主题至上”的写作理念制约下,学生的写作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作文中也就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能抒自己想抒的情感了。学生几乎没有了张扬个性的空间,没能抒发自我对生命的体验。今天新课程标准已经为我们建立了划时代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的观察”,“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坦露自己的独特感受,笔者以为即使是迷茫的、沉郁的、叛逆的、卑微的有何不可?“文,心学也”。“心”之博大莫测,才有“文”之丰富多彩。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要尝尝是什么味道,才不枉来人世走这一遭。”可见,他们对生活渴求的心情多么迫切。有渴求定会有体验,那么,我们何不把写作的自由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坦诚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呢?因为学生无所谓“思想”,任何表达都是合理的,是不伴随势利目的的,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三、教师要从重评定到重交流。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它应该是一种心灵的释放,内心的独白,具有一定的秘密性和可交流性。许祖云老师曾把教师批阅作文比喻成“在开掘人生的金矿”,将学生作文的长处和特点比作是“闪光的金粒”。那么,教师应打破过去那种不痛不痒的几句客套话的“冷处理”评定方式,而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更重要的是在批阅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性情,不可忽视“文”后活生生的生命存在。批阅作文的过程,应视作生命体之间情感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应关注学生们流露出来的愉悦、焦虑、幸福、痛苦、兴奋、迷茫、悲哀等等的生命体验和独到感受,并动情的写下自己或慰藉、或理解、或感动、或激励、或警策的话语,也就是掏出金粒,让其闪光。笔者以为这是作文批阅时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人文关怀。只有这种关怀,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只有这种关怀,学生才肯愿意与你交流。而且事实上,学生更多关心的正是老师对他的作文所做的态度和反映,并非一个简单的分数。我们都知道,不少著名作家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受到过儿时语文老师的悉心呵护。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我们的学生都成为作家,但我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