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常用实验室检查,实验室常用检查的标本采集方法。,学 习 目 标,重要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实验室其他检查的目的及临床意义。,教学目标,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 粪便检查 常用肾功能检查 常用肝功能检查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学习内容,一、血 液 检 查,一次性真空采血针和采血管,静脉采血,注血标本法,采集血培养标本时, 注意防止污染。一般采血5ml。,同时抽取不同种类血标本,应注意注入顺序(培养瓶抗凝管干燥管),1、血液标本的种类 全血:血细胞成分的检查;(抗凝) 血清:临床生化和免疫学检查;(不抗) 血浆:部分临床生化的检查。(抗凝) 2.采血的部位 (1)静脉采血(普通检查) (2)毛细血管采血 (1ml) (3)动脉采血 (血气检查) 3 .采血时间 (1)空腹采血:是指在禁食8小时后 空腹采取的标本 (2)特定时间采血 e.g:血清肌酐清除率 (3)急诊采血,(一)血常规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测定(Hb) 二)白细胞计数(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1.正常值 成年男性: 红细胞计数:(4.05.5)1012/L; 血红蛋白: 120160g/L。 成年女性: 红细胞计数:(3.55.0)1012/L; 血红蛋白:110150g/L。 新生儿: 红细胞计数:(6.07.0)1012/L; 血红蛋白:170200g/L。,2.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多,1)相对性增多:见于剧烈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绝对性增多: 生理性:多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运动等。 病理性:多见于慢性心肺疾病,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见于发育期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 2)病理性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蚕豆病等)、红细胞丢失过多(如钩虫病、上消化道出血)。 RBC=HB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再障。 RBCHB :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缺乏) RBCH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根据血红蛋白的减少程度,将贫血分为 轻度:90g/L 中度:60 90g/L 重度:30 60g/L 极度: 30g/L,【参考值】 瑞氏染色:双凹圆盘形,细胞大小相似,平均直径7.5m(直径范围69 m);淡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胞质内无异常结构。,【临床意义】RBC形态变化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RBC大小不一:小RBC、大RBC、巨RBC、RBC大小不均。 2、RBC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正常色素性、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多色性、细胞着色不一。 3、RBC形态改变:球形、椭圆形、靶形、口形、镰形、棘形、新月形、泪滴形、缗钱状、裂RBC、RBC形态不整。 4、胞内出现异常结构:嗜碱性点彩、豪焦小体、卡波环、寄生虫、有核RBC 。,1.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值见表,二) 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的形态,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及分娩时、高温、严寒、饱餐、剧烈运动等。 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最多见急性化脓菌感染。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及心肌梗死等。 急性溶血:如血型不合的输血。 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2.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主要是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等。 理化因素损伤:放射线损伤;苯、铅中毒;氯霉素、磺胺类药、抗甲状腺药、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等。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外周血N核以分3叶的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核左移:外周血中Nst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核右移:N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称之。,2)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等。 寄生虫病:如肺吸虫、蛔虫、钩虫病等。 血液病、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等。 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及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临床意义较小。,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过敏性疾病 恶性肿瘤。 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4)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如肝炎、水痘、麻疹、 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等。 血液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或淋巴瘤等。 其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抗肿瘤药物,接触放射性物质等。,5)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活动性肺结核 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二、血液的其他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沉降率 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平均值 出血时间测定 凝血时间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参考值:成人0.5%1.5% 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经补充有关物质后。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2.红细胞沉降率(ESR),参考值:魏氏法: 男性: 015mm/lh末; 女性: 020mm/1h末。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快: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妊娠3个月以上、月经期、60岁以上老人等。 病理性增快:各种炎症性疾病、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各种高球蛋白血症、其他如高胆固醇血症、贫血等。,3.血小板计数(PC),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可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大失血、急性感染、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大等。,4.红细胞比容测定(Hct),参考值:温氏法:男0.400.50L/L; 女0.370.48L/L。 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容增高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红细胞比容减低可见于各种贫血。因贫血类型不同,故此项要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相结合才有参考意义。,5.红细胞平均值,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参考值:手工法:8292 fl;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参考值:手工法:2731 pg;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 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g/L(32%36%)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图表见教材166,6.出血时间测定,测定器测出血时间,出血时间测定,参考值:出血时间测定器法:(6.92.1)min。 超过9 min则为异常。 延长可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凝血因子缺乏如弥散性血内凝血、血管性血友病等。,凝血时间测定,参考值: 试管法:412min; 塑料管法:1019min。 延长:多见于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凝血酶原缺乏如严重的肝脏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使用、纤溶亢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纤溶亢进等。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肌梗死、多发性骨髓瘤、脑血栓形成等。,第二节 尿液检查,一、尿标本采集与保存 二、一般性状检查:尿量、颜色、气味、酸碱度、比重。 三、化学检查:尿蛋白检查、尿糖检查、尿酮体检查、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测定。 四、显微镜检查:细胞、管型。,一、尿标本采集与保存,容器:用一次性专用有盖容器。 标本: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精液或粪便混入。 送检时间:夏天不超过1h,冬天不超过2h。 标本采集:根据需要采集清晨空腹尿、随机尿、餐后尿、定时尿或清洁中段尿等。清晨空腹尿为最常用。 标本保存:如不能及时送检可用4冰箱冷藏或加甲苯35ml保存。,1.尿量,正常值:成人每昼夜尿量约10002000ml。 多尿:成人每昼夜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 生理性多尿: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受寒等。 病理性多尿: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药物影响等。 少尿、无尿或尿闭:成人每昼夜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少于50ml为尿闭。可为肾前性少尿、 肾性少尿和肾后性少尿。,二、一 般 性 状 检 查,2.颜色,血尿:尿液内含血量超过1ml/升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常见于泌尿系统、出血性和全身性疾病。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或浓茶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阳性,见于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 脓尿和菌尿:呈白色或黄色混浊,脓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菌尿呈云雾状且静置后不下沉。此两种尿液不论加热或加酸,其混浊均不消失。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乳糜尿:呈乳白色,见于丝虫病、肾周围淋巴管阻塞等。,颜色,从左至右正常尿、脓尿、血尿、血红蛋白尿、胆红素尿、乳糜尿,3.气味,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新鲜尿液有氨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液有烂苹果气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尿液有蒜臭味。 进食较多葱、蒜后,尿液亦可有特殊气味。,4.酸碱度,新鲜尿pH在6.06.5之间。 正常人:尿液一般为弱酸性,素食者可偏碱性或中性,肉食摄入多时可呈酸性。 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发热、糖尿病、应用大量酸性药物等。 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应用大量碱性药物等。,5.比重,正常人:尿比重在1.0151.025之间。 尿比重增高:见于肾前性少尿、急性肾炎或糖尿病等。 尿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竭或尿崩症等。,1.尿蛋白检查,尿蛋白参考值: 定性:阴性 定量:080mg/24h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劳累、精神紧张、寒冷、妊娠、长时间站立后等。,三、化学检查,2)病理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如肾盂肾炎、重金属中毒等。 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与肾小管同时受损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溢出性蛋白尿:如血红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2.尿糖检查,正常人:尿糖定性试验呈阴性;定量为0.565.0mmol/24h。 暂时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应激性糖尿、妊娠性糖尿、药物性糖尿。 血糖增高性糖尿:最常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肝功能不全、胰腺癌、胰腺炎等。 血糖正常性糖尿:也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或家族性糖尿病等。,3.尿酮体检查,酮体是-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 正常人定性试验为阴性;定量试验为170-420mg/L。 尿酮体阳性:糖尿病性酮尿。非糖尿病性酮尿:可见于妊娠剧吐、长期饥饿、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酒精性肝炎等。,4.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测定,正常人尿胆红素定性为阴性;尿胆原定性为阴性或弱阳性 鉴别黄疸类型,正常人:可有少量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无或偶见红细胞。 1.尿中可查见的各种细胞,1)红细胞:离心沉淀后的尿液红细胞3个/Hp称镜下血尿。 2)白细胞和脓细胞:离心沉淀后的尿液白细胞5个/Hp称镜下脓尿,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3)上皮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炎症。,四、显微镜检查,2.尿中可查见的各种管型,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破碎产物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状体。 正常人:经离心沉淀的尿液中无管型或偶见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急、慢性肾炎、肾淤血等。 颗粒管型: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 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见于急、慢性肾炎;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上皮细胞管型。 蜡样管型:肾小管病变严重,见于慢性肾炎晚期、慢性肾功衰等。 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尿中常见的各种管型,3.结晶:正常可见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结晶。如持续出现并伴红细胞出现,考虑有泌尿系结石;若有磺胺结晶并伴红细胞出现,考虑药物损伤。,管型,第三节 粪便检查,标本采集 一般性状检查 显微镜检查 隐血试验,标本采集,容器:取干净、不渗漏有盖的容器;做细菌培养则使用灭菌有盖容器。 标本采集:应挑取含黏液或脓血等异常部分;如外观无异常则多点取材;检查蛲虫用透明薄膜拭子于清晨排便前从肛门周围皱褶处拭取粪便。 量:常规取标本35g;查寄生虫则采集24h标本。 送检时间:采集后1h内送检。 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前3天禁食铁剂及维生素C、动物血、瘦肉及大量绿叶蔬菜。,颜色及性状,正常人粪便为黄褐色圆柱状成形软便 稀糊状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尤其是急性肠炎。 黏液、脓性或脓血便: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 柏油样便: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白陶土样便:见于阻塞性黄疸。 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可含有黏液片块,见于霍乱、副霍乱。 果酱样便:粪便呈紫红色果酱样,见于阿米巴痢疾。 胶冻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细菌性痢疾。 细条状便: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乳凝块样便:提示脂肪和蛋白质等消化不完全,常见于乳儿消化不良。,显微镜检查,细胞:正常人粪便中无红细胞;不见或偶见白细胞。肠道下段炎症时白细胞增多;下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和直肠癌时可出现红细胞;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病人的血性粪便中可发现癌细胞。 寄生虫:主要查找各种寄生虫虫卵、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诊断肠道寄生虫病和原虫感染。 食物残渣: 如肌纤维、淀粉颗粒、脂肪小滴等大量出现,提示消化不良、胰腺功能不全等。,隐血试验,隐血的概念: 粪便外观无异常,经肉眼及显微镜检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意义 正常人隐血试验阴性。 阳性临床意义: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第七节 常用肾功能检查,肾小球功能检查: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血清尿素氮(BUN) 血清肌酐(Scr) 肾小管功能检查: 浓缩稀释试验 尿渗量(Uosm),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肾脏把若干毫升血液中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标本采集: 试验前低蛋白饮食并禁食肉食三天,避免剧烈运动。 留取尿标本。 试验日晨抽取静脉血23ml,将血、尿标本同时送验,并注明病人身高体重。,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正常人80120ml/min。 临床意义: 1、判断肾小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Ccr80ml/min,Cr、 BUN正常) 2、评估肾小球功能损害程度: 轻度 70-51ml/min 中度 50-31 ml/min 重度 30 ml/min 3、指导治疗 40ml/min:限制蛋白摄入 30 ml/min:噻嗪类利尿剂无效 10 ml/min:透析治疗,血清尿素氮,原理:人体蛋白质代谢终产物(尿素氮)可全部 从肾小球滤过,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液中浓度增高。 成人:BUN:3.27.1mmol/L 临床意义: 1、器质性肾功能损害。 程度评估(GFR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BUN才开始上升,不作为早期指标) 2、肾血流量减少:如脱水、休克、心功能衰竭等。 3、蛋白质分解或摄入过多: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烧伤、大手术后、甲亢等。,血清肌酐测定( Scr),【原理】肌酐只从肾小球滤过,当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时,血肌酐上升。 留取血标本要求与测Ccr一样。 【参考值】 53-106 mol/L(男性) 44-97 mol/L (女性) 【临床意义】 主要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功能损害,浓缩稀释试验,参考值: 24小时尿量为1000-2000ML 12小时夜尿量不应超过750ml。 日尿量与夜尿量之比为34:1。 尿液最高比重应在1.020以上。 最高尿比重与最低尿比重之差不应小于0.009。 临床意义:1、肾源性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管病变 2、肾外因素的影响如高血压病肾功能失代偿期等可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及尿比重减低甚至固定。,尿渗量测定,临床意义: 判断浓缩-稀释功能 鉴别肾前性少尿及肾性少尿,第六节 常用肝功能检查,蛋白质代谢检查: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及比值测定、血清蛋白电泳、血氨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 血清酶学检查: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 r-谷氨酰转移酶。 标本采集:取空腹静脉血2-3ml,注入干燥试管内,立即送检。,血清总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及比值测定,参考值: 血清总蛋白6080g/L、 血清清蛋白4055g/L、 血清球蛋白2030g/L、 清蛋白/球蛋白1.52.5:1。 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降低: 反映肝细胞损害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癌等。 慢性消耗性疾病、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 A/G降低或倒置:严重肝功能损害如中度以上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等。 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 慢性肝病。 慢性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血清胆红素测定,正常人: 血清总胆红素 1.717.1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 06.8mol/L;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1.710.2mol/L。 临床意义: TB:17.1-34.2-隐性黄疸,34.2-171-轻度 171-342-中度,342-重度 UCB明显:溶血性黄疸 CB明显:阻塞性黄疸 CB 和UCB :肝细胞性黄疸,血清转氨酶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40U/L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8-40U/L ALT/AST1。 临床意义: 反映肝实质损害:急性病毒性肝炎ALT、AST常增高,以ALT增高最明显;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轻度增高,ALT/AST1 。 急性心肌梗死 AST增高,且AST增高程度与心肌坏死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胆汁淤积、胰腺炎、皮肌炎等转氨酶可轻度增高。,碱性磷酸酶(ALP),成人:40-110U/L,儿童:350U/L 增高的临床意义: 肝胆疾病 胆管阻塞性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实质性疾病。 骨骼疾病成骨细胞瘤、佝偻病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检查内容: 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体(抗-HBs) 、 e抗原(HBeAg) 、 e抗体(抗-HBe)、 核心抗体(抗-HBc)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采集注意:非空腹、不抗凝、 2-3ml,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感染的指标 。乙肝潜伏期、急性期、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 表面抗体(抗-HBs) :接种疫苗后或既往感染 e抗原(HBeAg) :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e抗体(抗-HBe):提示病情好转 。急性感染恢复期,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低。 核心抗体(抗-HBc) :提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也是乙肝病毒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急性期滴度高。,临床意义,表面抗原(HBsAg):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 表面抗体(抗-HBs) 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主要标志。 e抗原(HBeAg) :病毒复制标志 e抗体(抗-HBe):病毒复制停止标志 核心抗体(抗-HBc) :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第六节 脑脊液、浆膜腔穿刺液检查,脑脊液检查: 一般性状检查 颜色 透明度 化学检查 蛋白质测定 葡萄糖测定 氯化物测定 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分类计数 细菌学检查,脑脊液标本采集,浆膜腔穿刺术检查,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胸水外观,从左至右: 渗出液、漏出液、血性胸水、乳糜胸水,第五节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电解质测定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测定 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检查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胰腺疾病相关酶检测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血清电解质测定,参考值:血清钾:3.55.5mmol/L;血清钠:135145mmol/L;血清氯:98106mmol/L。 血清钾 降低: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胃肠功能紊乱等。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大量利尿等。细胞外钾内移增多:如碱中毒或应用大量胰岛素等。 增高:输入大量库存血、补钾过多过快等。排出减少:如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急性肾衰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细胞内钾外移增多:如大面积烧伤、酸中毒或重度溶血等。 血清钠 降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细胞外液稀释。 增高:摄入过多、输入大量高渗盐水等。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内分泌疾病: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血清脂质测定,参考值:总胆固醇为5.20mmol/L;甘油三酯0.561.70mmol/L。 总胆固醇增高:见于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食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 总胆固醇降低:见于肝细胞严重受损、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 甘油三酯增高:是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见于冠心病、高脂血症、阻塞性黄疸等。 甘油三酯减少:见于严重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血糖检查,空腹血糖:空腹、毛细血管采血或抗凝静脉血2ml 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抗凝静脉血2ml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HbA1C :反映近12月内血糖总的水平。 肝素抗凝静脉血2ml。,空腹血糖测定,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空腹血糖 增高: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等。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心肌梗死等。 降低:胰岛素用量过多或胰岛B细胞瘤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者或生长激素缺乏等。肝糖原储存缺乏,如饥饿、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成人口服无水葡萄糖75g,儿童为1.75g/kg,总量不超过75g。 清晨进行,禁食至少10h。 试验当天晨空腹取血后将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于35min内服下,服后30、60、120和180min取静脉血测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临床意义,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服糖后2h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 2伴有临床症状,即可诊断糖尿病。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mmol/L;服糖后2h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可见于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葡萄糖耐量曲线低平:为空腹血糖水平低,服糖后血糖增高不显著,2h后血糖仍处于低水平。可见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胰岛B细胞瘤等。,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临床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CK-MB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灵敏度高于CK,具有高度特异性。,血清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升高: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612h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1272h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 非胰腺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胆囊炎、乙醇中毒、肾功能不全等。 淀粉酶数值的高低不一定与胰腺损伤程度成正相关。,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增高: 急性胰腺炎发病后48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可持续1015天。血清脂肪酶对就诊较晚患者诊断更有意义。 非胰腺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穿孔、慢性肾脏疾病等也可升高。,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肝癌标志物测定,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约50%的患者甲胎蛋白(AFP)增高,常300g/L。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甲胎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常300g/L。 3.卵巢癌、畸胎瘤:甲胎蛋白也可增高。 4.妊娠甲胎蛋白可升高,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免疫学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检测 临床意义: 阳性主要见于类风湿关节炎。 其他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 血清抗核抗体检测 临床意义: 双链DNA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诊断。见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阳性率70%90%。 抗Sm抗体阳性:50%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阳性。,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不见于 生理情况下 骨髓功能受损 缺铁 溶血 大量丧失体液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高血压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贫血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3. 除下列哪种病情外,均可出现血钾过低 呕吐 腹泻 大量利尿 应用胰岛素 酸中毒 4.下列化验除哪项外均需空腹采静脉血 血清钾钠氯钙 血清总胆固醇 血清甘油三酯 血清总蛋白 血清总胆红素,课堂互动选择题,5.提示肝细胞严重损害预后欠佳的是 胆红素增高 谷丙转氨酶增高 白蛋白显著降低 血清胆固醇增高 血糖增高 6.血清甲胎蛋白阳性,主要见于 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胃和胰腺癌肿 妊娠,7. 酱油色尿液,见于 高热尿液浓缩 急性尿路感染 输入异型血 肾小球肾炎 急性肝炎 8.有关大便标本采集,有错误的是 留取少许新鲜大便 勿混外界杂质和尿液 置于不吸水的小盒或小瓶 采取有脓血的部分 查阿米巴原虫应预先留置,课堂互动选择题,1.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为_,成年女性血红蛋白为_。 2.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按比例减少为正细胞色素性贫血,如_;红细胞减少大于血红蛋白减低为大细胞性贫血,如_;红细胞减少小于血红蛋白减低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如_。 3.尿液常见的异常颜色有_、_、_、_。 4.胆红素尿为尿内含有大量_所致,乳糜尿因_阻塞而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 5.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管理外审员考试题及答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专项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高三模考考试题型及答案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护资考试真题及答案题库
- 乌市道德与法治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汉中市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练习题及答案
- 多相反应器流场模拟研究-第1篇-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健康管理师》理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跨境合作协议履约保证函(8篇)
- 彭文祁三年级数学《等量代换》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PPT
- DB37T1854-2020山东省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
- 大宗商品交易居间合同模版(正式)
-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版
- 装修合同明细
-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实验室检测
-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
- 秋冬季 中医养生保健
- GB/T 36393-2018土壤质量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调查程序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